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工作範圍;文物發掘保護,鑑定,研究
從屬機構;文化局
機構類別;事業單位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健康路61號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傅山泉
新鄉市博物館館長汪秀峰
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賀惠陸
著作出版
《新鄉鳳凰山墓地.2003—2004年度考古發掘報告》出版 由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輯的《新鄉鳳凰山墓地.2003—2004年度考古發掘報告》一書近日出版。本書由該所研究員劉習祥執筆主編,是原新鄉市文物工作隊2003——2004年度在新鄉鳳凰山墓地的新鄉火電廠工地發掘的227座戰國西漢墓葬的基本資料。主要內容有墓葬形制和隨葬品的類型學考察、墓葬分期、年代、墓地性質和相關問題研究等。鳳凰山墓地共有戰國、西漢時期墓葬227座,根據墓葬形制、演變和出土器物組合及型式演變,將其分為七期。其中戰國晚期為一期。西漢時期我們依據秦漢之際(秦至西漢初年)、西漢早期(文景時期)、西漢中期(武帝時期)、西漢晚期的分期為基礎,又將早、中兩個時期各分為前後兩段共六期。 第1期:墓葬共有7座,墓葬形制中3座為Aa型,1座為Ab型墓,1座為B型墓,2座為CⅠ式墓。A型墓為第一期的主要墓葬形制。出土陶器組合主要為碗、罐、小壺,有AⅠ式碗、BⅠ式、A型圜底罐、釜形罐、AⅠ式小壺,BⅠ式壺形罐、雙系罐等。第一期的年代為戰國晚期。 第2期:墓葬共有34座,墓葬形制中12座為Aa型墓,3座為Ab型墓,19座為CⅠ式墓。Aa型和CⅠ式應為第二期的主要墓葬形制。出土陶器組合主要為鼎、盒、鍅、小壺等。其中10座墓同出AⅠ式鼎、AⅠ式盒、Ⅰ式鍅、AⅡ式或BⅠ式小壺(其中1座墓未出AⅠ式鼎,1座墓出Ba型鼎)。還出有A、BⅡ式碗,A、BⅡ式壺形罐,A、B型圜底罐,AⅠ式廣肩罐,釜形罐,細頸壺,A型俑頭,A型馬頭,繭形壺,大平底罐,束頸罐,橄欖罐,高領罐,缽,燻爐,髮髻,陶牛頭形飾和橢圓形飾等。第二期的年代為秦至西漢初年。 第3期;墓葬共有40座,墓葬形制中有Aa型4座,CⅠ式21座,CⅡ式12座,CⅢ式2座,D型1座。CⅠ式和CⅡ式應為第三期的主要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中新出現AⅠ式壺。出土的陶器組合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器物組合為AⅡ式鼎、AⅡ式盒、AⅡ式鍅、AⅢ式小壺;第二種器物組合為AⅡ式鼎、AⅡ式盒、AⅠ式壺、AⅢ式小壺。出第一種器物組合的墓葬有9座,出第二種器物組合的墓葬有13座。還出有A、BⅢ式碗,AⅡ式壺形罐,BⅢ式壺形罐,AⅢ式廣肩罐,BⅡ式廣肩罐,釜形罐,A、B型圜底罐,細頸壺,束頸罐,大口罐,盤口罐,瓮,盆,A型馬頭,A、B型俑頭,陶牛頭形飾和橢圓形飾等。第三期的年代為西漢早期前段。 第4期:墓葬共有96座,墓葬形制中23座為CⅠ式,53座為CⅡ式,14座為CⅢ式,6座為CⅣ式。該期墓葬形制種類也較多,但均為C型墓。A型、B型墓已經絕跡。CⅡ式應為第四期的主要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中新出現了BⅠ式壺,BⅠ式盒、Ⅰ式甑釜、陶狗等。鍅已絕跡。陶器組合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AⅢ式鼎、AⅢ式盒、AⅡ式壺、小壺;第二種為AⅢ式鼎、BⅠ式盒、BⅠ式壺、小壺。出第一種陶器組合的墓葬有39座(其中2座墓出AⅣ式小壺、余為出BⅢ式小壺)。出第二種陶器組合的墓葬有16座(均為出BⅢ式小壺)。還出有A、BⅣ式碗,AⅢ式壺形罐,BⅣ式壺形罐,AⅢ式廣肩罐,BⅡ式廣肩罐,釜形罐,A、B型圜底罐,細頸壺,束頸罐,大口罐,盤口罐,直口罐,盆,B型馬頭,A、B型俑頭,大平底罐,橄欖罐,Ⅰ式甑釜,陶狗和四銖半兩銅錢。第四期的年代為西漢早期後段。 第5期;墓葬共有41座,墓葬形制中1座為CⅠ式,13座為CⅡ式,11座為CⅢ式,9座為CⅣ式,7座為CⅤ式。本期墓葬形制種類最多,C型墓中的前四式在本期繼續沿用。新出現的CⅤ式應是本期與前四期墓葬形制中分期的標誌。出土器物中新出現了Ⅰ式倉、鴞等。出土陶器的基本組合為AⅣ式鼎、BⅡ式盒、BⅡ式壺、BⅣ式小壺,出這種陶器組合的墓葬有29座。其他出土的陶器還有AⅢ式壺,AⅣ式盒,BⅤ式碗,AⅣ式廣肩罐,BⅢ式廣肩罐,釜形罐,A型圜底罐,細頸壺,大平底罐,高領罐,缽,B型馬頭,俑頭,鴞,狗,Ⅰ式陶倉,Ⅱ式甑釜,束頸罐、大口罐、盤口罐、直口罐、瓮和四銖半兩銅錢,但均不出五銖錢。第五期的年代為西漢中期前段。 第6期:墓葬共有7座,墓葬形制中2座墓為CⅡ式,2座墓為CⅣ式,3座墓為CⅤ式。本期中C型墓中的前四式僅剩兩式,已呈衰落之勢。CⅤ式應為第六期的主要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中鼎、盒、壺、小壺基本不見,陶器組合以各種罐、甑釜、倉為主。有5座墓同出Ⅱ式倉(其中有2座墓伴出Ⅲ式甑釜、1座墓伴出AⅤ式廣肩罐),其它出土的陶器還有束頸罐、大口罐、瓮、直口罐、盆、缽和五銖錢等。第六期的年代為西漢中期後段。 第7期:墓葬共有2座:M64,M113。墓葬形制均為CⅤ式。出土器物陶器組合以各種罐、甑釜、倉、灶為主。其中M113同出Ⅲ式倉和Ⅳ式甑釜,M64同出Ⅲ式倉和灶。其他出土的陶器還有束頸罐、大口罐、缽和五銖錢等。第七期的年代約為西漢晚期前段。 此次發掘的227座墓葬,其墓葬方向基本一致,東西成排分布。彼此之間很少有迭壓、打破關係。整個墓地可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相對獨立,集中埋葬一個時間段內的墓葬。根據以上現象分析,鳳風山戰國西漢墓地系經過嚴密設計與布局的,每個區域應是一個家族的集中埋葬區,即家族墓地。若干個區域即家族墓地又組成了整個鳳凰山墓地。在一個相對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集中埋葬了百餘座墓葬。有如此大規模的墓葬群,說明附近一定有一處大型聚居地。在距該墓地東南4公里的衛輝市汲城村,漢代時為汲縣縣城所在地,西晉時改設為汲郡。鳳凰山墓地極有可能是漢代時汲縣城內人們的公共墓地。 |
成績
2006年6月,國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中,一尊高103厘米,重230公斤的圓鼎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它與司母戊大方鼎一圓一方,堪稱青銅器中的雙璧。據一些專家考證,這尊刻有“子龍”銘文的圓鼎,很可能是在河南省輝縣出土的。輝縣,是西周時期周太子的攝政王衛和的封地,稱為共。1992年考古人員在輝縣發現了西周共城遺址,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本集從國寶子龍鼎購入的故事為線索,展示新鄉輝縣豐富的出土文物,以及眾多青銅精品。
2003年5月,新鄉市文物工作隊發掘了新鄉縣後高莊遺址,發現了屬於春秋早、中、晚期至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發現三座灰坑,出土了一批豐富的文化遺物。這是新鄉市近年來首次對東周遺址進行科學發掘,為以後此類遺存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2003年3月,新鄉市文物工作隊配合基本建設在唐莊鎮東發掘一座東漢墓,出土隨葬器物上百件,為研究新鄉東漢時期汲縣的地方官吏埋葬情況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1999年以來,新鄉市文物工作隊在市區內幾個地點共發掘7座唐代墓葬。墓皆為磚室,可分為長方形多室墓、長方形單室墓和方形單室墓三種。這批資料為研究新鄉地區唐代的社會經濟有較重要的價值。
2006~2007年,為了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輝縣市百泉、鳳泉區郭柳和衛輝市山彪三處墓地進行了全面發掘,清理了近120座墓葬。
新鄉市文物保護者協會
成立於2007年元月28日,是國內第一家由民間自發組織成立的以文物保護為己任的社會組織。文物保護者協會致力於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把文物保護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力和凝聚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對待。文化遺產是人類活動的重要信息資料庫,是展示人類文明的捲軸,是人類歷史的見證物,是展示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良好媒介體。我國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優秀傳統文化對人們修身立德、積極進取、揚善抑惡、提高素養都有積極作用。保護文化遺產不僅是保護我們的精神根源,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人類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本能需求。文化遺產所體現的科學、藝術、歷史價值熠熠生輝,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作為一個城市,新鄉的文化遺產更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標誌和名片。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