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鎮

曲子鎮

曲子鎮位於甘肅省慶陽市中心部位,環縣、慶城、華池三縣交界處,素有環縣“南大門”之稱。地跨東經107度21分—107度34分,北緯36度14分—36度24分。東臨華池縣,西接合道鄉、天池鄉,南與慶城縣馬嶺鎮、土橋鄉接壤,北與木缽鄉、八珠鄉毗鄰。“211”國道貫穿全境。北距環縣城38公里,南距慶城縣42公里。曲子鎮共轄15個建制村,1個居民委員會,88個村民小組,7290戶,31515人,其中:農業人口5886戶,27615人。曲子鎮土地總面積408平方公里(折契約61萬畝),在冊耕地面積9.72萬畝,人均3.2畝。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曲子鎮曲子馬蓮台
曲子鎮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遺物亦有分布,從曲子馬蓮台的周漢遺址及其出土文物證明,周人的足跡已達曲子鎮。此地古有彈起琵琶唱起曲子,思念家鄉之說,故而得名“曲子”。據《環縣誌》記載,明永樂初,征西將軍何福在此築城,至今仍有“雙城”之名。清順治16年重建置鎮。1933年,國民黨環縣政府曾駐此地。1936年為中共曲子縣委和蘇維埃政府駐地。1937年陝甘寧邊區省委、省政府由環縣洪德河蓮灣遷於此地,同時建立慶環分區,後改為隴東專員公署,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1940年,隴東專署遷於慶陽縣。1950年,曲子撤縣設鄉。1985年3月改為曲子鎮。1999年10月甘肅省體改委將曲子列為“甘肅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3年8月,原許家河鄉整體歸併曲子鎮。2004年2月,甘肅省鄉鎮企業管理局將曲子鎮列為甘肅省第八批“鄉鎮企業示範小區”。

地理環境

曲子鎮曲子鎮
曲子鎮鎮域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約17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點1136米,鎮政府所在地高程為1163.564米,五里橋環江兩岸是環縣的最低點。地形為山、川、原兼有。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2℃,極高溫度37.5℃,極低溫度—23.2℃,冬冷而無嚴寒,夏熱而無酷暑。年均降水量480mm,無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96.2小時,日照率為58%。土壤肥沃,農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高粱糜子、薯類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黃花果品瓜類、蔬菜、藥材、苜蓿等。

農業發展

曲子鎮祖祖輩輩以農業為主,當地的土地條件適合小雜糧農品,有種蕎麥豆類胡麻等小雜糧的傳統,小雜糧在價格上也占了較大優勢,鎮上號召民眾要轉變種植觀念,擴大小雜糧種植面積,並以一戶帶全村,讓農民在轉變觀念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曲子鎮的小雜糧生產漸成規模,以小雜糧為原料的加工業也逐漸興起,經濟效益

曲子鎮農民正在收穫胡麻
日見明顯。曲子鎮還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據地域特色,創新經營理念,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定了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鎮黨委、政府通過對曲子鎮農業自然資源的詳細調查與分析,依據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外部市場的需求,對曲子鎮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初步的規劃,確定了培育草畜、瓜菜、黃花菜、林果四大支柱產業。鎮上還堅持“因地制宜特色,放眼長遠謀調整”的工作思路,組織村幹部、民眾代表赴合水、慶城、西峰等全市果蔬產業示範基地現場觀摩學習,通過近距離接觸,虛心請教和互相交流,幹部民眾深度啟發,積極栽樹種菜,五里橋村、雙城、蒙家寨等村在秋季一次性完成優質蘋果栽植2900畝,樓房子村建成了64座水泥構建棚。曲子鎮還依託項目求發展,尤其是藉助退耕還林、還草項目,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業,一些養殖大戶相繼湧現。曲子鎮完成三北四期工程1500畝,天然林保護工程1000畝,退耕地補植2.3萬畝,荒山造林2.5萬畝。種植每年勝牧草8400畝。使昔日光禿禿的荒山披上了綠裝,一派生機盎然。依託林、草產業,當地舍飼養殖得到迅速推廣,孟家寨村宋懷寧的絨山羊養殖、五里橋村倪興宏的農家綜合養殖,油房塬村楊茂之的百隻獺兔養殖等,不僅富了自家,還極大地帶動了周邊民眾,養殖業挑起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梁。

鄉鎮企業

曲子鎮江豐麵粉加工廠
曲子鎮鎮政府依託區位優勢,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制定了《曲子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行“先經營,後辦證,先發展,後規範;多服務,少干擾;多扶持,少限制”的政策,千方百計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落戶曲子鎮的大型非公企業逐年增多,慶陽綠鑫草業有限責任公司曲子黃酒廠三江農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惠元果品加工廠、龍洲石油經銷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各類土畜產品加工、行銷企業,集體磚廠等雲集曲子鎮。2004年,曲子鎮通過招商引資創辦的孟家寨永興空心磚廠、江豐麵粉加工廠永豐糧油加工廠良源廢舊紙再造廠、五里橋福興磚廠等企業相繼建成並投入生產。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給曲子鎮城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極大的活力,成為城鎮經濟發展的支柱。2004年3月,甘肅省鄉鎮企業管理局將曲子鎮列為“甘肅省鄉鎮企業示範區”。

基礎設施

曲子鎮抽水站
曲子鎮農業基礎條件良好,現有四大灌區,即合道川灌區、樓房子灌區、西溝灌區、姬家河溝灌區,三座抬高水位壩,即紅溝溢流壩姬家河溝拱壩和西溝溢流壩,所轄明渠34.9公里,倒虹吸3座,渡槽3處,渡管2處,泄水31處,涵洞13處,小型建築物近百餘座,轄區共有碾子溝、樓房子、李家灣、斗溝渠、椿樹莊、黃道咀灣六座提灌站。四大灌區共有水地面積9998畝,其中自流面積7564畝,提灌1412畝,無設備1022畝。鎮區各類行政企事業單位32個,職工1860人,駐地石油單位4個,職工2730人。鎮區內山形水勢良好,交通便利,村村通大車,戶戶通農用三輪車。信息暢通,移動通訊全部開通,程控電話達1500多門。資源豐富,地下石油儲量高,油質好,現作業油井97口,境內輸油管線長142千米。公用設施相對完善,學校醫院郵政電信基礎良好;商貿活躍,具有容納萬人的綜合農貿市場和糧油、畜禽交易兩個專業市場,可匯集華池、慶城、寧夏等境內外各路客商,年商品貿易成交額在2.5億元左右。民俗民風淳樸,民間藝術豐富多彩,香包刺繡民歌皮影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濃厚。

城鎮建設

曲子鎮曲子鎮民居一角
曲子鎮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獨特歷史人文環境,鎮黨委、政府以建設多功能、開放型、生態型的現代化小城鎮為目標,從小城鎮的規劃入手,認真描繪發展藍圖,制定了《曲子鎮總體規劃》並通過驗收。《曲子鎮總體規劃》期限20年,規劃區域總面積541公頃。在此基礎上,鎮黨委、政府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積極穩妥,量力而行”的原則,從改變基礎設施落後面貌著手,一方面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另一方面依靠“政府拿規劃,出政策,社會籌資金,搞建設”的融資渠道,通過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廣泛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先後組織實施了老城街道的硬化與排洪排污工程、城區上水工程,新建了環縣二院門診部、曲子鎮文化服務中心、曲子鎮計畫生育服務中心、曲子工商所、曲子地稅所、曲子郵電支局、健民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曲子菸草站等單位的辦公營業大樓,建成了百一綜合農貿市場、糧油交易和畜禽交易兩個專業市場,開通了華夏步行街與興苑路,興建興苑路兩旁二層商貿樓420餘間、10000多平方米,完成了興苑路的排洪排污、路面鋪砂硬化、人行道彩磚鋪面和綠化工程。臨街破舊門面陸續折除翻新,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近6000萬元,其領導力度,投資規模,建設速度,建設水平都創下了新紀錄。在實施建設的同時,鎮政府不斷探索城市管理機制,研究出台了《曲子鎮城區市容與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試行)》、《曲子鎮城區垃圾統管暫行辦法》等政策性檔案,積極擴大宣傳,認真貫徹實施,城鎮建設秩序井然,環境衛生整潔,管理效果比較明顯。

社會事業

曲子鎮香包文化
農民安居樂業,城鎮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秩序持續穩定,促進了曲子鎮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在第四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曲子鎮由於在開發香包產業中的突出貢獻,榮獲了“慶陽市民俗文化產業開發十強鄉鎮”稱號,有數十位民間藝人受到市縣表彰命名,曲子鎮的香包文化產業開發搞得紅紅火火。“百年大計、教育先行”,曲子鎮積極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完成了西郊開發項目10所國小的改擴建工程,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兩免一刻”政策,減免雜費教材費24萬元,受益學生達3979人;啟動實施了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項目,配發了微機電視機衛星接收設備等,使曲子鎮辦學條件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教育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為貧困人口建立了電子檔案,發放民政救災款近20萬元,32戶塌莊災民建起了“樂民新居”,使農村的缺糧戶、缺水戶、病殘孤兒五保戶得到及時救助。2004年,曲子鎮被甘肅省委評為領導班子好、學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民眾反映好的“五個好鄉鎮黨委”,2005年又被環縣委命名為“環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