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晉江縣誌》記載:“晉江、南安之界,舊日以舟渡,宋紹興八年,僧祖派始築石橋未就,二十一年來趙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為三百六十二孔),長八百十有一丈,寬一丈六尺……”目前修繕後橋全長為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設有欄桿。橋板又闊又厚,最長者可達十餘米,每間用板石七、八條,皆是堅實的花崗岩石。而這些橋板石從哪裡開採而來的,應該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運。據說有私家族譜記載,這樣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門島開採海運而來的。橋墩築法,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331座,狀如長虹,為中古時代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贊。此外,長橋的兩旁,還置有形式古樸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還雕刻著維妙維肖的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以誇張的手法,雕刻表現得非常別致,皆為南來的代表作。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並配有菩薩像。兩翼水中築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二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這都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
五里橋文化公園
五里橋文化公園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占地面積1050畝,總投資2.5億元,是一個以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與生態濕地為主要特徵的風景名勝公園。公園規劃為“一軸貫東西,一環串八區”,一軸即五里橋文化景觀軸,一環即環湖主游路,八區即水國安瀾、鹿徑水雲、鵠渚聽鸝、安平夕照、振萬園、香海浮珠、長虹碧波、綠野仙蹤等八大景區。五里橋文化公園的建成,對於保護歷史文化古橋,改善水頭人居生態環境,全面推動城市現代建設,確立泉州南翼中心新城,具有重要意義。題詩詞
當時主持建橋的趙令衿築成天下長橋而高興地寫下一首詩:為問安平道,驅本夜已分。人家無犬吠,門巷有爐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鄉。梅花迎我笑,書報小東君。
有“安平橋”原有篆書豐碑,已廢。據清人龔顯增《亦囪脞牘》載:“丁丑由安平趨漳郡,道出西橋,見篆書豐碑,幾立橋上……碑題‘安平橋’篆書三字,字徑二尺,配搭勻整,氣象崚嶒,旁款一行,正書雲‘右迪功郎南安縣尉陳大方立’,刊者劉長岳,大方紹興末任南安縣尉。”
安平橋
“安平橋這一偉大的橋樑工程是繼聞名天下的海內第一橋的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以工程之艱巨,為世界首創的“筏型基礎”,而產生泉州府地之建橋熱,成為泉州“橋樑甲天下”。安平橋則以長度上被歷代所讚譽,以“臥龍”、“巨虹”的壯麗稱號,聞名海內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稱為“學問最通”陳紫峰,有一天集諸文人週遊安平橋,正遇聚雨,他們都在橋上閒聊長橋勝景,隨即作對聯:“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其他景點
在橋頭還有一座磚塔和觀音堂,塔高達22米,為五層六角形空心建築,南宋時所創建。為什麼在南宋,晉江的一鎮有這么多資財創建這么偉大的橋樑工程,據有關史料記載:“安海鎮”於府南六十里,古名“灣海”,宋初始改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東曰“舊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稅於此,號“石開津”,又據明代編號的《安海志》稱,古時安海人善於漂洋過海發展海上貿易,宋元時期,商則襟帶江湖,足跡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無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到……這都說明宋時安海海外通商之繁榮景況,安平橋之興更是當時海外交通發達,社會經濟繁榮的實物標誌。同時也看出泉州勞動人民的建築智慧。名人詞句
當代詩人郭沫若干年間特來安平橋參觀,留下律詩一首:五里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蹤全消。
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謨真夢醋,愛看明儼偶題糕。
復台得意誰能識,開闢荊榛第一條!
由於時代久遠,海港的變遷,海上的橋變成陸上的橋,如今國家撥出專款重修,恢復舊貌,我們一到長虹般的長橋,總要漫步觀賞,為興建泉州長橋功勞而讚嘆!
五里橋鄉
概述
西峽縣五里橋鄉地處城郊,環繞縣城,有22個行政村,289個村民小組,4.4萬人,總面積222平方公里。境內有311、312國道,寧西鐵路和正在建設的宛坪高速公路貫穿,丁河、灌河穿越全境,雲華蝙蝠洞、九柏關帝廟、將軍嶺等旅遊景點星羅棋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各類資源豐富,自然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經濟發展
近年來,五里橋鄉緊緊圍繞建設“工業強鄉、農特大鄉、城郊富鄉”的奮鬥目標,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鄉形成了以獼猴桃為主的林果業、以白靈菇為主的食用菌和菸葉三大支柱產業,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強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態良好,形成了汽車配件鑄造、煉鋼保護材料、絕緣化工材料、建築材料、農特產品加工五大產業集群,工業立鄉地位更加凸現。以“村村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構建和諧社會邁出了新步伐。2005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98億元,同比增長2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64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7.9億元,同比增長31.4%,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300元,同比增長8%。城鎮發展
五里橋鎮因為環繞縣城,得盡地理優勢,目前為西峽縣縣城北擴的主陣地,境內房價一路飆升,目前五里橋鎮有西峽縣人民政府、西峽縣人民檢察院、豫西協和醫院、西峽一高、西峽縣電業局、中國移動通信西峽分公司、西峽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峽縣地稅局、西峽縣疾病控制中心、西峽縣市容環衛管理局、西峽縣消費者協會等縣直單位進駐,這些單位為五里橋的發展提供的良好的環境。
城鎮建設方面,在西峽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里橋目前已經擁有了紫金路、鸛河大道、五里橋街、白羽路、蓮花路、工業大道等縣城縱向主幹道,擁有伏牛路(北二環)、世紀大道(北三環)、龍鄉路(北四環)、稻香路(北五環)和規劃建設中的迎賓大道(北六環)等縣城橫向主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