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加拿大、朝鮮、澳大利亞、衣索比亞等數十個國家。同盟國集團最終打敗了軸心國集團,取得了勝利。同盟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等數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卻和協約國一起攻打同盟國集團。同盟國最終失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還有保加利亞,和土耳其.
同盟國是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組織的.本來德國還想拉攏俄國入伙,但俄國處處與德國作對,於是只得放棄.後來同盟國被協約國夾在中間,為戰敗埋下了伏筆.
二戰簡介
綠色為同盟國(淺綠者為珍珠港事變後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國家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在二戰爆發後(即同盟國,1942年1月1日簽訂《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
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戰場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
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有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
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
成員及其加入時間
波蘭:1939年9月1日英國:1939年9月3日同盟國-領導人
澳大利亞:1939年9月3日
紐西蘭:1939年9月3日
法國:1939年9月3日
尼泊爾:1939年9月4日
紐芬蘭:1939年9月4日
湯加:1939年9月4日
南非:1939年9月6日
加拿大:1939年9月10日
丹麥:1940年4月9日
挪威:1940年4月9日
比利時:1940年5月10日
盧森堡:1940年5月10日
荷蘭:1940年5月10日
自由法國:1940年6月18日
希臘:1940年10月28日
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
蘇聯:1941年6月22日
圖瓦: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10月11日
巴拿馬:1941年12月7日
菲律賓:1941年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1941年12月8日
多米尼加共和國:1941年12月8日
薩爾瓦多:1941年12月8日
海地:1941年12月8日
宏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
美國:1941年12月8日
中華民國:1941年12月9日
瓜地馬拉:1941年12月9日
古巴:1941年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12月16日
墨西哥:1942年5月22日
巴西:1942年8月22日
衣索比亞:1942年12月14日
伊拉克1943年:1月17日
玻利維亞:1943年4月7日
伊朗1943年:9月9日
哥倫比亞:1943年11月26日
賴比瑞亞:1944年1月27日
聖馬利諾:1944年9月21日
阿爾巴尼亞(衣索比亞):1944年10月26日
巴哈瓦爾布爾:1945年2月2日
厄瓜多: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1945年2月7日
秘魯:1945年2月12日
烏拉圭:1945年2月15日
委內瑞拉:1945年2月15日
土耳其:1945年2月23日
黎巴嫩:1945年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