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即“三一教”,合儒、道、佛為一,由莆田人林龍江創立於明嘉靖間。
林龍江(一五一七~一五九八),名兆恩,字懋勛,道號子穀子,“習儒業而兼道釋,學者宗之。”(戴章:《重修三教祠記》),被尊為“三教教主”。崇武人李正昆等“從而學道”,建祠塑教主像奉祀。
僧佛滿住持三教祠時,於清康熙六十年辛丑(公元一七二一年)書題楹聯:
“道若大行男子畝女子桑虞夏商周如一日,心原有主老氏玄釋氏空顏曾思孟不二門。”
註:“不二門”即“不二法門”,為佛家語。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在諸法門之上,能直見聖道。
清光緒間,貢生王賡揚(風字旁)也為此祠題一聯:
“三鼎峙儒道釋一轍,教益參天地人並尊。”
相關詞條
-
三教
三教一般指儒釋道。儒釋道,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
進程概括 禪和老莊 佛道融合 明代發展 相交成風 -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黃大仙,占地約18,000平方米。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
香港黃大仙祠 歷史 交通 參考資料 廣州黃大仙祠 -
報德祠
報德祠是由明皇帝賜匾,當地村民為其受匾主人賴麒卿而建,這裡紅色的儀門和儀門高高的門檻以及上面紅底金字的匾額均代表無上的皇權,由此足顯此小祠的崇高和與眾不...
簡介 歷史 匾額題字 邢祚昌簡介: 下面為始祖邢肇周至十六世祚昌的直系圖: -
三教廟
三教廟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舊城北部的區域大成街北側(原為北京花絲鑲嵌廠址,現位於通州大成街1號院——司空小區北側)。此處因儒教的文廟(亦稱學宮)、佛教的佑勝...
廟宇簡介 修建歷史 建築情況 相關資料 詳細地址 -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古營丘)城區,是山東省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獨具齊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近幾年,中國台灣地區與東南亞各國的姜太公後裔紛紛來臨淄...
人物介紹 景區介紹 主要景點 建築特點 交通提示 -
黃大仙祠[香港]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黃大仙,占地約18000平方米。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
歷史沿革 內部結構 相關裝飾 相關活動 相關信息 -
黃大仙祠[廣東]
黃大仙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芳村的花地村。當年神廟的正門,當街有一座樓,石柱、門樓頂均有花紋圖案裝飾。陳濟棠主粵時,舊黃大仙廟被改作孤兒院。抗戰時期,廣州淪...
概況 主要設施 主要看點 建築結構 珍品介紹 -
瑤島祠
瑤島祠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青璜山上。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系“三一教”嫡傳門人盧文輝(涵江人)創建。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一教”二傳陳...
祠堂介紹 整體構造 歷史沿革 -
報德祠[廣東廣州市增城區報德祠]
在廣州的增城市小樓鎮臘布村,有座“報德祠”。祠旁一古井、一木棉樹。 整個古祠分為報德祠、倉沮聖廟和景星樓三部分。報德祠是唯一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建築...
歷史 匾額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