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總督署

今日淮安市楚州區鎮淮樓北面的地面高出許多,原來那裡是漕運最高管理機關漕運總督署舊址。 淮安控扼著重要的水道,是南北水運的樞紐,東西交通的橋樑,漕運集散地,素有“七省咽喉”之稱。 淮安的特殊地位,也促進了淮安的繁榮。

今日淮安市楚州區鎮淮樓北面的地面高出許多,原來那裡是漕運最高管理機關漕運總督署舊址。淮安控扼著重要的水道,是南北水運的樞紐,東西交通的橋樑,漕運集散地,素有“七省咽喉”之稱。每年湖廣.浙江.江南的千萬艘糧船銜尾而至淮安,由未口入淮北上。淮北鹽南運,則又由板浦車運至安東(今漣水)壩,渡過黃河,經草灣對岸的鹽河,運往淮安城北的河下鎮,再運往其他地方。
淮安的特殊地位,也促進了淮安的繁榮。特別是商業十分發達。漕運總督機關設在這裡,駐有大批理漕官吏、衛漕兵丁,漕船到達淮安後,要接受潛台衙門的盤查,千萬艘糧船的船工水手,清運官兵在此停留,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進行貨物交易,旅客也常在這裡盤桓,這就大大增加了淮安的商品需求量,促進了淮安商業的發展。據記載:當時老淮安城內外店肆酒樓鱗次柿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