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文研所)成立於1986年8月,定編20人,下設6個科室,主要職責是配合三門峽市的基本建設,從事科學考古發掘、文物研究及文物保護研究的科研機構。建所初期,由於基礎設施差、科研力量薄弱,各項工作曾一度受到很大的局限。為增強科研力量,10餘年間,他們除調入兩名專業研究人員外,所里先後派出10名同志到復旦、武漢、南開等幾所高等學府進行深造。經過專業學習,一支熟練掌握文物考古、文物保護、文物鑑定等知識的科研主力軍形成了。為保證文物安全和穩定科研隊伍,他們又克服種種困難,自籌資金先後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辦公樓,文物安全和科研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簡介

2002年3月28日,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更名為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工作隊自1986年8月成立以來,先後發掘各時期墓葬5以又)多座、古文化遺址32戊舊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6(XX]件;工作人員出版專著和發表論文等90餘本(篇)。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上設文研一室和二室,一室負責地下文物的發掘、整理與保護研究,二室負責地上文物的保護開發與研究工作,另有保管部、圖書室、資料室、攝影室等;行政上設辦公室,負責研究所日常工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

16年間,市文研所幾乎每天都面臨著挑戰:在三門峽市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黃帝鑄鼎”、“禹劈三門”的傳說,有“老子著經”、“假虞滅虢”的典故以及“秦晉崤函之戰”、“馮異戰赤眉”的故事,還有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對於文物工作者來說,這是塊能令他們痴心不已、醉心於此的“寶地”,同時這也就注定了他們所乾的是一些不能有絲毫懈怠、整日風餐露宿的“苦差使”。然而,令每個工作人員感到欣慰的是,16年的辛勤忙碌沒有白費,他們先後配合各項基建項目200餘次,發掘各時期墓葬4000餘座、古文化遺址1.5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06萬種,出版專著3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文章50餘篇,一個又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經他們之手先後“大白於天下”……

取得成就

1985年至1994年,先後經過3次發掘,他們對北宋陝州漏澤園發掘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清理墓葬849座。這處公墓是北宋時期陝州的國家慈善機構,收葬的死者均為無家可歸的社會貧民,主要來自當時的安濟坊、貧子院、仁先院等其他慈善機構,州府附近的遞鋪和客店以及壕寨司、牢城營等承擔繁重勞動的雜役軍。漏澤園的發掘為研究北宋末期慈善機構的設定、地名沿革及當時軍隊番號等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

1990年和1991年,他們配合省文物研究所在上村嶺虢國墓地的發掘中,分別對虢季、虢仲兩墓進行了發掘,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轟動了當時的考古界,並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此外,1999年3月,在對虢國博物館主體館建築區域內的4座被盜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出土了少量文物,但是發現其呈“品”字形分布的墓葬與史書中記載的“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的昭穆制度相吻合,說明虢國墓地的排列次序不但在總體上,而且每一個家庭內部的墓葬都是依照這種制度排列的。

1991年冬至1992年夏,為配合西站火電廠工程的建設,市文研所對該工地的大型墓葬群進行了科學發掘,共處理秦漢墓800餘座,出土陶器銅器玉器等文物近5000件。1996年下半年在配合義馬煤氣化工程的建設時,與省文物研究所一起對近500座秦漢墓葬進行了發掘,出土各類文物4000件。在發掘中發現,其中有兩個工地的秦漢墓型演變較為明顯,總趨勢為豎穴方坑型墓向洞室型墓過渡。出土的器物中,除具有秦文化特徵的繭形壺外,還有漢代彩繪陶器等重要文物,為研究秦漢史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實物資料。此外在1999年上半年,會同省文物研究所、靈寶市文管會在靈寶市西閻鄉文西村一段長1.1公里、寬50米的路基取土範圍內,發現並發掘了700多座秦漢墓葬。這些墓葬多數為豎穴方坑,葬式多為仰身屈肢葬,隨葬品比較貧乏,多為一兩件,有的甚至一件隨葬品也沒有,具有秦人墓的特點。

1993年至1999年,市文研所配合中國歷史博物館在澠池縣班村遺址進行多學科的綜合考古發掘。1999年,在原先發掘的遺址東部發現了3座仰韶時期的墓葬,進一步充實了遺址墓葬區域的內涵。目前,各學科研究成果的初稿已經完成。

1999年3月,市文研所配合省文物研究所、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隊在鑄鼎原東西兩條河流沿岸新石器時代遺址上進行了重點調查。經過調查發現,該區域文化遺址分布密集、規模較大。早期的龍山時代的文化序列是存在的,並發現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這一重大發現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仰韶時代青銅冶鑄技術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對黃帝文化的深入研究都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000年3月,在靈寶市西坡遺址南澗村東南進行田野考古發掘,發現遺蹟51處,其中有仰韶時期的大型房基兩座,出土遺物豐富。這對於研究西坡遺址的文化內涵、聚落形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999年至2000年,驚人發掘再次面世。市文研所配合省文物研究所對位於三門峽市區的李家窯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達5000平方米,發現城垣、宮城遺址和宮殿等大型建築遺址,以及冶銅作坊、制骨作坊、糧食窖倉、供水設施等重要遺蹟。初步確定了虢國都城的位置,為兩周之際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考古發掘是驚人的,隨之而來的文物保護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市文研所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不僅在1999年成功地將發掘於1988年的一座周代車馬坑搬遷到虢國博物館,開創了河南省搬遷大型車馬坑的範例,還於2000年開始對虢國博物館編號為M2001的棺槨進行複製,並在2001年4月成功完成,受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好評。此外在出土的彩繪陶器和部分青銅器等文物的化學保護上都有獨樹一幟的成功經驗,使彩繪陶器的彩繪圖案、青銅器的病變分別得到穩定和遏制。

通過市文研所的科研人員們16年來陸續出版的科學專著和發表在各報刊上的研究文章可以看到,其輝煌的成果是那么的喜人:《北宋陝州漏澤園》、《三門峽虢國墓》(上、下冊)、《三門峽考古文集》……從各個角度對三門峽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演變作了極為深刻的研究。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