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在太平洋沿岸卻沒有任何要求保衛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聲。實際上,很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還擁有實力。但是,在華盛頓卻有一個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擁有菲律賓,並且還有一支由各種艦隻組成的艦隊,此人就是海軍部長助理西奧多·羅斯福。當西美衝突剛一爆發時,羅斯福就決定美國不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準備一場大戰。他要尋找一個能給駐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力量以迅猛打擊的人。最後,他選定了喬治·杜威準將,任命他為美國亞洲分艦隊的總司令。
杜威接受此項命令時是監測委員會常務主席,但他在國內戰爭期間身經百戰,威名遠揚。杜威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樣,他對戰局有獨到戰術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離開華盛頓之前,他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菲律賓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賓水域的海圖。1897年12月初,他動身去日本,並迫切要求海軍部儘早給他送去彈藥。一個月後,他在長崎登上了旗艦“奧林匹亞”號,正式任指揮。 不久,杜威指揮南下,駛往香港,逼近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軍部長羅斯福的電報:“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發生戰爭,你的任務是不準西班牙分艦隊離開亞洲海岸,然後對菲律賓群島發起進攻。”杜威根本不需要這種敦促,因為此時他已經在加緊備戰了。他為艦隊購買了一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他命令戰艦入塢,對機械部分進行大修,把船體水下部分清除乾淨,並將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準將親自檢查一切細節,要求艦艇人員每天操練,艦上所有的機器都作好戰鬥準備,一接到命令就能夠連續運轉。為了搞清西班牙艦隊和菲律賓島上的設防情況,他派了一個密探去馬尼拉,還讓自己的副官化裝成旅遊者,從到達香港的遊客那兒刺探情報。為了防止英國人在戰爭爆發後採取中立的立場,他又在中國海域的大鵬灣附近設立了一個臨時錨地。
1897年4月25日,海軍部長發來一封電報:“美西已經開戰,速往菲律賓,開始行動,盡力俘獲或摧毀西艦隊。”杜威又等待了36小時,直到美國領事從馬尼拉帶著西班牙人備戰的情況趕來。1897年4月27日,杜威揮戈南下,去征服菲律賓。
美國分艦隊包括4艘巡洋艦:旗艦奧林匹亞號(5870噸)、巴爾的摩號、羅利號、波士頓號;兩艘炮艇:“海燕”號和“康科德”號;以及緝私船“麥卡洛克”號。這些艦隻的總噸位有2萬噸,載有大約100門艦炮,其中只有半數的口徑大於4英寸。此時,在遠離美國艦隊600海里以外的菲律賓,西班牙艦隊的唐·帕特里西奧·蒙托霍少將正等待著戰鬥。蒙托霍唯一能起點作用的現代艦隻是“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它的排水量約3500噸,載有6.2英寸口徑的艦炮。另一艘巡洋艦“卡斯蒂利亞”號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動力還開動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噸的軍艦。蒙托霍估計自己在機動作戰中沒有可能打敗美國分艦隊,於是,他打算在錨地抗擊,把自己的軍艦當成要塞艦隊支援海岸炮兵轟擊美艦。
美國艦隊在去菲律賓的渡航中做了最後的作戰準備,包括晝夜戰鬥演習,練演艦艇滅火和損管,並拆除了所有木製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劇。1897年4月30日下午,他們搜尋了蘇比克灣,未能發現西班牙艦隊。杜威斷言:“現在我們知道他們的位置了。”他指揮艦隊一直駛向科雷希爾島以南的航道,親自領頭進入三面為陸地懷抱的馬尼拉灣。
杜威準將表面很自信,但內心卻焦慮不安。整個遠東都認為馬尼拉灣是堅不可摧的。港灣的航道上已經布設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曾經闖過雷區,駛入莫比爾灣。儘管自那以後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杜威估計馬尼拉不會有能在遠離科雷希爾島的深水航道上準確布雷的工兵。於是,他決定利用夜幕的掩護將自己的艦隊駛入港灣。後來,他寫道:“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么辦呢?’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在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在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1898年5月1日午夜剛過,當美國分艦隊沒有觸及任何水雷,幾乎要全部順利地駛入馬尼拉灣時,幾門岸炮開火了,但美國軍艦的炮火很快就對它們進行了壓制。排成“一”字隊形的艦隊無一損傷地進入了海灣。黎明時,杜威的分艦隊已經逼近馬尼拉,開始搜尋西班牙艦隊。城裡的炮兵開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為了使馬尼拉城免受美艦的炮擊,就把他的艦隊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這兒找到了它們。因為沒有彈藥補給地,美艦為了節省彈藥一直逼近到離西班牙艦隊只有5000碼的距離。上午5時40分,杜威對“奧林匹亞”號艦長下令:“準備完畢,即可開火,格里德利。”美國軍艦在西班牙軍艦前往復航行,不斷地進行射擊,這使人聯想起杜邦在羅亞爾灣的戰鬥。好幾艘西班牙軍艦,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幾次企圖衝擊美艦均遭重創,不是被擊沉就是被擊退了。7時35分,杜威因接到彈藥短缺的誤報決定暫時撤離。11時,杜威重新參戰,一個小時的炮擊使西班牙艦隊全軍復滅。杜威下令停火時,蒙托霍所有的艦隻不是冒起濃煙,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棄了。
西班牙人在這場戰鬥中共傷亡381人,而杜威的艦隊只有7人受了傷。受過正規射擊訓練的美艦至少命中了170發,而缺乏射擊實踐的西班牙水兵僅僅命中了15發。美國人的勝利不僅靠實力上占優勢,而且也是他們準備充分的結果。杜威說:“馬尼拉戰役是在香港碼頭打贏的。”他還應該加上一句,那就是,這是個審勢度時的勝利。如果他沒有及時發現和打敗蒙托霍的艦隊,那么,他的供給就難以為繼了。
由於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在這一地區已經喪失殆盡,於是,杜威就在馬尼拉附近海面拋錨,使菲律賓防止外來的干擾。5艘德國軍艦的到達使問題複雜化了。德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一旦美國人對菲律賓不感興趣,他們就準備馬上把它掠為自己的殖民地。遺憾的是,美國人對菲律賓很感興趣。1萬1千名士兵迅速從舊金山出發,前往圍攻馬尼拉城,並占領了這個群島。巡洋艦“查爾斯頓”號在護送軍隊去菲律賓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領了西班牙所屬的關島,島上的總督竟然不知道已經爆發了戰爭。不到一個月,夢想成為日益強大帝國的美國又吞併了獨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國陸、海軍的聯合攻擊下,馬尼拉城裡的西班牙軍隊象徵性的抵抗一下之後就宣布停火了。後來,美國軍隊花了3年的時間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菲律賓人所希望的是獨立,而不是換一個帝國主義主子。大約又過了50年,美國人才承認菲律賓人是能夠自治的。然而,根據《和平條約》有關菲律賓的條款,美國卻要長期插手遠東事務。
古巴戰役
古巴是美西戰爭的主戰場。美國組建了2.5萬人的遠征軍,在佛羅里達的坦帕進行緊張訓練。美海軍由兩支分艦隊封鎖古巴的沿海。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駐軍有20餘萬。古巴起義軍在M.戈麥斯·伊·巴埃斯領導下已解放大片國土,造成有利態勢。“緬因”號事件後,西政府派出一支艦隊(6艘戰艦,由P.塞韋拉指揮)前去防守波多黎各,1898年5月19日,西班牙艦隊成功地進行了戰術機動、避開美艦的封鎖,抵達聖地亞哥軍港。由水雷陣掩護,並得到岸防火炮支援,準備抗擊美軍攻擊。5月28日,美北大西洋分艦隊(7艘作戰艦隻,司令為W.T.桑普森)駛抵聖地亞哥港外,幾天后又與另一支美艦隊會合,共有艦艇24艘,形成嚴密的封鎖。美軍隨後出動陸軍開往古巴。美陸軍本想攻擊哈瓦那,但因海軍請求,便同意與海軍合攻聖地亞哥。1898年6月22日,美第五軍近1.7萬人在海軍炮火掩護下,於聖地亞哥以東順利登入。此時,古巴起義軍也已解放大部分國土,並包圍了聖地亞哥。美軍在與古起義軍經過會談後,開始協同作戰。1898年6月29日,美軍抵達關塔納摩郊外。1898年7月1日,向城東制高點埃爾卡內和聖胡安山發起猛攻。西奧多·羅斯福指揮的義勇軍驍勇善戰,經激烈的白刃戰攻占了聖胡安山,埃爾卡內也被攻占。西軍7月2、3日展開反攻,雙方展開拉鋸戰,美軍終於擊退了西軍的反撲。美軍傷亡達1700人。
在陸軍激戰的同時,7月3日西班牙艦隊企圖突圍。雙方在聖地亞哥灣展開了激烈的海戰。美海軍24艘艦,西軍僅9艘。美海軍艦艇先進攻,火力既猛又打得遠。每次齊射的炮彈總重量為1.9萬磅,西軍齊射一次僅6000磅。美軍以猛烈而準確的火力打得西艦一艘接一艘起火燃燒沉沒。經4小時激戰,西艦隊又全軍復滅,被擊沉艦艇7艘,被俘2艘,陣亡600人,艦隊司令塞爾維拉及1800名官兵被俘。美軍僅有2艦輕傷,死傷各1人。
美軍殲滅了西艦隊後,和古起義軍圍攻聖地亞哥。1898年7月16日,西軍彈盡糧絕,2.4萬軍隊放下了武器。美軍同在菲律賓一樣背信棄義,撇開起義軍而單獨與西班牙談判與受降,禁止起義軍入城,美軍獨享了勝利果實。
其他方面
在戰爭過程中,美軍還奪取了其他一些戰略要點。1898年6月20日,美軍攻占了太平洋上的重要戰略島嶼關島。7月4日,又占領威克島。7月25日,納爾遜·邁爾斯指揮3000美軍登入波多黎各建立了軍事基地。8月初,美又增兵1萬,分四路圍攻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經過小規模戰鬥,付出50人的傷亡後,攻占了波多黎各全島。
歷史意義
1898年的美西戰爭標誌著美國作為一個主要軍事力量的崛起。這場歷時僅100餘天、致使3000美國人喪生的短暫的海上衝突使美國陷入了遠東的複雜問題,也使敢於與美國軍事力量抗衡的歐洲列強得到了警告。對美國人自己來說,這場戰爭則標誌著它要更多地參予世界事務。
雖然美西戰爭的第一次大海戰發生在東半球的菲律賓,但衝突的起因卻是古巴的騷亂。在古巴,多年來對西班牙人的暴政的反抗最終導致了1895年的大暴動。起義者的殘暴並不亞於西班牙統治者,他們制定了一條蓄意掠奪的政策。這條政策規定,如果美國人不交保護金,他們的財產就不受保護,這些保護金用來在財政上支援暴亂和進行擴大宣傳。事實上,美國參與此事的主要原因是要保護美國人所擁有的甘蔗種植園和糖廠。這些大種植園和糖廠的利潤是不容忽視的,投資5千萬美元,年貿易額可高達1億美元。西班牙政府決定結束古巴的這種令人無法容忍的狀況。1896年初,西班牙政府派陸軍上將巴萊里亞諾·韋萊爾去哈瓦那採取斷然措施。韋萊爾的辦法就是把平民驅趕到集中區,使他們無法援助叛亂。集中區里惡劣的衛生的條件使幾千人喪生,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由於古巴叛亂政權在紐約進行巧妙的煽動,美國公眾對“劊子手韋萊爾”的非人道做法反應強烈,有人要求馬上承認叛亂“政府”。作為對公眾呼聲的反應,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案,要求承認古巴叛亂政權。反對帝國主義政策的克利夫蘭總統認為,這一決議案是對他行政權力的干涉而不予理睬,他宣稱拒絕出兵與西班牙開戰;而另一方面,他又對西班牙政府明確表示,美國對西班牙在古巴的統治的尊重“將為更高的義務所代替,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承認和履行這種義務”。
1897年,西班牙新的自由黨內閣召回了韋萊爾,放鬆了將平民驅趕到集中區的工作,並允許古巴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這時,美國人開始對古巴問題失去興趣,但1898年2月出現的兩個事件卻在美國掀起了一場民憤的風暴。事件之一是紐約《月報》發表了一封輕率的私人信件。這封信是西班牙駐華盛頓公使迪皮伊·德·洛梅寫的,後來,它落入古巴叛亂者的手中,這位公使在他的信中暗示了西班牙在為懸而未決的貿易協定舉行的協商中的欺騙行為,並說麥金利[譯者註:麥金利(1843-1901)於1897-1901年任美國第25任總統。]總統是個“次等的政治家”。一個星期之後,被派往古巴保護美國人的生命財產的“緬因”號戰列艦在一聲巨響中一分為二,260名艦員死亡。美國公眾認為這一爆炸來自外界破壞,是西班牙人用炸彈乾的。紐約《月報》懸賞5萬美元,要求捉拿和審判罪犯,但一直無人回響。儘管後來的研究已經表明,那場爆炸很可能是由於一場內部事故[原作者註:美國海軍上將海曼·G·里科弗蒐集了所有的資料,包括1911年“緬因”號被打撈起來後的大量照片,於1975年把這些資料交給了大衛·W·泰勒船舶研究與發展中心結構部的設計套用助理漢森和海軍水面武器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羅伯特·S·普賴斯。這些專家利用現代測試技術知識和近期戰爭的經驗得出結論:“破壞的特點與內部大爆炸相符。”他們從理論上說明,由於通風條件不好,煙煤自燃引爆了相鄰的彈藥艙里的火藥,因而導致了其它彈藥艙相繼爆炸。(《“緬因”號軍艦被毀原因》H·G·里科弗,1976。)]造成的,但美國已經處於戰爭的邊緣了。
由於一旦與西班牙發生軍事衝突,古巴會成為第一個攻擊目標,其次是波多黎各,所以,美國艦隊大都集中於大西洋。為了進一步增強這一地區的軍事實力,“俄勒岡”號從皮吉特海峽出發,繞過南美洲到達加勒比海。“俄勒岡”號以平均約12節的速度,用了66天完成了15,000海里的航程,完成了一次出色的遠航。它的抵達使大西洋分艦隊的力量增強到5艘戰列艦:“衣阿華”號、“印第安納”號、“麻薩諸塞”號、“德克薩斯”號、“俄勒岡”號。此外,該分艦隊還有兩艘鐵甲巡洋艦:“紐約”號、“布魯克林”號和其他一些小艦。而這時,海軍部“緬因”號事件對西班牙人也產生了影響。他們試圖平息美國人的憤怒,同時,也在為戰爭做準備。剛接到爆炸的訊息,西班牙海軍大臣就向海軍發出警報,並告誡當時指揮本土艦隊的海軍上將帕斯夸爾·塞韋拉準備摧毀基韋斯特的美國基地,然後封鎖美國沿海。
塞韋拉對此事並不樂觀,在他看來,這個命令是極其荒謬的,因為他的作戰力量只有4艘破爛不堪的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他認為,自己的海軍無法與美國海軍抗衡。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沒有強大的軍事基地,因此他的艦隊在古巴和波多黎各很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後勤支援。他表示,一旦發生戰爭,西班牙海軍最實際的行動方案應該是保存實力以保護國土。塞韋拉強調指出:只要西班牙糾集起一支能在裝備和供應上提供幫助的海上同盟力量,他的艦隊就能使美國海岸成為有利可圖的軍事目標。內閣據此修改了它的指示,但堅持認為海軍力量至少應該保衛波多黎各。塞韋拉仍認為自己的使命毫無希望。1898年4月8日,他率領艦隊從加的斯啟航前往維德角群島,等待形勢的進一步發展。
西班牙本土艦隊出發的訊息在美國東海岸引起了一場戰爭大恐慌。各處的市民根據道聽途說臆想出海岸遭轟擊和敵人入侵的情景。陸軍和海軍都聽到了保衛海防的狂亂呼聲。陸軍部長拉塞爾·阿爾傑後來回憶說:“要求陸軍部馬上對前來的西班牙艦隊採取行動的呼聲之緊急讓人傷心。電報、信函,還有代表受威脅地區的政治家們一起湧進了陸軍部。各地都要求配發槍枝,並要求把地圖上能找到的所有河流和港口都布上水雷。”西奧多·羅斯福後來回憶說,神經質的波士頓金融家們因為擔心自己的投資債券的安全而向內地搬遷了50英里。
由於沒有造成任何破壞,一些神經質的人也安靜下來了,這是因為政府慷慨地向沿海各地發放了國內戰爭時期的一批老式槍炮。它們毫無意義地瞄著遼闊的大西洋,但是,要求艦隊保護東海岸每一區域的呼聲後來又高漲起來,因為就艦隊的機動性而言,它是一種進攻性武器,即便艦隊的任務是防禦,它的所屬艦隻也決不會退化成一座座固定不動的炮台。
海軍部很清楚,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北大西洋分艦隊都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行動,即使塞韋拉不是在美國人枕戈待旦的加勒比海出擊,而是攻擊其他地區,這支艦隊仍能以其保持完好的整體給敵人以牙還牙的打擊;如果把艦隊零零散散地沿著海岸線部署,那在軍事上無異於自取滅亡。然而,即使是這樣,還要以某種方式滿足沿海城市要求海軍保護的呼聲。最後,海軍部以折衷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北大西洋分艦隊被分為兩大股:一股由代理指揮官海軍少將威廉·T·桑普森指揮,駐紮在基韋斯特,準備應付西班牙人對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挑釁行動;另一股就是所謂“飛行中隊”,集結於諾福克,由海軍準將溫菲爾德·斯科特·施萊指揮,作為一個活動的海上堡壘守衛著大西洋沿岸;另有一支規模不大的、由老式的、大多是已退役的艦隻組成的北方巡邏分艦隊護衛著德拉瓦角以北的海岸線。
與此同時,西班牙內閣正面對著美國提出的與叛亂者停戰和結束集中平民的要求猶豫不決,它既擔心接受美國的要求會引起國內革命,又擔心拒絕美國的要求會引發美西衝突。4月9日,內閣在這兩點要求上都做出了讓步,但為時已晚,因為麥金利總統已經認識到高呼著“讓古巴自由”的民主黨人在下屆選舉時會將他擊敗,除非他斷然採取行動,結束在西班牙殖民地中的惡劣狀況。於是,他在11日向國會遞交了戰爭咨文,要求政府動用陸海軍力量。一個星期之後,國會通過了一項聯合決議,宣布古巴自由獨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其軍隊,並批准總統利用武裝力量執行這一決議,決議的最後一款——即泰勒修正案——保證,無論如何美國將不會吞併古巴。
1898年4月22日,海軍部命令桑普森封鎖古巴海域,封鎖線從哈瓦那開始,繞過這一島國的西端直到南海岸的西恩富戈斯。4月25日,國會宣布從4月21日起就已進入戰爭狀態。4月29日,塞韋拉的艦隊駛離維德角,前去保衛波多黎各。塞韋拉“在選擇航線、港口和決定在何種情況下開戰或迴避等重大問題上擁有最大的自由”。
結果
12月10日,雙方於巴黎簽訂和約。和約規定: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實際上淪為美國的保護國),將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轉讓美國;美國為獲得菲律賓向西班牙交付2000萬美元作為抵償。整個戰爭期間,美軍死亡約5000人(其中戰死不足400人,其餘多系病死)。美國以極小的代價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利用了古巴、菲律賓人民的武裝鬥爭。這次戰爭,成為世界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主要標誌之一。在戰爭中,美海軍戰備程度較高,但陸軍準備不足,陸海軍協同很差,登入作戰的組織混亂,促使戰後美國進一步加強海軍,並力圖克服戰爭中暴露的問題,為繼續向海外擴張作準備。
總結
美國人對西班牙人在古巴的長期暴行深感氣憤,又被“緬因”號的爆炸所激怒,認為那是西班牙人幹的。不久,國會於1898年4月宣布古巴自由獨立,美西戰爭因此爆發。杜威將軍接到海軍部代理部長羅斯福的警告,命令其太平洋分艦隊整裝待發。不久,杜威率領4艘巡洋艦、2艘炮艇和1艘後勤供應船從中國海駛向菲律賓。5月1日深夜,它們駛入馬尼拉灣,翌日上午便在馬尼拉灣戰役中打垮了西班牙艦隊。
北大西洋分艦隊司令桑普森少將負責封鎖哈瓦那。當他的4艘戰艦和後來加入的“俄勒岡”號以及3艘裝甲巡洋艦和幾艘小艇從西海岸駛向加勒比海時,他的西班牙對手塞韋拉上將也正率4艘裝甲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駛向古巴。
桑普森1898年7月3日在聖地亞哥海戰中取得的戰績和杜威的勝利一樣,但戰鬥卻複雜得多。桑普森以為塞韋拉會在波多黎各加煤,就揮師前往,不料,塞韋拉卻在庫拉索島加煤,乘虛溜進了聖地亞哥。被桑普森派去尋找塞韋拉的施萊在西恩富戈斯港外貽誤了戰機,他以為西班牙艦隊停泊在那裡。到達聖地亞哥後,施萊又要返回基韋斯特加煤。海況好轉後,他在海上加足了燃料又回到了聖地亞哥。桑普森帶領北大西洋分艦隊的其它艦隻也隨後趕到。
桑普森因航道上布有水雷而無法進入聖地亞哥港,又因海岸炮火的封鎖無法排雷;他要求陸軍打擊海岸炮兵,而沙夫特將軍率領1.6萬人沒有向海岸炮兵進攻,卻向聖地亞哥城進軍。當他遇到頑強的抵抗後又要求桑普森用艦隊給海岸炮兵施加壓力,支援陸軍部隊,就在又氣又惱的桑普森乘“紐約”號東駛想與沙夫特面談時,塞韋拉率領其整個艦隊從港口內開出,沿海岸線西駛。
美國艦隊立即窮追不捨。施萊的旗艦“布魯克林”號先是轉向東駛,鏇轉了一圈之後才加入追擊行列。“紐約”號也返航追擊。在這場海上追殲戰中,西班牙艦隊全軍復沒。攻陷聖地亞哥後,美國陸軍在海軍的支援下在波多黎各登入。西班牙請求和平,並在最後條約中放棄對古巴的要求,同時又把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割讓給美國。打敗西班牙艦隊標誌著美國已成為第一流的海軍強國。但是,後來就施萊在封鎖聖地亞哥時的延誤和他在塞韋拉艦隊出現時錯誤的轉向,以及誰是聖地亞哥戰役的勝利者?是桑普森還是施萊等問題上展開了爭論。這場爭論使兩位海軍指揮官的形象都為之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