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本校校園](/img/a/32f/nBnauM3X2EjNxczN1QTN4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U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48年10月10日,經文教部批准成立濟南特別市
市立第二中學,由原濟南第一、第二臨中合併而成。
1948年11月,原華東大學(山東大學前身)遷入濟南,學校成為華東大學附屬中學。
1949年11月,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劃出為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交濟南市領導,更名為山東省實驗中學。
1950年-1956年,“新中國向蘇聯學習,走蘇聯道路”。由於學校是全國第一座系用新教材,新方法的實驗中學,因此正式命名為“山東省實驗中學”。
1960年學校與原三中互換遷至現址,後來三中遷至泰安。
1966年-1976年,由於受特殊時代思想的影響,當時“實驗中學”被喻為“培養資產階級的苗子”,故改名為“濟南第二十二中學”。
1976年,恢復校名為山東省實驗中學。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硬體設施](/img/8/d74/nBnauM3X4ETO4kzN1QTN4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U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截至2008年05月,山東省實驗中學擁有教學樓,辦公樓、體育館、圖書樓、塑膠田徑場、
各類實驗室、網路教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藝術專用教室等設施完善的教育教學場館。特別是2001年09月實驗科苑的建成,使山東省實驗中學實驗教學,網路信息教學設施居國內領先水平。
國際教育
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山東省實驗中學於2011年開設中美高中課程實驗班,在全省率先引進“美國高中課程暨AP課程”,以此將世界上教育最先進國家的高中課程體系、教學理念和教育手段引入濟南市,使學生不出國門就能接受最先進的中學教育,為進入常春藤等國際名校架設橋樑。
辦學規模
據2015年02月學校官網顯示,山東省實驗中學擁有主校(走讀)、東校(寄宿)和西校(寄宿)三個校區,教學班133個,在校學生7000餘名。
師資力量
據2015年02月學校官網顯示,山東省實驗中學擁有教職工570餘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特級教師16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山東省教育創新人物3人,齊魯名校長、齊魯名師5人,省市級教學能手26人、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0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2人)
邵麗雲 | 張怡明 |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
張克宏 | 張怡明 |
山東省特級教師(16人)
王品木 | 邵麗雲 | 時均琪 | 王克芳 | 鍾紅軍 | 張克宏 | 劉敏 | 楊育紅 | |
王岱 | 韓相河 | 馬宗民 | 劉沂珍 | 張怡明 | 張琳 | 張海 | 陸彩霞 |
全國優秀教師(2人)
張琳 | 朱崇軍 |
山東省教育創新人物(3人)
王品木 | 鍾紅軍 | 楊育紅 |
齊魯名師(4人)
時均琪 | 鍾紅軍 | 邵麗雲 | 韓相河 |
齊魯名校長(1人):王品木
少年空軍
![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img/f/b6b/nBnauM3X0gTMzMDO1QTN4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U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15年3月,教育部發出通知,確定山東省實驗中學等16所省級示範高中為空軍首批青少年航空學校承辦中
學。空軍招飛機構將會同相關部門和承辦中學,展開招生宣傳和選拔工作。
文化傳統
校徽
![山東省實驗中學校徽](/img/2/47b/nBnauM3XzADM0ATO1QTN4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U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山東省實驗中學校徽近似外圓內方結構。校徽的顏色為綠、黃兩種主色。綠色環繞在校徽外沿以及
內鑲正方形中,黃色裝點校徽的剩餘部分。校徽正中部分為一朵花,寓意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學生蓬勃健康發展。整個校徽看上去充滿生命力和樸實感。
校訓
博學日新,德行天下。
釋義:要求師生終身學習,具有淵博而精深的知識;每天都要進步,具備創新的精神和能力;以“德”作為為人、處事、做學問的第一準則,把高尚的品格作為人生的首要追求。校訓融合儒家文化底蘊與時代特點,正在逐步熔鑄成山東省實驗中學師生的文化人格。
社團活動
![學生社團](/img/1/e5f/nBnauM3X1EDMxMTO1QTN4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U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山東省實驗中學通過相聲、京劇藝術進校園,普及太極拳,舉辦京劇聯歡會、開展“修身”行動等活動,形成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底色;通過30 多個學生社團的成立,
極大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通過開設研究性學習、行業體驗、遊學天下、公益活動等綜合社會實踐課程,使學生得以廣泛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拓展出高中深化素質教育的廣闊空間。
山東省實驗中學社團活動十分普及,編輯和讀者都是學生的《校園心理》、《空間》發行百餘期,走出了“八〇後作家群領軍人物”張悅然等大批寫作精英;“蘭亭書社”成為山東省書協首個書法教學基地;“模擬聯合國”多次參賽並獲佳績。
蘭亭書社 | 左岸文學社 |
寰宇地理學社 | 京昆社 |
雅風社 | 愛心社 |
學生諫議團 | 《校園心理》雜誌社 |
《空間》雜誌社 | 英卓社 |
舜泉學社 | 展望環保社 |
攝影愛好者聯盟 | 女子籃球社 |
鯤鵬網球社 | 演講與辯論社 |
科技實踐社團 | 望朔話劇社 |
國學社 | 校園電視台 |
(截至2010年01月)
學校簡介
本部概況
2000年以來, 學校以全面實施高中新課程為契機,素質教育高效推 進。學校在全省率先開齊開全國家必修課程,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國家選修課程和日語、韓語、德語、國學、奧賽、生命教育等 60 余門校本課程,為學生實現全面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優質的課程資源。深入開展教學改革,體現新課程理念的 “自主、合化、探究”式課堂普遍湧現,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實行了學生成長導師制,組建了學生髮展指導中心,形成了以學生髮展記錄袋和個性化獎勵相結合的多元綜合評價,促進了學生健康發展和道德提升。
東校概況
東校區成立於2001年5月(由原山東省濟南第二師範學校改制建立 ),實行寄宿制管理。學校坐落在濟南市歷城區郭店鎮,與膠濟鐵路、濟青公路(省道 102 線)、濟青高速公路、濟南東繞城高速路相鄰,距市區和濟南國際機場15 公里, 10 、 302 、 319 路公車都設有站點。東校占地 135 畝,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建築面積約為 46000 平方米。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積極探索寄宿制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對學生從教室到餐廳,從活動區到宿舍區,從早上到夜間,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管理服務,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最佳的教育氛圍。經省教育廳批准, 2001 年實驗中學首次面向全省招生,全部安置在東校就讀,於2009年停止面向全省招生。
面對素質教育新的形勢和機遇,實驗人將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品質,以創建齊魯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級中學為目標,積極研究探索新形勢下的辦學體制和教育理念,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新教育體制的探索園區、教育研究的實驗園區、素質教育的示範園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最好的教育。
西校概況
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東營路以東、清源路以南、濰坊路以西、德州路 以北,總投資100709萬元,用地面積約13.33公頃,總建築面積84000平方米。現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建成,已達到56個班的教學規模,可容納3000名學生就讀。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按照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的高標準建設,學校的各種配套以及教學設備等是濟南市最好的。建成後的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已成為濟南市占地面積最大的高級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牢固樹立“科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意識,積極拓展教師校本培訓渠道,實施“人才開發”計畫,對不同職稱級別的教師分層推進,促進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促使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學校現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2 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 人、特級教師11 人、全國優秀教師 6 人、齊魯名師 2 人、省級教學能手 11 人、市級拔尖人才 9 人,有 10 人獲全國優質課一、二等獎、 40 餘人獲省級優質課一等獎。在山東省 “ 十大教育創新人物 ” 評選中,該校在校長、班主任、教師三個系列中全部獲獎,是全省唯一的學校。根基雄厚、結構合理、素質一流的教師隊伍,為打造優質教育品牌提供了重要保證。
學校榮譽
從2000年以來,該校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化學、數學、信息學、生物競賽和國際中學生體育比賽中,共為國家贏得了 16 塊金牌、 8 塊銀牌和 3 塊銅牌。學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綠色學校”、 “ 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 等榮譽稱號。有500多名學生被保送到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該校學生王旭獲國際生物奧賽金牌第一名。2000年,該校運動員代表中國在泛太平洋運動會上獲得3金3銀3銅的優異成績。2002年,該校學生朱燁獲國際化學奧賽金牌第一名,學生趙雪二次獲得西洋棋比賽冠軍。這些在國際上獲獎的學生不僅是為學校爭得榮譽,也為國家爭得榮譽。2002年該校有33人通過學科競賽被保送到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保送人數再居全省第一。在2003屆學生中,有52人次獲保送重點大學資格,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省166人),遙居全省第一。2009年已有102名學生憑學科競賽、小語種被國內重點高校錄取,另有208人獲得享受自主招生降分錄取政策。
2011年10月最新訊息:山東共有15所中學上榜北大公示的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共可實名推薦16名學生,其中山東省實驗中學校長可推薦2名學生。清華大學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領軍計畫”具有推薦資質的中學名單,山東省10所中學可向清華大學推薦10名“領軍人才”的苗子,其中濟南僅有山東省實驗中學入圍。
2011.12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推薦學校名單公布,我校獲得推薦名額。清華大學“新百年計畫”包括“領軍計畫”、“拔尖計畫”和“自強計畫”三個部分。“領軍計畫”面向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拔尖計畫”面向具有學術理想和創新潛質,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華並取得一定成果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而“自強計畫”則是面向長期學習、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或民族地區,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的高中畢業生。獲得“領軍計畫”認證的考生,高考時可獲得60分的分數優惠。
辦學理念
校訓
博學日新,德行天下。
教育理念
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
辦學指導思想
全面打好基礎,發展愛好特長,培養創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質。
教學特色
(一)尊重學生差異,突出分層次教學。2007年以來,學校加大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形成了以分層次考試、“走班制”分層次教學、分層次作業、藝術自助餐教學、信息選單式教學、體育自選式教學為主要內容的分層次特色教學改革。這些改革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能飛則飛,能跑則跑”的教學思想,讓學習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高考本科率穩步提升,本科上線率一直居濟南市第一,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
(二)重視學科特長生的培養,突出高層次人才培養。學校加強了對學科特長生培養和學科競賽的管理,使學科競賽成績一直遙居省內首位,並在全國有較大影響。
(三)學校構建起了普通班、實驗班、特色班等多形式的行政班級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班級設定以普通班為主,同時從2000年起創辦了以加強學生高層次、個性化培養的實驗班,從2001年起創建了以突出學生美術特長培養的特色班,形成多種辦班模式並存的新格局。從2001年起,學校招生範圍由面向濟南市區擴大為面向全省(2009年已停止面向全省招生),該校一直是濟南市區優秀國中畢業生首選的報考學校。
育人特色
學校發展,育人為本,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學校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一)學校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和 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舉辦了京劇聯歡會、相聲藝術講座,開設國學選修課,讓學生學習太極拳,並從2002年起開展了實驗學子“修身”行動。
(二)重視名人對學生的人格薰陶和學識影響,曾邀請了張藝謀、馬季、李陽、林清玄、莊則棟、桑蘭、諸宸等名家到校演講和交流,並經常性地聘請了省內外知名專家到校講學,營造了校園濃厚的人文與科學氛圍,我校因其獨特的文化氣息,被譽為中學裡的“大學園”。
學校的良好的辦學傳統以及卓越的教育教學質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譽。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官正、雷潔瓊、李鐵映、陳至立曾先後視察過學校,對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給予了較高評價。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國家級綠色學校、省市級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基層先進黨組織、省、市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受到了國務院嘉獎。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面對日益激烈的教育競爭,全體實驗師生正以“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爭創一流”嶄新的姿態,為創建齊魯基礎教育第一品牌,為首批跨入“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行列而奮鬥。
對外交流
學校重視開展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作為省、市教育的“視窗”學校,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9 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舉行經常性的師生互訪活動,拓寬了辦學思路,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領導 | 職務 | 在任時間 |
王大彤 | 首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1948,10--1951,9 |
寧漢戈 |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1951,9-1954,4 |
韓陽 |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1954,4--1959,3 |
王明 |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1957,8-1960,8 |
畢可欣 | 校長 | 1959,3-1960,5 |
王春海 | 黨支部書記 | 1960,8-1966,2 |
杜黎州 | 校長 | 1960,8-1968,10 |
馬鏞 | 黨支部書記 | 1966,3-1975,6 |
崔惟琳 |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 1975,6-1981,10 |
李墉 | 校長 | 1979,5-1980,12 |
李力 |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 1980,12-1986,12 |
韓常 | 校長 | 1986.12-1999 |
劉堃 | 校黨委書記, 校長 | 1999-2010.6 |
王品木 | 濟南市教育局 , 副局長 ,校黨委書記, 校長 | 2010,6-至今 |
前任校長:劉堃(化學)
劉堃,男,1956年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中國化學學會會員,濟南市化學學會理事長,國家普通高中新課程專家工作組成員。歷任濟南三中教師、團委書記、黨總支副書記、濟南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山東省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曾榮記市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榮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濟南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濟南市勞動模範、濟南市拔尖人才、“濟南市十佳校長”、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首屆“教育創新校長”等稱號、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現任領導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品木(物理)
王品木,男,1963年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碩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歷任濟鋼三中校長、書記,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校長、書記。現任山東省實驗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全面負責學校工作。曾榮記市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先後榮獲“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百名優秀校長”、“濟南市拔尖人才”、“濟南市十佳校長”、山東省2008年度十大創新校長”、“首屆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全國創新型校長”等榮譽稱號。
黨委副書記:王如恆(美術)
王如恆,男,1958年出生,中共黨員,黨委委員,大學學歷,研究生班結業,高級講師,分管學校黨政工團工作,歷任濟南第二師範學校教師、教導處副主任、政教處主任、副校長、山東省實驗中學副校長、副書記。曾榮獲“濟南市優秀教師”、“濟南市優秀班主任”、首批“泉城青年優秀人才”、“首屆濟南教育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獲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師教師三等獎。
副校長:張克宏(化學)
張克宏,男,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黨委委員,大學學歷,研究生班結業,中國化學會會員、濟南市學科帶頭人、山東省特級教師。分管學校行政後勤工作。歷任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師、教務處副主任、副校長。曾先後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濟南市優秀班主任”、“濟南市百佳教師”、並被中國化學會評為“全國化學奧林匹克優秀輔導員”,兩次榮記個人三等功、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副校長:何慶利(德育)
何慶利,男,1965年出生,中共黨員,黨委委員,大學學歷,研究生班結業,高級講師,分管學校德育工作。歷任濟南第二師範學校教師、教務處副主任,山東省實驗中學東校校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山東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曾榮記三等功兩次、榮獲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副校長:鄭玉香(歷史)
鄭玉香,女,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黨委委員,大學學歷,研究生班結業,中學高級教師,分管學校教學工作。歷任濟南七中教師、教研組長、教育處副主任、校長助理兼教育處主任、山東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曾榮獲山東省歷史優質課評比第一名,獲得濟南市十大優秀青年教師、 濟南市優秀班主任、濟南市勞動模範、濟南市教育系統拔尖人才、濟南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山東省教學能手、山東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
工會主席:辛靜(化學)
辛靜,女,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黨委委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分管學校工會工作。歷任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師、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人事幹事、工會主席。曾榮獲山東省化學優質課高中組一等獎、“濟南市教學能手”、“濟南市教委三育人女能手”、“濟南市師德教風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知名校友
外交部高級翻譯張璐、青年作家張悅然、空軍副政委黃新、歌唱家任桂真、《長江之歌》作者王世光、總裝備部副部長李元正、醫學家李小鷹、作家王海鴒、演員孫淳、留學生烈士崔劍平、殘奧會冠軍呂曉磊、水立方主設計師趙小鈞、第58屆中國環球小姐中國區冠軍、第58屆環球親善小姐王靜瑤、山東黃金球員陶漢林、李敬宇、網路作家枉憑欄。
學校地址
本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七路73號
東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郭店鎮三區20號
西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德州路1999號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