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歷史
文化大革命期間,視木蘭廟會為封建集會,因而百般阻撓,不許民眾趕會,市管會的人到處折秤桿,沒收秤砣,公安民兵遍山轟人攆人,可是民眾卻從山上移到山下的黃牛店,可黃牛店也不許擺,民眾又從黃牛店移到離木蘭山兩里左右的曾家麼店子,照樣把種子擺在地上趕起會來。就是在七四年“農業學大寨”,木蘭山改梯田,木蘭二小的校舍被全部拆光後,木蘭廟會也一直在趕,從未間斷過。
節日時間
一年一度的廟會自開辦以來,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來參加廟會的人,不只是來自木蘭地區,來自新都鄰近的州縣,還來自西南各省。木蘭寺廟門外,滿山遍野,人山人海,趕會的民眾數以萬計。解放後,新都文教局將木蘭寺廟改建為木蘭二小,但木蘭廟會仍然在趕。五十年代期間,由以往的民眾自由集會,改為人民政府領導,縣屬各商業部門及鄰近木蘭寺的各鄉鎮供銷社來主辦,其名稱為木蘭寺物資交流會。
外地人來趕廟會,大多以採購瓜豆籽種為主。據說,在木蘭廟會購買的種子栽種後,病蟲少、產量高。本地有的農民,他們的種子雖然不賣,留下來自種,但在趕會期間,也要拿到會場上去擺一下,他們說,擺了後種子就“寄窩”了(也就是受了粉的意思),以後長得好,產量高。“寄窩”不可信,但人們喜歡趕廟會是千真萬確的。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