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糧屯高蹺

米糧屯高蹺

米糧屯高蹺會是北京市的傳統民俗舞蹈。在北京各地區的高蹺會中獨樹一幟,受到同行和廣大民眾的普遍尊崇,具有較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民眾基礎。它具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和風格特點,在表演技法、人物設定、音樂伴奏、會禮會規和高蹺的製作工藝上保持了傳統風貌。其表演自然風趣,技巧較高,是流傳在民間的的優秀傳統文化表演藝術。同時對活躍民眾文化生活具有特殊功效。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米糧屯高蹺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豐臺區王佐鎮政府

遺產級別:市

簡介

米糧屯“同樂高腳會”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曾受過皇封,距今已有250餘年歷史。最早是由家住米糧屯、在北京打工的馬四爺帶領本村幾個人創辦的。

米糧屯高蹺蹺上角色13人,旗手伴奏25人及演出保衛勤雜人員數人,總計45人。全程表演分大場引入、頭蹺指揮,分跑大場、個人現計亮絕活(上大跳、旱地拔蔥)等高難動作;後面接著清場逗俏,小戲表演,最後以麒麟送子收場。

米糧屯高蹺作為豐臺區享有盛名的花會,有著其獨特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其獨腿高為1.6米,動作險,技巧多,難度大。有“夜叉探海”、“蘇秦背劍”、“蹲襠”、“彈跳”、“懷中抱月”、“鷂子翻身”、“蠍子擺尾”、“挾麥個”、“端盤子”等絕活。

自20世紀90年代恢復活動以來,受到民眾的普遍歡迎。但是米糧屯高蹺面臨逐步衰落、退化甚至失傳的危險。搶救、挖掘、整理工作迫在眉睫。

非物質文化之民間舞蹈

與“物質文化”相對,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本任務即盤點我國民間的舞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