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

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繼承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公元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峻陽陵。

基本信息

簡介

司馬炎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河內溫縣(今 河南省溫縣西南)人,其祖父 司馬懿、伯父 司馬師、父親 司馬昭,相繼專斷曹魏國政,時曹魏已經名存實亡。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於265年五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馬昭因中風猝死,享年55歲。司馬炎繼承昭的相國、晉王。十二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建都 洛陽,改年號為“泰始”後改為“太康”。史稱 西晉
司馬炎在統一之後,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 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於泰始九年(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後又將孫皓後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後宮,於是司馬炎的後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後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胡族徙居中原,造成胡族與漢人的衝突。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長期縱慾過度,“極意聲色,遂至成疾”,死於含章殿,葬於 峻陽陵
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 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並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與無法處理胡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 永嘉之禍的遠因。
年號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鹹寧: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背景

晉武帝 晉武帝動畫
溫縣司馬氏是漢魏時期的名門望族。司馬炎祖上的很多人在漢世擔任過高級官吏。祖父司馬懿入仕曹魏,歷 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先後任相府主簿、御史中丞、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等職。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炎的伯父司馬師繼續執政,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死,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始專國政。司馬昭除在朝內進一步清除擁曹力量外,還派軍隊鎮壓了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製造的兵亂。甘露五年(260年)司馬昭授意黨羽賈充、成濟將曹髦殺死,改立 曹奐為新的傀儡皇帝。
鹹熙二年(265年)八月,正準備稱帝的司馬昭突然病死。於是,改朝換代的主角便改由晉王的世子司馬炎扮演。雖然司馬炎在司馬昭的諸子中處於嫡長子的地位,但是他的世子權力卻來之不易。這是因為司馬昭更為喜愛學識淵博有才能的次子 司馬攸。司馬昭將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子,表示天下是景王(司馬師)打下來的,將來的王位自然應該歸屬司馬攸。司馬炎極力拉攏、巴結父親身邊的要臣,通過他們為自己說好話、作手段,才終於在司馬昭死前三個月正式被確立為世子。在此之前,司馬炎曾在曹魏政府中擔任過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中護軍、假節、中撫軍等職務,初封爵為北平亭侯,後改封為新鄉侯。在取得世子名位的同時,魏帝又授予他撫軍大將軍、開府、副 貳相國等職。等到司馬昭去世,司馬炎遂繼為相國和晉王,總攬全國軍政大權。
鹹熙二年年底,曹奐屈從臣下的壓力,同意禪讓帝位於晉王。這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馬炎在滿朝文武的反覆勸進之下,正式即皇帝位,更國號為晉,改元泰始。退位的魏帝被司馬炎封作陳留王,從洛陽徙至鄴城,曹魏亡國。這一年,司馬炎三十歲。

生平

泰始年間

晉武帝 晉武帝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馬炎設壇南郊,燔 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奐退位,自稱皇帝,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昭長子,逼迫曹奐退位後,封其為陳留王,改魏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建都洛陽。稱帝後,司馬炎分封宗室二十七王,把司馬氏宗室都分封為王。司馬炎泰始分封,基本上承後漢之舊制,君國而不君民。王國地不過一郡,王國的相由朝廷任命,與太守無異。國中長吏由諸王自選,財政不能自己擅作主張。
266年2月4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並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於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後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鑑;泰始二年266十二月,因屯田制難以繼續,晉武帝司馬炎再次下詔正式廢除民屯。司馬炎罷農官以及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嚴禁私募佃客,在客觀上起了促進生產發展的作用。
泰始四年(268)正月,賈充主持修訂的新律修成,成為後世法律形式藍本。司馬炎還屢次下詔書責成地方官必須致力於省徭務本,並力墾殖;務必使地盡其利,禁止游食商販,泰始四年(268)十一月,司馬炎下詔要求王公卿尹及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頒五條詔書於郡國: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撫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至此,司馬炎大致完成了稱帝改制的任務。
鹹寧年間
鹹寧:275年—280年四月
鹹寧四年(279年)命 賈充楊濟杜預、王濬等伐吳。280年三月 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太康年間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晚年混亂
太康五年(284年),尚書左僕射劉毅上書反對司馬炎選官用人的標準,要求廢止九品中正制。在此之前,段灼也曾上表指斥九品中正制阻塞有才能的人入仕之路。當時,贊同劉毅建議的大臣還有衛瓘、李重等人。司馬炎雖然肯定他們的意見,但是由於維護門閥士族的利益已成為西晉的既定國策,他自然不會因此廢除這一被士族視為身家性命的制度。
太康十年(289年),司馬炎任命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劉淵是匈奴屠各族人,自稱為匈奴南單于的嫡系。東漢末年,很多匈奴人入居今甘肅、陝西、內蒙和山西一帶。曹魏分匈奴為五部,以酋長為部帥,其中以北部匈奴力量最強。司馬炎代魏後改五部帥為五部都尉,共領匈奴三萬餘落,分別居住在山西的中部地區,人數達幾十萬以上。劉淵在其父劉豹死後,已自代為左部帥,司馬炎的任命使劉淵的職務正式得到西晉政府的認可。
同年,司馬炎下詔拜慕容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為東部鮮卑慕容人的酋長。魏初慕容人進入遼西,到西晉時又遷至遼東郡北,後被宇文部和段部所逼,遂南遷到徒河青山(今遼寧義縣)一帶。
太康十年(289年),司馬炎剛剛五十四歲,由於極意聲色,身體已經完全垮掉了。當年年底,他的病勢轉重,不能起床。控制朝政的大臣楊駿以此為藉口,禁止百官與司馬炎見面。楊駿是司馬炎繼後楊氏的父親,出身於弘農大族。他專權好利,與其弟楊珧、楊濟權勢熏灼,有“三楊”之稱。楊駿害怕司馬炎重用其叔汝南王司馬亮,影響他擅權,遂極力鼓動病重的司馬炎答應把司馬亮調至豫州。

太熙年間

晉武帝 晉武帝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太熙元年(290年)三月,司馬炎氣息奄奄,整日處於昏迷狀態。楊 駿乘機將皇帝左右換上了自己的心腹。當司馬炎偶而清醒過來的時候,發現楊駿弄鬼,十分生氣,下令尚未成行的司馬亮參與輔政。但是詔書被楊駿扣押,不為外人所知。不久,皇后楊氏假借司馬炎的旨意發布以 楊駿獨自輸政的詔書,並催促 司馬亮上路。
四月,司馬炎病死。臨死前,他還在打聽:“汝南王來了沒有?”司馬炎死後,其子司馬衷即位,這就是晉惠帝。楊駿開始以太傅、太尉、大都督、侍中、錄尚書事諸職總攬朝政。但是不過一年,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將楊駿殺死。此後,幾位掌握重兵的宗王紛紛捲入爭奪最高權力的動亂之中,終於演成了破壞性極大的“八王之亂”。

建興四年(316年),劉淵的侄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末代皇帝司馬鄴,西晉亡國。時距司馬炎之死,只有二十五年。

家族

祖父司馬懿
伯父司馬師
父親司馬昭

皇后

武元楊皇后:楊艷
武悼楊皇后:楊芷

后妃

左貴嬪:左棻也作左芬
胡貴嬪:胡芳生武安公主。
諸葛夫人諸葛婉
趙夫人:趙粲趙虞之女,皇后楊艷的族人
李夫人
陳美人
審美人
趙美人
徐才人
匱才人
趙才人
程才人
中才人王媛姬,晉懷帝司馬熾之母,早逝,追尊為皇太后。
莊保林
諸姬

晉武帝 晉武帝兒子

司馬軌:毗陵悼王長子
司馬衷:晉惠帝次子
司馬柬:秦獻王
司馬景:城陽懷王
司馬憲:城陽殤王
司馬瑋:楚王
司馬祗:東海沖王
司馬裕:始平哀王
司馬允:淮南忠壯王
司馬該:新都王
司馬遐:清河康王
司馬乂:長沙王
司馬謨:汝陰哀王
司馬穎:成都王
司馬晏:吳王
司馬恢:勃海殤王
司馬熾:晉懷帝
司馬演:代哀王

女兒

平陽公主:母皇后楊艷
新豐公主:母皇后楊艷
陽平公主:母皇后楊艷
武安公主:母貴嬪胡芳
萬年公主:母不詳
常山公主:母不詳

重大事件

河西之亂

晉武帝 晉國時全國圖
泰始六年(270年)六月,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秦州刺史胡烈鎮壓失敗,被殺。

漢魏之際,鮮卑拓跋族的一支由部落酋長禿髮匹孤率領,從塞北遷到了河西,歷史上把這支鮮卑人稱作河西鮮卑。河西鮮卑活動的區域,大致“東至麥田(今甘肅靖遠縣)、牽屯(今寧夏固原縣),西至濕羅,南至澆河(今青海貴德縣),北接大漠”(《晉書·禿髮烏孤載記》)。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已同漢人雜居。司馬炎擔心河西鮮卑不易駕馭,特地從雍、涼、梁三州中分出隴西、南安、天水、略陽、武都和陰平六郡組成秦州,把在西部頗有能名的胡烈委任為秦州刺史,以達到鎮撫的目的。

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是因受到漢族統治者歧視引起的。在滅蜀戰鬥中,涼州兵立有大功。戰後論功行賞,五千鮮卑健兒沒有得到與漢人一樣的賞賜,遂鋌而走險。殺死胡烈後,禿髮樹機能又嚇退坐鎮長安的司馬亮派來援救秦州的大軍。

河西敗報傳來,司馬炎非常震恐。他免去司馬亮都督秦、涼州諸軍事的職務,改派另一宗王司馬駿接替他鎮守關中。司馬炎又任命尚書石鑒都督秦州諸軍事,負責平定河西鮮卑動亂。石鑒到達秦州,強令與他有芥蒂的新任秦州刺史杜預出兵,遭到對方的拒絕。杜預向石鑒提出比較穩妥的攻戰方案,石鑒不予採納。他一面逮捕杜預,一面親自帶兵與禿髮樹機能交戰,結果仍大敗而歸。
鹹寧四年(278年)六月,羊祜病重,要求入朝面陳滅吳大計。司馬炎允許他乘車上殿,不行參拜之禮,對於他的意見也表示願意聽取。後來羊祜在病榻上要前來探病的中書令張華轉告司馬炎說:吳主孫皓暴虐異常,現在出兵可以一舉成功。如果孫皓死掉,吳國另立有為新主,我們再有雄師百萬,也難渡長江天險了。羊祜的話,確實對司馬炎震動很大。他要求羊祜臥護諸將,帶病出征。羊祜表示,滅吳戰爭不一定非他指揮不可,他可以推薦一個能夠勝任這一職務的人選。當年十一月,羊祜病故。臨終前他舉杜預代替自己。杜預以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的職務到達襄陽後,以離間計誘使孫皓撤換了對晉軍有威脅力的西陵總督張政。孫皓在臨戰之前的將帥移易,造成以後西線吳軍的迅速崩潰。經過一段時間部署之後,鹹寧五年(279年)八月,杜預向司馬炎上表請求伐吳。司馬炎答應明年準備出兵,但杜預反對說,東吳西部的兵力已調空,這是大舉進攻的最好時機,如果給孫皓以喘息時機,很可能要功虧一簣。這時,益州刺史王濬也上書請戰。他在益州為準備滅吳大造艦船,至此已有七年。王濬說,他造的船有的已開始朽爛了,自己年紀已到七十,死亡無日,實在不願再白耗光陰,請求皇帝切勿坐失良機。

司馬炎被說服了,開始傾向及早伐吳。但是一到賈充等人搬出種種理由反對時,他又遲遲疑疑下不了決心。他把中書令張華找來 對弈,以條理思緒。恰巧杜預的又一份請戰奏疏送到,一直主張滅吳的張華把棋局一推,說什麼也不肯下了。他極力催促司馬炎當機立斷,在這種形勢下,司馬炎終於同意立即對吳採取軍事行動。賈充等人聽到訊息又趕來爭吵,惹得司馬炎發起火來,他們才不敢再唱反調。

鹹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炎命令張華為度支尚書,主持滅吳大局,掌管漕運糧餉。同時,他發布詔書,下令以六路大軍,二十萬眾,大舉進攻吳國。這六路是:鎮東將軍司馬伷出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為第一,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今安徽長江以西)為第二,建威將軍王戎武昌為第三,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為第四,鎮南大將軍杜預出江陵為第五,龍驤將軍王濬等率巴蜀水軍,順江而下為第六。

在大舉伐吳的同時,被司馬炎派到西部參與平定少數民族動亂的討虜將軍馬隆連續告捷。

滅吳之戰

晉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以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衛奡都督青州諸軍事,鎮臨菑(今山東臨淄北);司馬伷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以這些地區作為進軍的基地。羊祜是極力主張並參與密謀滅吳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陽與東吳名將陸抗對峙,善施恩惠,如主動送還吳軍俘虜、吳國禾麥、吳人射傷的禽獸等,使“吳人翕然悅服”。吳人北來歸降者不絕。
正當晉朝國力日盛,積極準備平吳的時候,江東的孫吳卻是每況愈下。早在孫權晚年,由於賦役苛重,吳國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已有所發展,社會矛盾加劇。名將陸抗覺察到晉有滅吳的意圖,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強備戰,他還預見到晉兵會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特別要求加強建平(今湖北秭歸)、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峽口)的兵力。王濬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順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吾彥取之以呈孫皓說:“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終不敢渡。”孫皓對陸抗、吾彥的建議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視。陸抗也在憂慮中死去。吳國的衰落,孫皓的昏庸,為晉的順利滅吳,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鹹寧五年(279年),王濬、杜預(時羊祜已死)以吳主孫皓“荒淫凶虐”,上書建議司馬炎“宜速征伐”,舉兵平吳。司馬炎即於這年十一月開始了平吳的大進軍。晉軍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戰計畫,分六路出擊:鎮軍將軍、琅玡王司馬伷自駐地下邳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由和州出擊),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方向進攻,平南將軍胡奮出擊夏口(屬今湖北武漢市),鎮南大將軍杜預自駐地襄陽進軍江陵(今湖北江陵),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晉軍東西凡20餘萬,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總統眾軍。為了協調行動,司馬炎命王濬的軍隊下建平時受杜預節度,至秣陵(即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時受王渾指揮。晉軍分路出擊,意在迅速切斷吳軍聯繫,各個擊破,其中西面晉軍主攻,東面晉軍牽制吳軍主力,最後奪取吳都建業。
三月,王濬軍東下抵達三山(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南)。吳主孫皓遣游擊將軍張象率舟軍萬人抵禦,但吳軍毫無鬥志,“望旗而降”。孫皓企圖再湊2萬兵眾抵抗,這些士眾卻於出發前夜,即盡逃亡。至此,吳國已無兵可守。各路晉軍兵臨建業。孫皓用大臣薛瑩、胡沖計,分別遣使奉書於王濬、司馬伷、王渾處求降,企圖挑撥離間。吳主孫皓面縛出降於王濬軍前,吳亡。

成就

統一全國

晉武帝 晉武帝
西晉成立之初,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大封功臣,許多大家族都被封為公侯。短短几年時間,晉武帝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蜀漢滅亡不久,晉武帝為了穩定 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漢供職的官吏為朝官。晉武帝沒有採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用手法,而是採取拉攏、收買人心的辦法,穩定各級官吏,以確保社會穩定地過渡。因為晉武帝還看到,蜀漢雖亡,東吳未滅,全國還未統一。於是他開始運籌帷幄,準備擊滅東吳,結束全國的分裂局面。
早在 三國鼎立之時,魏的勢力已超過蜀、吳,如以人口計,魏約占全國人口3/7,蜀、吳合占4/7。263年,魏滅蜀之後,三國鼎立變成了南北對峙,魏的力量更加強大。晉武帝代魏之後,雄心勃勃,“密有滅吳之計”,準備出兵滅吳,統一全國。
晉武帝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為了迅速奪取勝利,晉軍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第6路晉軍由巴東、 益州出發,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20萬晉軍直撲東吳。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在第6路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分散、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 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
由於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國版圖。280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經濟繁榮

全國統一後,西晉政治上趨於安定,但由於多年戰爭的創傷,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艱苦。特別是皇室和權貴們無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農民的苦難。據說,長安東南的藍田縣,有一個很不起眼的“雜牌將軍”龐宗,就占良田幾百頃,其他達官貴人就更不必說了。農民沒有土地,豪門世族利用占據的田地肆意盤剝農民。西晉初年,晉武帝把解決土地問題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晉武帝很注意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如在汲郡開荒五千多頃,郡內的糧食很快富裕起來,又修整舊陂渠和新開陂渠,對於灌溉和運輸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公元268年,晉武帝還設立了“常平倉”,豐年按適當價格拋售布帛,收購糧食;荒年則按適當價格出售糧食,穩定糧價,維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晉武帝一再責令郡縣官吏,要“省徭務本”,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
由於晉武帝採取了這樣一系列有力的經濟措施,使農業生產逐年上升,國家賦稅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僅平吳之後不到三年時間,全國人口就增加了130多萬戶,出現了“太康繁榮”的景象。晉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共有人口1616.3863萬人,每戶人數6.57人,增長率為-1.00%

經濟改革

“戶調式”的經濟制度。
戶調式共有三項內容,即占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制。

占田制

把占田制和賦稅制結合在一起的一條法令。晉武帝時,對人口年齡進行了分組:男女16歲~60歲為正丁;13歲~15歲、61歲~65歲為次丁;12歲以下為小,66歲以上為老。占田制規定:丁男一人占田70畝,丁女占田30畝。同時又規定:每個丁男要繳給國家50畝稅,計四斛;丁女繳20畝稅;次丁男繳25畝稅,次丁女免稅。這一規定,使得每個農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應得的田地。不少豪門世家的佃戶,也都紛紛脫離主人,去領取屬於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發布以後,不少農民開墾了大片荒地,這對農業經濟的好轉起到一定的作用。

戶調製

徵收戶稅的制度。戶調不分貧富,以戶為單位徵收租稅。這一制度規定:“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對邊郡及少數民族地區的戶調也作了具體的規定:邊郡與內地同等之戶,近的納稅額的三分之二,遠的納三分之一。少數民族,近的納布一匹,遠的納布一丈。
品官占田蔭客制
是一種保障貴族、官僚們經濟特權的制度,同時也有為貴族、官僚們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立一個“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無限制地兼併和隱瞞戶口的情況出現。此制度規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每低一品,少五頃。”對於庇蔭戶,“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應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十五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庇蔭戶的佃客,為私家人口,歸主人役使,不再負擔國家徭役。
實行戶調製的詔書發布之後,遭到了豪門世族的抵制。他們或是隱田不報,或是反對農民占有耕地。儘管晉武帝的戶調式遭到了種種阻礙,但這一制度從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將大量的流動、閒散人口安置到土地從事生產,這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化信息

晉武帝兒時的晉武帝
太康年間,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生活有了好轉。與此同時,晉武帝還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弘揚民族文化,為中華民族古代燦爛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當時,盛行著一種被後人稱頌的“太康文學”,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陸(陸機、陸雲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張(張載、張協、張亢兄弟)。
公元282年,洛陽的人們紛紛購買紙張,原來有一個名叫左思的文人,寫了著名的《三都賦》,人們紛紛傳抄,引起了紙張奇缺,紙價飛漲,“洛陽紙貴”從此便流傳開去。“賦”是一種文體,兼有詩歌及散文的性質,極講究文采與韻律。據說,最早的賦是戰國時荀況的《賦篇》,一般賦都寫得比較短。而左思的《三都賦》不僅辭藻優美,鏗鏘有聲,而且長達一萬多字,成為舉世僅有。左思門第不高,母親死得早,他又是個結巴子,小時學過書法、音樂和兵法,但都沒什麼成就。他的父親曾對人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現在還遠遠不及我年輕的時候。”這句話深深地刺激了左思,他從此刻苦攻讀,奮力筆耕,用了一年時間寫出了《齊都賦》,受到人們好評。公元272年,他決心寫出《三都賦》。“三都”,即鄴、成都、建業,分別是三國鼎立時魏、蜀、吳的都城。他感到自己資料缺乏,便向朝廷提出,要求當一名管理圖書和著作事務的秘書郎。晉武帝隨即同意了,並告訴他,凡是朝廷里收藏的有關這三個都城的圖籍和資料,他都可以隨心所欲地閱讀和查證。 在晉武帝的關照下,左思這個出身寒門之人,用了十幾年時間,終於寫出《三都賦》。這是由《蜀都賦》、《魏都賦》、《吳都賦》三篇獨立又相聯結的賦組成的。賦中有三個假設人物:東吳王孫,西蜀公子,魏國先生。通過他們相互之間的傾訴,寫出三個名都的概況、歷史、物產、風土人物和各自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面貌。《三都賦》一問世,立即轟動整個洛陽城,它不僅在中國歷史和文學史上有著一定的地位,而且對於考證、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左思的詩也寫得非常好。著名的《嬌女詩》語言樸素,感情真摯,把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後來的大詩人陶淵明的《責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隱的《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影響。 在西晉的文壇中,最負盛名的要算陸機,被後人稱為“太康之英”。他的詩歌意新詞秀,講求形式的華美,以其深厚的筆力,優美的辭藻,純熟的技巧,表現了一種華貴之美。這種藝術追求,極大地影響了太康文學的藝術傾向。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君子行》中“天道夷且簡,人道險而難。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的詩句,被不少後來的人所引用,以反映人們對政治環境和人生禍福無常的體會。《赴洛道中作》,是陸機五言詩的傑作,其中“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餘,林薄杳阡眠”,“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等,都是情景交融的佳句。陸機還是著名的書法家,所寫的章草《平復帖》流傳至今,是書法中的珍品。另外,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陸機還有畫論。
西晉初年,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在文學藝術方面,除了左思、陸機等一批文學家外,在其他領域還出現了不少傑出人物,他們對中國古代文明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有的這些文明與晉武帝司馬炎開明的文化政策和人才保護措施是分不開的。
地理學家裴秀,是晉朝的尚書令。裴秀的舊交郝詡給他人寫了一封信,說:“尚書令裴秀是我的老相識,你如有什麼事要他幫助關照,我給你去說說,這點面子他總會給的。”於是,有人將信作為罪證告到晉武帝面前,說裴秀假公濟私。晉武帝為裴秀辯解說:“別人求裴秀辦事,是別人的事,裴秀怎能預先防止呢?況且假公濟私還沒有成為事實,裴秀有什麼罪呢?”不久,司隸校尉李熹又告發說:“劉尚替裴秀強占官田,裴秀有罪,應該關押!”晉武帝又給他開脫說:“強占田地罪在劉尚,為何要關押裴秀?”晉武帝的公正無私,不信讒言,使裴秀在地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魏末,裴秀曾隨司馬昭出軍討伐諸葛誕,跑了不少地方,由於地圖有誤,吃了不少苦頭。明明地圖上似乎很近的地方,但跑了幾天也看不見影子,明明地圖上沒有山也沒有水的標記,但真到了那兒,卻冒出連綿的山岡或洶湧的河流來。尤其是宮廷珍藏的那份地圖,是幾十匹綢子製成的,使用起來十分不便。裴秀髮奮鑽研,改革地圖,修正錯誤。他首先運用了簡縮的技術,用“一分為十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尺,把那幅用幾十匹綢子做的巨圖縮畫成了《地形方丈圖》。裴秀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個基本要點,即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線的實際距離、地勢起伏、 地物形狀和傾斜緩急等。這些都是世界地圖學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除了經緯度和等高線外,已經包括了現代化製圖的基本要素。這在自然科學不發達的一千多年之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大醫學家皇甫謐,也是生活在西晉太康年間。他42歲得了風濕病,半身癱瘓,長期臥床,但他博覽群書,很有才華。晉武帝得知後,多次下詔要他出來做官,但他推說有病,婉言謝絕。他在病床上開始摸索針灸,一邊攻讀醫書,一邊在自己身上做試驗。經過7年苦心鑽研,他不僅治好了自己癱瘓多年的疾病,而且針灸技術越來越高,發現了不少針灸穴位,創立了自己的針灸理論,寫出了《針灸甲乙經》。此書不僅在我國醫學史上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而且還流傳到國外,從公元6世紀開始,朝鮮、日本的醫生都把它奉為必讀的書籍。

優缺點

晉武帝 晉武帝
優點仁義治國
司馬炎坐上皇帝寶座之後,並沒有開始過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審時度勢地鞏固自己的帝位。他知道父親司馬昭和祖父司馬懿對曹氏所進行的殘酷殺戮使人們對他也存有戒心,南邊的東吳也還沒有統一,這都是他的心病。為了滅東吳統一天下,司馬炎採取了以仁義治國的方針:賞賜安樂公劉禪的一個子弟做駙馬都尉,安撫人心。又專門下詔書,準許原是皇帝現為陳留王的曹奐繼續用皇帝的儀仗出入,向他上書時也可以不用稱臣。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包括自己統治區、西南的原蜀國領地和正走下坡路的東吳。
無為而治
為了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司馬炎專門頒布詔書,將無為而治作為治國方針。當年,他又向地方的郡國頒布了五個詔書,一個是正身,一個是勤百姓,一個撫孤寡,第四個是敦本息末,即鼓勵農業這個國家之本,壓制商業這種末業。五是去人事,也就是精簡機構,裁撤冗員。
這種詔書,有些做作的味道,但其中的很多措施確實是當時應該做的,曹操原來實行的利國利民政策到了魏國末期已經被眾多剝削民眾的苛政所取代,司馬炎這時的詔書即使不能全部施行,但畢竟給遭受繁重剝削的百姓帶來了一絲希望。

缺點
君臣賽富
西晉的皇族和貴族都有優裕的經濟基礎,政治的安定與統一更幫助他們累積了大量的財富,於是縱情享受,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以中國史上開國皇帝而論,實未有如是荒怠縱欲者,以致小人當權,奢侈浪費,風氣日漸敗壞。公卿貴游也跟著競富爭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飯用一萬錢,還“無處下箸”,他的兒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異,一天膳費二萬錢。王愷是武帝的母舅,曾與當時首富石崇比賽炫耀財富,爭夸豪麗。為維持這種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緊聚斂,因此貪污納賄,習以為常,當時有人指:“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可見為害之大。
荒淫極度
司馬炎出身於鐘鳴鼎食的貴族之家;從小習於安樂,貪戀奢華。稱帝之初,他極力矯情偽飾,一俟統治鞏固,驕淫的本性便按耐不住。泰始九年(273年)他下詔採擇公卿以下的女子以備後宮,並禁斷人間婚嫁。到平吳之後,全國統一,天下安定,司馬炎遂變本加厲起來。他“怠於政術,耽於游宴”(《晉書·武帝紀》),生活極端腐化。孫皓投降,東吳後宮五千粉黛盡歸洛陽,西晉後宮的女子則達萬人之多。司馬炎不知宿在何宮為好,於是他乘坐羊車,由羊任意而行,停在哪裡,就宿在哪裡。一些希望得寵的宮嬪,在宮前放上羊喜愛吃的竹葉和鹽,誘使羊車停在自己那裡。後來宮嬪們互相模仿,羊也不知所向了。

評價

司馬炎是少了一些文韜武略,但他不缺度量。

司馬炎最大的特點,是荒淫好色。他的縱慾生活,連《資治通鑑》也說其“極意聲色,遂至成疾”,55歲就死掉了。

相關史料

從史料看,司馬炎雖稱得上英武果敢,但在個人感情上卻優柔寡斷,有婦人之仁。他一生共有26個兒子。

晉武帝 晉武帝
不幸的是,26個兒子當中雖不乏聰慧之輩,但長子司馬軌卻不幸夭折,因此次子司馬衷成了事實上的長子,按中國的繼承人法則,司馬衷要被立為太子,而 司馬衷卻是個白痴,不諳世事。司馬衷的痴愚朝野皆知。

太子司馬衷在吃飯時對糧食很不愛惜,師傅李看不過去,就婉轉地對司馬衷說:“殿下,碗中的米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勤耕作得來的,殿下可知道稼穡艱難?如今旱荒嚴重,老百姓都沒有糧食吃,都在忍飢挨餓。”司馬衷聽了這話,覺得十分奇怪,脫口說道:“沒有飯吃,幹嘛不吃肉粥?”師傅李哭笑不得。

太子司馬衷的低能,武帝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這個兒子難以擔負國家重任。但是楊皇后反對更易太子。楊皇后名艷,字瓊芝,是陝西華陽人,父親楊文宗是魏國貴族,以功封蕷亭侯。楊皇后十分美麗,出自豪門大族,替武帝生下了三男三女,長子早逝,次子便是這司馬衷。晉武帝數次擔心地說太子不長進,天性愚鈍,難以勝任大事。楊皇后每次都和顏反駁,兒子雖不聰明,但卻忠厚純良,好生教導,會有長進的。武帝試探說,現在更易太子,還來得及。楊皇后搖頭,說太子的名分已定了,決不能輕易改動,無論立嫡立長,都應是太子,破壞了這項法制,日後豈不亂了套我堅決反對。
優柔寡斷的武帝就將希望寄托在兩個派去考察太子的大臣和嶠和荀勖的身上。果敢剛毅的武帝司馬炎在美人面前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武帝信任荀勖,尤其佩服荀勖的高深學問和不世之才。後來荀勖進奏,說太子有了進步,於是武帝相信了荀勖,放下心來,不再考慮更易太子。
天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於含章殿,其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不過一年,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殺死總攬朝政的大臣楊駿;接著又發生了“八王之亂”。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淵的侄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末代皇帝司馬鄴,西晉亡國。時距司馬炎之死只有25年。

說唱生平

晉武帝 晉武帝
三分合一炎①,雄才大略賢;
皇位爭儲攸②,昭懼命歸天③。
炎明前朝鑒,防室操戈演;
委攸總兵管,兄弟共掌權。
亡蜀禁錮免,都尉漢室選;
曹氏恐懼消,空前穩定現。
無為治國勉,寬鬆為政儉;
反血腥而治,焚獻裘於殿。
慧眼羊祜選,屯田與戍邊;
上任無糧晌,去積糧十年。
兵不厭詐免,攻心則為先;
不作偷襲舉,不為夜開戰。
敵將病藥獻,戰俘敵國遣;
尤如一家同,不戰而安邊。
用睿預能賢④,信張華敦諫;
舉六路大軍,滅吳國瞬間。
四海歸順炎,耕者有其田;
經濟猛發展,繁榮史無前。
擴殿建廟墳,浩大工程添;
餐食萬兩銀,人乳養豬宴。
佳麗儲萬千,羊車與眾見;
爭寵竹撒鹽,貪吃羊駐門⑤。
生於憂患炎,死於安樂現;
勝利奢侈狂,禍害國風變。
註:①炎——司馬炎。司馬昭長子
②攸——司馬攸。司馬炎之弟。
③昭懼——指司馬昭害怕司馬炎為帝而把司馬攸殺掉。
④睿、預——王睿、杜預兩將軍。
⑤爭寵竹撒鹽,貪吃羊駐門——後宮妃子爭寵在自家門口的竹子上撒鹽,貪吃的羊見了駐足不肯走。

人物評價

總評
晉武帝 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一方面繼續執行和平國策,一方面休養生息,推行仁義的《泰始律》愛護百姓,擴大生產。他下詔在全國釋放奴婢,並組織起來代替士兵軍屯,增強了國力。在曹魏奢靡腐敗的基礎上,司馬師治理了軍隊的貪腐,晉武帝要求百官廉潔,並且採納了尚書胡威要求嚴管三品官員的建議。晉武帝推崇節儉,史稱:“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提倡恭儉,他的廉潔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讚許。陸雲在給吳王的上書中,也提到晉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沒有再修建宮殿,多次下詔嚴格禁止 奢靡,陸雲批評在晉惠帝時期蔓延的腐化作風。晉武帝對百姓是仁慈的,在國家統一後,他繼承了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也優待吳國君臣,並且提出對江東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役,得到百姓的擁護。司馬氏僅僅五個宗室南渡能建立東晉,與江東百姓感激晉武帝有重要關係。唐太宗說他:“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過去說他驕奢賣官是誤解,劉毅也只是說他的大臣賣官,晉武帝晚年有縱然豪強、外戚的缺點,但沒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極個別現象當風氣。 陸雲說晉惠帝詔天下“雖嚴詔屢宣,而奢俗滋廣。”晉武帝在統一後執行 占田制,允許百姓占田百畝,當時沒有土地兼併,國內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無窮人”的民諺。散騎常侍鄒湛說“世談以陛下比漢文帝”,而劉頌在上書中也說百姓把晉武帝比作漢文帝,可見晉武帝在全國是得到百姓愛戴的。晉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東漢宗室的禁錮,優待三國的宗室是值得讚許的,他“仁以厚下,儉以足用,”總體上起歷史進步作用,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縱容豪強,喜歡宴樂的缺點,可是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的本質依然是儉樸的,他關心舅氏,聽說王愷與石崇爭富,想幫王愷,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見他沒有奢侈富貴。外出參加宴樂,到王濟家,看到飲食、器具華麗,感到不適應,沒等宴會結束就離開了,他不喜歡華衣錦食的生活。他聽說和嶠家有好李子,讓他送來些,和嶠是出名的吝嗇,被杜預稱有錢癖,結果只給晉武帝送來數十個。豪強世家在當時對晉武帝態度,並非像封建專制嚴重時期,科舉出身沒有強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對皇權敬畏服從。晉武帝能在複雜環境中,抑制豪強,不讓他們對國家造成影響,主要是對百姓實行仁義,制定占田政策削弱豪強,推行民主、釋放奴婢來阻止豪強勢力過度膨脹,這些都是進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現為負面影響,比如讓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兒入宮選拔,這也是為了限制士族豪強家族之間聯姻,強化皇家地位尊嚴。具體執行時,晉武帝也是讓自己的楊皇后負責,不是為了自己的淫樂,甚至偶然說一個女子美麗,被楊皇后反駁也沒有強求, 楊皇后選拔時把漂亮的都不選。儘管這個政策有些過分,但是也沒有損害百姓,只對豪強有影響,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敗衣粹貌以避之。”
歷代評說
晉武帝晉武帝
《晉書》:“帝宇量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納讜正,未嘗失色於人;明達善謀,能斷大事,故得撫寧萬國,綏靜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乃厲以恭儉,敦以寡慾。有司嘗奏御牛青絲紖斷,詔以青麻代之。臨朝寬裕,法度有恆。高陽許允既為文帝所殺,允子奇為太常丞。帝將有事於太廟,朝議以奇受害之門,不欲接近左右,請出為長史。帝乃追述允夙望,稱奇之才,擢為祠部郎,時論稱其夷曠。平吳之後,天下乂安,遂怠於政術,耽於游宴,寵愛後黨,親貴當權,舊臣不得專任,彝章紊廢,請謁行矣。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負荷,然恃皇孫聰睿,故無廢立之心。復慮非賈后所生,終致危敗,遂與腹心共圖後事。說者紛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謀,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關中,楚王瑋、淮南王允並鎮守要害,以強帝室。又恐楊氏之逼,復以佑為北軍中候,以典禁兵。既而寢疾 彌留,至於大漸,佐命元勛,皆已先沒,群臣惶惑,計無所從。會帝小差,有詔以汝南王亮輔政,又欲令朝士之有名望年少者數人佐之,楊駿秘而不宣。帝復尋至迷亂,楊後輒為詔以駿輔政,促亮進發。帝尋小間,問汝南王來未,意欲見之,有所付託。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篤。中朝之亂,實始於斯矣。”
何曾:“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劉毅:“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乾寶:“至於世祖,遂享皇極,仁以厚下,儉以足用,和而不弛,寬而能斷,掩唐、虞之舊域,班正朔於八荒,於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雖太平未洽,亦足以明民樂其生矣。武皇既崩,山陵未乾而變難繼起。宗子無維城之助,師尹無具瞻之貴,朝為伊、周,夕成桀、跖;國政迭移於亂人,禁兵外散於四方,方岳無鈞石之鎮,關門無結草之固。戎、羯稱制,二帝失尊,何哉?樹立失權,託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
謝靈運:“世祖受命,禎祥屢臻,苛慝不作,萬國欣戴。遠至邇安,德足以彰,天啟其運,民樂其功矣。反古之道,當以美事為先。今五等罔刑,井田王制,凡諸禮律,未能定正,而採擇嬪媛,不拘華門者。昔武王伐紂,歸傾宮之女,不以助紂為虐。而世祖平皓,納吳妓五千,是同皓之弊。婦人之封,六國亂政。如追贈外曾祖母,違古之道。凡此非事,並見前書,誠有點於徽猷,史氏所不敢蔽也。”
晉武帝晉武帝
李世民:“武皇承基,誕膺天命,握圖御宇,敷化導民,以佚代勞。以治易亂。絕縑絕之貢,去雕琢之飾,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劉毅、裴楷以質直見容, 嵇紹許奇雖仇讎不棄。仁以御物,寬而得眾,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於是民和俗靜,家給人足,聿修武用,思啟封疆。決神算於深衷,斷雄圖於議表。馬隆西伐,王濬南征,師不延時,獯虜削跡,兵無血刃,揚越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禎祥顯應,風教肅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業大矣。雖登封之禮,讓而不為,驕泰之心,因斯而起。見土地之廣,謂萬棄而無虞;睹天下之安,謂千年而永治。不知處廣以思狹,則廣可長廣;居治而忘危,則治無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於昇平,行先迎於禍亂。是猶將適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所趣逾遠,所尚轉難,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難乎!況以新集易動之基,而久安難拔之慮,故賈充凶豎,懷奸志以擁權;楊駿豺狼,苞禍心以專輔。及乎宮車晚出,諒闇未周,籓翰變親以成疏,連兵競滅其本;棟樑回忠而起偽,擁眾各舉其威。曾未數年,網紀大亂,海內版盪,宗廟播遷。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縣,翻成被發之鄉。棄所大以資人,掩其小而自托,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於前,所以貽患於後。且知子者賢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則家亡,臣不忠則國亂;國亂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聖人閒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謀,迷王渾之偽策,心屢移於眾口,事不定於己圖。元海當除而不除,卒令擾亂區夏;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況乎資三世而成業,延二孽以喪之,所謂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聖賢之道,豈若斯乎!雖則善始於初,而乖令終於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無慷慨焉。”
徐惠:“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
虞世南:“武帝平一天下,誰曰不然,至於創業垂統,其道則闕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經之以仁義,緯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貽厥子孫,一言一行,以為軌範,垂之萬代,為不可易。武帝平吳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內寵,用馮紞之讒言,拒和嶠之正諫,智士永嘆,有識寒心。以此國風,傳之庸子,遂使墳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滅,縣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遠乎?”
劉仁軌:“晉代平吳,史籍具載。內有武帝、張華,外有羊祜、杜預,籌謀策畫,經緯諮詢。王濬之徒,折衝萬里,樓船戰艦,已到石頭。賈充、王渾之輩,猶欲斬張華以謝天下。武帝報云:‘平吳之計,出自朕意,張華同朕見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亂如此。平吳之後,猶欲苦繩王濬,賴武帝擁護,始得保全。不逢武帝聖明,王濬不存首領。”
蘇轍:“武帝之為人,好善而不擇人,苟安而無遠慮,雖賢人滿朝,而賈充、荀勖之流以為腹心,使吳尚在,相持而不敢肆,雖為賢君可也。吳亡之後,荒於女色,蔽於庸子,疏賢臣,近小人,去武備,崇藩國,所以兆亡國之禍者,不可勝數,此則滅吳之所從致也。”
司馬光:“至於晉武獨以天性矯而行之,可謂不世之賢君。”
蔡東藩:“①彼如馬隆之得平樹機能,未始非晉初名將,觀晉武之倚重兩人,乃知開國之主,必有所長,不得以外此瑕疵,遽掩其知人之明也。”
“②武帝既知太子不聰,復恨賈妃之奇悍,廢之錮之,何必多疑,乃被欺於狡吏而不之知,牽情於皇孫而不之斷,受朦於宮帟而不之覺,卒至一誤再誤,身死而天下亂,名為開國,實是覆宗,王之不明,寧足福哉?”

軼事典故

晉武帝晉武帝
羊車望幸
司馬炎後宮妃嬪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後人把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就稱為“羊車望幸”。
焚裘示儉 晉武帝時候,太醫司馬程據獻上一件用野雞頭上的毛織成的毛衣,晉武帝命令把這件衣服在殿前燒掉,並宣示全國,從今以後不許再貢獻用特殊技法製作的奇裝異服。 
圍棋定策 司馬炎嗜圍棋,常在宮中與中書令張華、侍中王濟下棋。《忘憂清樂集》中保留了《晉武帝詔王武子弈棋局》。據《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捧討吳奏摺入宮時,晉武帝正與張華下棋。杜預遞奏摺,陳利害,而晉武帝仍埋頭於棋局,不做定論。棋盤對面的張華見狀,起身拱手呈詞:“陛下聖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國家富有兵力強大,號令一出莫不敢從。而吳國國主孫皓荒淫無度,濫殺賢能之才。兩相對比,滅吳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力啊。”晉武帝當即拍板,定下伐吳的計畫,使一直分裂的中國再次得以統一。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歇後語
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
相關詩歌
陳普《詠史下·晉武帝》
宮中擲戟又飛刀,謝玖兢兢命若毛。豈是君王輕 社稷,天教熾業謝芳髦。
鄧林《 晉武帝
秋風銅爵曲池平,吳主宮娃滿掖庭。
憑仗皇孫聰慧早,不知禍在夕陽亭。
周曇《 晉門晉武帝
漢貪金帛鬻公卿,財贍羸軍冀國寧。
晉武鬻官私室富,是知猶不及桓靈。
滿江紅
承祖餘威。曹魏末、受禪稱帝。掃吳越,多方齊下,摧枯之勢。
吳主兇殘民向背,晉公仁厚人歸幟。施仁政,創社稷榮繁。功難諱。
世襲制,官僚繼。田與土,官伸擠。痛賣官鬻爵,竟奢豪氣。
罷卻州兵難穩序,助長王勢終遭戲。嘆武帝,開國未幾年。皇權棄。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韓青飾演司馬炎;
2010年電視劇《三國》:苗雅寧飾演司馬炎。

中國歷代皇帝之晉朝皇帝

廟號諡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
西晉
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晉世宗景皇帝司馬師  
晉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晉世祖武皇帝司馬炎泰始 鹹寧 太康 太熙266年—290年
 孝惠皇帝司馬衷永平 元康 永康 永寧 太安 永安 建武 永興 光熙290年—307年
 孝懷皇帝司馬熾永嘉307年—313年
 孝愍皇帝司馬業建興313年—316年
東晉
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建武 太興 永昌317年—323年
晉肅祖明皇帝司馬紹太寧323年—325年
晉顯宗成皇帝司馬衍鹹和 鹹康325年—342年
 康皇帝司馬岳建元342年—344年
晉孝宗穆皇帝司馬聃永和 昇平344年—361年
 哀皇帝司馬丕隆和 興寧361年—365年
  司馬奕太和365年—371年
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鹹安371年—372年
晉烈宗孝武皇帝司馬曜寧康 太元372年—396年
 安皇帝司馬德宗隆安 元興 義熙396年—418年
 恭皇帝司馬德文元熙419年—420年

西晉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晉宣帝高原陵河南省偃師首陽山
晉景帝峻平陵河南省偃師首陽山
晉文帝崇陽陵河南省偃師
晉武帝峻陽陵河南省洛陽
晉惠帝太陽陵河南省洛陽
晉愍帝山西省臨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