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

梁紅玉

梁紅玉(1102年-1135年),是中國宋朝抗金女英雄,韓世忠之妾。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各類野史和話本中稱呼其名為‘紅玉’。最早出現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梁氏原籍池州,宋徽宗崇寧元年出生於淮安一軍戶家庭。宣和二年(1120年),因與方臘作戰不利,梁紅玉父親兄長均獲罪被殺,本人亦被貶為京口(今江蘇鎮江)營妓。

基本信息

簡介

梁紅玉,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說原籍池州,安徽省貴池縣),因家貧戰亂流離京口為營妓。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岩山下。

出身風塵

梁紅玉梁紅玉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梁紅玉原籍池州,也就是現在安徽省貴池縣,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臘,嘯聚山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六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梁家由此中落,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於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強弓,每發必中;對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無娼家氣息。

方臘之亂,禍延六州五十二縣,戕害百姓二百多萬,他敗亡後所掠婦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縊於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以童貫、譚稹統率大軍鎮壓,方臘最後被一位小校所捉,這個小校就是韓世忠。

韓世忠是陝西延安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膽,為人耿介,尤喜濟人急難,是一個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

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就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顯得悶悶不樂,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梁紅玉那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也引起了韓世忠的注意,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借,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飛馬傳詔,平定叛亂

梁紅玉梁紅玉

北宋滅亡後,金軍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後,定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於是改汴京為開封,以宗澤為開封留守。宗澤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收復北方失地,宋高宗趙構置之不理,苟安江左,宗澤臨死時大呼:“過河!”成為千古憾事,南宋不去收復北方失地,金軍就不斷南攻,宋高宗趙構畏敵如虎,幾次出逃。建炎三年,金軍在粘沒喝的帶領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倉皇往浙江一帶逃跑,外憂引起內患,御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擁眾作亂,襲殺了執掌樞密的王淵,分頭捕殺了宦官,強迫高宗讓出帝位,內禪皇太子,由隆裕太后垂簾聽政。以為婦人孺子執政,可以為所欲為。在這次叛亂中,在秀州擁有重兵的韓世忠的兒子以及夫人梁紅玉也被扣壓在內。

韓世忠起兵後,和梁紅玉兩人相親相愛,轉戰各地,後來梁紅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韓世忠善於用兵,作戰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對他頗為忌憚,對梁紅玉母子頗為客氣。

事變發生之後,宋高宗的行動已是毫無自由,宰相朱勝非與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后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這裡商量妥當,朱勝非就對苗傅說:“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一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晝夜趕到秀州。韓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況後,當即會同劉浚、劉俊,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宋高宗喜出望外,親自到宮門口迎接他們夫婦,立即授韓世忠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

桴鼓親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內亂,正好給了金軍可乘之機。1129年10月,金軍在完顏宗弼(即俗稱的金兀朮)率領下長驅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對付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逃跑。先從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再從明州逃到海上。幸虧金軍海軍不行,才讓高宗勉強保住了老命。這時金軍已經孤軍深入5個多月,江南各地到處爆發了漢人的反抗。宗弼見再待下去就要“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於是在大肆擄掠之後北返。

這時韓世忠正擔任浙西戰區司令(浙西制置使)。聽說金軍北撤,便率水軍八千人急赴鎮江截擊。金軍號稱十萬。雖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過韓世忠的。韓世忠所部的宋軍在金軍南下時已經敗過一陣。另外,兵法有雲“歸師勿遏”。也就說不要阻截歸鄉的軍隊,否則思鄉心切的軍隊往往會發揮出超常的戰鬥力。所以從表面上看,韓世忠無論從兵力,士氣還是戰鬥力上都遠遠不如金軍。

金軍統帥宗弼大概也覺得韓世忠是在以卵擊石,於是下戰書給韓世忠約定日期開戰,韓世忠接受。到了約定的日子,金軍開始北渡長江。韓世忠率軍在江面上攔截。雙方在江面上激戰。梁紅玉冒著箭雨親自擂鼓。連續打退了金軍的十幾次攻擊。金軍始終不能渡江。

也許有人要問梁紅玉不就是在打仗時敲敲鼓嗎,有什麼了不起呢?

舞劇《金山戰鼓》舞劇《金山戰鼓》

打仗並不是光人多就行了。人再多,如果沒有協調一致的行動,也不過是打群架罷了。要協調大兵團的行動,通信是非常重要的。現代作戰可以用步話機下達命令。古代就全靠旗幟和金鼓。所謂“聞鼓則進,鳴金收兵”不過是籠統的說法。不同的鼓點其實代表不同的命令。梁紅玉親自擊鼓也就是表明她在指揮整個艦隊。在古代戰爭中,鼓手和旗手是敵軍的首要攻擊對象。梁紅玉站在這個位置上,也就是站在最危險的位置上。當然大大鼓舞了士氣。

從梁紅玉指揮整個艦隊來看,梁紅玉肯定是參與了作戰計畫的制定的。那么她的軍事才能從哪裡來的呢?有些書認為她的祖上是武將,所以梁紅玉有家傳武功。這一點我已經在前面分析過,不過是在她出名後為她臉上貼金而已。其實梁紅玉既然長在軍營,耳濡目渲,總是會學到一些東西的。她與韓世忠結婚後隨其轉戰南北,必然也得到了韓世忠的指點。再加上一點天資,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金軍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於是他採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對韓世忠說只要韓世忠肯放他們一條生路,他願意歸還所有在江南掠奪的財物,另外還送給韓世忠名馬作為謝禮。韓世忠一口回絕。雙方在長江上且戰且走。金軍不熟悉地理,被宋軍逼入黃天盪死港。

此時本是消滅金軍的最好時機。但是韓世忠和梁紅玉的兵力實在太少,又沒有陸軍配合,宗弼趁機鑿通湮塞已久的老鸛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今南京)。史書上說這30里是一夜鑿成,未免誇大。金軍被困在黃天盪里幾十天,這條河道當是用了這幾十天的功夫才鑿成。

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飛的阻擊。不得已折回長江繼續北渡。韓世忠水軍多海艦,形體高大,穩性好,攻擊力強。為了發揮這個優勢,韓世忠令工匠製作了許多用鐵鏈聯結的大鐵鉤,並挑選健壯的水兵練習使用,用以對付金軍的小戰船。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軍首先發起進攻,韓世忠水軍分兩路迎戰,陷敵人於背腹受擊的境地。南宋戰船乘風揚帆,往來如飛,居高臨下用大鉤鉤住敵船一舷,使勁――拽,敵船便隨之傾覆。宋軍再一次獲勝。

連戰皆勝讓韓世忠非常驕傲,認為金軍不習水戰,遂大意起來。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議利用海船無風難以開動這一點,選一個無風的天,向宋軍攻擊定能取勝。我們不知道歷史上諸葛亮有沒有真的設壇借過東風。宗弼倒是設過壇祈求無風。在這個儀式中,宗弼殺白馬,割破自己的額頭,又將擄掠來的婦女開膛剖腹,挖出心臟祭祀上天。

也不知道老天爺是不是特別垂青宗弼,還是給女人的心嚇壞了。第二天真的沒有風了。宗弼立即率領艦隊向宋軍發動總攻。金軍以小舟縱火,用火箭射擊宋軍的船帆。宋軍的海船無法開動都成了金軍火箭的靶子。不一時全部都被燒毀。宋軍大將孫世詢、嚴允戰死。韓世忠敗回鎮江。金軍突圍而去。

雖然在從戰術上來說韓世忠此戰敗的很慘。但是從戰略上來說,韓世忠以絕對弱勢兵力而能阻擊金兵達48日,而且金兵北去後不敢南顧,已經達到了擊退金兵的戰略目的。應該是不錯了。但是金兵敗北之後,梁紅玉不但不居功請賞,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一義舉,使舉國上下,人人感佩,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彈劾歸彈劾,朝廷正在用人之際當然不會處罰韓世忠。反而不斷地升韓世忠的官。紹興五年(1136年),韓世忠被任命為武寧安化軍區司令(武寧安化軍節度使),駐紮楚州(今江蘇淮安)。梁紅玉隨韓世忠率領將士以淮水為界,舊城之外又築新城,以抗擊金兵。經過戰亂的浩劫,楚州當時已遍地荊榛,軍民食無糧,居無屋,梁紅玉親自用蘆葦“織蒲為屋”。在尋找野菜充飢時,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發現馬吃蒲莖,便親自嘗食,並發動軍民采蒲莖充飢。淮人食用“蒲兒菜”,相傳即從梁紅玉始。蒲兒菜因此稱作“抗金菜”。由於韓世忠、梁紅玉與士卒同勞役,共甘苦,士卒都樂於效命。經過苦心經營,楚州恢復了生機,又成為一方重鎮。韓世忠駐守楚州十多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英勇戰死

紅玉中箭紅玉中箭

說到梁紅玉的結局,後世的筆記小說和各種話本往往說梁紅玉是在韓世忠辭去軍權後共同歸隱山林,白頭諧老,最後在韓世忠死後兩年才病死。這雖然反映了後世對女英雄結局的美好願望,但與歷史不符。根據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的研究,梁紅玉是在紹興五年(1135)年在楚州隨夫出征抵禦金軍入侵時死去的。

紹興五年,梁紅玉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1135年10月6 日)遇伏遭到金軍圍攻,腹部重傷,腸子流出以汗巾裹好繼續作戰, 最後血透重甲,力盡落馬而死。首級被敵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據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條“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另一說是被奸細在食物中下毒,中毒後痢疾不止而死。

1151年,韓世忠病逝。梁紅玉的遺體被遷到蘇州。夫婦合葬於蘇堤靈岩山下。

楊國夫人傳

楊國者,故韓忠武王之妾也,梁姓。

楊國家楚州。生有神力,可張二十石弓,射二百步而無虛發。及長,以父罪並坐收,流寓京口為營妓。然任俠好義,無娼氣。

楊國為妓時嘗賀歲入衙,過廊下,見一黑虎伏地作鼾。大驚,復視之,乃一軍漢也。異之,延入幕,問其姓名,忠武王也。楊國以其必成大器,乃自贖妾之。

靖康間,忠武以團練使興義兵勤王,楊國襄贊軍務,軍中皆稱“女團練”。建炎三年,扈從統制苗傅反。三月戊戌,忠武所部發平江。兵少,至秀州,稱病不行,造雲梯,治器械,傅等始懼。時世楊國及子亮為傅所質,防守嚴密。朱勝非紿傅曰:“今白太后,遣二人慰撫忠武,則平江諸人益安矣。”於是召楊國入,封安國夫人,俾迓忠武,速其勤王。楊國疾驅出城,一日夜會忠武於秀州,痛陳利害。未幾,明受詔至,忠武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斬其使,取詔焚之,進兵益急,亂遂平。楊國以功論,封護國夫人。

兀朮將入侵,帝召諸將問移蹕之地,張俊、辛企宗勸自鄂、岳幸長沙,忠武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於是以忠武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朮分道渡江,諸屯皆敗,忠武亦自鎮江退保江陰。杜充以建康降敵,兀朮自廣德破臨安,帝如浙東。忠武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

帝召至行在,奏:“方留江上截金人歸師,盡死一戰。”帝謂輔臣曰:“此呂頤浩在會稽,嘗建此策,忠武不謀而同。”賜親札,聽其留。會上元節,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及金兵至,則忠武軍已先屯焦山寺。金將李選降,受之。兀朮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戰將十合,楊國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盡歸所掠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撻辣在濰州,遣孛堇太一趨淮東以援兀朮,忠武與二酋相持黃天盪者四十八日。

後風止,我軍帆弱不能運,金人以小舟縱火,矢下如雨。孫世詢、嚴允皆戰死,敵得絕江遁去。

是役也,兀朮兵號十萬,忠武僅八千餘人。楊國以兀朮遁去,上書彈劾忠武“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帝優裕之,凡六賜札,褒獎甚寵。又封梁夫人為楊國夫人,領護國,楊國兩國俸。以女子而得兩國者,唯梁氏一人也。

紹興五年,忠武進少保,授武寧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楊國在軍中襄贊,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撫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陽遂為重鎮。

楊國自領一軍,號“娘子軍”,用唐平陽公主前例也。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數戰於山陽,宿遷,皆勝,威名動於天下。金人忌之。八月丁卯戰金人於淮水,遇伏。金軍百倍於己。突圍不得。身被數創,腸自腹間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顧左右曰:“今日得報君恩”。乃突擊。敵以亂箭攢射,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遺體,數人各得其一體。金人曝其屍於市三日。

兀朮聞之,感其忠勇,斂楊國殘骸,遺忠武。忠武大慟。朝廷聞訊大加弔唁,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紹興二十一年八月忠武薨,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追封蘄王,謚忠武,配饗高宗廟庭。楊國遷葬蘇州靈岩。

若楊國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天賜忠武,楊國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然功敗垂成,惜哉!

英烈夫人祠記

去揚州西北三十里有得勝山,故韓蘄王諱世忠破金兵處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謂之異娼廟。內供英烈夫人戎裝像,旌旗,劍印,其位曰“英烈楊國夫人五軍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韓蘄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擊,能開強弓,射二百步無不中的。以父罪連坐沒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為男兒,乃至如此。”流寓京口為伎,有俠氣,以角觝技聞。

宣和初,童貫破方臘,歸至京口設宴。世忠以承節郎列席,梁氏進酒。時世忠廁於諸公,英姿勃發,佼佼不與眾人同也。梁氏異之,詢左右,知是獨擒方臘之韓校尉也。梁氏乃自贖以妾之。

靖康間,二帝北狩,河北全失,世忠以團練使興兵勤王。梁氏居中贊劃,數敗金軍,軍中皆稱“女團練”。

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時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進,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懼。梁氏與子亮時在臨安,為傅所質,防守嚴密。太后用平章事朱勝非計欲召四方勤王。勝非謂傅曰:“秀州方疑懼不前,為未得明詔,無封賞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撫世忠,則平江諸人益安矣。”於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國夫人,速其勤王。即領命,梁氏疾驅一日夜會世忠於秀州。面陳臨安虛實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未幾,明受詔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斬其使,取詔焚之,揮軍急進,擒苗劉寸磔死,亂乃平。高宗復辟,梁氏以殊勛進護國夫人。

三年秋,兀朮入侵,帝有移蹕之意,召諸將問。梁氏白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 世忠以此言進,帝悅之,於是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朮分道渡江,諸屯皆敗,帝如浙東。世忠亦自鎮江退保江陰。梁氏白世忠曰:“兀朮孤軍深入。即破臨安,已強弩之末。必擄掠而北歸,不如半途擊之,可操必勝。”世忠於是覲帝於行在,奏曰:“方留江上截金人歸師,盡死一戰。”帝謂輔臣曰:“呂頤浩在會稽,嘗建此策,世忠不謀而同。”許之。

兀朮飽掠歸至鎮江,世忠軍已先屯焦山寺,金將李選已降,兀朮不得渡,乃與世忠約日大戰。兩軍初合,金軍矢密如雨,世忠軍稍卻。梁氏去鐵鎧,擲兜鍪,鋒矢不避,親執桴鼓,於是士氣大振,金兵終不得渡。敗至黃天盪死港。世忠兵少,與兀朮相持黃天盪者四十八日,敵乃得絕江遁去。

是役也,兀朮兵號十萬,世忠僅八千餘人。梁氏以兀朮遁去,上書劾世忠“失機縱敵”。高宗深為撫慰,褒獎甚寵。又封梁氏為楊國夫人,五軍都督,以唐平陽公主前例,立幕府,自領一軍。梁氏領軍數敗金人,威震四海。金人聞“娘子軍”之名,無不喪膽。

紹興五年,帝欲復楚州,以世忠為武寧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梁氏隨征,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撫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陽遂為重鎮。

梁氏數戰金軍于山陽,宿遷,皆勝。於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輕騎襲金人糧道,遇伏。金以精兵鐵浮圖十倍圍之。梁氏身被數創,腰腹為敵刃割裂,腸流三尺,忍痛納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顧左右曰:“今日報國”。語畢再突敵陣。敵矢如雨,蝟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敵陣復斬十數人,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首級,裂其五體,後得其首者進兩階,得其四肢者進一階。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於淮市三日,函其首以報北國,金帝命懸於都門。兀朮聞之,感其忠勇,斂梁氏遺體,遺世忠。拼合之際,驗梁氏全屍,創傷數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慟。朝廷聞訊大加弔唁,詔賜銀帛五百匹兩,追封“英烈楊國夫人”。立祠。

梁氏,娼優異數也。以卑賤待罪之軀,而得慧眼識人之明。更縱橫天下,爭鋒江淮,收豪傑,攬英雄,內平叛逆,外御強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於非命。然青史斑斑,名節永垂。

梁紅玉祠

韓世忠、梁紅玉去世後,宋孝宗令豎碑建祠以紀念他們。今蘇州市滄浪區棗市街國小即原蘄王祠,供韓、梁兩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韓王誕??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誕??九月初六日”。梁紅玉家鄉父老為紀念這位女中豪傑,亦在其出生地建祠塑像以紀念她。

梁紅玉祠原祠附設在北辰坊火神廟內,明清時多次進行修建。此祠為一四合院,東西長六丈,南北寬五丈四尺,占地五分三厘,南面為臨街院牆,有東廂三間,西廂三間,大殿三間,神台上設定梁紅玉泥制塑像,庭院中有一棵古柏。大門面東,在東廂房南面,庭院的東南角。後毀於兵火,解放時已破爛不堪。

1959年,淮安縣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建祠,“文革”中被拆除;1982年又重新建祠。

新建的梁紅玉祠東西長19.56米,南北寬30.53米,占地面積597.17平方米,庭院四面有圍牆,大門朝南,門頭上為我國已故著名女書法家蕭嫻所書“梁紅玉祠”四個大字。庭院中遍植松柏花木。在庭院北側為京殿三間,東西長10.5米,南北寬7米,建築面積73.5平方米,整個建築仿明代建築,古色古香。殿中神台上置有高1.7米的梁紅玉戎裝佩劍塑像,神采飄逸,英姿颯爽。塑像兩側為當代書法家楊修品所書“也是紅妝翠袖,然而青史丹心”的對聯。兩旁擎柱上掛著一副長達54字的泥金對聯:

青眼識英雄,寒素何嫌?憶當年北虜鴟張,桴鼓親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紅顏摧大敵,鬚眉有愧!看此日東風浩蕩,崇祠重整,千秋令譽仰淮?。
梁紅玉祠現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傳說

建炎三年,金人再度南侵,分兵兩路,一路由黃州渡江,一路由采石磯渡江。由黃州渡江的直赴江西南昌,由采石磯過來的,下建康而直指南宋都城臨安。宋高宗急走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接著又聽從宰相呂頤浩的計策,乘海船浮海避開金軍的鋒芒。接著宋高宗駐溫州的江心寺,聽任金兵大肆搶掠。於是金兵連破江南州郡,如入無人之境,這次率軍南侵的金軍主帥是兀朮。

此時韓世忠仍留屯秀州,他的部隊分別守在江陰以下的長江沿線。建炎四年春節剛過,探子報告韓世忠,金軍已從杭州飽掠北歸。韓世忠聽到訊息後,仍在秀州張燈結彩,集會宴樂,若無其事。入夜以後,秀州城裡燈火通明,而韓世忠的部隊已緊急出動,沿運河水陸兩岸齊頭並進,搶先占領京口一帶的金山、焦山,專截金兀朮的歸路。果然不出所料,金兀朮的軍隊乘勇而來,他見江上布置了戰船,旗旗飛揚、鼓角齊鳴、軍伍嚴肅、士氣勇壯,與別的將帥大不相同,知道是個勁敵。遙遙的望見對方坐船上面,豎著大纛,繡著個斗大的“韓”字,不免打個寒噤,對部下說:“原來是韓世忠!”當天金兀朮就給韓世忠下了戰書,約定第二天開戰。

晚上,韓世忠苦思行兵布陣之法,梁紅玉從船後走出來對韓世忠說:“軍隊我少敵多,倘若與他奮力戰鬥是難以取勝的。明天交戰不如把我軍分為前後兩隊,四面截殺敵人。中軍由我暫時管領,專事守備,並發號令,倘若金軍殺來,只用槍炮矢石射住他,不讓他前進。中軍無懈可擊,金兀朮必定帶他的部隊向左右衝突,準備脫身。這時你就帶前後兩隊軍馬,只看中軍的旗號行事,我坐在船樓上面,擊鼓揮旗,我的旗往東,即往東殺去,我的旗往西,即向西殺去。如果能一鼓殲滅金兀朮,那就是特大的勝利。”韓世忠連稱妙計。第二天早晨,梁紅玉早已結束停當,戴著雉尾八寶嵌金珠金鳳冠,穿一領鎖子黃金甲,圍著盤龍白玉帶,端坐在中軍的樓船上面。一天戰鬥打下來打得金軍心膽俱寒,逼著金兀朮的軍隊退到黃天盪內,黃天盪看去開闊,卻是一條死港,進去後卻沒有出路。金兀朮別無辦法,出重賞徵求出路計畫,有貪利的當地人便指點他挖開日久淤塞,已廢棄的老鸛河故道,金兀朮指揮軍隊一夜開出一條三十多里的水道,接通秦淮河,準擬再撲建康。想不到剛出老鸛河,在牛頭山遇到岳家軍,又象被趕的鴨子一樣退入黃天盪,原指望韓世忠守不住了,等金兀朮來到盪口,只見韓世忠的戰船一字排列在盪口,幾番衝殺,巋然不動。當時韓世忠、梁紅玉以為大功告成,夫婦兩人在船上開懷暢飲,韓世忠飲到高興的時候,拔出劍來,放聲高歌:

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訊息歇。
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誰料到就在金兀朮絕望的時候,仍是漢族中的奸細向金兀朮獻了一計,叫金兀朮用土蓋住自己的船板,趁無風韓世忠的大海船無法移動的時候,用火箭射韓世忠船上的風蓬,引起大火,攻破韓世忠的防禦。金兀朮就此進出韓世忠的包圍圈。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謀,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包圍敵軍達四十八天之久,也足以名震華夏,名震夷狄。黃天盪一戰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隨便過長江南侵。

後來韓世忠和岳飛、劉俊一起三路大軍北伐,梁紅玉專門訓練出一支女兵隊伍,屢立奇功。

抗金菜、牙根糧

蒲兒菜又有“抗金菜”的美名,它與抗金名將、民族英雄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有關。傳說南宋建炎五年,金兀朮率數十萬大軍南下,意欲一舉摧垮南宋政權,一統中國。金兵十萬兵臨淮安城下。此時南宋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正屯兵駐守鎮江(京口)。這裡正是兩國爭奪的重要地域。為了有效地扼制金兵攻勢,梁紅玉夫人親臨淮安,率領水陸精兵抗擊金兀朮。一連幾場惡戰,宋兵鬥志旺盛,金兀朮損兵折將。一天深夜,金兀朮急調數萬金兵將淮安縣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發誓非要活捉梁紅玉不可。好一個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她身披戰袍,屹立城樓,鼓動全體將士誓與淮安共存亡。她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宋軍士氣,淮安城裡父老全力支援,有人的出人,有糧的出糧,軍民同心同德,將金兵攻勢一次又一次瓦解了。

隨著圍城日子一久,淮安城裡糧食已所剩無幾。梁紅玉知道朝廷調撥的軍糧是遠水不解近憂,只有發動軍民想辦法解決。這時,淮安老百姓又送來一些飯菜。為首老人說:“只要我們還有一口糧,就不能讓將士們挨餓!”梁紅玉說:“感謝父老盛情。只要有我梁紅玉人在,金兀朮別想進得了淮安。但是城內口糧總有吃光之日,我們必須另想辦法才是上策。”老人說:“可以到柴蒲盪里挖蒲草根吃。

過去饑荒年景,吃那東西還是能抵一陣子的。”梁紅玉立即吩咐一部分軍士跟隨老人去挖蒲根。回來經過加工後,分給將士們吃,有了食物就有了體力,打敗金兵也更有信心了。就這樣一連幾個月的堅守城池,南宋軍民靠吃蒲根終於擊破了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計畫。在金兵死傷無數的不利形勢之下,金兀朮決定退兵了。

淮安軍民歡呼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韓世忠元帥也奉皇上之命前來淮安慰問褒獎得勝軍民。韓元帥問:“你們是如何應付無糧困難的?”有人回答:“我們是吃抗金菜、牙根糧堅持下來的。”韓世忠不解地問:“什麼是抗金菜、牙根糧?”梁紅玉夫人笑道:“抗金菜就是蒲根上取下的蒲兒菜。牙根糧就是父老鄉親們從牙縫裡省下來的一點兒糧食。”韓元帥感慨地說:“淮安軍民真是好樣的。只是這蒲兒菜到底如何?”梁紅玉夫人笑道:“快讓人送上一些給元帥品嘗品嘗……”說完,早有父老獻上煮熟的一盤蒲兒菜。韓世忠嘗了嘗,連說:“好吃,好吃。”

從那時候起,蒲兒菜就成了淮安百姓公認的美味菜餚了,只是在製作工藝上日臻精細,並且可以配製成多種色味俱佳的風味菜就是了。

馬拉墳

梁紅玉梁紅玉

馬拉墳在東武村附近。傳說擂鼓戰金山的女將梁紅玉就戰死在這裡。

話說梁紅玉在金山把金國八十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宋朝趁機三路北伐,反攻到淮河一線。梁紅玉的和丈夫韓世忠帶兵一直咬著金兀朮窮追不捨,連打了十幾仗。戰鬥中梁紅玉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血流不止,無法隨大部隊一起行動了,只好帶了貼身的女兵留在村里養傷。

將養了幾天,前方傳來訊息,韓世忠打了大勝仗。敵人被擊潰了,一支金軍的殘軍突然出現在村子附近。由於事出突然,村裡的百姓來不及撤退。眼看村子就要被血洗。梁紅玉鎮定自若,一面將村子裡所有的人都組織起來保衛村子,一面派人飛馬去向大部隊求救。

兩天過去,仍然不見援兵。梁紅玉不顧自己重傷未愈,決定帶著貼身的女兵出戰,將敵軍引開。梁紅玉身披百花袍,手提繡鸞刀,胯下桃花馬,帶領著女兵們將金兵殺得人仰馬翻。鏖戰中,梁紅玉望見敵陣中央有個騎白馬,身穿大紅袍的敵將在指揮。她心想“擒賊擒王”,就揮刀催馬向敵將殺去。

敵將見梁紅玉殺來,連忙招架,才兩個照面,手中的兵器就被梁紅玉磕飛了。敵將嚇得亡魂皆冒,轉身就跑。主將一跑,那些殘軍就更沒有鬥志了,頓時一鬨而散。梁紅玉仍不肯放,拍馬緊緊追著敵將而去。

敵將見梁紅玉緊追不捨,於是掏出弓箭,回身放出連珠箭。梁紅玉揮刀格擋不及,當胸中了一箭,從左乳透心而過,穿出後背,跌下馬來。敵將見梁紅玉身亡,便下馬來割梁紅玉的首級。不料剛到近前,梁紅玉突然跳將起來,一刀劈了過來。敵將大驚,連忙舉劍招架。雙方大戰數十回合,敵將瞅準機會,一劍刺入梁紅玉的小腹,用力一絞,頓時將梁紅玉的小肚子剖開,腸子流了一地。趁梁紅玉吃痛,敵將回手一劍砍在她的脖子上砍了下來。梁紅玉的人頭飛出,滾進了草叢。

敵將殺了梁紅玉,轉身去草叢裡撿梁紅玉的首級。不料才走了幾步,後心一涼,一截刀尖從前胸透出。刀抽出,敵將轉身,只見刀柄捏在梁紅玉的無頭屍體手中。

梁紅玉殺了敵將,將自己的頭從草叢裡拎出來提在手裡,跨上桃花馬,向村子走去。走了一段路,看到路邊有個拾柴火的大爺,就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爺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梁紅玉,於是忍住悲傷說:“發如韭,割復生,頭如雞,割復鳴,怎不得活?”

說也奇怪,聽完這話,梁紅玉慘白的人頭就忽然有了點血色。

梁紅玉謝過大爺,又向前走,沒多久碰到一位大娘,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大娘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梁紅玉,於是忍住害怕說:“抽刀斷水水更流,怎不得活?”

聽完這話,梁紅玉身上的傷口就癒合了一點。原來,這是梁紅玉下山時她的師傅傳給她的保命道法。如果受了致命重傷,只要在一時三刻前問滿一百人這個問題,只要人人都說她不會死,她就能復原。

梁紅玉一路走,一路問。問了九十九人,九十九人都說她能活。眼看離村子不遠,只見路邊又個少婦牽著個三歲的娃娃。梁紅玉又問:“頭已斷,心已碎,腸更流,能活否?”

少婦抬頭一看,是保國衛民的女英雄梁紅玉,剛要回答,身邊的娃娃害怕得接口說道:“我媽說過,人沒有腦袋就死定了。”

聽了這話,梁紅玉的身子搖了三搖,晃了三晃,咕咚一聲跌下馬來,鮮血流了一地。那匹馬受了驚,拖著梁紅玉的屍體就向村里跑去,一路留下一道長長的血跡。

等到村民把馬截住,梁紅玉的屍體就只剩半個身子還扣在馬鐙里。大家沿著來路回去,忍著悲痛把梁紅玉散落的屍塊撿回來拼好,安葬了。這就是“馬拉墳”。

雙烈記

韓世忠與梁紅玉
(韓)夫人啊。都只為金兵入寇神州陷,戎馬倥傯二十年。日常總隨鐵甲伴,曉來常倚馬鞍眠。我與你,離時多會時少,只常別不常見。十月寒霜六月天,秋去春來年復年。才覺得,改卻三分少年氣,轉眼鬢絲白髮

(梁)恨煞金虜起狼煙,家國多難遭兵燹。好男兒,胸懸金印腰懸劍,理該把乾坤鏇。說什麼離多會少,道什麼白髮新添。只須思,落鬢莫使等閒白,空嗟嘆老了紅顏。為情白頭人笑痴,為國白頭人敬羨。相公啊,熬過了十月寒霜三伏天,患難夫妻要齊向前。

(韓)時聽你金玉良言,常使我精神爽健。今夜晚牢龍計定,但願得一舉凱鏇,迎二聖靖康恥雪,復神州河山莊嚴。怎求得解甲歸田,安享些太平閒年?

《精忠岳飛》主要人物

《精忠岳飛》是2013年開播的國產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該劇聚焦一代英雄岳飛,用切合史料記載的方式來講述岳飛的生平及他帶領岳家軍征戰的傳奇故事,“岳母刺字”、“槍挑小梁王”等經典橋段也都在劇中呈現。
岳飛(黃曉明 飾) 秦檜 (羅嘉良 飾) 高寵 (吳秀波 飾) 韓世忠 (邵兵 飾) 李娃 (林心如 飾)
岳母(鄭佩佩 飾) 梁紅玉 (張馨予 飾) 素素 (張嘉倪 飾) 趙構 (丁子峻 飾) 金兀朮 (劉承俊 飾)
周桐(于榮光 飾) 楊氏 (劉詩詩 飾) 完顏宗望 (王巍 飾) 張憲 (崔林 飾) 哈迷蚩 (安澤豪 飾)
牛皋(康凱 飾) 楊再興 (王海祥 飾) 劉韐 (陳之輝 飾) 王貴 (閆彥龍 飾) 靠山虎 (池程 飾)

歷史上十大富豪級別名妓

古代青樓女子,並非是簡單的風塵女子,她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因此往往得到很多達官貴人的賞識。

中國古代的12位巾幗英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馳騁疆場、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

細數中國古代名妓

中國古代名妓。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妓

妓女是指舊中國受過專業訓練、具有專業服務技能的從事色情服務的青樓女子,在業內其職業地位高於“娼”,即收費較高,所服務的對象社會地位較高,例如民國時代的名妓“小鳳仙”,其服務對象有蔡鍔將軍。在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妓女是合法職業。在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妓女是法律禁止的職業。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性

在精彩紛呈的歷史長河中,專家、學者、大濕、史學愛好者對男人的歷史研甚多,但是對於女人的歷史關注甚少。歷史是由男人書寫的,但是其中也摻雜女人的陰柔、智慧、美麗、狡黠,她們在男人身上扮演著各種角色,或母親,或姐妹,或妻子,或女兒,或同僚,或情人,或知己……,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古代名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