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湖北省省轄市]

鹹寧[湖北省省轄市]

鹹寧,為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與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地勢南高北低;下轄:鹹安區、通城縣、通山縣、嘉魚縣、崇陽縣、赤壁市。2017年總人口253.51萬人。 鹹寧市曾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十大最具成長創新型城市、全國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經濟試點市、首批全國旅遊標準化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首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國家衛生城市 等榮譽稱號。鄂南大竹海、赤壁黃蓋湖、通山闖王李自成墓、九宮山、北伐賀勝橋、汀泗橋戰役遺址等重要景區、一城十二泉(溫泉)等皆為位於其境內。 2017年,鹹寧市地區生產總值1234.86億元,比2016年增長8.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鹹寧航拍圖 鹹寧航拍圖

“鹹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尚書·大禹謨》中也說:“野無遺賢,萬幫鹹寧。”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寧。鹹寧地名的確立,經歷了一番曲折的演變過程。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為鄂州,鹹屬鄂州江夏縣。唐代宗(李豫)大曆三年(768年),割江夏縣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直屬鄂州。此為鹹寧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遠安寧。

後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鎮為永安場。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場為永安縣,屬鄂州。此為鹹寧立縣之始。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鹹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鹹寧縣。自此,“鹹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建制沿革

鹹寧市行政建置比較晚,但境內各縣(市、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區域周為楚地,隸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東漢末屬東吳。

俯瞰鹹寧 俯瞰鹹寧

漢初置沙羡縣,鹹寧、嘉魚、蒲圻屬之;崇陽、通城屬南郡下雋縣。

三國時屬吳,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置永安鎮。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為永安縣。

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鹹寧縣。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置崇陽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通城縣。公元1135年崇陽、通城復並,1145年復析。

元代時,鹹寧、嘉魚、通城、蒲圻、崇陽屬湖廣行省武昌路,通山隸江淮行省蘄黃道,不久改隸湖廣行省興國路。

明、清時期,轄區均屬武昌府。

民國21年(1932年),通山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其他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6年,通山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1952年,鹹寧、崇陽、通山、通城屬大冶專區;嘉魚、蒲圻屬沔陽專區,1951年改屬大冶專區。

1952年撤銷大冶專區,鹹寧、嘉魚、通山、通城、蒲圻、崇陽改屬孝感地區。

1959年12月,隸屬武漢市。

1961年改屬孝感地區。

1965年6月鹹寧專區成立,轄鹹寧、嘉魚、蒲圻、通山、崇陽、通城、陽新、鄂城、武昌9縣。1968年鹹寧專區改稱鹹寧地區。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別劃屬武漢市、黃岡地區。

1983年8月,撤銷鹹寧縣,設鹹寧市。

1986年5月,撤銷蒲圻縣,設蒲圻市。

1996年12月,陽新改屬黃石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鹹寧地區和縣級鹹寧市,設立地級鹹寧市。鹹寧市設立鹹安區,以原縣級鹹寧市的行政區域為鹹安區的行政區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覆,原鹹寧地區的赤壁市由鹹寧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鹹寧市下轄:鹹安區、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赤壁市,共設12個鄉、51個鎮、6個辦事處,下轄1049個村民委員會、10145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9861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溫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溫泉辦事處。

鹹寧市行政區劃
區域面積人口郵政編碼管轄
鹹安區 1502平方公里 547408人(2004年) 437000 轄9鎮1鄉3街道
通山縣 3680平方公里 41.84萬人(2009年) 437600 轄8鎮4鄉1管委會
通城縣 1129平方公里 46萬人(2009年) 437400 轄9鎮2鄉
嘉魚縣 1018.4平方公里 319196人(2011年) 437200 轄8鎮1場
崇陽縣 1968平方公里 56萬人(2008年) 437500 轄8鎮4鄉
赤壁市 1723平方公里 506509人(2006年) 437300 轄10鎮3街道1鄉
資料來源於官網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鹹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東臨陽新,南接崇陽,西界蒲圻,北交武昌,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總面積98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鹹寧市地勢南高北低,根據全國地貌區劃可以分為3個地貌區:沿江湖沖積平原區:位於鹹寧市西北部,為赤壁市茶庵嶺至鹹安區雙溪以北的大片地區。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區:位於鹹安市中部,通山縣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北,茶庵嶺至雙溪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幕阜山侵蝕構造中山地區:位於鹹寧市通山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南地區,為花崗岩、變質岩組成的穹窿褶皺斷層山陡坡地形。

地質

旅遊新城-鹹寧 旅遊新城-鹹寧

鹹寧位於長江中下游東南岸,幕阜山北麓。大地構造處於揚子準地台(Ⅱ)東端的下揚子台坪(Ⅱ3)的大冶褶帶(Ⅱ3)的梁子湖凹陷(Ⅱ3)和鹹寧台褶束(Ⅱ3)以及幕阜台拗(Ⅱ4)的通山台褶束(Ⅱ4)等3個四級構造單元。區內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層,岩漿活動主要集中於通山的九宮山一帶。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區內褶皺斷裂發育,形成現今地貌景觀。地勢南高北低,分為3個地貌區。江漢湖積沖積平原區,位於西北部,為赤壁市茶庵嶺至鹹安區雙溪以北的大片地區;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區,位於中部,為通山縣高湖至沙店一線以北,茶庵嶺至雙溪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幕阜山侵蝕構造中山區,位於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線以南地區。

氣候

鹹寧市風光 鹹寧市風光

鹹寧市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冬季盛行偏北風,偏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極端最低的氣溫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754.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45~258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災、洪澇及夏旱、伏旱等。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鹹寧市按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性質共分8個土類、20個亞類、70個土屬、241個土種。水稻土面積136千公頃,占總面積的11.72%。潮土面積16.41千公頃,占總面積的1.4%;石灰(岩)土面積9.39千公頃,占總面積的0.805%;自然石灰(岩)土8.76千公頃,占林荒地面積的12.47%。紫色土面積3千多公頃,占總面積的0.29%,其中耕作土壤1.05千公頃,占耕地面積的0.34。紅壤面積641.03千公頃,占總面積的54.65%,其中耕作型紅壤43.56千公頃,占耕地面積的21.29%。黃棕壤面積13.65千公頃,占總面積的1.17%。草甸土地面積0.32千公頃,占總面積的0.03%。沼澤土面積2.05千公頃,占總面積的0.18%。

動物資源

鹹寧市陸生野生動物共有30目460餘種,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節肢類、獸類等。兩棲類共有2目7科4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已在通山九宮山安家落戶。爬行類共有4目9科45種,約37種主要分布本區丘陵和山區,常見的有錦蛇、烏梢蛇、滑鼠蛇、銀環蛇、黃金條(灰鼠蛇)。鳥類共有17目40科約270餘種。隼形目(老鷹)、號鳥形目(貓頭鷹)等猛禽類主要分布在通山、崇陽、通城等縣的多林地帶。國家保護動物白鷳、白冠長尾雉等偶見於通山、通城等地深山。節肢類有數百種。常見的有土蜂、蜘蛛、螳螂、蜈蚣、蟬、蜻蜓、蝴蝶、蚯蚓等。獸類共有9目25科約百餘種。肉食性動物金錢豹、金貓兩種珍稀動物偶見於通山縣九宮山和通城縣黃龍山。水生動物有:龜鱉、白鰭豚、日本沼蝦等。

植物資源

鹹寧市喬木樹種共有112科、354屬、1114種、54個變種。其中竹類共有12屬、100種、7個變種;引種樹種50科、101屬、294種、9個變種;古、大、奇樹種有27科、43屬、57種,共226株。主要用材料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楠竹、苦櫧、柏木、櫟類、楊樹、櫧栲、楓香、檫木、酸棗、香椿、刺槐、泡桐、樟樹等。主要經濟樹種有茶葉、桂花、油茶、油桐、柑橘、烏桕、棕櫚、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棗、漆樹、獼猴桃等。主要綠化樹種有懸鈴木、樟樹、柏類、梅類、廣玉蘭、白玉蘭、雪松、水杉、黃楊等。主要珍稀樹種有:一級保護樹種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銀杉、水杉、鍾萼木、禿杉等;二級保護樹種三尖杉、凹葉厚朴、紅椿、蓖子三尖杉、杜仲、胡桃、馬褂木、金錢松、秤錘樹、花櫚木、紅豆樹、閩楠、楨楠、喜樹等。全市有野生藥用植物357種,以石耳、七葉一枝花、竹節人參、沉香、獨活。明黨參、黃精、天冬、玄參等是幾種比較常見。主要花卉品種有芍藥、雞冠、海棠、芙蓉、墨蘭、菊、紫荊、茉莉、夾竹桃、夜來香、白玉蘭、梅、月季、杜鵑、南天竹等數十種。水生植物有維管束植物,主要有:萍、蓮、菱、藕等75種。浮游植物種類與長江中下游湖庫組成大體相似,主要有8門、27科、47屬,如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等。

水資源

鹹寧市境內有富水、陸水、金水、黃蓋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積30公頃以上大小湖泊19個,總湖容31.523億立方米,主要湖泊有西梁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岩湖和密泉湖。河流246條,長江自西向東經螺山而下,流經赤壁市、嘉魚縣環繞簰洲灣經上沙伏,入武漢市江夏區向東流去,境內長138公里。全市地表水資源79.45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4.49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處,僅在溫泉城區的月亮灣就有14處泉眼。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的就有997處。全市共成地熱井約60口,平均日開採量約30000立方米。

礦產資源

鹹寧市已發現礦產59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44種,包括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9種、非金屬礦產21種。居湖北省第一的有鉭、鈹、銻、獨居石、長石、鈉長石、白雲母、鎂和地熱9種,居第二位的有金、鈮、冶金用白雲岩3種,居第四位的有煤、釩、錳3種。嘉魚蛇屋山金礦為湖北省首個大型獨立金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常住人口253.5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戶籍人口為304.01萬人,戶籍人口出生5.59萬人,出生率為18.39‰;人口死亡3.44萬人,死亡率為11.31‰。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9‰。

民族

鹹寧市屬於雜散居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以回族、滿族、壯族、土家族、苗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7年,鹹寧市地區生產總值1234.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3.45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597.41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444億元,增長10.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6:48.4:36.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同期提高了0.4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8798元,增長7.5%。

2017年,鹹寧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5%。其中,醫療保健類上漲3.9%,居住類上漲3.6%,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6%,衣著類上漲1.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食品菸酒類下降0.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總指數分別上漲6.6%和8.0%。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7.1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9.4%。其中,企業類戶數3.41萬戶,增長2.3%。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3.5萬戶,增長6.1%。其中,新登記企業類戶數9742戶,增長1.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4%,比上年末提高0.36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82萬人,比上年減少0.2萬人。

2017年,鹹寧市固定資產投資167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135.21億元,增長34.7%;第二產業767.19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773.66億元,增長13.6%。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025.29億元,增長9.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2%。

2017年,鹹寧市地方財政總收入129.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70億元,增長8.7%。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54.22億元,增長13.9%,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1.8%,比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6.10億元,增長4.6%。

2017年,鹹寧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比上年增長8.6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3元,增長8.5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5元,增長8.69%。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1。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227元,增長8.6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51元,增長8.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579元,增長9.07%。

第一產業

2017年,鹹寧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37.96萬畝,比上年增長0.5%。其中,糧食作物面積312.77萬畝,下降1.5%;經濟作物面積325.2萬畝,增長2.5%。在經濟作物中,油茶籽面積69.29萬畝,增長5.4%;茶園面積45.18萬畝,增長4.7%;藥材面積5.85萬畝,增長1.4倍。

2017年,鹹寧市糧食產量98.75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夏糧5.57萬噸,秋糧93.18萬噸。油料產量11.59萬噸,增長10.8%。全年茶葉產量5萬噸,增長9.8%;藥材產量2.72萬噸,增長60.9%。全年肉類總產量25.93萬噸,比上年增長0.3%。其中,豬肉產量20.82萬噸,增長2.4%。年末生豬出欄277.58萬頭,增長2.4%;家禽出籠2945萬隻,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水產品產量20.62萬噸,同口徑比較下降3.5%。

第二產業

2017年,鹹寧市全部工業增加值535.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29.6%,集體企業下降7.9%,股份制企業增長8.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5.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6.0%。分行業看:採礦業增長14.1%,製造業增長7.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80家,比上年增加77家。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通用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33.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2%,食品製造業增長16.7%,家具製造業增長16.2%,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5.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分別增長39.5%、27.7%和15.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到7.5%。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9.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5.8%。

2017年,鹹寧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6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利潤總額92.6億元,下降0.1%;產銷率為97.7%。全年全部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5.06億元,占GDP比重為10.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全年建築業增加值62.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132家,比上年增加17家;建築業總產值167.77億元,增長21.2%;房屋竣工面積627.37萬平方米,增長10.7%。

第三產業

2017年,鹹寧市房地產開發投資62.7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商品房施工面積1157.49萬平方米,下降2.1%;商品房銷售面積370.77萬平方米,增長20.8%;商品房銷售額125.81億元,增長18.4%。全年施工項目個數2227個,比上年增長32.5%。其中,新開工項目個數1683個,增長39.2%。

2017年,鹹寧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35.06億元,增長12.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62.17億元,增長12.3%。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35.57億元,增長17.3%。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9.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4%,中西藥品類增長16.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9.6%,汽車類增長12.1%。

2017年,鹹寧市進出口總值34.2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其中,進口11億元,增長22.1%;出口23.2億元,增長20.1%。機電產品出口6.2億元,增長53.1%。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家,比同期增加3家;實際利用外資317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4.6%;引進契約外資6467萬美元,下降19.6%。

2017年,鹹寧市郵電業務總量2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含快遞服務企業)5.81億元,增長16.1%;電信業務總量17.83億元,增長14.2%。快遞業務收入(含快遞服務企業)1.77億元,增長26.2%;快遞業務量1485.64萬件,增長2.2%。固定電話年末用戶36萬戶,下降9.8%;行動電話年末用戶260.05萬戶,增長13.09%。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69.86萬戶,增長27.1%。

2017年,鹹寧市旅遊收入292.50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988萬美元,增長6%;門票收入7.93億元,增長16.3%。全年接待旅遊人數5730萬人次,增長20.6%。其中,入境旅遊者3.01萬人次,增長19.4%。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89.88億元,比年初增加186.2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767.17億元,增加82.60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47.62億元,比年初增加126.79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19.88億元,增加78.19億元。全市涉農貸款餘額443.65億元,同比增長18.9%,高於全市貸款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93.74億元,增長38.4%,高於全市貸款平均增速20.8個百分點;金融機構精準扶貧貸款餘額72.1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5倍。

2017年,鹹寧市實現保費收入42.34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財產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39億元,增長18.7%;人壽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1.95億元,增長30.0%。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13.07億元,增長26.6%。其中,財產保險5.73億元,增長20.1%;人壽保險7.34億元,增長32.3%。保險密度達到1691元/人,保險深度達到3.9%。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鹹寧市申報登記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9項,比上年增加3項。按成果類型分,基礎理論研究6項,套用技術成果52項,軟科學研究成果1項。全年專利申請量3306項,其中發明專利955項。專利授權量138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4項。全年轉化技術成果64項;簽訂技術契約493項,比上年增加136項;技術契約成交額22.37億元,增長27.3%。全年共有5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級獎勵,其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市氣象台站總數7個,衛星雲圖接收站點數6個,地震台站3個,地震烈度速報點18處。

教育事業

2017年,鹹寧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339人,在校生18693人,畢業生6340人;普通高中招生13863人,在校生40609人,畢業生14306人;普通國中在校生86827人,國小在校生227972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08768人。全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國小畢業生升學率均為達100%,聯考錄取率達92.33%。

大學:湖北科技學院(原鹹寧學院,鹹寧學院由原鹹寧醫學院、鹹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於2002年,並於2011年正式改名為湖北科技學院)。鹹寧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鹹寧校區、鹹寧廣播電視大學等大學。

中學:主要有鄂南高中(湖北八校之一,原名“湖北省立第一高級中學”)、鹹寧高中、溫泉高中、通城一中、嘉魚一中、赤壁一中、崇陽一中、通山一中、橫溝高中、青龍山高中、湖北省蒲圻師範學校、鹹寧市生物機電工程學校、鹹寧市藝術學校、鹹寧電子科技學校、湖北鹹寧衛生學校、鹹寧中南文武學校、鹹寧市高級技工學校、鹹寧東方外國語學校、鄂南理工職業技術學校、赤壁市機電信息技術學校、南鄂高中、赤壁市職教中心、鹹寧市交通學校。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共有群藝館、文化館7個,藝術活動年表演場次1360場;博物館7個,參觀人數616千人次。年末共有廣播電台6座,公共圖書館7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14.1萬冊。全年出版各類圖書67千冊,各類報刊17356千份。年末共有檔案館7個,館藏檔案卷宗1108個,全年利用檔案人次1.16萬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共有衛生機構1303個,其中醫院32家;衛生機構人員數2169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743人,註冊護士7578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4415張,其中醫院床位數9632張;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數1408萬人次。每千人擁有床位數5.68張,每千人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76人。

體育事業

2017年,鹹寧市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共獲得冠軍2項次,亞軍1項次;參加全國比賽共獲得冠軍7項次,季軍6項次。全年體育彩票銷售2.26億元,比上年增長35.3%。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鹹寧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0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3.4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8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2.5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4.5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7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6.86萬人。年末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2.88萬人,其中城市低保3.97萬人,農村低保8.91萬人;特困供養對象1.08萬人。共發放社會救助資金4.39億元。城市低保保障標準由人均4380元/年提高到6396元/年,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人均3805元/年提高到4417元/年,特困供養標準由人均7508元/年提高到8183元/年。全年福利彩票銷售3.91億元,比上年增長3.2%。

環境保護

2017年,鹹寧市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9.2%,單位GDP能耗增長1.02%。全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量1223公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298公頃,房地產用地128公頃,基礎設施用地603公頃,其它用地194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8.24萬畝,比上年增長23.1%。自然保護區17個(含省級林業自然保護小區),其中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1個。全年城區累計降水量2054mm,年均氣溫17.5℃。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77.06,比上年上升1.16,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為優。區域水環境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主要地表水體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點位比例為85.1%,比上年下降6.4個百分點;斷面/點位水質功能類別達標率為83%,比上年下降4.2個百分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9.5%,酸雨頻率為4.9%。

安全生產

2017年,鹹寧市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57人,其中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7人,道路運輸事故死亡人數50人。億元GDP生產事故死亡率4.6%,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

綜述

三國赤壁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

鹹寧市地處華中腹地,長江中游,位於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G45大廣高速公路和106、107國道中段,區位適中,交通便捷。區域內公路、鐵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並存,以公路運輸為主。正在興建鹹寧——通山高速公路,鹹寧——黃石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隨著武廣高鐵、城際鐵路以及2座長江大橋、5條鐵路、10條高速公路和一級路、8大港口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的推進,極大的提升了鹹寧的區位優勢和綜合競爭力。

2017年,鹹寧市貨運量9841萬噸,比上年增長10.2%;貨物周轉量116.75億噸公里,增長10.9%;客運量5982萬人,下降0.8%;客運周轉量33.55億人公里,下降1.9%。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1.0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汽車),比上年末增長14.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9.46萬輛,增長15.9%。民用轎車保有量10.8萬輛,增長17.6%,其中私人轎車10.19萬輛,增長19.2%。

公路里程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全市有客運站30個,貨運站4個;客運站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7個,三級站7個,四級站9個。“十五”期間該市新建了嘉魚和崇陽客運站2個二級客運站,鹹安、通城、赤壁等3個貨運站正在建設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規範、設施配套的客貨運站場網路。全市擁有營運客車3079輛、41081座位,營運貨車3533輛、14163噸,其他機動車2233輛、3486噸。開通客運線路359條,日發班次3137個,已通達全國9個省份。

公路基本形成了以G4京港澳高速公路為龍頭,以國省二級公路為主幹,以縣鄉公路為分支的四通八達的區域公路網路體系。現有106、107、316等3條國道285.775公里,省道10條,為武赤線(原武蒲線)、橫路線、鹹通線、白界線、沿橫線、仙崇線(原蒲洪線)、崇趙線、南大線、鹹合線(原鹹潘線)、紅牌線,總計466.261公里,基本實現了國省道“二級化”、縣鄉道“黑色化”、鄉村道“通達化”。全市現有69個鄉鎮(區),1405個行政村,實現了100%鄉鎮、89.6%的行政村通公路。

鐵路建設

赤壁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大橋、武漢新港鹹寧港區(嘉魚-赤壁段),中國鹹寧通山核電專用碼頭(嘉魚潘家灣港),武鹹城際鐵路,鹹寧——宜春——吉安鐵路,鹹寧——武漢鐵路,鹹寧——赤壁鐵路等。

內河航運

鹹寧北站 鹹寧北站

主要依託境內長江幹流、長江支流及內河、水庫湖泊,全市現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其中長江幹流航道長118公里。除長江黃金水道外,另有省級內河航道三條:陸水、富水、金水,主要湖泊有西涼湖、斧頭湖、黃蓋湖。全市擁有港口12個,其中長江港口6個(赤壁、陸溪口、石磯頭、魚岳、潘家灣、牌洲),陸水內河港口3個(赤壁、陸水主壩、天城),富水庫區港口3個(七里沖、慈口、燕廈);共有生產用碼頭58座,泊位85個(其中交通部門碼頭53座,泊位83個),年貨物吞吐量134.02萬噸,旅客吞吐量7.3萬人次。

歷史文化

最期文化

鹹寧有著以銅鼓為代表的商周青銅文化,以赤壁之戰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以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陽湖文化名人村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溫泉、九宮山、陸水湖為代表的生態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著廣泛影響;民間文學藝術特色鮮明,民間歌舞、音樂、剪紙、布貼等遠赴歐洲十幾個國家演出和展覽,嗚嘟、高筒提琴是全國獨有的民間樂器,提琴戲是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民間機智人物故事、民間敘事詩在全國民間文學殿堂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物

鹹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和李自成墓。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如下:

鹹安區——何功偉烈士故居、陽湖文化名人舊址、錢亦石故居、劉家橋民居、鹹安古橋、沈鴻賓故居、鹹安三一八慘案叢葬坑、廟山遺址、孫郭胡城址。

通城縣——天岳關、南虹橋、堯家林遺址、靈官橋、天岳關抗日將士陣亡紀念亭、割耳坡紅軍烈士紀念地。

赤壁市——太平洞、新店土城城址、羊樓洞、新店明清石板街、花園嶺墓群、王家嶺墓群、祝家嶺墓群、秦國夫人墓、赤壁古橋、蒲圻城牆、峨石寶塔。

嘉魚縣——舒橋、淨堡橋、重修鹹寧堤記碑。

通山縣——聖廟、祖爺殿、王名番府第、寶石民居群、譚氏宗祠、周家大屋。

崇陽縣——青山崖洞堰、石梘堰、劉景韶墓、米應生故居、陳壽昌墓。

鹹寧市館藏文物2萬餘件,古橋、古塔、古民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宗教

鹹寧市 鹹寧市

鹹寧市宗教工作是全省重點市之一,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齊全。通城縣黃袍蘭若寺系漢朝古寺,是湖北省目前發現最早的佛教寺廟。鹹寧的嘉魚、赤壁、通城、崇陽、鹹安是全省基督教工作重點縣市區;鹹安、通山是全省佛教工作重點縣區,“無量壽禪寺”是全省規模最壯觀的寺廟,九宮山“瑞慶宮”是全國的五大道場之一,“太乙觀”是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蒲圻教區是鄂東南主教區,轄管鹹寧、黃岡、黃石、鄂州四市天主教教務,赤壁天主教堂為教區教務委員會臨時辦公地點;伊斯蘭教赤壁市也是全省的重點。

風景名勝

通山九宮山

通山九宮山 通山九宮山

九宮山位於湖北通山縣境內,橫亘於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中段,海拔1657米,為幕阜山之最高峰,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李自成墓)。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嶺岳之雄、險、奇、幽、秀,被譽為“九天仙山”。

鹹寧溫泉谷

鹹寧溫泉谷是萬豪溫泉谷的俗稱,是按照地理位置得名,也是萬豪鹹寧溫泉谷的簡稱。鹹寧溫泉谷度假區位於湖北鹹寧溫泉潛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正門,距離武漢市區1小時、長沙市區2.5小時車程,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武廣專線經過,乘坐武廣高鐵,從武漢至鹹寧僅28分鐘。在鹹寧溫泉地熱區香吾山以南、潛山以東、沿淦河河床的y狀地域,溫泉項目——溫泉谷。

通山隱水洞

通山隱水洞 通山隱水洞

湖北通山隱水洞地質公園位於湖北核電之都——通山縣大畈鎮境內,隱水洞是湖北省首個地質公園,溶洞全長5158米,洞體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平均高30米,寬25米,洞內鐘乳石林立,擬人狀物惟妙惟肖,峽流相映,瀑洞相融。隱水洞內有十分豐富的地下溪流岩溶地貌等地質景觀。

劉家橋

劉家橋 劉家橋

劉家橋,位於中華桂花之鄉鹹寧桂花鎮境內,距華中重鎮武漢80公里,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100公里,距溫泉16公里。劉家橋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處明清古民居群落,大小房間共2000多間,古樸典雅,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樹、棧道、廊橋、田園渾然一體。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湖北鹹寧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的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江西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鹹寧縣(今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今桃花尖村)定居,與同時遷徙鹹寧汀泗橋鎮的大信公同為鹹寧始祖,其後裔又分遷湖北鄂州澤林、鹹寧馬橋、桂花等地,僅鹹寧市鹹安區王希翔之後裔已有一萬二千餘人,是鹹寧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黃龍山

黃龍山位於幕阜山北麓,距縣城東南方向40公里處,東西走向,綿亘百里,巍娥高內峻,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總面積為55平方公里。黃龍山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旅遊區域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心三區”,即黃龍中心旅遊景區、天岳關旅遊景區、只角樓旅遊景區、鳳凰翅旅遊景區。

灶背岩

陳金對門山是大幕山主峰灶背岩,是鹹安區最高的山峰,海拔954.1米。灶背岩北側山峰像個犁頭,被稱為犁頭尖;西南側因曾修築過碉堡,被稱為碉堡尖。灶背岩東坡下面100米處,一泓清泉從石縫中流出。石縫下面有個太母廟,廟的附近有座太母墳。相傳,唐朝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衛國公李靖(571-649),平定江南戰亂路過這裡,其母死於軍中,葬於此。此山因此被稱為太母山、太墓山。清同治五年編纂的《鹹寧縣誌》上,有“李靖母墓在焉”的記載。

鹹安筆峰塔 鹹安筆峰塔

濕地公園

大溪濕地公園地處幕阜山脈低山丘陵地帶,位於通城縣四莊鄉東北端,由大溪庫區、四莊鄉紙棚村和大溪村組成,人口1900餘人,2011年12月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大溪濕地公園總面積931.97公頃,其中濕地面積442.84公頃,濕地率47.5%,公園內水質優良,自然景觀優美,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研究濕地生態系統發展及其演替規律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活教材”,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學術價值,在區域乃至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鹹安筆峰塔

鹹安筆峰塔又名慈恩雁塔、向陽塔,位於向陽湖鎮寶塔村嚴家嘴山丘上,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後多次被毀。清朝道光戊戌年(1838年)時任縣令夏廷樾從民間捐資重修。該塔為七層八角石塔,高28米,底邊周長17.6米,門頂置橫匾刻“直達蟾宮”四字,剛健奇絕,俊朗飄逸;塔中實以圓柱,塔底層北側臨門鑿石為龕,龕頂外飾雙龍戲珠,右飾丹鳳朝陽,左飾吉祥如意;塔原每層飛檐角下懸銅質風鈴8個,總計56個,每個約重2.5公斤,風吹鈴響,悠揚悅耳,數里之外可聞。因歷年鏽蝕,最後1個銅鈴1966年被盜,今已無存。

地方特產

赤壁肉糕

赤壁肉糕 赤壁肉糕

肉糕是鹹寧地區一道名菜,赤壁人對它則情有獨鍾,吃肉糕成為赤壁的一種世風。民間紅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肉糕,且上第一道菜先上肉糕。在民間有“無糕不成席”的說法。相傳楚王嗜魚成性,但又時常被刺卡喉嚨而惱火,許多廚師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後來,有一赤壁廚師在剖魚時意外發現魚刺很容易和肉分離開來,於是把分離出來的魚肉和豬肉參與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塊型。楚王食之,驚喜不已。肉糕從此問世,而且名聲大震。從那時起,廚師告老還鄉把技藝傳流到民間後,人們把肉糕捧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現今喜愛吃肉糕只興不衰。

賀勝雞湯

賀勝雞湯 賀勝雞湯

鹹寧市鹹安區賀勝橋鎮地處鄂南,氣候溫和,本地飼養的“土雞”肌肉豐滿,皮薄肉嫩,油脂較多,味道鮮美。賀勝雞湯色黃、味醇、湯鮮、肉嫩,營養價值很高,最適宜老人、兒童、孕婦和病後滋補,有壯陽、補血、利脾、健身之效。

通山包砣

通山包坨 通山包坨

包砣,外形類似於湯圓。又叫薯粉砣,是用薯粉或薯粉和芋頭揉成外皮,用油炸豆乾,竹筍、臘肉、大蒜等各種原料做餡,包成團圓狀,和餃子一樣煮法,也可煎可炸。小包砣就用精肉餡包,形似湯圓。不論大、小包砣,色、鄉、味獨特。輕咬一口,一股清香便噴薄而出,沁人心脾。凡是到過通山的客人,往往少不了品嘗通山包砣。通山“包砣”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純薯粉調製;另一種是薯粉加芋頭調製。純薯粉調製的“包砣”,皮硬、脆,彈性相對較差;薯粉加芋頭調製的“包砣”,皮軟有彈性。

牌洲圓子

簰洲灣魚圓 簰洲灣魚圓

這是當地人家家戶戶過年過節各種喜事都會做的一種美味的魚圓子。長江在嘉魚縣牌洲灣是向西流的,這裡的魚甚是鮮活,另外它的選材更是講究,因此這裡的魚圓子吃起來口感好。魚要先去皮剔刺,然後選擇白色的嫩肉;豬肉要選用白色的肥肉;雞蛋也只選用雞蛋清;蔥也只能選用白色的部分。而且製作過程要採用蒸兩道的方式,比較健康。直接食用時蘸點陳醋風味更佳,也是吃火鍋的上選。要是煮點麵條打個湯什麼的,也可把圓子切成小片,甚是鮮美。

青磚茶

湖北省鹹寧地區的薄圻、鹹寧、通山、崇陽、通城等縣,湖南省臨湘縣也生產老青茶。據《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此講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見老青茶已有百多年生產歷史。1890年前後,在蒲圻羊樓洞開始生產炒制的簍裝茶,即將茶葉炒乾後,打成碎片,裝在篾簍里,運往北方,稱為炒簍茶。以後發展為以老青茶為原料經蒸壓製成的青磚茶。

著名人物

鍾人傑

鍾人傑(1803-1842),又名鍾九,崇陽縣白霓橋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臘月初十,會同邑人汪敦族、陳寶銘等發動抗漕賦,反清廷起義。鍾自稱勤王,豎都督大元帥旗,其勢磅礴,震驚清廷。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二十日,起義遭清廷鎮壓。四月二十八日,鍾等就義於北京。時稱《鍾九鬧漕》。

亦石

錢亦石(1889-1938),又名定城,字介磐,別名強行室主,筆名史廬、曙生等,鹹寧馬橋錢莊人。辛亥革命首義勝利,他帶頭剪去辮子。1924年4月,經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經組織同意,參加國民黨,協助董必武籌建國民黨臨時黨部,並負責宣傳工作。同年7月在國民黨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1927年1月,在國民黨湖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省黨部中共黨團書記和黨務幹部學校校長。1928年後,黨組織派錢去日本、蘇聯學習。1930年回國。1932年,受聘為上海法政學院和暨南大學教授。1938年1月29日逝世,終年49歲。

石瑛

石瑛(1879-1943),字蘅青,通山縣燕廈鄉人。1904年留學歐洲,學習海軍專業。次年,結識孫中山。1921年,任臨時大總統秘書。同年,轉為國民黨員,被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二次革命”失敗,再赴英國,研修採礦冶金,獲碩士學位。1922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次年,任武昌高等師範校長。1924年1月,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會上當選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後,歷任上海兵工廠廠長、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浙江省建設廳廳長、南京市市長、湖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等職。1943年,病逝於重慶歌永山中央醫院。他的學生將其文稿彙編成《石蘅青先生言論集》。

張明亮

張明亮,通城人,作家,青年學者、智庫專家、多次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及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統武爾夫、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會唔交流。

汪子霞

汪子霞(1900-1931),又名汪德盛,蒲圻縣楓橋汪家莊人。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到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歷任鄂南赤色游擊隊指揮員、鄂南警衛營長、紅軍獨立師師長、紅2師師長、蒲圻縣委委員和蒲圻中心縣委軍事部長等職。1931年8月,因錯誤路線影響,遭殺害,年僅三十一歲。

王世傑

王世傑(1891-1981),字雪艇,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人。1921年,與石瑛受命組建國民黨鄂支部,並任組長。1931年考入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獲政治經濟學博士,並任倫敦中國留學生同學會會長。1927年後,歷任南京國民黨政府法制局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武漢大學校長、南京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外交部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職。1949年去台灣。1970年辭職引退。1981年3月病歿於台灣榮民醫院。遺囑墓碑僅書“前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王雪艇先生之墓”。

吳國珍

吳國珍(1902—1933),號孝煌,庚陂畈王家坊人。建立起藥姑山地區第一支農民赤衛隊,吳國珍任隊長。1931年策動北港團防局團丁吳繼堯、吳耀林為內應,巧取團防局長槍12支,將農民赤衛隊與湘北游擊隊合編為游擊大隊,吳國珍任大隊長。同年調江西紅軍幹部學校學習後,升任紅軍獨立第二師第八團團長。1933年升任紅三師副師長,夏曆八月十五日,率紅三師夜襲鹹寧汀泗橋時陣亡,遺體葬鹹寧縣飛仙洞。

錢瑛

錢瑛(1903-1973),女,名生桂,號鏡霞,鹹寧馬橋力稼莊人。抗戰勝利後,任中共重慶局組織部長、南京局組織部長。新中國建立後,歷任中共中南局常委、組織部長,中紀委副書記,國務院監察部、內務部部長、黨組書記,黨的八屆中央委員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1973年7月26日在北京辭世。1978年,黨中央為她平反昭雪。

葉金波

葉金波(1906-1934),字先雄,通山縣通羊鎮人。192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農民自衛隊司令。1927年,被選為通山縣委委員和農協委員,任通山農民秋收暴動委員會副主任,負責軍事指揮。1928年,重建中共通山縣委,葉任書記兼游擊大隊政委。1930年3月,葉當選通山縣蘇維埃政府主席。5月調任鄂東特委委員、軍事部長。後任紅軍獨立第3師政委、紅3師政委、紅17軍副政委兼參謀長。1934年1月,以“通敵”、“改組派”罪名,被秘密處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