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

會試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試後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鄉試後第二年各地舉人匯集京師應會試。會試由禮部主持,考試內容與鄉試相同,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舉人取得“貢士”資格後,方可參加殿試。殿試是天子親策於廷,被視為“掄才大典”。

名詞解釋

會試朱卷會試朱卷

會試,

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名目之一。所謂會試者,共會一處,比試科藝。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金代凡府試中選者可參與會試。泰和二年(1202) 定,策論三人取一, 詞賦經義五人取一。元代鄉試取300人,三分之一可參與會試,其中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各占四分之一。考試內容重經義,輕詩賦。明清各省鄉試中式的舉人,於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後改在三月)入京參加由禮部主持的考試。以往各屆會試中未中的舉人與國子監的監生也可一同應試。因考試在春天,又稱春試或春闈。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也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

錄取人數

會試詩會試詩

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無定額,每科自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錄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公取96名。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

考試流程

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載,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為8人,以後有所增加,多時曾達20人),多由翰林充當。考試時的彌封、謄錄、校對、閱卷、填榜等手續與鄉試一樣。參加會試的舉子應先行複試,道遠不及者,得於會試後另行複試。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三場所試項目,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同。

歷史變遷

會試闈墨會試闈墨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鄉試次年,即醜、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又稱「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考中者均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會試後貢士再由皇帝親自御殿複試、擇優取為進士。殿試試期一天,依成績分甲賜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釋褐授官。清朝規定,每逢辰、戌、醜、未年,即鄉試的次年舉行,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亦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時改三月,亦分三場。考中者稱貢士,經殿試合格後稱進士。

會試場所

現存的會試場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南京夫子廟,每個人的考試場所十分小,叫單間。在古代這種單間叫號,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在進去前先搜身,每人發三根蠟燭,進去後房門馬上封鎖,考生就在裡面答題,晚上也在裡面休息。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考生才寫出一篇篇妙筆生花的文章。

從科舉到聯考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歷唐、宋、元、明、清而不廢。時至今日,則演變成為所謂的聯考制度。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結,也是中國歷史命運的一個結。“學而優則仕”,歷代讀書人莫不以此為一條光明大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國的教育制度在這數千年中發生過什麼變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吧。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名詞

科舉制度

考試等級考試資格考試地點時間稱號備註
監生
孩童國子監每年1次監生
監生中有皇帝恩準的“恩監”; 因長輩曾為國建功而特準的“蔭監”; 通過捐獻金錢財物而成的“捐監”;監生雖然亦可應鄉試、會試;但一般被認為是“雜流”,就算能考中進士,地位也較為低。
童試縣試府試上過學校 各州縣每年1次若通過,稱為童生
童試的院試童生各州縣每年1次若通過,稱為生員(秀才),第一名稱為:案首。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為稟膳生員,簡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學生員,簡稱“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鄉試監生或生員各省城每3年1次若通過,稱為舉人(孝廉)。第一名則稱為解元
會試舉人 京城 鄉試第2年 若通過,稱為 貢士(出貢)。第一名則稱為會元
殿試
貢士 京城 會試後(與會試同年) 全部通過,稱為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 (鼎元),一甲第二名:榜眼, 一甲第三名:探花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註: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三元及第(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黃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