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德安潘公戲(布帳儺)](/img/c/517/nBnauM3XxAzMxcjN4ETM3QzN5ITMwIDOyIDOwADMwAzMxAzLxE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理位置
德安潘公戲(布帳儺)流傳於德安縣境內吳山、愛民兩鄉,主要分布在樟楊柳村“六桂”、“三胡”、“二李”、“一陶”共12個村落,位於東經115°23′—115°50′,北緯29°10′—29°30′,地處幕阜山脈中段。據唐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記載,傳承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特點
德安潘公戲(布帳儺)歷史悠久。其形式、表演藝術、內容、口白等都具有獨特濃郁的地方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在整箇中華民族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民俗和人類生存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是江西贛北丘陵山區祭祀文化活動的寶貴資源,為儺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依據,並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陳出新,古為今用,不斷提高民俗、祭祀文化的品味,充實豐富中華民族“儺”文寶庫發揮積極作用。非物質文化之民間舞蹈
與“物質文化”相對,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本任務即盤點我國民間的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