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洪澤縣,借湖得名。夏朝時,為淮夷人聚落。西周時,是徐國腹地。春秋時期,屬吳、越;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時,境內東部屬東陽縣,南部屬盱台(眙)縣,西部屬徐縣,北部屬淮陰縣。漢時,境域先後分屬徐、高平、睢陵、盱眙、富陵、淮陰、東陽、平安等縣。三國時期全境屬魏。晉時,隸屬多變,境內先後分屬淮陰、東陽、盱眙、山陽等縣。南北朝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瀆、破釜(破釜塘即洪澤湖一部)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洪澤境東部始屬淮安縣。
隋時,地處下邳郡、江都郡邊界,東部屬安宜縣、山陽縣,南部屬盱眙縣,西部屬徐城縣,北部屬淮陰縣。
唐時,全境處泗州與楚州邊界,東部屬寶應縣、山陽縣,南部屬盱眙縣,西部屬徐城縣、臨淮縣,北部屬淮陰縣。
五代時,地處後晉邊境;後,境域大部屬南唐。
北宋時,全境處泗州和楚州邊界,東部屬寶應縣,南部屬盱眙縣,西部屬臨淮縣,北部屬淮陰縣、山陽縣。南宋、金時期,境域分屬金與南宋。
元時,境域處河南江北行省、東道宣尉司邊界,東部屬山陽縣、寶應縣,南部屬盱眙縣、臨淮縣,西部屬泗州,北部屬桃源縣、清河縣。
明時,全境屬南京(南直隸),地處鳳陽、淮安、揚州三府邊界;東部屬寶應縣,隸揚州府高郵州;南部屬盱眙縣,西部屬泗州,隸鳳陽府;北部屬桃源縣、清河縣,東北屬山陽縣,隸淮安府。
清初沿明制;康熙時全境處江蘇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司邊界;嘉慶時,全境處江蘇省、安徽省邊界。
民國時,全境處江蘇、安徽兩省邊界。西部屬泗縣,南部屬盱眙縣,隸安徽省淮泗道;北部屬泗陽縣、淮陰縣,東部屬淮安縣、寶應縣,隸江蘇省淮揚道;後略有調整,分隸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江蘇省第五(後改為第七)、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開闢洪澤湖地區根據地,境內先後建立淮寶縣和洪澤縣,後撤銷。
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二師在洪澤湖以東開闢根據地,於民國30年(公元1941年)10月在縣境東部(洪澤縣岔河鎮)建立淮寶縣政府(1950年2撤銷);新四軍四師開闢洪澤湖根據地,於民國31年(公元1942年)4月在縣境西部洪澤湖區建立洪澤縣政府(期間因故曾臨時撤銷,後即恢復,並於民國36年即公元1947年6月撤銷),洪澤置縣始於此。時,縣境內設有兩個縣級民主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至1952年2月,全境曾分屬泗洪、盱眙、泗陽、淮陰和淮寶5縣。1950年2月後至1956年5月建縣前,全境分屬泗洪、盱眙、泗陽和淮陰4縣。1956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重新設定洪澤縣,隸屬江蘇省淮陰專員公署;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洪澤縣隸屬淮陰市;1985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對洪澤縣行政區劃重新調整,洪澤湖部分水面及淮河、臨河、半城、成河等鄉鎮劃出,盱眙縣和淮陰縣部分村划進,全縣仍隸屬江蘇省淮陰市;2001年2月,淮陰市改名為淮安市後,洪澤縣隸屬淮安市延續至今。
地理環境
地形
洪澤縣地處江蘇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18°28′-119°9′,北緯33°2-34°24′間,呈西高東低之勢。全境東西跨度63公里,南北跨度38.5公里;全縣最高點在老子山鎮的丹山頂,高程達51.5米;最低點在白馬湖區,高程僅為5.1米。洪澤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鎮為不連片的低丘陵地,東部皆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洪澤湖大堤高程為18.5米,與東部平原落差達10米以上;湖底淺平,高程為一般為10——11米,最低處約8.5米,最高處為12米,高出洪澤湖大堤以東地區3——5米,所以也稱之為“懸湖”。氣候
洪澤,氣候宜人。她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處中國南北氣候主要分界線:秦嶺——淮河——蘇北灌溉總渠南側,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風氣候特徵顯著,冬季主導風為東北風,夏季主導風為東南風。2008年,年平均氣溫15.0℃,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8小時,年降水量1078.0毫米;3月20日春分,6月14日入梅,7月14日出梅,9月22日秋分。資源
河湖
洪澤,素稱“水鄉澤國”。她西依洪澤湖,東攜白馬湖,內擁河塘溝渠,水域面積733.1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6.88%;這裡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境內河流、湖泊屬淮河流域水系和高郵湖水系,過境水量大。主要湖泊有洪澤湖部分水域和白馬湖部分水域;淮河經老子山鎮流入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後,經二河、三河(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河流分道流入長江和東海;境內河流還有草澤河、潯河、花河、張福河等。洪澤湖周橋灌區和洪澤湖洪金灌區為縣境內的主要農田灌溉河系。動物
洪澤,動物資源豐富。縣境水陸環境兼顧,生態環境良好;動物類型主要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軟體類、環節類、節肢類等。珍貴動物有天鵝、鴛鴦、野鴨、野雞和刺蝟等。植物
洪澤,植物資源豐富。全縣為典型的水網地區,灘涂、堤壩較多,植被類型分為落葉闊葉林、水生植物、農業植被。典型的地帶性植被為落葉闊葉林,有喬木19科37種;灌木3科3種;草本植物78種。其中,高良澗鎮越城居委會的一株300多年的銀杏樹(俗稱白果樹)依然生長旺盛。萬集鎮顧圩村的一棵百年柿樹,長勢良好。2008年,由於城市綠化、植樹造林,一些花草樹木新品種被引進境域。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洪澤湖與白馬湖的周邊灘地、淺水域中,為混生、水生草本植物類型;內塘水域亦有分布。水產
洪澤,水產資源豐富。盛產洪澤湖大閘蟹、洪澤湖小龍蝦、洪澤湖銀魚等,素有“日出斗金”之譽。洪澤湖、白馬湖及內河水系還盛產甲魚、長魚(黃蟮)、黑魚、小黃魚、大青蝦、毛刀魚、草魚(鯽魚)、鯉魚、蜆、螺等魚蝦類90多種;菱角、芡實(雞頭)、蓮蓬、藕、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30多種,且產量高,品質好。礦產
洪澤,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東南部蘊藏著石油、天然氣,西南部儲存著地熱,西北部盛產芒硝,東北部富含鹽礦。境內,金屬礦產主要是赤鐵礦,分布於東雙溝以東的草澤河南岸;非金屬礦藏主要有岩鹽、芒硝、天然鹼和石膏等。岩鹽礦床主要位於西順河鎮及洪澤湖東北部。已探明陸上岩鹽礦石量儲量為28.78億噸,氯化鈉22.88億噸;經估算,水下部分儲量達1000億噸以上,礦石平均品位達80%。芒硝為西順河鹽礦床的伴生礦床。硫酸鈉儲量為1.54億噸,以無水芒硝為主,其次為鈣芒硝。農業
洪澤,是國家生態縣。她生態環境優越,土地肥沃,大部分為滲育型水稻土,少部分為潮土、褐土、石灰岩土,有機質含量高,易於耕種。農業種植以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形成以稻麥為主,玉米、大豆、小麥為輔的農作物種植體系。行政區劃
2008年,洪澤縣轄高良澗、黃集、岔河、東雙溝、朱壩、仁和、萬集、共和、三河、老子山、蔣壩、西順河等12年鎮和江蘇洪澤經濟開發區,37個居民委員會,88個村委會,736個村(居)民小組。人口
2008年末,全縣戶數為124447戶(其中鄉村79969戶),戶籍人口為388126人(非農業人口150662人),男性195934人,女性192192人;年末常住人口為34.21萬人。全年出生2494人(男1294人,女1200人),人口出生率6.45‰;死亡1711人,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長率2.02‰。當年,遷出3125人,遷入1574人。年末全縣城鎮常住人口為14.16萬人,城鎮化率為41.4%。境內有回族、布依族、苗族等19個少數民族。交通
公路
寧連一級公路和寧淮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滬高速、寧徐高速、徐淮鹽高速擦肩而行。
水路
洪澤湖是連線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的水上交通樞紐,洪澤湖向南經三河閘入江水道至揚州東南三江營注入長江,向東出高良澗船閘經蘇北灌溉總渠直撲黃海懷抱。
鐵路
洪澤北距新長鐵路45km,南距滬寧鐵路150km。
機場
洪澤距南京祿口機場170km,距徐州觀音機場260km,距上海虹橋機場450km。
社會
教育
2013年,洪澤縣“校安工程”三年規劃任務(2010-2012)順利通過省市驗收。洪澤湖實驗國小幼稚園,仁和鎮第二幼稚園通過省優質幼稚園驗收。
2013年,洪澤縣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在校生48620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536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518人;技工學校在校生2902人;國中在校生9035人;國小在校生18861人。2013年普通聯考二本以上達線人數1025人,創歷史新高。
洪澤縣主要學校
科技
2013年,洪澤縣專利申請總量160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40件居全市首位,專利授權375件。2013年,洪澤縣共實施各類高科技投資項目26個,新引進企業高層次科技人才22名,深化高科技合作項目39項。新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獲批2家。培育創新型企業65家,認定通過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1個,新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128項,其中重點新產品34項。申報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個,市級科技平台25個,認定通過省級研究生工作站4個。
社會保障
2013年末,洪澤縣城鎮參加失業保險職工4.83萬人,城鎮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7.71萬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6.85萬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3.55萬人。
衛生
2013年,洪澤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項目通過省級驗收。洪澤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共有各類衛生機構(含衛生室)13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450張,新增床位19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病床1350張,新增床位19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70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83人,註冊護士655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5人。
體育
2013年,洪澤縣體育設施向鄉村和社區延伸,新建2片1500㎡籃球場,全縣建成場地面積達75200㎡,室外健身路徑127套。洪澤縣縣鎮、村(社區)健身器材覆蓋率達100%。
經濟
綜合實力
2013年,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健康平穩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市縣域第一、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分別增長12.5%、18%、17.7%和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分別增長9.5%和10.6%;2003版全面小康建設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認定。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3.4億元、增長13.2%。接待遊客突破180萬人次,旅遊收入17.3億元,分別增長30%和25%。工業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35億元、工業增加值67.8億元,分別增長20%和16.1%。工業用電量13.5億千瓦時、增長14.69%,工業用電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開票銷售155億元農業
2008年末,洪澤耕地面積約3.028公頃(454185畝);糧食種植面積5.40萬公頃,總產38.15萬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約2.52萬公頃,總產量為14.75萬噸;水稻種植面積約2.75萬公頃,總產量為22.86萬噸。油料種植面積為0.18萬公頃,總產量為0.4萬噸。農產品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大豆,還種有薯類、花生、芝麻、蔬菜和瓜類等。全縣農業生產機械總動力51.49萬千瓦。水利
2008年,洪澤重點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縣鄉河道疏浚、防洪圩堤加固、村莊河道塘整治、灌區節水、圩區綜合整治和中低產田改造7項工程。全年完成水利總土方520萬方。林牧漁業
2008年,洪澤完成現價林牧漁業總產值17.51億元,其中林業1.86億元、牧業8.46億元,漁業6.65億元。全縣成片造林面積500公頃,植樹200萬株;主要樹種為楊樹,還有蘋果、梨、桃、葡萄、柿子、桑園等。全年生豬飼養量26.99萬頭,家禽飼養量789.57萬羽。水產品產量5.37萬噸,主要為魚類、蟹、蝦和貝類等。文化
洪澤湖地區的居民古稱淮夷,系古東夷族的一個分支。後來淮夷文化逐漸融於周圍的楚文化中,形成風格獨特,客土兼容的淮楚文化。洪澤湖區民俗,融漁民和城鄉居民風俗為一體,風情獨特,多姿多彩,且隨著社會發展而日益豐富。主要習俗有歲時習俗,生活習俗、漁民風俗、禮儀習俗。其中禮儀婚嫁、喪葬、壽誕、生育等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另有陋習迷信、宗教、幫會、道會門等地方習俗。
洪澤湖區民間文藝,由於洪澤湖地區的漁民生活流動性大,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文藝形式,其中以“端鼓腔”發展起來的《漁鼓舞》最具特色,其它以燈籠舞、鑼鼓梆子、曲藝、蘇北大鼓、泗州琴書、巫祝歌、蓮湘舞等為代表。
洪澤湖漁民在長期的水上生活中,還創新了具有水上特色的體育運動,上世紀六十年代始,洪澤縣多次組織洪澤湖水上運動會,2005年8月由洪澤縣人民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舉辦的“中國洪澤湖水上運動會暨中國洪澤湖旅遊文化節”規模尤為宏大、壯觀。
洪澤湖區的飲食以淮揚菜口味為基礎,結合豐富的洪澤湖水產資源,創造了具有獨特的洪澤湖美食文化。最典型的有“朱壩活魚鍋貼”“蔣壩魚圓系列菜”、“黃集羊肉系列菜”“洪澤湖鵝系列菜”和“洪澤湖大閘蟹”“洪澤湖龍蝦系列菜”等美食。
旅遊
洪澤縣因湖設定,借湖得名。1956年建縣,在這片水陸相間的土地上,豐厚的人文歷史和迷人的自然景觀構成一幅“水鄉澤國”、“人間仙境”的五彩畫卷。概述
洪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一座充滿魅力的湖濱生態旅遊城市。洪澤有“名湖”,即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洪澤有“名人”,大禹曾在龜山設立治水指揮部,老子曾在老子山隱居練丹;洪澤有“名礦”,境內有全國儲量最大的芒硝礦,洪澤是全球最大的元明粉生產基地;洪澤有“名泉”,老子山溫泉是華東地區著名的地熱療養溫泉;洪澤有“名菜”,全國十大名蟹—洪澤湖大閘蟹、朱壩活魚鍋貼享譽大江南北;洪澤有“名節”,中國水文化旅遊節暨中國洪澤湖水上運動會是全國著名節慶品牌。洪澤湖古堰
有著“水上長城”美譽的洪澤湖古堰和四川都江堰一起堪稱為中國水利史上的“絕代雙驕”。都江堰是我國年代最久也是世界唯一留存的無壩引水的典範,洪澤湖大堤則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古壩,也是無壩引水的壯舉。它們是中國水利歷史的見證,是世界文明的偉大傑作。洪澤湖古堰,古稱高家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必保堤防之一。古堰巍峨雄偉,登上百里高堰放眼望去,湖水浩浩蕩蕩,氣勢磅礴,令千古巨川洪水改道,凸千年高堰懸湖奇觀,被譽為“水上長城”。
古堰有信壩遺址、周橋越堤險工段遺址、鎮水鐵牛、乾隆巡視古堰留下的詩文碑刻等景觀,正是古代勞動人民與洪水鬥爭的歷史見證。
洪澤湖古堰的存在直接造就了“世界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水庫”洪澤湖。懸湖煙波浩淼,悠悠蕩蕩。人在堤上走,恍如畫中行。
洪澤湖古堰始建於東漢建安5年(公元200年),為防止淮水東漫成災,廣陵(今淮安)太守陳登始築高家堰,又稱捍淮堰,這便是洪澤湖古堰的雛形。史載陳登“大築高家堰,於諸湖盪之東北隅,約30華里”。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在捍淮堰基礎上加固,萬曆七年(1579年),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逐次加高加固高家堰並向南延伸25公里到越城,此時古堰總長達40公里。後來,河道總督靳輔延續明代的治水方略,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將大堤從周橋延伸到蔣壩。古堰修築過程中,在明代石工牆基礎上,又在古堰西側迎水面全部建築石牆護坡,以抵禦風浪衝擊。這些從盱眙等地運來的玄武岩條石,據測算共有60萬立方米之多,如果用單塊條石頭尾相接,從我們這裡一直可以鋪到北京。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這項浩大的工程歷時171年,築古堤壩67公里,其中壘砌石工牆61公里。至此,洪澤湖古堰北起武家墩南到蔣壩堆頭全部告成。
特產
洪澤湖白魚洪澤湖白魚屬於名貴魚類,少刺多肉,肉質白而細嫩,味道鮮美不腥,營養價值較高,一貫被視為上等佳肴,從隋朝開始就成為進獻皇室的貢品。洪澤湖甲魚洪澤湖甲魚又稱鱉、團魚,是一種卵生兩棲爬行動物,其頭象龜,但背甲沒有烏龜般的條紋,邊緣呈柔軟狀裙邊,顏色墨綠。甲魚常在洪澤湖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魚、蝦等小動物,瓜皮果屑、青草以及穀物等也吞食。
洪澤湖鰻魚鰻魚,又名河鰻、蛇魚、風鰻、白鰻、白鱔、青鱔、青鰻、毛魚、流鰻、鰻鱺,為名貴食用魚類,滋補價值高,體內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在所有魚類中獨占鰲頭。
洪澤湖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滋陰養顏、壯陽禦寒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其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人的優良食品。
洪澤湖桂魚洪澤湖桂魚又稱作花鯽魚、鱖花魚、季花魚、桂花魚、鱖魚、鯚魚,是世界上一種名貴淡水魚類,是淡水魚中的上等食用魚,亦有“淡水石斑”之稱。
洪澤湖桂魚生長在常年保持在二類水的洪澤湖,以捕食其它魚蝦為食,只吃活魚蝦,不食死魚蝦,是典型的肉食性兇猛魚類,而洪澤湖眾多的魚蝦為其提供了充足了餌料和食物,所以洪澤湖桂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譽之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樣鮮美;還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桂魚的風味的確不凡。
洪澤湖鮰魚北宋時,蘇東坡品嘗到洪澤湖鮰魚的美味,故作詩《戲作鮰魚一絕》傳世:“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無公與河伯,何妨乞予水精靈。”他把洪澤湖鮰魚比作水中的精靈,不用拚死便可享用的無骨“河豚”。詩中道出了洪澤湖鮰魚的特別之處:肉質白嫩,魚皮肥美,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之刺多。春、冬兩季,洪澤湖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正是品嘗的最佳時令。
洪澤湖鮰魚肉質鮮美,色香味具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為配席之佳選,具有低熱、低鹽、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豐富,且有補中益氣、開胃利水之功效。洪澤湖鮰魚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種類多,而且比例適當,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所需胺基酸它都具備,故屬優質蛋白質,肌肉纖維較短,組織結構疏鬆,人體吸收率可達98%。洪澤湖鮰魚含各種維生素、脂肪,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有延緩衰老之功效。
洪澤湖銀魚洪澤湖銀魚又名銀條魚、冰魚,玻璃魚,為名貴水產品,春夏兩季時肉質最肥美。洪澤湖銀魚,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一向作為整體性食物(內臟、頭、翅等均不去掉,整體食用),而整體性食物作為一種天然的“長壽食品”為國際營養學會所確認。洪澤湖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鐵、核黃素、鈣、磷等多種成分和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堪稱河鮮之首,營養價值極高,具有補腎增陽,滋陰潤燥、祛虛活血,益脾潤肺等功效,是上等滋養補品,富有“水中的軟白金”、魚類皇后的譽稱。清康熙年間,洪澤湖銀魚就列為“貢品”。
洪澤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系出名門,品種為中華絨螯蟹,自古聞名遐邇,其個體碩大、殼青肚白,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如金,一到金秋,肢體肥大,肉質細嫩,成為不可多得的鮮美佳肴。
正宗的洪澤湖大閘蟹,以其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四個特點,在螃蟹中獨占鰲頭,馳名中外,尤其是其背殼上有一個相對規則的“H”,更成為洪澤湖大閘蟹的特有標誌,因為“H”是“洪”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這是天然的巧合,也預示洪澤湖大閘蟹是蟹中之正宗。同時,“H”還是“好”字的拼音頭母,說明洪澤湖大閘蟹是蟹中上品。
洪澤湖大閘蟹好,源於它優質的生態環境:一是洪澤湖為懸湖,湖底土質堅硬,湖水清澈;二是洪澤湖周圍工業企業少,無污染;三是洪澤湖邊蘆葦蒿苗叢生,水草繁茂,螃蟹往來於水草之間,起著洗刷的作用;四是洪澤湖螺螄、蜆子、水草等動、植物飼料豐富。
洪澤湖大閘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同時,洪澤湖大閘蟹還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蟹殼含有一種物質——甲殼質,甲殼質中可提煉出一種稱為ACOS-6的物質,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質,動物實驗已證實,該物質可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
附: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創始於2005年,由國家有關部委、江蘇省水利廳、環保廳、海洋與漁業局和洪澤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融文化、體育、科技、旅遊、美食、經貿於一體的省級大型節慶活動。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濃縮了深厚的楚風漢韻,體現著濃郁的洪澤湖風情,展示出江蘇人民精神昂揚的時代風貌,全面促進了洪澤的社會、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經過多年的認真培育和精心打造,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已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節慶活動。近年來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先後被中國節慶產業年會授予“中國十大文化藝術類節慶”,被中國節慶協會授予“中國最佳物產類節慶”。
中國行政區劃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相接,南面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