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華級密蘇里號

【艦史】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二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該級艦首艦從1943年始建,到翌年共建造了4艘,舷號分別是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和威斯康星號(BB-6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衣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為航空母艦護航和支援兩棲作戰。戰後,除“密蘇里”號留作訓練艦外,其餘3艘艦在船廠封存備用。韓戰爆發後,4艘衣阿華級艦再次服役。其中,“威斯康星”號於1952年3月被朝鮮人民軍炮火擊中破損,隨即退出戰場回國修理。戰爭結束後,4艘艦又一次全部封存,“長眠”於港灣。1968年,該級“新澤西”號第三次“從軍”,趕赴越南參戰。因其作戰能力有限,消耗費用過大,1969年該艦又退出現役。
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從1981年10月“新澤西”號進入長灘海軍船廠開始,到最後一艘“威斯康星”號1989年2月改裝完畢,共花費了7年半時間,每艘艦改裝費用約3億—4億美元。此次改裝的重點是加強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增強反潛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艦上安裝了8座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發射裝置、4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發射裝置、3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6座雙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陣”近程武器防禦系統。艦上設有直升機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機;並設有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5架以色列生產的“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
這次現代化的改裝儘管給“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前途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重新復出的戰列艦仍未擺脫衰亡的下場。1990年,第四次服役剛剛8年的“新澤西”號和剛服役6年的“衣阿華”號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是年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戰爭爆發後,兩艘艦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2月17日,戰列艦還用406毫米的大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進行了轟擊。
然而,戰爭勝利的輝煌也沒有延長戰列艦的生命。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就退出現役。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也退出了現役。從而這個一度逞威於海上的“霸主”終於退出了海戰的歷史舞台。
衣阿華級戰列艦長270.4米,寬33米,吃水11.6米;標準排水量4.5萬噸,滿載排水量5.8萬噸;艦體最厚裝甲達430毫米。
“密蘇里”號
“密蘇里”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1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艦上動力裝置由8座鍋爐和4台汽輪機組成,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最大航速33節,當航速12節時續航力為1—5萬海里。全艦通體有裝甲防護,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達400毫米,是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它的裝甲足以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轟擊,“飛魚”飛彈轟擊到戰列艦的裝甲鋼板上也會被彈射回來,爆炸衝擊波只能劃傷裝甲。
“密蘇里”號的最後一次現代化改裝完成於1986年,次年5月10日重新加入美國海軍現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發了海灣危機後,“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迅速駛向海灣。“沙漠風暴”戰鬥打響後,“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及潛艇最先向伊拉克目標發射了“戰斧”巡航飛彈。1991年2月4日凌晨,“密蘇里”號戰列艦在裝備高級水雷避碰聲納的美艦“柯茨”號護航下,通過水雷區,到達指定攻擊陣位,用9門406毫米大炮將伊軍的指揮中樞、彈藥庫、炮陣地、飛彈陣地、雷達站等予以破壞,給多國部隊地面進攻部隊以強有力的火力支援。這些艦炮在艦上“先鋒”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引導下打得很準。
1992年3月31日,在熱烈的禮炮聲和號角聲中,“密蘇里”號緩緩地駛回到美國洛杉礬港碼頭,結束了它那輝煌的一生。
【性能諸元】
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
主 炮 三聯406mm主炮×3
長 度 270.4 m
寬 度 33 m
設計航速 33節
設計功率 156,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