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戰列艦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1936年美、英、法三國簽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由於日本、義大利未簽訂該條約,1938年6月美、英、法三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毫米。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Iowa Class,因翻譯不同,又被譯做衣阿華、愛荷華、愛荷華)。美國海軍對之前建造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性能並不滿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衣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
計畫確定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預算獲得通過。即依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威斯康星號(BB64)、密蘇里號(BB63)、伊利諾伊號(BB65)、肯塔基號(BB66)。
建造入役
1940年6月12日,密蘇里號下單建設。
1941年1月6日,按照11%擴充法案,於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動工。
1944年1月29日,由哈利∙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杜魯門為密蘇里號戰艦主持下水和命名儀式。
1944年6月11日,威廉加納漢被委任為密蘇里號的艦長,並在紐約對開海域和切薩皮克灣完成海試並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
技術特點
艦體設計
密蘇里號是第四艘完成建設的依阿華級戰列艦(比密蘇里號晚開工的四號艦威斯康星號搶先密蘇里號完工服役),為了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便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快速調動,以能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的極限為準,採用限制船體最大寬度,拉長艦體的措施,重新設計了艦體,最大寬度被限制為33米,而艦體長度和吃水則被加大,艦體的長寬比達到8.2,而當時其它戰列艦的長寬比大多不足7。其細長的艦艏曲線與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響了適航性。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成為有史以來艦體最長的戰列艦(大和號艦長僅263米)。首艦衣阿華號在進行高速試航時,曾發現船艉有振動現象,經過水池試驗後,衣阿華級改用了兩種不同螺鏇槳,外舷軸螺鏇槳直徑5.563米,為4葉槳;內舷為5葉槳,直徑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動現象。
動力系統
密蘇里號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艦上動力裝置由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氣輪機組成 ,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21.2萬匹馬力)。Babcock & Wilcox的M型鍋爐可提供每平方英吋600磅的壓力(4,137 kPa; 42 kgf/平方厘米)、過熱器提供最高溫度華氏875度(攝氏468度),高壓鍋爐輸出的動力效益與穩定度是二戰戰列艦中之首,在平常狀態僅需4具鍋爐便可達到27節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續航距離16600海里(15節),9600海里(25節)。
裝甲防護
裝甲防護方面,整體防護設計與南達科他級相當,舷側主裝甲帶與主防雷裝甲拼接為一體,厚度為307毫米(19度),水平裝甲總厚度為222毫米(三層),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並結合多重水密隔艙和3層船底構成水下防魚雷系統。在建造過程中特別增強了水平裝甲防禦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頂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頂部184毫米。是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它的裝甲足以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轟擊,“飛魚”飛彈轟擊到戰列艦的裝甲鋼板上也會被彈射回來,爆炸衝擊波只能劃傷裝甲。 整體防護水平在南達科他級的標準上有所加強,舷側採用傾斜裝甲,加強艦體水下防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了水平裝甲。
武器裝備
主炮
主炮採用了輕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由於套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冶金技術,成功地將身管結構從MK2型的7層減少到2層,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噸,減至108噸。MK7型主炮內身管長度20.2米,有96條膛線,每25倍口徑距離鏇轉一圈。該炮可發射MK8型穿甲彈,MK13、14型榴彈,MK19型人員殺傷彈。其中MK8型穿甲彈彈丸重1225公斤,內裝炸藥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發/分鐘,俯仰範圍為負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對垂直均質鋼裝甲),炮口處為828毫米,18288米處為508毫米,27432米處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離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裝甲。發射藥包為6個絹製藥包,通常裝藥349公斤,火炮內身管壽命為300發。
裝備3座三聯裝主炮塔,每座炮塔鏇轉部分重1730噸,艦艏方向呈背負式布置兩座,艦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縱,炮塔全部結構可以分成六層,分別是炮塔戰鬥室,鏇轉盤,動力室,上供彈室,下供彈室,供藥包室。炮塔鏇轉時,六層一起轉動。炮塔戰鬥室配備炮塔長和21名艦員。每個炮塔裝備有一台基線長13.5米的光學測距儀,還有計算設備和裝填機電機,裝填機為鏈式結構,電機功率60馬力,超負荷功率108馬力,裝填炮彈時,火炮仰角為5度。動力室有4名艦員,安裝有1台功率為300馬力(超負荷時可達到540馬力)的電動機,使炮塔最大鏇轉速度達到4度/秒,俯仰電機為60馬力,最大俯仰速度為12度/秒。上,下供彈室由鏇轉儲彈盤,輸彈機,固定儲彈室三部分組成,每層由1名供彈室長和15名艦員負責,鏇轉儲彈盤上可裝載76發炮彈,固定儲彈室有140發。兩層供彈室共有3台輸彈機,輸彈速度可達3發/分鐘,動作有三行程(從上供彈室)和四行程(從下供彈室)兩種。供藥包室共有18名艦員和1名室長,藥包輸送機由100馬力電動機和油壓設備提供動力,只須一個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個藥包需分兩組,且實戰中為了延長火炮壽命,很少用最大射速和最大裝藥射擊)。副炮
副炮採用MK12型38倍口徑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10座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炮塔布置在艦體中部兩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對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發/分,俯仰範圍為負15度到正85度,可配備榴彈,穿甲彈,普通高射炮彈,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炮彈,照明彈,人員殺傷彈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擊指揮儀和MK12型雷達控制,後期雷達換為MK22型和MK32型。
對空防禦
密蘇里號擁有20座四連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49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用於近距離對空防禦。
艦載機
1944年建成後,艦艉兩舷各安裝一台彈射器,搭載三架水上觀測飛機。韓戰、越南戰爭時期,改為搭載3架直升機。
性能數據
艦體數據 | |||
排水量 | 標準排水量 | 44560噸 | |
滿載排水量 | 改裝前 | 55710噸 | |
滿載排水量 | 改裝後 | 57256噸 | |
艦體尺寸 | 艦長 | 270.4米 | |
艦寬 | 32.92米 | ||
吃水 | 10米 | ||
水線長 | 262.5米 | ||
動力系統 | 動力 | 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鍋爐 | |
4座Westinghouse蒸氣鍋輪機 | |||
傳動 | 4軸 雙舵 | ||
主機設計功率 | 212,000馬力 | ||
載油 | 8765噸 | ||
航速續航 | 設計航速 | 31節 | |
續航力 | 20150海里 | 14節 | |
15900海里 | 17節 | ||
9600海里 | 25節 | ||
艦員 | 設計編制 | 總數 | 1851人 |
軍官 | 91人 | ||
士兵 | 1760人 | ||
實際編制 | 二戰至越戰時期 | 2700人 | |
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 | 1800人 |
裝甲防護 | ||
主裝甲帶 | 艦體 | 312毫米(內傾19度) |
橫向 | 287毫米 | |
上甲板 | 37毫米 | |
裝甲甲板 | 121-147毫米 | |
側舷裝甲帶 | 307毫米(傾斜角19度) | |
水密隔艙 | 287毫米 | |
炮塔 | 正面 | 495毫米 |
頂部 | 184毫米 | |
側面 | 229毫米 | |
背面 | 241毫米 | |
炮座 | 295至439毫米 | |
司令塔 | 正面 | 445毫米 |
頂部 | 184毫米 | |
重量 | 裝甲總重 | 18466噸 |
艦體結構總重 | 10252噸 |
各時期武器裝備數量 | |||||
二戰 | 韓戰 | 越戰時期 | 冷戰 | 海灣戰爭 | |
三聯裝Mk.7406毫米/50倍口徑 | 9門 | ||||
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 | 20門 | 12門 | |||
四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 60-80門 | 0 | |||
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 | 50-60門 | 0 | |||
12.7毫米單管機槍 | - | 8挺 | |||
BGM-109戰斧巡航飛彈 | - | 32枚 | |||
RGM-84魚叉反艦飛彈 | - | 16枚 | |||
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 | - | 4台 | |||
彈射器 | 2具 | 0 | |||
水上飛機 | 3架 | 0 | |||
直升機 | - | 3架 | 0 | ||
無人駕駛偵察機 | - | 8架 | 0 |
服役事件
第一次服役
1944年6月11日,密蘇里號在紐約對開海域和切薩皮克灣完成海試並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
硫磺島戰役
1945年1月13日,施工進度比依阿華級戰列艦4號艦威斯康星號延後兩個月的3號艦“密蘇里”號在新增了大量指揮、通信設備後,到達西太平洋前線,成為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的旗艦。
1945年2月10日,密蘇里號隨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總計17艘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6艘巡洋艦、77艘驅逐艦,被稱為歷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從烏利西出發。
1945年2月16日,該編隊出動大批艦載機轟炸了東京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這次襲擊是杜立特空襲東京後美國海軍首次攻擊日本本土。
1945年2月19日,該編隊的戰列艦群參加了對硫磺島的艦炮火力準備。
沖繩島戰役
1945年3月18日,密蘇里號協同米切爾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空襲了九州地區的機場和瀨戶內海的日本艦船。隨後參加了進攻沖繩島的作戰。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組成海上特攻部隊,於4月6日出航,準備突入沖繩海域消滅美軍登入編隊。正在執行炮擊任務的密蘇里號和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被調出準備攔截日特攻部隊。大和號被美艦載機群擊沉。美、日兩國最強大的戰列艦進行海上對決的機會永遠消失了。
1945年4月6日,日本陸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開始發動被稱為“菊水”作戰的大規模自殺性攻擊。11日,大批日軍自殺飛機圍攻在九州以南海域作戰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其中一架“零”式戰鬥機緊貼著海面,衝破層層彈幕,擊中密蘇里號的右舷3號127毫米炮塔後方6米處的舷側甲板。該機爆炸後引發大火,右側機翼還飛落到前甲板上。艦上的損害管制隊員迅速將大火撲滅。由於被撞擊處裝甲較厚,密蘇里號僅受輕傷。5天后,密蘇里號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神風”特攻隊襲擊。在激戰中,密蘇里號擊落一架、擊傷兩架自殺飛機。但是有—架日機撞上了艦尾的水上飛機起吊機後爆炸,大量碎片落在後甲板上,密蘇里號再次受輕傷。當天深夜11時,密蘇里號發現12海里外有一艘日本潛艇,立即引導“巴丹”號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驅逐艦前去攻擊,將日軍伊56號潛艇擊沉。
1945年5月18日,到達烏利西基地的密蘇里號成為哈爾西上將的第3艦隊旗艦。
1945年5月25日,密蘇里號率領第3艦隊駛向九州海域。
1945年6月5日,艦隊在沖繩海域遭到颱風襲擊,因為防風準備不足,造成嚴重損失。
1945年6月8日,該編隊仍對九州一帶的日軍進行攻擊,於13日返回萊特島。
1945年7月8日,隨第3艦隊北上。
1945年7月17日,密蘇里號率領戰列艦編隊炮擊了水產和日立工業區。
1945年8月10日,第3艦隊再度空襲本州北部。
1945年8月15日8時4分,正在密蘇里號上指揮對東京空襲的哈爾西上將接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關於日本已宣布投降、停止作戰行動的命令。
1945年8月21日,進駐橫須賀的美國軍政要員和200名海軍陸戰隊員乘坐密蘇里號在依阿華號的伴隨下,前往橫須賀。
1945年8月29日,兩艦駛入東京灣。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日本簽署投降檔案。
韓戰
1949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裁軍浪潮,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均被編入預備役。只有名聲顯赫的密蘇里號象徵性地保持現役。
1950年,密蘇里號發生觸礁事故,推進軸被撞傷,後來雖經維修,但是仍然難以達到最大航速。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密蘇里號迅速趕赴朝鮮海域執行炮擊任務,掩護聯合國軍在興南的撤退,以火炮阻擋志願軍進攻。
第一次退役
1955年2月26日,韓戰結束後,密蘇里號戰列艦退役,並被封存在港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朝鮮戰爭中,密蘇里號分別獲得三枚戰鬥之星、五枚戰鬥之星。
第二次服役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並提出六百艦隊(600-ship Navy)擴軍計畫,計畫將美軍建設成為擁有600艘艦艇海軍,以壓制蘇聯。密蘇里號因而得以重新復修。
1984年5月29日,密蘇里號開始接受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升級。
1986年,密蘇里號完成現代化改裝,包括裝設戰斧巡航飛彈及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
1986年,密蘇里號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以紀念80年前老羅斯福派遣大白艦隊航行世界。
1987年5月10日,密蘇里號重新加入美國海軍現役。
1987年,兩伊戰爭期間,密蘇里號參與摯誠意志行動(Operation Earnest Will),協助保護科威特的油船免遭兩伊攻擊。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美國進行了代號為“沙漠盾牌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集結。
1990年11月,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開赴波斯灣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
1991年1月17日凌晨,沙漠風暴戰鬥打響,密蘇里號等七艘軍艦共向巴格達附近的目標發射了戰斧式巡航飛彈。
1991年2月4日凌晨,美軍艦隊開始炮擊科威特沿海地區的伊軍目標。密蘇里號戰列艦在裝備高級水雷避碰聲納的美艦柯茨號護航下,通過水雷區,到達指定攻擊陣位,用9門406毫米大炮將伊軍的指揮中樞、彈藥庫、炮陣地、飛彈陣地、雷達站等予以破壞,給多國部隊地面進攻部隊以強有力的火力支援。這些艦炮在艦上“先鋒”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引導下打得很準。
1991年2月25日凌晨,密蘇里號遭伊軍兩枚“蠶”式岸艦飛彈的攻擊。該艦發現飛彈來襲後迅速進行電子對抗,使其中一枚偏離目標後墜海,另一枚則被英國格洛斯特號驅逐艦發射的兩枚海標槍防空飛彈擊落。
1991年2月28日,美軍的軍事行動停止,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在行動期間共執行83次炮擊任務,發射1102發406毫米炮彈。
第二次退役
1992年3月31日,在熱烈的禮炮聲和號角聲中,密蘇里號緩緩地駛回到美國洛杉磯港碼頭,並加州長灘正式退出現役。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他的最後一任指揮官、海軍上校A·L·Kaiss在退役當天發表了最後的講話:“我們最後的時光即將來臨。“密蘇里”號戰列艦的最後篇章將被寫下。人們經常說,士兵決定命令。沒有再比這更準確的描述了……正是全體人員的努力,才使這艘戰艦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你們都是特殊的船員和水兵,我為和你們一起戰鬥而感到無比榮耀……我要感謝你們。把這艘已經成為你們生命的一部分的戰艦送走是軍人生涯中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但歷史將永遠銘記你們和曾經在這艘戰艦上戰鬥過的所有人……願上帝保佑你們。”
1998年5月4日,海軍部長John·H·Dalton簽署了捐贈協定,將這艘歷史名艦轉交給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協會。
1998年6月22日,戰艦從華盛頓州的Bremerton轉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島旁。距他1000碼處是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亞利桑那紀念館。
1999年1月29日,密蘇里號向公眾正式開放。
改裝升級
密蘇里號從1984年開始進行現代化改裝。
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全數保留。
副炮改為6座雙連裝Mk.12 5英寸38倍口徑艦炮。
拆除4座雙聯裝5英吋兩用炮與所有40毫米、20毫米機炮,在原位置安裝了現代化武器,包括8座四管箱型BGM-109戰斧巡航飛彈,共32枚;4座四管MK141儲運箱式發射裝置的RGM-84艦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共16枚;4座20毫米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12.7毫米單管機槍8挺。
裝備上的雷達系統有:AN/SPS-49 防空雷達、SPG-55F型127毫米炮瞄準雷達、AN/SPS-67 地面搜尋雷達、AN/SPQ-9 海面搜尋 / 火控雷達;電子戰系統:AN/SLQ-32 AN/SLQ-25 Nixie 誘餌系統;衛星通信系統。
原來的水上飛機起重機及停放支架被拆除,換裝上無人駕駛飛機彈 射器以裝備5架以色列生產的“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新增直升機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機。冷戰及海灣戰爭期間,搭載8架無人駕駛偵察機。
為了新型艦炮與雷達所需電力,四座渦輪主機艙間內都裝設了2具西屋公司製造的船用渦輪發電機,船上共裝設8具機組,渦輪動力來源由鍋爐提供;每座發電機提供1.25百萬瓦特(1.25MW)電力,最大輸出電力可到10MW。改裝後的續航力,20節時可達到14800海里。輕裝排水量減輕至46324噸。
受降儀式
密蘇里號最為世人所了解的,是代表著第二次世界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布命令,任命麥克阿瑟為遠東協軍最高司令,並授權由他安排這次受降儀式。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將軍對此憤憤不平:“太平洋艦隊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扮演了十分突出的角色。如今在凱歌高奏中卻讓麥克阿瑟唱頭牌,豈不讓海軍將士心寒。”
尼米茲當即向美國政府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以一種適當的形式在受降儀式上體現海軍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他將拒絕出席受降儀式。
這時,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給杜魯門出了一個主意:由麥克阿瑟主持簽字儀式,並以盟軍最高指揮官的身份代表同盟國簽字,而尼米茲代表美國簽字,受降儀式在美國海軍第3艦隊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密蘇里號是以杜魯門總統家鄉名字命名的美國最大戰艦之一,曾參與過太平洋戰爭的諸多重大戰役,立下赫赫戰功。建議一提出,立即得到總統的讚許。
按美軍的規定,軍艦上只能懸掛最高指揮官的旗幟,但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兩人軍銜相同。有關人員煞費苦心,終於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主桅桿上,一紅一藍兩面將旗並排懸掛,紅旗代表麥克阿瑟,藍旗代表尼米茲。
1945年9月2日,於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進行。8時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太平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等美方及戰勝國代表陸續登艦。8時56分,日方代表重光葵外相、日軍大本營代表梅津美治郎上將等登上了密蘇里號。9時2分,簽字儀式開始。此時,各國記者將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軍艦上籤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終的訊息發往世界各地。密蘇里號戰列艦從此名揚天下,永垂史冊。
密蘇里號在改為博物館艦後,指揮室外右側上層甲板上的簽字地點,搭起了帆布涼棚。甲板上一個玻璃柜子里陳列著幾張字跡模糊的紙張,那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書的複印件。作為與日本作戰國之一的代表,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的名字赫然在列。簽字桌、桌布和椅子在多次展出之後,於1946年2月26日,正式被送到海軍學院博物館收藏。
現狀
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戰列艦從美國海軍退役,作為歷史名艦,作為 二戰歷史見證者,停泊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對公眾開放,供遊客參觀。
200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主題為“二戰結束”的紀念活動,一些親身經歷過日本投降儀式的老兵作了講演。
2009年10月3日開始,由BAE系統公司的珍珠港海軍造船廠指導進行,共耗資1800萬美元。紀念館的志願者對上層建築進行高壓清洗。BAE系統公司和子承包商使用電動工具,清除了銹跡斑斑的裸鋼、無氣式噴塗艦艇乾舷與上層建築,以及多組分噴塗的水下船體上殘存的油漆。
2010年1月22日,密蘇里號戰艦紀念館重新向公眾開放。
影視作品
歷經半個多世紀戰爭的洗禮,密蘇里號依舊寶刀不老,偶爾會在一些影視作品露臉。
《潛龍轟天》Under Siege
講述密蘇里號參加完海灣戰爭在退役後的最後航行中被前CIA特工出身的恐怖分子劫持,並用艦上帶核彈頭的戰斧式巡航飛彈對國家進行威脅,索要贖金。前海軍海豹特種部隊成員、艦上的廚師長雷貝克率領一群倖存的水兵在艦上和恐怖分子周鏇,最後贏得勝利。該片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對密蘇里號上的所有武器系統都進行了或多或少的表現:包括406毫米主炮、127毫米副炮、密集陣近防炮、魚叉式反艦飛彈和戰斧式巡航飛彈,還有可起降直升機的飛行甲板;當然最令人激動的還是主炮裝填開火的那段情節,是全片的高潮部分。
《超級戰艦》Battleship
密蘇里號戰列艦在 《超級戰艦 》中最後出場。片中講述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中,多國聯合艦隊在海上遭遇異星戰艦,一場火力全開的遭遇戰之後,前鋒驅逐艦隊全軍覆滅,而外星人也損失慘重。男主角霍伯帶領倖存的水兵和二戰老兵,被迫啟用二戰時赫赫有名的密蘇里號戰列艦,憑藉人類的智慧,用所有火炮齊轟外星人最後的戰艦,用古老的戰術頑強迎戰外星人,拯救地球。
太平洋海戰著名戰艦
1941年至1945年就在遼闊無垠的西太平洋上,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血戰——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之一。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幾個月,其中尤以數次海上交鋒所產生的歷史意義為甚。 |
赤城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蒼龍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 | 龍驤號航空母艦|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翔鶴號航空母艦| 武藏號戰列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邦克山號航空母艦 |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 內華達號戰列艦| 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田納西號戰列艦 |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 | 密蘇里號戰列艦 |
美國海軍戰列艦列表
戰列艦又稱為戰鬥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 | |
南卡羅來那號戰列艦 | 密西根號戰列艦 |
德拉瓦號戰列艦 | 北達科他號戰列艦 |
佛羅里達號戰列艦 | 猶它號戰列艦 |
懷俄明號戰列艦 | 阿肯色號戰列艦 |
紐約號戰列艦 | 德克薩斯號戰列艦 |
內華達號戰列艦 |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
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 | 亞利桑納號戰列艦 |
新墨西哥號戰列艦 | 密西西比號戰列艦 |
愛達荷號戰列艦 | 田納西號戰列艦 |
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 | 科羅拉多號戰列艦 |
馬里蘭號戰列艦 |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 |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 | 華盛頓號戰列艦 |
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 印第安納號戰列艦 |
麻薩諸塞號戰列艦 | 阿拉巴馬號戰列艦 |
依阿華號戰列艦 | 新澤西號戰列艦 |
密蘇里號戰列艦 |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