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所屬卷:Capparis Linn.
所屬科:Capparidaceae
中文名:廣州山柑
其它中文名:廣州槌果藤(廣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
文獻來源:Capparis cantoniensis Lour. (1790), Willd. (1793); DC. (1824)," cantonen-sis"); 海南植物志(1964); Jacobs(1964); 圖鑑(1972)*.
Cspparis pumila Champ. ex Benth. (1851); Benth. (1861); Forb. et Hemsl. (1886); Chun(1924); Merr. (1927); 陳嶸 (1937); Capparis sciaphila Hance(1866); Cudrania bodinieri Levl. (1914); Vanieria bodinieri (Levl. )Chun(1927).
描述欄位:攀援灌木,莖2至數米或更長;小枝平直不彎曲,淺灰色或淺綠色,幼時有稜角,被淡黃色短柔毛,老時圓柱狀,幾無毛,節間長1-4厘米;刺堅硬,平展或外彎,長2—5毫米,尖端常暗黑色,花枝上刺小或不存在。葉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形,長5—10(-12)厘米,寬1.5—4厘米,無毛或幼時背面與表面中脈上疏被短柔毛,很快即變無毛,乾後表面淡綠色,背面淡褐色,幼時帶橙紅色,基部急尖或鈍形,頂端常漸尖,有小凸尖頭;申脈表面凹陷,背面凸起,側脈7—10(-12)對,常不明顯;葉柄長4—6(-10)毫米,被毛與小枝相同。圓錐花序頂生,由數至多個亞傘形花序組成,每亞傘形花序有花數至11朵,總花梗長1—3厘米,被毛與小枝相同;苞片鑽形,長1—2毫米,早落,小苞片微小,有時不存在;花蕾球形,直徑3—4毫米;花梗較細,長7—12毫米;花白色,有香味;萼片長4—5毫米,寬約3毫米,外輪2個稍大,舟形,內面無毛,外被短柔毛(近基部更明顯),邊緣膜質無毛,內輪2個略小,橢圓形或倒卵形,白色膜質邊緣上被白色緣毛;花瓣倒卵形或長圓形,長4—6毫米,寬1.5—2.5毫米,常在內面中下部被白色柔毛;雄蕊20—45,花絲鮮時白色,乾後紅色;雌蕊柄6—8(-12)毫米,無毛;子房近橢圓形,無毛,約1.5X1毫米,胎座2。果球形至橢圓形,直徑10—15毫米,果皮薄,革質,平滑;種子1至數個,球形或幾橢圓形,長6—7毫米。花果期不明顯,幾乎全年都有記載。
產雲南南部(勐海)及東南部(麻栗坡、富寧)、貴州南部(冊亨),廣西、廣東及福建;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溝水旁或平地疏林中,濕潤而略蔭蔽的環境更常見。錫金,印度東北部經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南部都有。
根、藤入藥,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鎮痛,療肺止咳的功效。
分布及生境:產雲南南部(勐海)及東南部(麻栗坡、富寧)、貴州南部(冊亨),廣西、廣東及福建;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溝水旁或平地疏林中,濕潤而略蔭蔽的環境更常見。錫金,印度東北部經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南部都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藤入藥,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鎮痛,療肺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