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成功定律

“生命中如果有哪個因素是能導致成功的,那就是從被擊倒中得到益處。就我所知的每個成功,都是因當事者能夠分析被打倒的原因,而在下次再試時從中得到助益”。

簡介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應者雲集,其中多為高學歷、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三輪淘汰,還剩下11個應聘者,最終將留用6個。可想而知,這一輪的競爭將會何等殘酷。為了公平公正而又不致千密一疏,一直在幕後的總裁終於站到前台,親自擔任了第四輪的主考官。

他掃了考場一眼,那裡坐著的不是11個而是12個。“誰不是應騁的?”總裁問。

“是我。”後排一個男子應聲站起,“不瞞您說,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在場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門口一位服務員打扮的老頭兒。

“你第一關都過不了,現在面試又有什麼意義呢?”總裁面帶微笑,那通常是對失敗者的安慰和寬容。

“我掌握了很多財富,我本人就是財富。”

大家又一次笑開了,包括主考官,只有那位老服務員沒有笑。

“我只有一個本科學歷,一個中級職稱,但我有11年工作經驗,我先後在18家公司任過職……”

“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算高,11年中你跳了18次槽,太叫人吃驚了——”“我沒有跳槽,而是他們先後破產,我不能在一棵已經枯萎的樹上吊死——”“你真是一個倒霉蛋。”總裁搖了搖頭,朝門口看了一眼,顯然,他是想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談話了。一直站在門口的服務員拎著水壺走過來,給總裁的杯子裡斟滿了水。

“我不認為這是我自己的失敗,我只有31歲,我很了解那些公司,我也曾和大夥一起,幫他們出主意力求挽救他們,雖然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經驗,而我卻擁有避免失敗和錯誤的經驗。”應試者邊說邊朝門口運動,“我認為,成功的經驗是相似的.而失敗的原因卻千差萬別。別人的成功經驗不太容易成為我們的財富,而別人的失敗過程卻不難轉化為我們的經驗。”

說到這裡,應試者微微一笑,說:“你們不相信我在這些年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培養成的觀察力是不是?我現在只舉一個小例子,今天擔任面試主考官的,不是主考位置上的那一位,而是這位端茶倒水的老先生。”

一語既出,全場譁然,10多雙眼睛不約而同地投向那位老服務員。老人爽聲笑了。慢慢直起身來,說:“很好,你第一個被錄用了,因為我急於知道,我表演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您還認為失敗者一無所有嗎?每當我們開始乾一件事時,總難免要失敗,不許失敗,無異於不許成功。家長們常說:“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個家長都懂得孩子不摔幾跤是學不會走和跑的。而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學會走路時,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事實上,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規律

站起來的次數要比被擊倒的次數多一次。

內涵

得失本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矛盾共同體。記得有一本雜誌曾歸納出失敗的優勝面: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一位失敗者——失敗只是表明你尚未成功。

失敗並不意昧著你一事無成——失敗表明你得到了經驗。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不知靈活性的人—_失敗表明你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要一直受到壓抑——失敗表明你願意嘗試。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不可能成功——失敗表明你也許要變換一下方法。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比別人差——失敗只表明你還有缺點。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浪費了時間和生命——失敗表明你有理由重新開始。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失敗表明你還要繼續努力。

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永遠無法成功——失敗表明你還需要一些時間。

失敗並不意味著命運對你不公——失敗表明命運還有更好的給予。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說過:“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過是他不被失敗左右而已。

日本人把“不倒翁’’這一玩具稱為“永遠向上的小法師”。每當人們參加競選的時候,就有用它當成裝飾品的習慣。有的人把“不倒翁”的一隻眼塗黑;還有的人若是當選了,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塗黑,以示慶祝。

“不倒翁,,因為重心在下面,所以無論你怎樣推它,只要一鬆手,它就會馬上彈起來,因此是個很招人喜歡的玩具。

正是因為不斷地經受磨難,人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在日本有個“八起會”,這是那些因不走運而倒閉的經營者們的集會。他們的領導者曾以“失敗是開路的手杖’’為題,為‘‘八起會”的成員們做了講演,這給予當時在座者以極大的鼓舞。

詳解

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驕傲自大、過分自滿、誇海口、濫用職權等等。總之,大體上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導致巨大的損失。中國的韓非子曾說過:ct不會被一座山壓倒,卻可能被一塊石頭絆倒。”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失敗,只要你跌倒後又爬起來,跌倒的教訓就會成為有益的經驗,幫助你取得未來的成功。

格林斯說:“人生成功的秘訣只有那些在奮鬥中尚未成功的人才知道。”如果你問一個善於溜冰的先生如何取得成功時,他會告訴你:“跌倒,爬起來,便是成功。”失敗只是一種迂迴

失敗通常會被人們認為是一種不幸,但是只有很少數人能夠了解失敗之所以會成為一種不幸,主要是因為人們把它當成是一種不幸。只有少數的人知道這個真理:失敗不是永恆的。

回想一下你在過去幾年內的經歷你就會發現,一般來說,你的失敗結果反而是禍中有福。失敗可以使人們得到只有失敗才能帶來的教訓。還有這種教訓用的是通用的語言,失敗所帶來的重大教訓中,有一條是謙遜。如果一個人拿自己與他四周的世界、天上的星星以及大自然的和諧相比而不感到自己渺小,這個人將無法成為偉大的人物。

如果有一個富家子弟能夠成為對人類有用的人,那么同時就會有99個能對社會提供有利服務的人士經歷過貧窮苦難。這似乎不僅是巧合!大部分認為自己失敗的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失敗者,而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挫折。如果你可憐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不妨想想看,如果你和那些境況真正悲慘的人換個位置,你的情況又會多么糟糕。在仔細分析過100名偉大人物之後,我們發現他們都曾被迫經歷過困難、暫時的失敗與挫折,而且這些困難與挫折可能是你永遠不知道,以及將來也永遠不會知道的。

英年早逝的威爾遜總統是一個飽受誹謗與失望的受害者,毫無疑問他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時間,這一偉大奇蹟的製造者,卻把威爾遜的名字排在真正偉大人物名單的前列。目前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從威爾遜的“失敗”中產生一種對全球和平的強烈願望,因而使戰爭有可能再度發生。林肯逝世時並不知道他的“失敗”為這地球上一個強大的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哥倫布死時是名被套上鐵鏈的囚犯。他怎么也沒想到他的“失敗”意味著一個國度的發現。這個國家曾由林肯和威爾遜用他們的“失敗”來領導過。

不要隨便使用“失敗”這個字眼。記住,暫時背負一個沉重的十字架並不算“失敗”。如果你身上沉睡著成功的真正種子,小小的困難和暫時的失敗只會滋養那粒種子,使它迅速成熟。

一位能幹的經理會挑選那些忠誠可靠、堅毅以及具備其他必備的品質的人充當其助手。重大的責任以及隨之而來的報酬,總是落在那些不願把暫時性的挫折當作永久性失敗的人身上。

如果你把暫時的挫折或逆境當作不可或缺的良師,那么在你的眼中這一切就不屬於失敗。事實上,在每一種逆境和挫折中都蘊含著永恆的教訓。而且通常來說,這種教訓是無法經任何其他方式獲得的。挫折常常以一種“啞語”向我們說話,而這種語言卻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反覆犯同樣的錯誤,並且不知從這些錯誤中汲取其中的教訓。

柯利·坦·布姆說:“要是你能認識到失敗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迂迴,那你就踏上成功之路了。”

如果成功易於到手,那它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歷史上一些最成功的人都懂得把失敗看成是實驗性和富有創造性過程的自然產物。此外,這些人從成功中往往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把失敗只看做是走向成功道路上的一個轉折,如果採取這種態度,那么希望之花就能結出成功果實。

當我們面臨挑戰並克服了走向成功道路上的各種障礙,成功便不期而至了。無論古今,成功往往是隨著一系列的挫折而到來的。

威廉.福克納年輕時曾遭到過好些出版商的退稿,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懂他富有創新性的敘事文體。雖然屢遭失敗和窮困潦倒,福克納卻堅持不懈,終於成為美國南方最拔尖的小說家並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托馬斯‘愛迪生是另一位與失敗較量過的人。然而,通過勤奮工作和堅信“失敗乃是轉敗為勝的開始”的道理,他終於發明了電燈泡、留聲機和電影,而這些不過是他眾多發明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由於學習是一個過程並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挫折,因而暫時的挫折對成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一旦明白,暫時的挫折是通向成功結論的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這個人就很難被暫時的挫折所打倒。他會認為這不過是前進道路上的曲折、迂迴,而絕不是走不通的死胡同

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敗,那你就被打敗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並未被打敗,那你就並未被打敗;如果你想獲勝,但又認為自己辦不到,那你必然不會獲勝。如果你認為你將失敗,那你真的失敗了,因為在這世界上,我們發現成就始於人們的意念——完全視你的心理狀態而決定。

柯利·坦·布姆在其著作《藏身之處》里曾提到與母親所進行過的一次討論,談話中涉及到與他們相處多年的姑媽坦特·貝布。柯利發現貝布姑媽感到自己很不快樂,她老是抱怨他們這個家,並把這個家和她當過管家而令她感到“十分快樂”的“華勒一家”相比。但柯利的母親深知箇中原由。於是她對柯利說:“你知道她什麼時候這樣極力讚譽華勒一家嗎?正是她離開他們家的那天!但她呆在那家時,她就只有抱怨。她認為華勒家根本比不上以前她當過管家的范·霍克斯家。但在范·霍克斯家幹活時,她的情形實際上糟透了。柯利,幸福可不是只取決於我們環境的某種東西,而是成就於我們內心的東西呀!”

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有權說你失敗。如果在某個沮喪的時刻,你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失敗者,請記住那位富裕的哲學家羅伊斯的話:“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像是繞著一隻輪子鏇轉,因此沒有人是永遠不幸的。”他的話里包含了多么奇妙的教誨啊!

在《寶庫》一書里,W.R·比提表達了這樣一種看法:真正的成功可以在建造的過程中,即在制訂規劃、奠基、選擇材料、測量許許多多的部件、使它們互相吻合的這些過程中體味到。在他看來,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往往來自能預見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及圓滿完成一項任務後所得到的滿足感。永不放棄希望。

實例

丹尼爾·魯蒂現在是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魯蒂在伊利諾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休要異想天開了。因此,魯蒂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這使魯蒂震駭不已,他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以致你很可能沒機會追求自己的夢。

1972年,他在23歲時讀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魯蒂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終於轉入聖瑪麗大學,並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魯蒂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穿上球衣參賽。翌年,在魯蒂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該賽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吶喊道:“我們要魯蒂!”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鐘時,27歲的魯蒂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拼搶。隊員們幫助他成功地搶到那個球。

17年後,在聖瑪麗大學體育館外的停車場,一個電影攝製組正在那兒為一部有關他的生平的電影拍外景。

你只要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是一切成功者的箴言。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出身貧寒。年輕時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這家工廠人事主管看著面前的小伙子衣著骯髒,身體瘦小,覺得不理想,信口說:“我們現在暫不缺人,你一個月以後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推辭,沒想到一個月後松下真樣的來了。如此反覆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說出自己的態度:“你這術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錢買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穿上再次面試。負責人看他如此實在,只好說:“關於電器方面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

不料兩個月之後,松下再次出現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經學會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面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這位人事主管緊盯著態度誠懇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說:“我幹這一行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

正是松下幸之助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打動了主管,他得到了這份工作,並通過不斷努力逐漸成為電器行業非凡的人物。

我相信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即使到處受挫,也不應當產生絕望;即使有時候他會感到精疲力竭,而且事物的發展往往又出乎意料,這時,他必須重新鼓起勇氣,振作精神。偉大的事業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許多平凡的事務積蓄而成的。偉大的事業不是靠僥倖取得的,而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成就。

時常會有人對你說“為了成功,我曾試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見成效。”你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嗎?別說他們沒試過上百次,甚至於有沒有10次都頗令人懷疑。或許有些人曾試過8次、9次,乃至於10次,但因為不見成效,結果就放棄了再試的念頭。

“肯德基”現在舉世聞名。要知道,它的創辦人桑德斯上校在65歲時,卻還是窮困潦倒,身無分文。當他拿到生平第一張救濟金支票時,金額只有105美元,內心甚是淒涼。

但他沒有就此自憐自苦下去。他想,如何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呢?自己又能向別人提供些什麼?他反覆思量著自己,最終發現,他擁有一套應該是人人都愛的炸雞秘方。若是把秘方賣了,賣掉的錢可能還不夠付房租。而要是把炸雞炸得好的技術教給餐館,如果客人點名要他的炸雞,生意越做越好的話,倒有可能與餐館老闆一起分享收益。

桑德斯就此展開行動,把他的想法告訴每一位餐廳老闆。人們的反應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當面嘲笑他:“得了,老傢伙,若是有這么好的秘方,你幹嘛還穿著這么可笑的白色服裝?”

這些話是否讓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絲毫沒有。桑德斯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一次次請求,一次次被拒絕,在他得到第一位餐廳老闆的“同意”之前,整整花費了兩年,被拒絕了1009次。這兩年的時間裡,他就是獨自駕著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走在美國大地的某個角落上,困了睡在汽車后座,醒來便逢人訴說他那些點子,他所示範的炸雞,經常就是自己果腹的餐點……

如果前進道路上有一道鐵牆,你都要咬牙闖過去。你絕對、絕對不要在心裡說算了、放棄。再試一次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裡沒有那么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復讀一年。她則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裡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後還是同意將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雜誌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後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裡,男孩經營的一切仿佛都墜入谷底,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了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只要你努力嘗試,就不會失敗。”

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新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3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努力。

有個找工作的年輕人來到微軟分公司應聘,金髮碧眼的外籍總經理一時沒反應過來,因為公司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便用不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裡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聽清後頗感新鮮,心想莫非對方真是個人才?便笑著說那今天就破例一次u面試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對總經理來說這是他在微軟任職以來所經歷過的最糟糕的一次面試。年輕人的中專學歷與微軟所要求的本科學歷不符,他對軟體編程也只略知皮毛,對於總經理提出的許多專業性問題,年輕人要么答非所問,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來,面試中雙方幾度陷入僵滯的尷尬局面。面試結束,總經理顯得很失望,他對年輕人說:“要知道微軟公司人才薈萃,從高級管理到專業技術人員,都堪稱業界精英,微軟的大門不是能夠輕易叩開的。”

正當總經理要回絕他時,年輕人說:“對不起,這次我是因為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認為他只是找個託詞下台階,便隨口說道:“那好,我給你兩個星期時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面試。”

回去後,年輕人去圖書館借了計算機編程專業的書籍,然後足不出戶在家晝夜苦讀。兩周后年輕人果然又去見總經理,總經理沒有想到對方竟真會再次前來面試,但他想還是要兌現當初的承諾。第二次面試,年輕人對總經理提出的相關專業問題已基本能應付下來,不過他仍沒有通過面試,因為憑他的編程知識與微軟所要求的軟體工程師水平相差實在太懸殊,但在總經理眼裡,兩周時間裡能有如此進步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面試結束後,總經理建議性地問道:“不知你對微軟的其他崗位是否感興趣,比如銷售部門?”年輕人接受了建議,可是對於銷售他卻一竅不通,於是總經理又給了他一周時間去準備。

年輕人去書店買了一些關於行銷的書籍,又埋頭苦讀一周。可令人感到晦氣的是,一周后,年輕人雖然在銷售知識方面進步不小,但他仍沒能通過面試,無奈之下,總經理只能歉意地搖頭並問年輕人,為何你偏要應聘微軟呢?年輕人的回答令總經理大出意外,他說:“其實我並非只想應聘微軟,我也知道微軟錄用人時的苛刻條件,我只是想哪怕不行,好歹也積累了一定的應聘經驗。”總經理啞然之餘,不乏幽默地說,那我多給你幾次增長經驗的機會。結果為了應聘,年輕人總共在微軟面試了5次,前後共用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而總經理也破天荒地給予一個普通的中國小伙子5次機會。

在第五次面試時,年輕人沒有回答任何問題,因為當他第五次跨進總經理辦公室,總經理已經對他宣布,其實在第三次面試時他就已經成為微軟的一員了。見中方副總經理疑惑不解,外籍總經理解釋說,我發現他接受新東西的速度非常快,這說明他是一個有發展潛質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儘管他沒有本科文憑,但微軟將來的希望就在這些年輕人的身上;而且5次應聘他都沒有退縮,這說明他很樂觀,心理很健康。他還勇於嘗試,敢於接受挑戰,不放過哪怕1%的機會,這說明他有強者的素質。微軟需要的不光是有知識和技能的員工,還需要那些有勇氣和毅力的人。不久,年輕人就得到了微軟的重點培訓。

這是個故事嗎?不,這恰恰是發生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個真實的應聘小插曲。在這個年輕人心裡,沒有失敗與否的考慮,他只是想“即使不行,也能增加些經驗。”他一試再試,結果成功了。人類心理學先驅艾爾費烈德·艾德勒說:’‘你愈不把失敗當作一回事,失敗愈不能把你怎么樣;只要能保持個人心態的平衡,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簡言之,成功人士根本就不去考慮失敗。經過對近百位成功男士和女士的採訪和研究(這些成功人士包括高級管理人員、議員、教練和許多其他行業的人士),事實上,他們甚至根本不用“失敗”一詞。他們傾向於用“錯誤或冒失的開端”或者“挫折”等。他們中的一個說:“如果說我的成功有什麼訣竅的話,那就是我希望我能儘快並儘可能多地犯錯誤,以便從中吸取教訓。”另一個人引用了哈里·杜魯門的名言:“無論什麼時候,如果我做了一個糟糕的決定,我就立刻出去再做一個另外的決定。”

弗萊徹·布羅姆是科佩爾公司的總經理。那是一家經建設築材料並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當被問到,他這一生中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困難的決定,我總是盡我的最大努力去做事,擔心、焦慮只會阻礙你正確地思考問題。”

在商場拼戰了數十載的威廉·史密斯伯格,始終牢記著他年輕時犯過的“錯誤”,並時常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員工們說:“我希望你們大膽地去冒險。在這個公司里,沒有哪一位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犯過錯誤,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產品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也包括我。它就像學習滑雪,如果你沒有摔過跤,你肯定也學不會。”

儘管我們不能說我們所採訪的這些成功人士高度讚美他們的失敗,但是他們確信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到知識。幾年前,IBM公司的一位極有前途的年輕的高級管理人士因為一次冒險的投資,使得公司損失了數百萬美金,托馬斯·沃森,IBM的創立者把他叫進辦公室,那個年輕人脫口問道:“我猜想你一定是想讓我辭職吧?”沃森卻說:“你這話不可能是認真的吧!我們才剛剛為你交了數百萬美元的學費呢!”

醫學科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博士經過201次實驗發現了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的疫苗,結束了這一病症對人類的肆意蹂躪。有一次人們問他:“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徹底結束了脊髓灰質炎對人類的肆虐,取得這樣的成就後,你是怎么看待先前的200次失敗呢?”索爾克博士這樣回答:“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歷過200次失敗。我們家的字典上沒有‘失敗’這個詞。前200次嘗試增加了我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實際上是我做了201次發現。沒有前200次的學習,我不可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實驗

有一個很大的籠子,底是鐵做的。籠子中間有一個鐵柵欄,把籠子分為兩半。把狗放進籠子的一邊,在籠子底通上電,狗就受到電擊,感覺到尖銳急劇的刺痛。一些狗受到電擊後,會很快地跳到籠子的另外一邊去,從而躲避了電擊。在另一邊受到電擊時,這些狗又會很輕鬆地跳回來,到沒有通電的一邊去。這個任務是很簡單的,隨著通電的部位變化時,狗就在這個箱子中間跳來跳去,穿梭跳動以躲避電擊。因此這個箱子也被形象地稱為“穿梭箱”。

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樣的狗,它們在穿梭箱中受到電擊時,不做任何跳躍和掙扎的動作,只會渾身發抖,低聲哀鳴,一副失敗的可憐樣。為什麼這些狗會表現出這種任人宰割的慘相呢?原來,心理學家在把這些狗裝進穿梭箱前,對它們進行了如下的操作:把這些狗栓在一個鐵柱子上,時不時地用電刺激他們,狗受到電擊後會掙扎、跳躍、咆哮,但是無論它們掙扎,都擺脫不了電擊的折磨。經過幾天數十次的電擊和無效的掙扎後,這些狗都放棄了努力,在受到電擊時,只是叭在地上,瑟瑟發抖,低聲哀鳴,再也不掙扎了。這時,再把這些狗放進穿梭箱中,對這種輕輕一躍就能擺脫的電擊刺痛,它們也認了。

相關人物

有一次火災中,一個小男孩被燒成重傷,下半身沒有任何知覺。出院後,媽媽每天用輪椅推著他到院子裡轉一轉。

有一天,媽媽推著他到院子裡呼吸新鮮空氣,有事離開了。迷人的景色讓他的心從沉睡中醒來:我一定要站起來。他奮力推開輪椅,用雙肘在草地上匍匐前進,爬到籬笆牆邊,努力抓牆站起來,拉住籬笆牆練習行走。

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雙腿始終軟弱地垂著沒有任何知覺。可他不甘心於輪椅的生活,他握緊拳頭告訴自己:未來的日子裡,一定要靠自己的雙腿來行走。終於,在一個清晨,當他再次拖著無力的雙腿緊拉著籬笆行走時,一陣鑽心的疼痛從下肢傳了過來。他驚呆了,自從燒傷後,他的下半身再也沒有任何知覺。他懷疑是自己的錯覺,又試著走了兩步,那種疼痛又一次清晰地傳了過來:在他不懈的鍛鍊下,他的下肢已開始恢復知覺了。

自那以後,他的身體恢復得很快,最後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裡跑了起來。自此,他的生活與一般的男孩子並無兩樣,到他讀大學時,還被選進了田徑隊。

他,就是葛林康漢寧博士。他曾經跑出過全世界最好的成績。

也許,就在那一試之下,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無論如何,再試一次吧。

希拉蕊不止一次地向朋友談起她的銷售經歷

“我們公司的銷售經理曾來到主要大街上的一家銀行,想看看他們是否願意購買我們的錄像帶和我們所提供的服務,但是他們拒絕了。於是經理問他們,是否能和他們保持聯繫,6個月後再與他們見面,他們同意了。6個月後,他們又拒絕了,然而,經理和我與銀行里的人建立了一點關係。6個月後,我們發現,決策者換人了,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

那么,每6個月,我們都會遭遇“不,謝謝”,那些我們自認為已經建立點關係的人都換掉了。終於,4年後,他們買了我們兩盒錄像帶,在那之後,又來了一筆訂單。6個月後,我們接到了一筆價值4萬英鎊的錄像帶訂單。一年後,訂單增加到價值10萬英鎊的錄像帶及其他產品。下一年,僅該客戶一家,我們就為他們提供了價值45萬英鎊的服務。”

希拉蕊說:“我自己曾經有過無數次想放棄業務的念頭,我別無他法,經歷了無盡的拒絕。但那時我想,‘我再打一個電話試試。’正是這一個電話,給我帶來了業務。”因此,一定要試試那一個電話!

那些成功者很早就從生活中學會沒有“錯誤”這種東西,而只有“學習機會”。“失敗”之所以是失敗,是因你不再重新開始,而使失敗成為定局。我常常“失敗”,但那是我達成即定目標過程的一部分。

與其只為“失敗”犯愁,不如仔細研究它們,因為它們往往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其後,再試一下,直到做對為止。

從麗貝卡·克拉克所著的《巨人的力量》一書中摘錄一則真實的故事。你可以對照這個故事,認真思索一番。你的心靈、意識或許可以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真正的勇氣與力量。

托馬斯·卡萊爾完成了他的巨著《法國大革命》,他打心底里鬆了一口氣。這疊厚厚的手稿花費了他兩年時間,他幾乎將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到了其中。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努力用他敏銳的才思捕捉在紙上跳躍著的這些人物形象。他終於完成了這項工作。他抱起這份厚厚的手稿送到他的一位摯友約翰·斯圖亞特·米爾的手上,請米爾先生談一談看法。

幾天過去了。一天晚上,托馬斯·卡萊爾正在喝茶,忽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托馬斯·卡萊爾快步走過去開門,他要聽聽朋友對他這部新著的評價。當他打開門時,看到的是米爾先生一張慘白的面容,米爾先生仿佛大病了一場。

“到底發生了什麼?”托馬斯·卡萊爾把朋友拉進門,急忙問道。米爾先生結結巴巴地向卡萊爾講述了發生的一切。原來,米爾先生家的女僕競將這份珍貴的手稿用來點火了!

托馬斯·卡萊爾聽到這個訊息,悲痛得簡直要發狂了。一連幾天,他在自己的房間中來回地走動著,憤怒地咆哮著,詛咒萬惡的命運競會讓如此不幸的事件降落到他的頭上。整整兩年的心血,轉瞬之間就化作了灰燼!他該怎么辦呢?他已將自己的全部知識都寫進了他的著作中,他已經精疲力竭了,他什麼都沒有留下,他沒法重新獲得他在寫初稿時的那種激情、感受和知識。他灰心喪氣地搖著頭,他放棄了重新拿起筆的念頭。

托馬斯·卡萊爾在樓上臥室的窗前久久佇立著,目光陰鬱地向外凝視。一天早上,正當他沮喪地向窗外張望時,樓下的一個目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定睛看去,原來是一位泥瓦工正在砌一堵牆。卡萊爾先生注視著。那位泥瓦工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著,從容、快樂地攤開灰漿,將每一塊磚都砌得整齊、勻稱。卡萊爾先生觀察了一整天,隨著泥瓦工堅持不斷的工作,一道美麗、堅實的磚牆出現了。

突然,卡萊爾先生的腦子裡閃電般出現了一個念頭——正是由於耐心、堅持不懈和目標單一,才使得泥瓦工砌成了這堵牆;他,也同樣可以重新構建他的著作《法國大革命》!

寧靜終於回到了他心中,種種構思又重新湧現出來。托馬斯·卡萊爾仿佛忘記了他的挫折,再一次投入到他一生里最偉大作品的寫作中。他的認識有了飛躍性的進步,他將所有這些新的認識全都融進這部著作中,使它遠遠超過初稿的水準。

同一年(1837)9月下旬,卡萊爾又一次寫出了他的巨著。

理念

人們應該以托馬斯·卡萊爾為榜樣,再來一次,從失敗中獲得收益,一個詞一個詞地、一個理想一個理想地構築我們的成功,而成功的大廈正是這樣砌成的。作家威廉·馬士騰如此寫道:“生命中如果有哪個因素是能導致成功的,那就是從被擊倒中得到益處。就我所知的每個成功,都是因當事者能夠分析被打倒的原因,而在下次再試時從中得到助益”。

生活法則

這些法則經過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們和社會學家們的研究及多次驗證,被證明是正確的,是客觀存在的。掌握這些法則,利用它們,你能改進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到家庭,從精神到物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