楚州區

楚州區

楚州區地處京杭大運河與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楚州區即原縣級淮安市。2001年2月行政區劃調整,原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淮安市撤市建區為楚州區。2012年楚州區改回淮安之名,設立淮安區。屬轄現淮安市,位於江蘇省蘇中中北部,總面積1600多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人口122.2萬。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楚州區勺湖園
一、區域構造
市境大地構造位於揚子準地台蘇中坳陷的北緣。構造線主要方向以NE向及NEE向為主,並被較親的NW向平移斷層所切割。褶皺和斷裂較發育。市境次一級的構造主要是建湖隆起和漣阜凹陷,為一隆一凹的構造形態。

二、褶皺
根據石油勘探資料,按中、新生代的構造輪廓,並襲用石油大隊所定名稱,市境褶皺主要有:

漣(水)——阜(寧)凹陷位於漣水、淮安、阜寧一帶。走向NE45~500。凹陷內伴隨有北東向斷裂,將凹陷切割成次一級的寬緩褶皺。市境內自北而南有:

漣南凹陷地質構造位置在漣水——大東凸起之南。市境地理位置包括宋集欽工茭陵南馬廠等鄉鎮。主要發育地層有鹽城群三垛組戴南組阜寧組泰州組,新生界沉積厚度約1100米。該凹陷走向NE500,西端在徐揚一帶逐

楚州區楚州區

漸封閉,東端延伸至阜寧縣境。此凹陷被一系列向北傾斜的走向斷層切割呈斷階狀。南部斷層落差大,北部落差小,使之形成不對稱的地塹斷凹。

蘇家嘴凸起位於漣南凹陷與阜寧凹陷之間,走向NE450,市境地理位置包括蘇嘴、復興、順河、仇橋、季橋、朱橋、淮城等鄉鎮。西端向南開闊,東段向北東方面延伸至濱海隆起,中部較低,並保存有泰州和阜寧組部分地層。新生界沉積厚度為500~1000米。受斷層切割呈北陡南緩的斷塊凸起。

阜寧凹陷起身NE450。其西端位於建湖隆起與蘇家嘴凸起之間,東部與鹽城凹陷相連,市境地理位置包括博里、車橋、溪河等鄉鎮。主要發育地層有鹽城群、三垛組、阜寧群、泰州組等。新生界沉積厚度約1000~1500米。

建湖隆起位於洪澤至建湖一線,市境地理位置包括范集林集、南閘、平橋、流均等鄉鎮。該構造帶總體呈東西向展布,由於受新華夏系及淮陽山字型東翼反射弧干擾,致使其西段轉向南西,該隆起在市境主要為震旦系及下部古生界組成的複式褶皺。中生代隆起,對晚白堊世及第三紀的沉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北界為第三紀沉積邊界。

三斷裂
市境主要斷裂構造有:
小金元——羊寨斷裂位於本市小金元——漣水縣薛桃園——阜寧縣羊寨,全長約38公里。斷面產狀:走向50~600,傾向140~1500,傾角約600。它是漣水——大東凸起與漣南凹陷的分界斷裂,對漣南凹陷的下第三系沉積起控制作用。上盤(北西盤)除浦口組外,尚見有三垛組復;下盤(南東盤)三垛組廣泛分布,斷裂向南東消失於阜寧群中。

平橋——流均斷裂自市境平橋向NEE方向延伸,徑流均延入阜寧縣境內,長約75公里,為建湖隆起的北界斷裂。斷面傾向北西,傾角約600。

丁嘴——涇河斷裂自宿遷市丁嘴經本市白馬湖農場至涇河,北西走向,為一平移斷層,錯斷平橋——流均斷裂具左鏇性質。

水文地質

楚州區鎮淮樓
一、含水岩組劃分
市境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新生代鬆散沉積岩類孔隙水。可劃分為三個含水岩組。

第一含水岩組——淺層水,屬潛水和淺層承壓水。含水層時代相當於第四紀全新世——晚更新世。

第二含水岩組——中層水,屬中層承壓水。含水層時代相當於早、中更新世。

第三含水岩組——深層水。含水層頂板埋藏深度一般大於150米。含水地層相當於中——上新統鹽城群上段。

二、水文地質分區
淺層水含水層岩性總的來說,是以細砂、粉砂為主,其次是亞砂土及含有粉砂薄層或鈣質結核亞粘土。潛水層與下部淺層承壓水之間無好的隔水層,在許多地區通過“天窗”直接發生水力聯繫。市境北部和中部,即范集——平橋——施河一線以北地區,含水層有3~4層細砂,局部地區可達6層;砂層厚度一般在20~25米,個別厚達39.5米;含砂比率高達40~50%,局部地區可達63.7%。單井湧水量一般在1000~1500噸/日(井徑0.4米,降深10米的標準井型,下同),個別達2000噸/日以上。

市境南部地區,即范集——平橋——施河一線以南含水層為泥質粉砂,夾亞粘土。砂層很不發育,一般只有5米左右,地層含砂比率約10~15%。單井湧水量僅100~200噸/日。淺層水水位埋藏深度,西北部深,西南部淺。廢黃河自然堤區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在5~6米,往南到流均鎮附近,水位埋藏深度一般都小於2米。淺層水的化學類型多屬HC03-Ca·Na型和HC03-Ca·Mg型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硬度小於20德國度,為可食用的淡水,並適於農田灌溉和工業使用。

中層水市境東北部蘇嘴一帶,含水層岩性為含礫細砂及泥質中砂,砂層厚度30~40米;含砂比率40~50%。單井湧水量小於1000噸/日,一般為400~500噸/日,屬中等富水區。市境西南部的淮城、范集、林集、三堡、南閘、平橋一帶,含水層岩性為泥質中細砂及粉細砂,砂層厚度一般約20米,個別地區達30米;含砂比率約30~40%。單井湧水量在400~500噸/日,亦屬中等富水區。市境中部的宋集欽工南馬廠順河朱橋仇橋博里、車橋、溪河流均、涇河一帶,含水層岩性以含礫的粗砂及中粗砂為主,砂層層數多,厚度大,一般為40~50米;含砂比率為45~50%,個別達70%,屬河床相沉積。單井湧水量都大於2000噸/日,是本市主要富水地段。

中層水含水層屬頂板埋藏深度自西向東逐漸變深,西部淮城一帶小於50米,東部蘇嘴一帶達100米。中層水的化學類型為HC03-Na·Na型,水質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水溫180C;礦化度0.40~0.84克/升,硬度一般為11.5德國度,不含有害元素,未被污染,水質符合國家頒發的飲用水標準,是一良好的供水水源。作為工業用水PH為7.0~8.4,屬硬鹼性水;鍋圬總量在500毫克/升左右,屬鍋圬多的水。在用於鍋圬水時,應進行適當的處理。作為農業灌溉,鍋吸附比為1.13~3.38,鈉(鹼)危害很低,是較好的灌溉水源。

深層水含水層為上第三系鹽群上段河湖相中細砂孔隙承壓含水岩組。市境欽工——三堡——朱橋——車橋——涇口一線以西和以南,含水層岩性以泥質細砂為主,夾有薄層的泥質中砂,厚度約10米,砂層厚度占含水岩組總厚的5~10%。單井湧水量300噸/日左右,屬中等富水區。該線以東和以北含水層含礫粗中砂為主,夾有粗砂、中砂及粉細砂;厚度40~50米,含砂比率30~40%,為一古河床沉積,透水性好。單井湧水量大於1000噸/日,屬水量豐富區。深層水的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在1~2米;局部地區如流均一帶,承壓水位高出地表為局部自流區。含水層頂板埋藏深度約120~150米。深層水的水化學類型及水質均同於中層地下水。

工程地質

楚州區吳承恩故居
根據地貌形態、岩組特徵及物理力學性質,市境可分為4個工程地質區,各區又有一定的工程地質層組成。

一堤內灘地鬆軟岩類工程地質區
分布於市境北部邊界廢黃河自然堤區,其他貌形態呈長條狀高地,地面高程7~9米,潛水位埋藏深度5米左右。地表沉積物主要為黃泛沖積粉細砂,層厚2~5米,結構鬆散,較緊密遇水崩介,易形成流砂。天然含水量26.7~32%,孔隙比0.78~0.86,比重2.69~2.72,飽和度93.1~100%,貫入擊數3~10擊,地基容許承載力小於14噸/平方米。

二沖洪積平原鬆軟岩類工程地質區
地表沉積物為黃河泛濫堆積物,分布於廢黃河自然堤南側,包括板閘、城東、淮城、徐楊、南馬廠、欽工、宋集、茭陵、蘇嘴、復興、順河、仇橋、朱橋、車橋、博里等鄉鎮。主要工程地質層有亞砂土、亞粘土層。
亞砂土層層厚2~5米,灰黃色,鬆散飽水,貫入擊數6~9擊,地基容許承載力為10~14噸/平方米。
亞粘土層灰黃色、鬆軟、潮濕、可塑,層厚2~4米,含水率23.2%,濕容重1.98克/立方厘米,乾容重1.51克/立方厘米,比重2.68,天然孔隙比0.68,飽和度0.96,凝聚力0.16公斤/平方厘米,內摩擦角220,貫入擊數17~24擊,地基容許承載力為16~24噸/平方米。

三沖湖積水網平原鬆軟岩類工程地質區
分布在市境西南白馬湖北側的范集、南閘、林集一帶,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約2米。地表沉積物為灰褐色亞粘土,厚7.5米左右,結構較為緊密,有機質含量較高,潮濕可塑,飽水時容易壓緊。含水率25.7%,濕容重1.95克/立方厘米,乾容重1.64克/立方厘米,比重2.72,天然孔隙比0.78,凝聚力0.32公斤/平方厘米,內摩擦角130,貫入擊數8擊,地質容許承載力約10噸/平方米。

四瀉湖平原鬆軟岩類工程地質區
分布於市境東南部流均、涇口一帶。主要工程地質層有淤泥質粘土和亞粘土層。

淤泥質亞粘土層厚2~9米,灰褐灰黑色,具高壓縮性,天然含水量45~68.1%,孔隙比1.27~1.94,凝聚力0.10~0.12公斤/平方厘米,貫入擊數1~3擊,地基容許承載力小於8噸/平方米。

亞粘土層物理力學性質與沖洪積平原亞粘土層相同。

礦藏
市境第四紀沉積物覆蓋厚,地質研究程度較低,尚未發現有價值的金屬礦藏。但已探明地下岩礦儲量巨大,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淮安鹽礦位於東經119000′~119021′,北緯33020′~33040′範圍內,以淮城鎮為中心,西部旁及淮陰縣、市區部分地區,面積為247平方公里。該礦系1956年江蘇省石油勘探指揮部和江蘇省煤田地質勘探第三地質隊在鑽探中發現。1978~1985年間,探明儲量為2500億噸,含礦地層為中生代白堊系浦口組(K2p),頂板埋藏深度800~900米,邊緣礦層頂板埋藏600~700米,含鹽系地層厚達1400~1800米,鹽層累計厚度平均為347.41米,礦層含鹽率一般為50~60%,鹽層品位中等。1500米深度以上含鹽系厚度為967米;鹽礦床累計厚度377米,儲量為1018.05億噸。這是一特大型鹽礦床,將為淮安發展以鹽為原料的化學工業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對發展淮安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地貌特徵

淮安地形以平原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4~7米,平均約6米(以廢黃河入海口為零點)。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市境最高點位於徐楊鄉小埧廢黃河灘,真高9.7米;最低點位於流均鎮湖盪地區,真高僅1米。境內河渠縱橫,水網密布,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蘇北灌溉總渠橫穿東西。地質鑽探資料表明,淮安境內是典型的沖積平原,近一千萬年來地殼以沉降為主。古代淮安離黃海很近。淮河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奪淮入海後的黃河流經淮安,帶來大量泥沙沉積,使地面不斷淤高。到清鹹豐五年(1855年)年黃河北徙後,形成為今天所見的規模宏大的黃泛沖積平原。淮安灌溉總渠南部分地區,就屬於這個平原的一部分。而渠南大部分地區,則為江淮平原的一部分,由長江和淮河搬運來泥沙沉積而成。

河流資源

楚州區文通塔
裏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與萬里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種。總長度為1794公里,南起杭州,北至北京。自淮陰楊莊以上為中運河,楊莊以下為裏運河,在淮安境內的長度為35.8公里,它由邗溝演變而成。1959年開拓運河村,因該河段通過淮陰、淮安兩市區,開挖出土不方便,就在裏運河以西另挖新河,稱為大運河。大運河南起蘇北灌溉總渠,北至淮陰楊莊,淮安境內長13.7公里。目前,裏運河擔負分泄淮河洪水入江,引用淮水灌溉;也是南北航運和南水北調的幹線,最大流量約200立方米/秒。

蘇北灌溉總渠
是1951年冬~1952年春開挖的一條人工河道。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東至扁擔港,流入黃海,全長168公里,淮安市境內長約53.5公里。它西起范集鄉張玉河口,東至蘇嘴鄉雜姓莊,是淮安排淮河洪水入海,引江水、淮水灌溉,排除沿線積水和東西通航的主要河道。

廢黃河
位於淮安北部,是淮安與淮陰、漣水兩縣的分界河流。廢黃河是歷史上黃河南徙侵淮期間(1194~1855年)留下的故道。該河在市境內的長度約47.65公里。夏季水位約7米,冬季水位約5米。夏季徑流量的大小,取決於上游來水的多少;冬季因閘埧關閉,沒有徑流下流。現在廢黃河是渠北片的一條重要排灌河道,在這條河流上建有茭陵抽水站等水利工程。
淮安市境內除上述3條流域性河流外,內部原有骨幹河流25條。新中國建立後,開挖新乾河15條,部分老乾河被灌溉總渠分割,部分在整治中連並,現共有骨幹河流43條。

楚州歷史

楚州區關忠節公祠
春秋戰國時期,楚州先後屬吳、越、楚等諸侯國。秦統一後建淮陰縣,楚州部分地區屬淮陰縣。楚漢之際,屬項羽西楚。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韓信為楚王,楚州屬楚王國。同年,貶韓信為淮陰侯,封劉纏為射陽侯,楚州分屬二侯國。十一年,淮陰侯國降為縣。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陽侯國為縣。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淮郡,淮陰、射陽縣屬臨淮郡。王莽稱制,改射陽為臨淮亭,淮陰為嘉信。東漢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劉荊為山陽公(治白馬湖北),山陽之名始見。東漢末年,廣陵郡移治射陽。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廣陵、臨淮2郡改為臨淮、廣陵、山陽等5郡,山陽郡治所在山陽縣。時射陽與山陽並存,分屬臨淮、山陽2郡。蕭齊時,陽平郡寄治山陽。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陽官瀆(邗溝)以西300戶置壽張縣,割直瀆(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縣之名始見。兩縣屬原先寄治山陽的東平郡。隋開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陰。十二年,移楚州治山陽縣,州鏇廢。隋大業(605~617年)初,去淮陰縣入山陽縣,不久復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東楚州,治山陽縣。八年,裁西楚州,東楚州改稱楚州,仍治山陽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漣水軍鎮撫使、淮東安撫制置使、京東河北鎮撫大使等均駐節楚州山陽城。紹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燒楚州城,遂廢楚州,升山陽縣為淮安軍,隸寶應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淮東安撫司于山陽。次年,改為淮東總管府,時縣境設有山陽、淮安、淮陰、新城4縣。二十年,改總管府為淮安府路,並淮安、新城、淮陰3縣入山陽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陽。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陽、鹽城2縣地置阜寧縣。民國元年(1912年),淮安府裁撤。3年,山陽縣改稱淮安縣。抗日戰爭時期,楚州分屬兩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運西地區屬民國29年8月成立的淮寶縣抗日民主政府,運東地區屬民國29年10月成立的淮安縣抗日民主政府。民國35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縣劃出,為蘇皖等五行政區直轄市;9月,淮城市又併入淮安縣。民國37年12月,淮城等二次解放,與清江市合組成立兩淮市。次年3月,裁兩淮市,淮城區仍屬淮安縣。1950年3月,淮寶縣裁撤,其部分轄地歸淮安。時淮安屬鹽城專區。1954年8月,淮安縣由鹽城專區劃入淮陰專區。1983年3月,成立省轄淮陰市,淮安縣屬淮陰市。1988年2月,撤銷淮安縣,建立淮安市(為縣級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淮安撤市建區,更名為楚州區。 根據2012年1月31日,《江蘇省政府關於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市淮安區的通知》(蘇政發[2012]16號):經國務院批准,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市淮安區。

境域演變

楚州區新安旅行團紀念館
宋初,山陽縣東南境至射陽湖,與寶應、鹽城分湖為界;西南至石鱉山;縣西界與淮陰縣犬牙交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淮安、淮陰、新城3縣入山陽,山陽縣地域兼及數縣。至明初,山陽縣作為附郭縣,北濱淮河,西及高家堰,東南跨射陽湖,東北至馬邏廟灣鎮、羊寨子,與元代相仿。清初,縣域與明代無異。雍正十年(1732年),以廟灣鎮為阜寧縣治,並割馬邏、羊寨子等鄉鎮,於是縣東北境入阜寧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位於小清口的清河縣城壞,以山陽縣的清江浦為清河縣治。同時,將清江浦周圍原屬山陽縣的10餘鄉(包括王家營等地)分割給清河縣。此後,山陽縣境沒有什麼改變。此間,山陽縣縣治“西至清河圓通庵界二十七里,又西至清河縣治三里。西南至盱眙周橋界西二十里,又西南至盱眙縣治六十里。南至寶應黃浦閘界六十里,又南至寶應縣治二十里。東南至鹽城金吾莊界八十里,又東南至阜寧縣治九十里。北至安東縣治六十里。西北至清河縣朱家溝界三十里。全境東西廣百有七里,南北袤百八十里。”民國年間,淮安縣境與晚清山陽縣境大體相同。新中國建立後,四境略有變化,如原屬淮安縣的曹甸劃歸寶應縣,原屬漣水縣的吳碼、龔營、宋集等地劃歸淮安縣,原屬淮安縣的高良澗劃歸淮陰縣等等。淮寶縣裁撤後,運西之地大部復歸淮安。1963年,仁和、黃集岔河劃歸洪澤縣。1983年9月,運西的黃碼、鹽河2鄉劃歸清浦區。至此,運西地區僅有南閘、三堡、范集、林集4鄉屬淮安。2002年6月徐揚鄉劃歸淮安經濟開發區。

經濟概況

楚州區周恩來故居
200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績。工業經濟成長較快,列統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0.6億元、利稅3億元,其中,利潤977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16.4%和21%;新增銷售過億元企業2家、新增列統企業20家;完成技改投入11.3億元,增長20.6%。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建成0.4萬公頃無公害蔬菜、30萬頭優質瘦肉型生豬、2萬公頃優質稻米、3333.33公頃標準化稻田養殖、5666.67公頃意楊成片林和370萬隻蛋(肉)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被農業部列為創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區);勞務輸出總量22.6萬人,人均勞務收入1276元。服務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8.6%,服務業從業人員15.7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26.7%,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28.4%。財稅金融運行良好,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加7.2億元和1.8億元。開放型經濟成效顯著,契約引資28.9億元,實際到位10.31億元,分別增長1.5倍和2.1倍,引進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71項。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700萬美元,增長5.7%;外經營業額1920萬美元,增長23.9%;實際利用外資450萬美元,增長49%。城市面貌明顯改善,投資8億元實施了56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共撤銷降格中國小206所,新建校舍6.3萬平方米,國小、國中在校生鞏固率、高中入學率分別達100%、97%和75%。農村初保先進縣(區)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有5個鄉鎮通過上級初保先進鄉鎮驗收。新架設有線電視光纜100多公里,區鄉聯網率89%。新增有線電視行政村26個,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6130戶。

旅遊景點

楚州區周恩來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位於楚州城內桃花垠風景區,由先後建成的紀念館和遺物陳列館組成,總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9千多平方米。紀念館部分於1992年落成開館,融合了傳統民族風格和現代建築特色,獨具一格的建築中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對周恩來的紀念意願,該設計和建築榮獲建設部頒發的魯班獎。遺物陳列館部分於98年總理百年誕辰時建成,系據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的建築按1:1原樣複製而成,為遊客再現了周恩來當年生活和工作的場景,整個紀念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物展現了周恩來光輝的一生。紀念館環境優美,意境開闊,是一處園林式的紀念地。電話5912365,桃花垠,門票20元,公車62、67、616、8路

周恩來故居:周恩來(1898-1976)故居是當代偉人周恩來的誕生地,座落在古城楚州城中心的駙馬巷內,占地1960平方米,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有房屋三十二間,包括周恩來的誕生地、童年讀書的家塾、廚房、使用過的水井及祖堂屋等。新陳列展覽室,介紹周恩來及鄧穎超的生平事跡。故居大門由鄧小平題寫匾額“周恩來故居”。故居於1979年3月5日對外開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遊客到淮安瀏覽的首選之處。電話5912517,地址駙馬巷7號,門票10元公交62、61、68、61、60、616路

楚州區周恩來遺物陳列館
周恩來遺物陳列館和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遺物陳列館和仿中南海西花廳,建於1997年元月,是中央政府為向周恩來百年誕辰獻禮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為一個"回"字型兩層建築,由底層陳列廳的現代建築、上層西花廳的仿古建築、上層庭院中的花園三大部分組成,是典型的現代與古典風格相融的建築物。上層是具有清代風格的北方仿古園林四合院"西花廳"。它是按照周恩來曾經工作生活26年之久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的格局,按一比一的比例設計和建造,並按周恩來任國務院總理期間生活和工作原貌設定陳列。再現了周恩來鄧穎超兩位偉人工作與生活的場景。"西花廳"前排為會客廳,後排為周恩來和鄧穎超的辦公室、臥室、活動室以及會見國內客人和親屬的後客廳,室內所有展品及其擺布完全仿同於原貌原樣。左右兩側為廂房,現闢為專題展室。1300平方米的庭中花園內種有周恩來和鄧穎超生前特別喜愛的海棠、石榴和梅花等,開花時,滿園馨香,沁人肺腑。下層是現代建築"陳列廳",開闢了若干展廳,展出周恩來生前使用過的部分遺物。

新安旅行團紀念館:楚州區西長街巷內,有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新安國小。新安國小哺育出的新安旅行團是中國青少年革命運動史上的一面鮮艷的旗幟。1933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學生汪達之出任新安國小校長。汪校長為了實踐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主張,將新安國小的七名“基本學生”組成了新安兒童旅行團,到鎮江、上海旅行了40多天。

新旅籌備工作始於1933年,到1935年夏天基本就緒。1935年十月十日,有團員十四個人,汪達之任顧問。新旅小朋友舉看“江蘇淮安新安旅行團”的三角小旗,踏上了旅途。到碼頭上送行的民眾有幾百人。新旅歷史陳列館自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廣大參觀者達2O萬人次,還接待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秘魯向扎尼亞等外賓和港、澳、台同胞10000多人。受到了國內外參觀者的人致讚譽。

楚州區淮安水利樞紐工程

淮安水利樞紐工程:淮安水利樞紐及配套建築物有四座大型電力抽水站,兩座百一十千伏變電所,二十六座大型涵洞,三座水電站,四座船閘。這些建築物分布在淮陰、鹽城、揚州三市八縣(區)境內。淮安水利樞紐工程的運用,能夠灌溉、排澇、泄洪、通航、發電,形成綜合型效益。這時百水的編組站,江淮之水在這裡重新分配後,可東下,可西行,可北上,可南去,澇可排,旱可灌。把長江黃河大運河、灌溉總渠、洪澤湖白馬湖高郵湖等水系連成一片,實現跨湖泊調度,遠距離輸水,在定到多方位受益。三十多年來,這些工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僅九四、九五、九六年就抽水一百億立方米,相當於三個半洪澤湖的蓄水量,為蘇北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勺湖園

鎮淮樓:鎮淮樓雄踞楚州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徵性建築,當地人俗稱鼓樓。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800多年,鎮淮樓為磚木結構城樓式單體建築物,下層為台基,中有城門洞,上層為二層山樓,全樓通高18.5米,東西長36米,南北寬26米,造型優美,敦厚堅實。清代為鎮壓淮河水患,始名鎮淮樓。現鎮淮樓被闢為楚州區博物館展覽廳,樓四周建成市民公園。鎮淮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電話5912991,門票5元,公交61-68路

淮安府衙

吳承恩故居:吳承恩(1504-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傑出小說家。故居是為紀念吳承恩逝世400周年依據史籍記載,按明代建築風格複製而成,位於河下古鎮打銅巷12號,占地約10000平方米,由三進院落和後花園組成,有門房、客廳、書房“射陽”等建築。故居中有吳承恩的生平介紹,主要作品,不同版本的《西遊記》,以及吳承恩墓中出土的文物資料和說明,其中吳承恩的塑像系依據其墓中出土的頭骨由北京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復原製成。吳承恩故居和吳承恩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電話5802397,門票20元,公交66路.
文通塔:文通塔,又名文峰塔,7層23米,位於古運河畔,勺湖之濱,是一座歷史悠久,具有佛教傳統的古代建築。隋時為供奉釋迦牟尼佛像而動工興建,是已毀的龍興寺主要建築之一。文通塔始建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當時名為聖塔,俗名敦煌塔。初時塔高44米,13層,後在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的波及下,文通塔僅餘2層,重建時只修了7層,但塔內重塑的四面千手觀音像,仍然懸掛在塔頂。塔底層安放著四尊釋迦牟尼像,面朝四方,盤席坐於華蓋之下,仍然保存完好。

楚州區漕運總督署
漕運總督署:今日淮安市楚州區鎮淮樓北面的地面高出許多,原來那裡是漕運最高管理機關漕運總督署舊址。淮安控扼著重要的水道,是南北水運的樞紐,東西交通的橋樑,漕運集散地,素有“七省咽喉”之稱。每年湖廣.浙江.江南的千萬艘糧船銜尾而至淮安,由未口入淮北上。淮北鹽南運,則又由板浦車運至安東(今漣水)壩,渡過黃河,經草灣對岸的鹽河,運往淮安城北的河下鎮,再運往其他地方。

淮安的特殊地位,也促進了淮安的繁榮。特別是商業十分發達。漕運總督機關設在這裡,駐有大批理漕官吏、衛漕兵丁,漕船到達淮安後,要接受潛台衙門的盤查,千萬艘糧船的船工水手,清運官兵在此停留,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進行貨物交易,旅客也常在這裡盤桓,這就大大增加了淮安的商品需求量,促進了淮安商業的發展。據記載:當時老淮安城內外店肆酒樓鱗次柿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華。”

河下御碼頭接駕亭

千年古鎮——河下

韓侯釣台漂母祠胯下橋漢韓侯祠

關忠節公祠:關天培(1780-1841),字仲因,號滋圃。1834年受命任廣東水師提督。積極配合林則徐銷毀鴉片。虎門一役,關天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親操火炮,血染戰袍,壯烈犧牲。道光皇帝聽此噩耗,御製祭文,謚忠節。關祠庭院的北邊是三間大殿,正中為一高六尺的神台,神台上有金絲楠木製作的碧紗櫥,內安放著關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塑像上方樑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書匾額一塊,上書“為國捐軀”四字。神台兩旁懸掛林則徐所撰輓聯: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稟,聞異烊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民國時,原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長周佛海亦制一匾懸於塑像上方二樑上,上書“威震華夷”四字。

楚州區劉鶚故居
劉鶚故居:劉鶚(1857-1909),字鐵雲,原籍鎮江丹徒,清末小說家,在醫學、金石、水利等多方面均有建樹, 《老殘遊記》是其代表作。故居有房屋142間,分正宅、花園、後宅、西宅。大門匾額“劉鶚故居”為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所書。“畫杉大廳”,是接客會友的地方,有劉鶚的全身畫像,一生經歷的圖片。故居展有劉鶚的部分手稿、日記、用過的木琴、以及各式版本的《老殘遊記》,另有房屋闢為淮安名人館。劉鶚故居為市級文護單位,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共接待中外遊人約4萬人次。電話5912815,門票5元,公交62路

東嶽廟:東嶽廟建於唐代,乃千年道教聖地。門內東西兩旁是兩棵古銀杏,高20米,樹齡400餘年。迎門為大殿,據專家考證,大殿為宋代石礎,明代風格。大殿東西寬12.5米,南北進深15.3米,檐高4米,殿中供奉“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大殿東側有內宮、道人堂、齋飯堂;西側有慈航堂。殿東古井,水清甘甜,傳與東海相通。東嶽廟為淮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淮安市道教信徒的活動場所。

古拈花寺:古拈花寺,始建於清初,位於淮安市淮城蓮花巷11號。其開山祖師佳慧本為女兒身,寫得一手好書,初以女扮男裝出家為僧,在鎮江金山寺做維那。來楚州後,在城東南隅建起了拈花社,弘揚佛法。山門為兩層12間半樓房,兩側一對石獅鎮守。山門內彌勒佛和韋陀對面而坐。西側為兩層樓房10間,東殿三間,供奉藥師等佛像。院內有高3.4米的八層寶鼎一座,四足長方形香爐一隻。面南正殿供奉釋迦牟尼坐像,東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像。古拈花寺現為淮安佛教活動的場所,1993年8月,當代著名的海燈法師的得意弟子、香港定慧寺董事、福州市妙峰寺住持擠平法師回故里探訪時,專程前往拈花寺拈香拜佛,並欣然應允就任淮安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綠草盪:位於楚州區流均鎮境內,水面20多萬畝,為江蘇省自然生態保護區,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湖盪風光。蒲葦連天,水清魚肥,野趣橫生。有迷龍橋野鴨灘九龍口鄭家墩馬良廟荷花澱等景點。給人以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之感。專家譽為“華東第一盪”。


淮安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淮陰區
縣級市漣水縣洪澤縣金湖縣盱眙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