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品為第一代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其作用機制酷似阿黴素。作為一種周期非特異性化療藥,柔紅黴素的抗瘤譜遠較阿黴素為窄,對實體瘤療效大不如阿黴素和表阿黴素。柔紅黴素是一種臨床一線抗癌藥物,被廣泛套用於腫瘤的臨床治療。然而,在人類肝臟中廣泛存在的羰基還原酶1能將柔紅黴素轉化成一種新的醇代謝物柔紅黴素醇。這種新生成的醇代謝物不僅抗腫瘤活性比柔紅黴素低,還會對心臟產生毒性,造成心肌細胞的損傷。柔紅黴素的這一代謝特點大大限制了它的臨床套用。若能找到羰基還原酶1的抑制劑,不僅可以提高柔紅黴素等蒽環類抗癌藥物的臨床療效,而且也可以降低柔紅黴素的毒副作用。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柔紅黴素
英文名稱:Daunorubicin
藥物別名:紅保黴素、紅比黴素、紅衛黴素、柔毛黴素、正定黴素
英文別名:CarloErba、Cerubidin、Daunoblastin、Daunomycin、Rubidomycin、Rubomycin
藥物類別:西醫藥物
動力學
本品不能透過血腦屏障。給藥後在大約40~45分鐘內即在肝內代謝成具有抗癌活性的柔紅黴素醇(daunorubici-nol),並與本品原形一起分布至全身,特別是腎臟、脾臟、肝和心臟。T1/2α為45分鐘。柔紅黴素的排泄緩慢,T1/2β為18.5小時,而柔紅黴素醇為26.7小時,其他代謝物則更長,約為50~55小時,因此,本品的血藥濃度持續時間較長,經尿排泄約25%為具有抗癌活性的代謝物,而經肝排泄者則達40%。用法用量
臨用前,將所需用量加5—10ml氯化鈉注射液振搖溶解後,再加氯化鈉注射液使成2—5mg/ml,緩慢靜脈注射,成人常用量為每次按體表面積30—40mg/平方米,每3—4周連用2—3日,老年人酌減。小兒用量為每次按體表面積20mg/平方米,每周1次,2歲以下幼兒及體表面積小於0.5平方米者,其劑量應以體重為準,每次按體重0.5—1mg/kg,連用2—3次或每周一次,用3—4周。聯合化療時每次劑量酌減至單用常規量的2/3。血清膽紅素在1.2—3mg/100ml時用3/4量;如大於3mg/100ml時僅能用半量。總累積劑量按體表面積應控制在400—500mg/平方米內,2歲以下幼兒不能超過200—250mg/平方米。聯合化療方案最常用者CODP(環磷醯胺、長春新鹼、柔紅黴素和潑尼松)、DOAP(柔紅黴素、長春新鹼、阿糖胞苷和潑尼松)以及DAMP(柔紅黴素、阿糖胞苷、巰嘌呤或硫鳥嘌呤和潑尼松)等。
1、本品僅能用作靜脈注射,因對靜脈有刺激,可致栓塞性靜脈炎,所以不宜滴注。如有紅腫、疼痛或外溢,立即停用,並採取冷敷等相應措施。
2、用本品期間不能進行放射治療,特別是胸部放療。至少停用放療後3—4周才能套用柔紅黴素。
3、用藥期間和每次化療前均應監測血象及心臟功能,定期作肝、腎功能檢查。
4、本品在動物中可引起延遲的生殖功能減退和障礙。在雄狗中可導致睪丸萎縮。
5、在用藥期間和周圍血象白細胞減少時禁行牙科手術(包括拔牙),當有血小板減少時更然。(6)用藥期間要保證每日有足夠的排尿量,在痛風患者當套用本品時宜酌加別嘌醇等藥的一日劑量。
6、用藥前應測定心臟功能(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清酶學如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LDH和CPK等),有條件時如能監測LVEF(左心室噴射指數)和PEP與LVEF之比,對了解心肌功能最為有效,當然尚不如心肌活檢敏感。
7、急性白血病伴明顯血小板減少者,有時仍可用柔紅黴素,在部分病例可使出血停止,周圍血象血小扳數反可上升,但最好同時予以輸新鮮全血或血小板成分輸血。
適應症
本品主要用於各種類型的急性白血病(包括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以及粒-單核細胞性)、紅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也可用於神經母細胞病、尤因肉瘤和腎母細胞瘤等。
不良反應
1、較常見者為噁心、嘔吐、口腔炎和食管炎,一般口腔和唇部可在給藥後3—7日發生潰瘍。白細胞減少幾乎不可避免,大多在一次用藥後10一14日降至最低點而在3周內逐漸恢復。脫髮雖常見,但大多在療程結束後5—6周后可再生。血小板減少較罕見,且大多不嚴重而呈無症狀性。2、較少見的毒副反應主要為心肌毒性,心電圖變化多呈一時性和可逆性,如出現心律異常、氣急和下肢浮腫,則應警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後者常在總累積劑量達按體表面積400—500mg/平方米時發生;在2歲以上兒童則為200—300mg/平方米以上;而在2歲以下則為按體重10mg/kg,在60歲以上老人或本有心肌病變或以往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者更易發生。心肌損害大多在開始治療後1—6個月發生,有時可發生淬死,而常規心電圖無明顯改變,如及早診治多可獲救。
3、靜脈外溢可出現疼痛、組織壞死甚或峰窩組織炎。
4、偶可出現胃痛,腹瀉或全胃腸炎,但其發生率似較阿黴素為低。高尿酸血症和腎臟損害偶可在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患者中發生。過敏性皮炎、瘙癢或藥物性發熱則很罕見。用藥後48小時內尿色可呈紅色,但無特殊臨床意義。
骨髓抑制嚴重,如出現口腔潰瘍,應即停藥。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腹痛。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心力衰竭,脫髮。漏出血管可致局部壞死。它也可引起肝臟中心靜脈及肝小葉靜脈閉塞導致黃疸、肝大、肝性腦病及腹水。
禁忌
1、本品在動物和人體中有潛在的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在動物中其三致作用更甚於人類。在小鼠用本品後可引發纖維肉瘤。2、由於本品能透過胎盤,因此不能在妊娠初期的3個月套用柔紅黴素,哺乳期婦女也禁用,在孕兔可導致流產。
3、肝腎功能損害,特別是伴臨床黃疸者,本品用量應予酌減。
4、2歲以下幼兒和大於60歲的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5、本品的心肌毒性作用在幼兒和老年人比中青年明顯,所以此類病人用藥劑量要相應減少。
6、對柔紅黴素、阿黴素或表阿黴素過敏者禁用。
7、周圍血象中白細胞低於3500或血小板低於5萬、發熱或伴明顯感染、惡液質、失水、出血、電解質或酸鹼平衡失調、胃腸道梗阻、明顯黃疸或肝腎功能,心肺功能不全者均禁用本品。以往做過胸部放射治療或用過大劑量環磷醯胺者,本品的每次用量和總累積劑量均應相應減少。用過足量阿黴素或表阿黴素者禁用本品。
相互作用
1、對心臟或肝臟有毒性約藥物不能與柔紅黴素同用。
2、本品可能與阿黴素有交叉耐藥性,但與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環磷醯胺和亞硝脲類藥物無交叉耐藥性。
3、用藥期間及停用本品後3~6個月內禁用病毒疫苗接種。
乳糖酸紅黴素
西醫藥物藥理作用
抗菌譜與青黴素近似;對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糞鏈球菌、梭狀芽胞桿菌、白喉桿菌、座瘡丙酸桿菌、李司忒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革蘭陽性菌,如淋球菌、螺鏇桿菌、百日咳桿菌、布氏桿菌、軍團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擬桿菌(口咽部菌株)也有相當的抑制作用,此外,對支原體、放線菌、螺鏇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奴卡菌、少數分枝桿菌和阿米巴原蟲有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本品易耐藥。本品抑制細菌的蛋白合成,它與50S核糖體亞單位可逆性的結合,最可能的機制是抑制肽醯基轉移酶,影響核糖核蛋白體的位移過程,妨礙肽鏈增長。本品不與哺乳動牧的80s核糖體結合,這可能是其毒性較小的部分原因。競爭實驗提示,本品的結合部位雖與氯黴素及林可醯胺類重合,但非完全相同。這些抗生素中的一種與核糖體結合即可抑制其他抗生素的反應。至於本品是抑菌還是殺菌,取決於藥物濃度、細菌敏感性、生長速率等,抗生素濃度高,細菌密度低、敏感、生長迅速有利於殺菌。本品是一種相對廣譜抗生素,對多數革蘭陽性和某些革蘭陰性菌、放線菌、支原體、螺鏇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及某些分枝桿菌(除結核桿菌)等皆有效。革蘭陽性球菌中A族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金葡菌(包括產酶者)及表皮球菌對本品敏感。革蘭陽性桿菌中炭疽桿菌、破傷風桿菌、白喉桿菌、微小棒狀桿菌、豬紅斑丹毒絲菌和產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等對本品敏感。多數淋球菌、腦膜炎球菌(革蘭陰性球菌)及卡他莫拉菌對本品敏感。革蘭陰性桿菌中,多數百日咳桿菌、空腸彎曲菌、杜氏嗜血桿菌對本品敏感,而流感桿菌僅中度敏感。脆弱桿菌、梭桿菌中許多對本品耐藥。大多數革蘭陰性需氧桿菌(包括大腸桿菌)對本品耐藥。酵母菌、真菌等對本品耐藥。
動力學
口服吸收率為18%~45%,口服250mg後2~3小時血藥峰濃度為0.3~0.7μg/ml,靜脈給藥可獲較高的血藥濃度。血漿蛋白結合率為73%,Vd約為0.72L/kg。體內分布較廣,膽汁中濃度可為血清濃度的30倍,但難以通過正常的血腦屏障。大部分在體內代謝,有10%~15%原形藥物由尿排泄,t1/2為1.2小時(正常人),無尿者為6小時。本品有效基團是紅黴素游離鹼基,但其易被胃酸破壞,故紅黴素片加有腸溶衣(另外方法是製成衍生物),在小腸中崩解吸收。本品一般口服後4h達加藥峰濃度,本品能迅速進入大多數組織
適應症
主要套用於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猩紅熱、白喉及帶菌者、淋病、李司忒菌病、肺炎鏈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上適用於不耐青黴素的病人)。對於軍團菌肺炎和支原體肺炎。本品可作為首選藥套用。尚可套用於流感桿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梅毒、腸道阿米巴病等。臨床用於敏感菌所致各種感染,如扁桃體炎、肺炎、猩紅熱、丹毒和眼耳鼻喉感染等。本品首選於風濕熱的預防,也是治療軍團菌、紅癬、痤瘡、彎曲桿菌腸炎、支原體肺炎、沙眼衣原體所致的肺炎或結膜炎、衣原體所致的非特異性尿道炎、回歸熱等的有效藥物。對百日咳、白喉、梅毒、破傷風、淋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腸炎等亦有療效。亦可用於炭疽、氣性壞疽、放線菌病、Q熱、鸚鵡熱等症。本品不宜單獨用於嚴重葡萄球菌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日1~2g,分3~4次服用,整片吞服;小兒,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靜滴1日1~2g,分3~4次滴注;小兒每日30~50mg/kg,分3~4次滴注。用時,將乳糖酸紅黴素溶於10ml滅菌注射用水中,再添加到輸液500ml中,緩慢滴入(最後稀釋濃度一般為0.1%)。不能直接用含鹽輸液溶解。局部塗於眼瞼內3次/d。
不良反應
本品是最安全的藥物之一,很少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1、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刺激症狀,如上腹部不適、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口服或劑量較大時多見。與食物同服可減輕。
2、偶可引起過敏反應,如皮疹、藥物熱、嗜酸細胞增多等,罕有間質腎炎或過敏性休克等,過敏者禁用。
3、本品偶可引起較嚴重的膽汁鬱積性肝炎綜合徵,依託紅黴素最常引起肝毒性反應。多在用藥10d後出現,表現為噁心、嘔吐、右上腹痛,繼以黃疸、發熱和提示膽汁鬱積性肝炎的肝功能改變,此綜合徵可能為一過敏反應,停藥後可恢復。有
注意事項
1、紅黴素為抑菌性藥物,給藥應按一定時間間隔進行,以保持體內藥物濃度,利於作用發揮。
2、紅黴素片應整片吞服,若服用藥粉,則受胃酸破壞而發生降效。幼兒可服用對酸穩定的酯化紅黴素
3、靜脈滴注易引起靜脈炎,滴注速度宜緩慢。
製劑
片劑(腸溶):每片0.1g(10萬單位);0.125g(12.5萬單位;0.25g(25萬單位)。注射用乳糖酸紅黴素,每瓶0.25g(25萬單位);0.3g(30萬單位)。紅黴素軟膏:1%。紅黴素眼膏:0.5%。
抗腫瘤藥物
抗腫瘤藥有化療藥物、生物製劑。這些藥物通過不同的功能來抑制或破壞腫瘤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