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憑藉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迫使德國大洋艦隊不敢貿然出港。戰爭初期的被動態勢,使德國人最初把贏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
但是,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並未好轉,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準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海戰戰術
此時的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干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種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干較短的縱隊能比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通常位於中心縱隊之首)的信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於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信號往往需要花1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信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複向它後面的(或前面的)船自己所接收的訊息。而由於很多訊息必須被每艘船確認收到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隻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適的隊形。由於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艦隊能夠儘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儘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信息。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於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後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而對方只有縱隊最前方的艦
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畫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於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致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被動挨打。
戰前雙方計畫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儘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是在艦隻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於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裡,英國憑藉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公海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萊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在1916年德國公海艦隊只有18艘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有33艘,加上在戰爭行進之下,德國不能增加更多戰列艦,所以德國公海艦隊難以與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進行大規模艦隊決戰。1916年1月,賴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的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么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么拼掉英主力艦隊。儘管舍爾好鬥,他卻避免同較強的英國海軍進行全面戰鬥。他制定了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畫: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如果形勢對他有利的話,就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畫,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0日,他訂出一個方案,想把英國皇家海軍誘入圈套。他的誘餌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他推論,英國人是不會派出整個艦隊來攔截一次有限的侵襲的。舍爾指揮的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後跟蹤著。如果英海軍出擊,希佩爾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後就轉舵,把追擊者引進舍爾的大艦隊的射程內。
日德蘭海戰中德國的海軍戰略,按照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是:“通過在任何可能的時機,對擔負監視和封鎖德國海岸的英國海軍力量的進攻性奇襲,同時對不列顛海岸的布雷和潛艇攻擊,達到殺傷英國艦隊的目的。當這類行動的成果累積到使雙方海軍實力相當的時刻,我方所有的力量要準備就緒並且集結,嘗試尋找對敵不利的戰機實施艦隊決戰。”
舍爾的計畫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因為1914年8月25日,德國海軍“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在芬蘭灣觸雷(一說為觸礁)擱淺,正當德國海軍驅逐艦救援棄艦官兵的時候,俄國海軍艦艇突然出現並打跑了德軍驅逐艦,致使德軍未能徹底炸毀“馬格德堡”號的殘骸。事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英國海軍知道德國的計畫。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明日出航。”獲悉情報後,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和海軍中將戴維·貝蒂都感覺到有意外的行動,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畫:戴維·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藉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戰爭情況
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生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魚雷艇),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總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前無畏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總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於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只是存在的艦隊”。
海戰經過
前奏
1916年5月31日凌晨,希佩爾海軍中將按計畫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根據舍爾的命令,這支“誘餌艦隊”將沿丹麥西海岸北駛直趨斯卡格拉克海峽。航行中,希佩爾還讓各艦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以誘使英國人上鉤。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自率領大洋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後50海里處,隨時準備聚殲上鉤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台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腓特烈大帝”號的呼號,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上將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內的假象。
5月30日晚20時30分,傑利科親率由24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群開出了斯卡帕灣。之後,貝蒂率領由4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組成的前衛艦隊駛離了羅賽思港。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誘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誘餌戰術”獲得了成功。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將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一艘由舊輪船改裝的“坎帕尼亞號”水上飛機母艦,已經裝上四十碼的飛行甲板,預定隨同貝蒂的艦群航行,但由於發生差錯,母艦艦長直到貝蒂離開以後九十分鐘才接到命令。傑利科在午夜首先得知“坎帕尼亞號”單獨駛進暗夜中;到2時,傑利科注意到這艘母艦是在沒有護航的、潛艇很多的水域中航行,命令它返回港口。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空中偵察,對日德蘭海戰起了重大影響。
5月31日破曉前,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號”,率領誘敵深入的偵查艦隊駛向丹麥海岸直到斯卡格拉克,這個北海伸出的八十英里寬的一條海峽,把丹麥和挪威分割開來。舍爾所以選擇這條路線,在於使沿海地區眾多的英國間諜,得以報告德國部隊的所在。為了進一步表明他的方位,希佩爾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德國人透露的東西確實比他們想透露的多。30日夜,英國主力艦隊循著岔開的路線向東行駛,在挪威海岸以西約五十英里處再和貝蒂的艦群會合。貝蒂的誘敵深入艦隊由四艘戰列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組成,而希佩爾的海軍中隊則包括五艘戰列巡洋艦。雙方都有輕驅逐艦進行偵察。貝蒂海軍上將的航線,大致與傑利科保持一致,但在再往南約七十英里。
5月31日14時,貝蒂海軍中將率領的英前衛艦隊到達了合恩礁以北海域。14時10分,英前衛艦隊轉舵向北駛向同主力艦隊會合的區域。計畫於傍晚在斯卡格拉克和主力艦隊會合。由於計算錯誤,此時的位置實際上是在傑利科指定的方位以西十海里。此時離主力19海里,即相差一個多小時。此時,在貝蒂艦隊以東三十五英里的海面上,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領的德前衛艦隊也正按平行的航線向北行駛,其後40海里處是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貝蒂和希佩爾誰也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不遠處。眼看這兩隻敵對的艦隊就要擦肩而過,14時20分,一艘丹麥籍貨輪“弗約爾”號經過日德蘭半島以南海面時拉響了汽笛,一股濃濃的蒸氣衝上天空。貝蒂艦隊東側翼的一艘輕巡洋艦“加拉蒂號”離開編隊前往查看。與此同時,希佩爾的掩護側翼的輕巡洋艦“埃爾平號”看見了這同一隻船,轉輪向它駛去。當兩艦共同向這艘貨輪接近時,差不多同時候互相認出來了,於是立即向各自艦隊司令官發出警訊:“發現敵艦!”的信號。要是“坎帕尼亞號”同貝蒂的中隊一起航行,對德海軍有利的這場遭遇戰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敵對雙方很可能在再往北的地方遭遇,那就在傑利科的主力的射程之內了。英巡洋艦“加拉蒂”號和德輕巡洋艦相向全速行進,14時28分,“加拉蒂”號首先向向德艦開炮,德艦也開炮還擊,雙方展開了一場短暫的炮戰。這幕序劇之後,一場總共有265艘各類型軍艦(其中英國149艘,德國116艘)和10萬名左右海軍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開的日德蘭大海戰很快就拉開了正劇的戰幕。展開了一場大戰。
大海戰開始
希佩爾海軍中將在他的旗艦“呂措夫”號上收到“埃爾平”號發現敵情的報告後,起初向英軍戰列巡洋艦接近,繼而就遵照舍爾的計畫,下令所屬各艦轉向東南,儘量將貝蒂引向大洋艦隊主力。貝蒂轉向東南,驅艦猛追。貝蒂指揮所有艦隻“處於全面待戰狀態”,然後急忙下了一道輕率的命令。他命令他的六艘戰列巡洋艦以每小時二十五海里的最高速度走在前面,同時他的第5戰列艦分艦隊四艘更有威力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則落在後面。貝蒂企圖同包括希佩爾的“呂措夫號”在內的敵軍五艘戰列巡洋艦交戰,而犧牲了他在數量上近乎兩對一的優勢。他的行動太過急切,以至於第5戰列艦分艦隊4艘戰列艦未能看清信號而掉隊10多海里,結果,貝蒂對希佩爾本來是10∶5的實力降為6∶5。
15時45分,日德蘭海面,英德海軍的兩支前衛艦隊成同向異舷的航行狀態,由於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爾的距離越來越縮短。與此同時,雙方的主力艦隊——傑利科距此約20海里,舍爾距此約40海里。但在希佩爾的引誘下,貝蒂逐漸向舍爾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當然,希佩爾也不知道在貝蒂艦隊之外,還有一支由傑利科海軍上將親自率領的規模更龐大的英國艦隊,也正向這裡駛來。15時48分,希佩爾命令各艦向21000碼之外的貝蒂艦隊開火,雙方前衛艦隊之間的戰鬥終於打響了。
這位德國海軍上將主要關心的,是英國13.5英寸和15英寸炮群對付他的11英寸和12英寸大炮,但在短暫的互射中,德海軍的射擊技術大大勝過英海軍。火炮命中率遠遠高於英艦。另外,德軍的穿甲彈也優於英軍。雙方交火後,德艦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貝蒂的艦隊,貝蒂的旗艦“獅號”和“虎號” 頻頻被擊中。16時,一枚穿甲彈洞穿中“獅”號中部炮塔,並在塔內爆炸,引燃了火藥袋。就在千鈞一髮之際,雙腿已被炸斷的炮塔指揮官哈維上校掙扎著通過傳聲管下令向彈藥艙注水,才使“雄獅”號免遭覆沒的厄運。戰後,哈維上校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16時5分,戰列巡洋艦“不倦”號被從“馮?德?塔恩號”射出的兩枚穿甲彈擊中,彈藥庫爆炸了,附近船隻上的人驚呆地看到,“各種東西都被炸到高空,一隻五十英尺蒸汽推動的艦載水雷艇……被炸到約二百英尺高”。不久就連同艦上1017名官兵沉沒了。之後,德國艦隊集中火力猛轟英國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使這艘裝有13.5英寸大炮的超級無畏戰艦連中數彈,爆炸後一折兩段,迅速沉沒,全艦1275人僅有9人生還。據一位目睹者說,引起了“一小陣看來象煤灰那樣的塵霧……這就是它被擊中的地方,但此外再也沒有什麼了,直到幾分鐘以後,前面又冒出可怕的黃色火焰和一大片濃密的黑煙,而‘瑪麗女王號’本身則再也看不見了”。
在短短几十分鐘內,英戰列巡洋艦2沉1傷,而德軍只損失了2艘小型驅逐艦。力量對比迅速發生逆轉。德國炮彈又擊中“皇家公主號”,她陷入在煙霧和火焰包圍之中。兩隻船已被擊沉,英軍的形勢岌岌可危,除“紐西蘭號”外,其餘的船也都受傷。貝蒂決心繼續戰鬥,深信四艘無畏艦不久就會和他會合。這位海軍上將轉過臉來,露出煩惱的神色對他的海軍將官評論說,“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有點毛病。向左轉動兩個羅經點”,這個方位其實是向著敵人開去。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隊的4艘英戰列艦趕到(海軍少將埃文·托馬斯的戰列艦中隊——“巴勒姆號”、“馬來亞號”、“勇敢號”和“厭戰號”)總算把貝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英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下,德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希佩爾指揮他的戰艦,向東邊打邊撤,貝蒂緊追不捨。舍爾的伏擊貝蒂的方案現在已被挫敗,不得不伸出他的手來使希佩爾免於必然的毀滅了。貝蒂繼續按原來方向航行,直到德國主力艦隊隱隱呈現在地平線上為止,發現迎面而來的是德國大洋艦隊主力時,英國艦隊這時才發現上了大當!本來要誘人,現反被人誘,還損失慘重!這位中將衝動好戰的個性與過分沉著的傑利科是兩個極端,“一旦抓住決不放手”是德國人對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當第一海務大臣要求第五戰列艦分隊開到羅塞斯港歸貝蒂指揮時,傑利科極力反對:“給的船越多,他的膽子越大。”現在預言應驗了。
貝蒂急令他的艦隊轉為反航向,同時向傑利科發電呼救。舍爾見狀下令艦隊全線追擊,希佩爾指揮他的艦隊轉身沖在最前面。埃文-托馬斯沒有看見轉向的旗號,他的戰列艦成為德艦炮火的目標,在避開德海軍之前,遭受了損傷和傷亡。
舍爾認為英國艦隊主力不在附近,因此決定追擊向北全速逃走的貝蒂艦隊。但德國艦隊末尾幾艘老式戰列艦(前無畏艦)拖慢了整個縱隊的航速。下午5時30分,德國先遣驅逐艦看到幾艘英國艦隻從東北向它們駛來。這些艦隻屬於海軍少將霍勒斯·胡德指揮的由三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群,是傑利科派來加強貝蒂的中隊的。在短暫的交鋒中,德國輕巡洋艦“威斯巴登號”連續遭到猛擊,和它的大部分船員沉沒了。兩艘驅逐艦,即德國的V-48和英國的“鯊魚號”,也同歸於盡。
英國艦隊擔任前衛的裝甲巡洋艦分隊兩艘裝甲巡洋艦搶先出擊,“防禦號”和它的姊妹艦“勇士號”,在六千碼處和希佩爾的戰鬥巡洋艦交戰。四分鐘內,“防禦號”被擊沉,它的九百零八名船員犧牲了;第二天,“勇士號”在被拖進蘇格蘭港口時也沉沒了。“厭戰號”為了躲避後方突然接近的“馬來亞號”,操舵裝置卡住暫時失靈了,“厭戰號”在海面上打轉,被德國戰列艦的炮火多次命中。
這兩支大艦隊現在正互相向對方衝去,傑利科不斷和倫敦海軍部通訊,那裡的破譯專家——根據被繳獲的德國海軍密碼簿——截住舍爾、希佩爾和柏林海軍部之間往返的電訊。依靠無線電探向器和德國海軍的北海平方面積海圖,英國技術人員確定了公海艦隊正在變動中的方位。下午5時45分,傑利科接到通知,知道敵人在一小時一刻鐘之前大概在什麼地方。
英國艦隊以每四艘戰列艦成一行、六行並列的隊形向南航行前進。每行相距二千碼,每隻船相隔五百碼。這種隊形是不合戰鬥需要的,因為只有少數炮能向前射擊;只有各艦依舷側排成一行,容許每艦的船頭炮群和船尾炮群同時瞄準,才能發揮最大限度的火力。
要把戰列艦部署成舷側單行,需要四分鐘,但這種動作的先決條件是要敵艦正好在前面,並且已經知道它的準確距離。如果敵人迫近左側翼或右側翼,則用另一機動動作,使艦隊可以向進攻的兵力列成舷側單行。傑利科不能決定他的機動動作,直到他知道舍爾的航向和方位。
這一機動動作完成之前,舍爾並不知道英國主力艦隊就在這個區域。當東北地平線變成一片銀白色和桔黃色閃光的全景,繼之以一陣冰雹般的巨大爆炸炮彈時,他的輕型偵察艦隻幾乎來不及向他發信號。傑利科正在做“T”字的戰略機動動作,24艘戰列艦排成一條1.5萬碼長的作戰單行,向東南方向的德大洋艦隊猛撲過去。這使舍爾的一艘接著一艘的成行艦隻,在發揮炮火威力方面大大受到阻礙,而英國主力艦隊卻能夠用所有大炮轟擊它們。皇家海軍是在有利條件下射擊的。除炮口發出的閃光外,傑利科的艦隻被東方天空的陰暗和德艦煙囪里吹向東方的濃密煤煙所遮蔽。十分鐘內,沖在前面的希佩爾的艦隻至少受到十二次喪失戰鬥力的命中,多艘戰艦中彈。“柯尼格號”燃起大火,“呂措夫號”的船頭幾乎在水線以下,馮?德?塔恩號戰列巡洋艦的每一門炮都被炸成無用的殘鐵。德國水密艙的工藝,這些被擊中的船既不爆炸,也不下沉。
貝蒂艦隊調轉航向,從後方高速插到整個艦隊的前端,與希佩爾艦隊展開激烈的搏殺。英國主力艦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加之傑利科成功地運用T字頭戰術,充分發揮了他的艦炮火力。而德方由於前面的擋住了後面的射界,所以在發揮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礙。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轉向的貝蒂艦隊,已經開始插入德國艦隊的後方海面,進而切斷了德國艦隊與本土基地的航路。
面對困境,加上英國水兵俘虜的供詞,舍爾終於發現他所面對的是整個英國主力艦隊。他沒有猶豫,果斷地命令各艦轉向右舷。根據這項命令,德國各艦都倒轉航向,作了個180度的急轉彎,撤出了戰鬥,然後在薄霧中消失。在逃走之前,德海軍進行了一次突擊。雖然“德弗林格爾號”已被命中數次,它向英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無敵”號發射的一次齊射。雷鳴般的爆炸把這艘船炸裂為兩半,船首和船尾沖向天空,然後艦隊司令胡德少將連同全體船員一千零二十六名都沉沒了。到此時為止,德國的成績是擊沉對方三艘戰列巡洋艦、兩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自己只損失了一艘輕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
德國海軍退卻後,傑利科惟恐他的艦隻遭到敵人丟在後面的水雷(德國海軍一個水雷都沒有帶)或驅逐艦發射的魚雷的損害,命令他的艦隊倒轉航向。兩個對手誰都望不見誰了。在接著發生的短暫平靜階段,傑利科把他的艦隊改編成六個縱隊,並把航向改為西南,意欲使他的艦隻在公海艦隊和德國之間成為一道障礙。時間在消逝,天色在變暗,薄霧也濃起來了。由於通往德國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貝蒂艦隊切斷,大洋艦隊只得向西南方向行駛,這就是說大洋艦隊跑得越遠,離東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遠。舍爾見傑利科沒有實施追擊,判斷傑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艦隊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線上去了,這比追擊更加可怕。於是,舍爾決定趁英國艦隊變換隊形時轉身殺回去,從主力艦隊的尾部實施突破,打破英軍封鎖,拼殺出一條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後,舍爾再次下達了全艦隊轉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與傑利科再廝殺一番。
19時剛過,舍爾的艦隊在傑利科艦隊的左舷出現了。不幸的是,德國大洋艦隊沒有沖向英國主力艦隊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國主力艦隊的中央,戰場上又一次形成了對英國艦隊有利的“T”字行作戰態勢。大洋艦隊再度處於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輪廓清晰可見,而英國艦隊仍隱沒在煙霧之中。在發現德海軍四分鐘後,傑利科稍稍改變航向以便縮短射程,英國戰列艦在8000碼的距離開炮。艦隻象幽靈般地從薄霧中鑽出,齊射了一兩次,然後又消失了。前沿的德艦都被集中的炮火所覆蓋。除炮口的閃光外,德艦看不到英艦,只看到遠方炮口處的閃光。舍爾眼見大洋艦隊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煙幕和魚雷,並命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掩護主力轉向後撤。在煙幕和希佩爾的掩護下,公海艦隊的其餘艦隻再一次倒轉航向,艦隊又一次脫離險境。當最後一批艦隻從亂軍中衝殺出來時,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號已千瘡百孔,因為該艦已完全不能行駛,妨礙了艦隊的行動,被迫棄艦沉沒。戰列巡洋艦“毛奇”號上升起了希佩爾海軍中將的指揮旗。希佩爾艦隊已經遭到連續轟擊的艦隻,進一步受損,大量海水湧進裂口。他的所有戰列巡洋艦都進水一千噸或更多的海水;“賽德利茨號”甲板下面雖已湧進有五千噸海水,它還是繼續航行。(這些船在三個月內都能修復,回去服役,它們設計師的技能是值得稱頌的。)在“德弗林格爾號”上,主炮塔成為一片廢墟。
20時,天色已漸漸地黑了下來,傑利科擔心受到德軍魚雷和水雷的攻擊,便沒有追擊,轉向與向西逃的德國人相反的方向。距離擴大著,那時英國海軍上將感到已夠安全,可以掉頭跟蹤德國人了,但黑暗使他剩下的勝利機會消失了。20時25分,貝蒂的快速戰列巡洋艦開到向西航行的若干德國艦隊的射程內,並且開炮。德海軍以若干次齊射回擊,但不久雙方都望不見對方了。夜間,傑利科不願恢復戰鬥。他的較長的大炮射程和數量上的優勢,對付偷偷摸摸地進入魚雷射程的小船,占不到便宜。他打算先將舍爾艦隊圍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線外,在白天結束戰鬥。用他的話說,“那將是皇家海軍的一個精彩的白晝”。 英國大艦隊改編成三個平行的縱隊,把驅逐艦部署在船尾九千碼的地方,以防魚雷。任何被那支縱隊看見的戰艦,就要被認為是敵人。21時17分,這個編隊向南巡航,以貝蒂的中隊為前衛。一隻布雷艇駛到丹麥海岸外面去封鎖合恩礁水道,這是舍爾三條可能逃遁的途徑之一。舍爾同樣明白,如果他的艦隊未能在夜間衝出包圍,那麼天亮之後,他將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經過仔細分析和推算,舍爾決定轉向東南,趁夜從主力艦隊的尾部衝殺過去,然後經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為此,舍爾把所有能用的驅逐艦都派出去攔截英軍主力艦隊,掩護大洋艦隊突圍。在那天夜間早些時候,這兩支敵對艦隊按大致平行的航線航行,相距六英里,每方都不知道對方。
大戰尾聲
按照舍爾的命令,德驅逐艦拚死一搏,從不同的方向襲擊英主力艦隊,給英軍造成混亂和判斷失誤,使傑利科摸不清德國艦隊在哪個方向。23時30分,大洋艦隊和英軍擔任後衛的驅逐艦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蘭大海戰的最後一幕。雙方藉助照明彈、探照燈和艦艇中彈的火光進行著漫無目標的射擊和衝撞。夜戰中,英國的巡洋艦“黑王子” 號誤以為向其駛來的幾個巨大黑影是友艦,便發出聯絡信號,結果招來4艘德國戰列艦的一陣齊射,當即變成一團火球。在震撼夜空的爆炸聲中,“黑王子”號連同八百五十二名水手沉沒了。德國老式戰列艦“波梅恩”號、輕巡洋艦“弗勞恩洛布”號和“羅斯托克”號被英國驅逐艦的魚雷擊沉,“波梅恩”號是德國在這次戰鬥中喪失的唯一主力艦。還有1艘輕巡洋艦“埃爾平號”號同已方戰列艦“波森”號意外相撞而沉沒。夜間戰鬥驅逐艦的損失是:英軍5艘,德軍2艘。
6月1日凌晨3時,德國艦隊終於從英軍封鎖線上殺開了一條血路,航向合恩礁水域。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國大洋艦隊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經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防禦英國艦隊的海上襲擊,在此布下了無數水雷。水雷陣極不規則,猶如謎宮。開戰以來,許多企圖偷襲威廉港的英國軍艦都有來無回,葬身雷區。要想通過雷區,只有德國海軍高級將領才知道其間唯一的一條狹窄水道。舍爾的艦隊在3時30分到達,時間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舍爾指揮他的艦隊排成一路縱隊,一艘緊跟著一艘安然通過雷區,向著威廉港駛去。大洋艦隊總算擺脫了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部發來電報通知傑利科,公海艦隊可能向合恩礁航行,但細節則模糊不清。海軍部還忘了通知他,舍爾要求派飛機偵察合恩礁——他的計畫的明確證明。拂曉時,傑利科恢復他對脫離的德國大洋艦隊的搜尋,但一無所得。凌晨4時15分,英國海軍部給傑利科發來電訊偵察通報,告訴他舍爾的艦隊已安全通過了合恩礁水道,即將回到威廉港,失望的傑利科只好帶著他的主力艦隊返回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這場盛況空前的戰列艦海上大戰結束了。
戰爭結果
炮彈命中率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總共發射1904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119發,每門炮10.9發(攜帶量為80-90發);戰列巡洋艦共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334發,每門炮37.95發(攜帶量為80-90發)。總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597發,中口徑炮彈3952發,小口徑炮彈5300發,大口徑炮彈命中確認120發,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1.16%;
英國戰列艦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寸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2.17%。
根據ArthurJMarder教授在《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牛津大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3卷,第199頁)指出的,德國戰艦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徑命中彈集中在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上,包括武士(15發),防禦(7發)和黑王子(15發),她們都是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命中的。前兩者只有7000碼,後者更是只有1000碼。而在德國方面統計英國戰績時,並沒有計算威斯巴登被擊中的次數,根據英國資料,至少被射擊200發以上。因此參看雙方命中率時,可以認為大致相當。
所有被擊沉艦船的中彈數目都是大約統計值,夜間混戰中的命中數目更是如此。
傷亡人數
德國公海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45000名左右,傷亡比例6.79%,其中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工程師14名,廚師等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準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沉沒: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大洋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英國官方公布數字是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占總參戰人數的8.84%)。沉沒: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確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舍爾準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
德國設計技術高於英國海戰結果的比較可以看出英德兩國不同的設計哲學。英國建造的艦隻強調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德國軍艦則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防護力。德國在技術上的熟練顯然勝過英國人。他們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穿過英國船殼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英國炮彈往往碰上裝甲即炸。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著問題,其更易燃易爆。
而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在至關重要的防火系統方面,德海軍更是優越得多。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致彈藥庫火災,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海戰中炮彈在德國炮塔里爆炸,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損害,防護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勢下竄到彈藥庫。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至少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炸裂,是由於炮彈在炮塔里爆炸時,引起了下至火藥甲板的一系列炸藥的爆炸。沒有一艘德國船因這類缺陷而喪失。
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別,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
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德國船的上甲板在長射程的炮戰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護,魚雷在它們加固了的舷側爆炸,造成的損傷也較小。而且,德國在信號技術、測距和夜戰設備方面,也都超過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設計師集中注意力於速度和大口徑大炮,而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在這次戰鬥中皇家海軍的這種缺陷是很明顯的。
1918年初,貝蒂在海軍部的一次會議上說,“現在必須認為,德國的戰列巡洋艦中隊的確比我們的優越。”
戰略與戰術勝利
英國本土艦隊噸位損失多於德國公海艦隊,但在戰鬥結束後的六月二日18時的統計顯示本土艦隊仍有27艘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戰鬥,公海艦隊方面在同一時刻只有10艘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應對,因此可以認為公海艦隊並未能打破本土艦隊在北海的數量優勢。
所以,這場戰役的結果比較特別:
一方面,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另一方面,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海戰影響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海戰,令德國最後一次主動突破協約國在北海對德國封鎖的努力失敗。自此,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再以海軍與協約國正面交鋒,只能以潛水艇擊沉艦艇,其後發展至無限制潛艇戰。海戰後,舍爾在他給德皇的報告中說,德意志帝國海軍能“予敵以巨創,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戰果,也不能迫使英國和解……我們的地理位置與島國相比的不利之處……不能靠我們艦隊來補償……”。他最後說。無限制潛艇戰是必不可少的,“那怕冒同美國作戰的風險也罷”。
英國海軍無力摧毀德國海軍,從而粉碎了把波羅的海向俄國開放的一切希望,這也許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在於1916年11月接替傑利科的一個月前,貝蒂就憂鬱地承認,如果德國進攻丹麥,英國主力艦隊不
能提供什麼援助。談到海軍力量的有效使用時,這位海軍上將斷言,“英國主力艦隊的正確戰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艦出戰,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勢變得對我們更為有利。”
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英國損失的艦隻,憑著強大工業經濟力,很快得到補充,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歷史意義
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戰鬥序列
戰列艦
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第五分隊:國王號(Koenig,國王級)(P.Behncke海軍少將旗艦),大選帝侯號(GrosserKurfürst,國王級),威廉皇太子號(KronprinzWilhelm,國王級),邊境總督號(Markgraf,國王級)
第七分隊:德皇號(Kaiser,德皇級)(H.Nordmann海軍少將旗艦),皇后號(Kaiserin,德皇級),路易特波德攝政王號(PrinzregentLuitpold,德皇級),腓列特大帝號(FriedrichderGrosse,德皇級)(雷哈德·舍爾海軍上將的旗艦)
第一戰列艦分艦隊
第一分隊:東弗里斯蘭號(Ostfriesland,赫爾戈蘭級)(E.Schmidt海軍上將旗艦),圖林根號(Thüringen,赫爾戈蘭級),赫爾戈蘭號(Helgoland,赫爾戈蘭級),奧爾登堡號(Oldenburg,赫爾戈蘭級)
第二分隊:波森號(Posen,拿騷級)(W.Englehardt海軍少將旗艦),萊茵蘭號(Rheinland,拿騷級),拿騷號(Nassau,拿騷級),威斯伐倫號(Westfalen,拿騷級)
第二戰列艦分艦隊(此艦隊都是前無畏艦,德國人船不夠用只好拿它們充數了……)
第三分隊:德意志號(Deutschland,德意志級)(F.Mauve海軍少將旗艦),黑森號(Hessen,布倫瑞克級),波美拉尼亞號(Pommern,德意志級)
第四分隊:漢諾瓦號(Hannover,德意志級)(F.vonDalwigkzuLichtenfels海軍少將旗艦),西里西亞號(Schlesien,德意志級),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Schleswig-Holstein,德意志級)
巡洋艦第四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
München,Hamburg,Frauenlob,Stuttgart
魚雷艇分隊
Regensburg(領艦,輕巡洋艦)
G39(領艦),G40,G38,S32
S53(領艦),V71,V73,G88,S54,V48,G42
G11(領艦)V2,V4,V6,V1,V3,G8,G7,V5,G9,G10
S24(領艦),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機械故障返航)
戰列巡洋艦
呂佐夫號(Lützow)(弗蘭茲·希佩爾海軍中將旗艦),德弗林格號(Derfflinger),賽德利茨號(Seydlitz),毛奇號(Moltke),馮.德.坦恩號(VonderTann)輕巡洋艦
第二輕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Frankfurt,Wiesbaden,Pillau,Elbing
魚雷艇分隊
Rostock(輕巡洋艦,領艦)
B98(領艦),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
G103,G104
G41(領艦),V44,G87,G86,V69,V45,V46,S50,G37
V28(領艦)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
英國軍艦
柏勒羅豐級戰列艦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8800噸;滿載排水量22359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26x82.5x27
動力:蒸氣機,4軸,23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0.75節
艦員:732人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5-10,甲板0.5-4,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柏勒羅豐號、華麗號、勇氣號。
備註:這三艘艦為無畏號的改進型,他們是參加日德蘭海戰的皇家海軍艦隻中資格最老的戰列艦。在日德蘭海戰中,他們被分配在第四戰列艦分艦隊中,跟隨傑里科的旗艦鐵公爵號作戰。
海王星號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9680噸;滿載排水量2272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46x85x28.5
動力:蒸氣機,4軸,23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759人
武備:5座雙連裝45倍徑12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2.5-10,甲板0.75-3,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海王星號。
備註:為全新的炮塔布置設計,在日德蘭海戰中,它被分配在第一戰列艦分艦隊中。
獵戶座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2200噸;滿載排水量2587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81x88x25
動力:蒸氣機,4軸,27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752人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8-12,甲板1-4,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獵戶座號、帝王號、征服者號、雷電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全新的設計,著重提升了火力,而且火炮布置全位於中軸線上。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第二戰列艦分艦隊第二分隊,其中獵戶座號作為列維森少將的旗艦。
鐵公爵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5000噸;滿載排水量3038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22.5x90x29.5
動力:蒸氣機,4軸,29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75節
艦員:995-1022人
武備:5座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2座單連裝45倍徑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12,甲板1-2.5,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鐵公爵號、馬爾伯羅號、本邦號、印度皇帝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副炮加強型型,其中鐵公爵號作為傑里科海軍上將的旗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由於其上裝有新型的火控和通訊系統,馬爾伯羅和本邦號也同時出任旗艦。
阿金庫特號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7500噸;滿載排水量3025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71.5x89x27
動力:蒸氣機,4軸,45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2節
艦員:1070人
武備:7座雙連裝45倍徑12英寸主炮,20座單連裝50倍徑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3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6-9,甲板1-1.25,炮塔9,指揮塔12
艦隻簡介:
阿金庫特號。
備註:原是英國為巴西建造的,後因巴西無法支付預約金而轉讓給土耳其,並被重新命名為奧薩馬蘇丹號,由於溫斯頓邱吉爾命令此艦被英國政府於1916年8月3日沒收,土耳其接艦人員被扣押,致使土耳其加入同盟國,所以在日德蘭海戰中,其被分配到第一戰列艦分艦隊。
聖文森特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9560噸;滿載排水量228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36x84x28
動力:蒸氣機,4軸,245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718人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7-10,甲板0.75-3,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聖文森特號、科林伍德號、前衛號。
備註:這三艘艦為柏勒羅豐級的改進型,主要提升了火力。在日德蘭海戰中,前衛號被分配在第四戰列艦分艦隊中,跟隨傑里科的旗艦鐵公爵號作戰,而聖文森特號和科林伍德號則被分在在第一戰列艦分艦隊。
巨人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0225噸;滿載排水量2305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46x85x28.5
動力:蒸氣機,4軸,25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718人
武備:5座雙連裝50倍徑12英寸主炮,20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7-11,甲板1.75-4,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巨人號、武仙座號。
備註:這兩艘艦為海王星號的改進型,在日德蘭海戰中,他們被分在第一戰列艦分艦隊。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257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97.5x89x28.5
動力:蒸氣機,4軸,31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782人
武備:5座雙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3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8-12,甲板1-4,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喬治五世號:、百夫長號、大膽號、阿賈克斯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獵戶座級的漸改型,在華盛頓條約簽定後為給納爾遜級戰列艦留出空額,全部報廢。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第二戰列艦分艦隊組成部分,其中喬治五世號作為傑拉姆海軍中將的旗艦。
愛爾蘭號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2780噸;滿載排水量2525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59.5x91.5x29
動力:蒸氣機,4軸,265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1070人
武備:5座雙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12,甲板1.5-3,炮塔11,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愛爾蘭號。
備註:原是英國為土耳其建造的瑞斯薩迪赫號,由於土耳加入同盟國,此艦被英國政府沒收。在日德蘭海戰中,其被分配到第二戰列艦分艦隊。
加拿大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8600噸;滿載排水量3212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61x92x29
動力:蒸氣機,4軸,37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2.75節
艦員:1176人
武備:5座雙連裝45倍徑14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3磅炮,4座22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9,甲板1-4,炮塔10,指揮塔11
艦隻簡介:
加拿大號、未命名,原為智利定購的庫瑞恩海軍上將號(改為航空母艦後被命名為鷹號)、
備註:加拿大號在日德蘭海戰中於第四戰列艦分艦隊作戰。
無敵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7373噸;滿載排水量202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67x78.5x26
動力:蒸氣機,4軸,41000馬力
最高速度:25.5節
艦員:784人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2英寸主炮,12座單連裝45倍徑4英寸副炮,7挺機槍,5座18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6,甲板0.75-2.5,炮塔7,指揮塔10
艦隻簡介:
無敵號:、不撓號、不屈號。
備註:世界上第一級戰列巡洋艦,設計著重於航速,火力。在日德蘭海戰中防護不足使得這類艦隻損傷頗重。
獅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6270噸;滿載排水量2968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700x88.5x27.5
動力:蒸氣機,4軸,70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7節
艦員:997人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2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9,甲板1-2.5,炮塔9,指揮塔10
艦隻簡介:
獅號:皇家公主號。
備註:這一級是在獵戶座級戰列艦的基礎上減輕了裝甲而設計的。獅號不僅參加了日德蘭海戰而且在此前進行的多格爾沙洲一戰中也有她的影子,在這兩場戰鬥中它都作為貝蒂的旗艦,日德蘭一役,這兩艘軍艦被敵方擊中多枚大口徑炮彈,尤其是獅號,多虧哈維少校的勇敢才得以保全。此後皇家海軍建造的戰列巡洋艦都加強了裝甲。
虎號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8340噸;滿載排水量3571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704x90.5x28.5
動力:蒸氣機,4軸,85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7.5節
艦員:1121人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45倍徑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9,甲板1-3,炮塔9,指揮塔10
艦隻簡介:
虎號。
備註:瑪麗女王號的改進型,在日德蘭海戰中配屬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
不倦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8500噸;滿載排水量2208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90x80x26.5
動力:蒸氣機,4軸,44000軸馬力(不倦43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5節
艦員:800人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2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6,甲板1-2.5,炮塔7,指揮塔10
艦隻簡介:
不倦、紐西蘭號。
備註:無敵級的加長型,紐西蘭號在日德蘭海戰中作為第二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旗艦。
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6700噸;滿載排水量31650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703.5x89x28
動力:蒸氣機,4軸,75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7.5節
艦員:997人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3.5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50倍徑4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2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9,甲板1-2.5,炮塔9,指揮塔10
艦隻簡介:
瑪麗女王號。
備註:此艦為獅級戰列巡洋艦的改進,在日德蘭海戰中因為彈藥庫爆炸沉沒。
坎帕尼亞號
排水量:180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22x65x26
動力:蒸氣機,2軸,28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5節
艦員:600人
武備:6門4.7英寸火炮,1門3英寸高射炮,載機10架水上飛機
裝甲(英寸):無
艦隻簡介:
坎帕尼亞號。
備註:在日德蘭海戰中跟隨傑里科艦隊,為其提供偵察,但是由於機械故障中途返回,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導致了日德蘭海戰英國方面的不利局面。厄嘉丁號和坎帕尼亞號同時出現故障(一個是飛機故障,一個是母艦本身故障)正表明了皇家海軍對操作這類軍艦缺乏經驗。
厄嘉丁號
排水量:1881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316x41x16
動力:蒸氣機,3軸,6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1.5節
艦員:250人
武備:2門4英寸火炮,1門6磅高射炮,載機4架水上飛機
裝甲(英寸):無
艦隻簡介:
厄嘉丁號。
備註:在日德蘭海戰中跟隨貝蒂艦隊,為其提供偵察,但是由於水上飛機發生故障中途返回,使得偵察任務失敗。
德國艦隊
拿騷級戰列艦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8570噸;滿載排水量2021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479x88x26.5
動力:複式蒸汽機,3軸,22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19.5節
艦員:1008人
武備6座雙連裝45倍徑11英寸主炮,16座單連裝45倍徑3.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1.8,甲板1-4,炮塔11,指揮塔11.8
艦隻簡介:
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波森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德國第一級無畏艦,航海性能較差,且火炮布置也有問題。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公海艦隊第一戰列艦分艦隊第二分隊。
德皇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4330噸;滿載排水量274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65.5x95x27
動力:16台燃煤鍋爐,三座蒸汽機,3軸,31000軸馬力,2舵並列配置
最高速度:21節
艦員:1084人(戰時1249-1278)
武備:五座雙聯裝共10門12吋(305毫米)主炮,4門3.5英寸高射炮,8座單連裝45倍徑3.5英寸炮,5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3.8,甲板2-4,炮塔11.8,指揮塔13.8
艦隻簡介:
德皇號、腓特烈大帝號、凱瑟林號、阿爾伯特國王號、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號。
備註:這五艘艦為全新的設計,航海性能,防護力有飛越性提高,火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他們是一戰中德國海軍的主力,皇家海軍可怕的對手。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公海艦隊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第七分隊,其中腓特烈大帝號還作為舍爾的旗艦。
赫爾戈蘭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2440噸;滿載排水量252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48.5x93.6x27
動力:15台燃煤鍋爐,三座四缸往復式蒸汽機,3軸,28000軸馬力,2舵並列配置
最高速度:19.5節
艦員:1113人(戰時1284-1390)
武備:6座雙連裝50倍徑12英寸主炮,14座單連裝45倍徑5.9英寸副炮,14座單連裝45倍徑3.5英寸炮,6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1.8,甲板1.5-4,炮塔11.8,指揮塔11.8
艦隻簡介:
東弗利斯蘭號、赫爾戈蘭號、圖林根號、奧爾登堡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拿騷級的改進型,航海性能有較大提高,火力也得到加強。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公海艦隊第一戰列艦分艦隊第一分隊。【雖然東弗利斯蘭先造成但是此級艦一般稱為赫爾戈蘭級】
國王級戰列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5390噸;滿載排水量292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75.5x97x27
動力:15台鍋爐,3座蒸汽機,3軸,31000軸馬力,2舵並列配置
最高速度:19.5節
艦員:1136人(戰時1284-1315)
武備:5座雙連裝50倍徑12英寸主炮,14座單連裝45倍徑5.9英寸副炮,6門3.5英寸火炮,4座3.5英寸高射炮,14座單連裝45倍徑3.5英寸炮,5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3.8,甲板2-4,炮塔11.8,指揮塔13.8
艦隻簡介:
國王號、大選帝候號、邊境總督號、威廉王子號。
備註:這四艘艦為凱撒級的改進型,改進了炮塔布置。他們在日德蘭海戰中組成公海艦隊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第五分隊,在日德蘭一戰中出力頗多。給皇家海軍官兵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塞德里茨號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4594噸;滿載排水量281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58x93.5x27
動力:蒸汽機,4軸,63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6.5節
艦員:1068人(戰時1391)
武備:5座雙連裝50倍徑11英寸主炮,12座單連裝45倍徑5.9英寸副炮,12座單連裝45倍徑3.5英寸火炮,4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呂佐夫號增加了兩座5.9英寸火炮)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9-11.8,甲板1-2.5,炮塔9.8,指揮塔13.8
艦隻簡介:
塞德里茨號。
備註:它是毛奇級的改進型,體積和裝甲都得到提高。在日德蘭海戰中得到了不沉戰艦這一美譽。
毛奇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2616噸;滿載排水量25300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12x97x27
動力:蒸汽機,4軸,52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5.5節
艦員:1053人(戰時1355)
武備:12座單連裝3.5英寸副炮,4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9-10.6,甲板1-2.5,炮塔9.1,指揮塔13.8
艦隻簡介:
毛奇號、戈本號。
備註:毛奇號在日德蘭海戰中被分配在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中,其在呂佐夫號沉沒後作為希佩爾的旗艦。戈本號被派往地中海作戰,後加入土耳其海軍。
馮.德.坦恩號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9064噸;滿載排水量21082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563x87x26.6
動力:蒸汽機,4軸,436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4.75節
艦員:923人(戰時1174)
武備:4座雙連裝45倍徑11英寸主炮,10座單連裝45倍徑5.9英寸副炮,16座單連裝3.5英寸副炮,4座17.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9.8,甲板0.8-2.5,炮塔9.1,指揮塔9.8
艦隻簡介:
馮.德.坦恩號。
備註:德國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建成時較同時的英國同類艦隻優越。在日德蘭海戰中跟隨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分艦隊作戰。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6180噸;滿載排水量30707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690x95x27
動力:蒸汽機,4軸,63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26.5節
艦員:1112人(戰時1391)
武備:4座雙連裝50倍徑12英寸主炮,12座單連裝45倍徑5.9英寸副炮,4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呂佐夫號增加了兩座5.9英寸火炮)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9-11.8,甲板1-2.5,炮塔10.6,指揮塔13.8
艦隻簡介:
德弗林格爾號、呂佐夫號、興登堡號。
備註:該級前兩艘戰艦在日德蘭海戰中被分配在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中,其中呂佐夫號為希佩爾的旗艦。
德意志級鐵甲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3191噸;滿載排水量14218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418x72x26
動力:三座蒸汽機,3軸,20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18.5節
艦員:743人
武備:2座雙連裝40倍徑11.1英寸主炮,14座單連裝40倍徑6.7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9.5,甲板3.9,炮塔11,指揮塔11.8
艦隻簡介:
德意志號、漢諾瓦號、波美拉尼亞號。
布倫瑞克級鐵甲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3208噸;滿載排水量14394噸
外形尺寸(英尺長x寬x高):419x73x27
動力:三座蒸汽機,3軸,16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18節
艦員:743人
武備:2座雙連裝40倍徑11英寸主炮,14座單連裝40倍徑6.7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魚雷管(後被4座19.7英寸水下魚雷管取代)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4-8.6,甲板2.0-4.7,炮塔9.84,指揮塔11.8
艦隻簡介
黑森號。
備註:這一級艦一共建造5艘,除黑森號外還有布倫瑞克號,阿爾薩斯號,普魯士號和洛林號,但是到1916年這些艦隻已近退役的邊緣,只有黑森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但是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也都使用到了30年代方拆毀。此時,德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海軍擴軍。
海戰教訓
在海戰當天,除了英國皇家海軍需要面對太陽射擊和德國艦隻被薄霧和煙塵遮蔽外,還有一些原因使得英國艦隻的遠戰能力不理想,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些原因看起來都不是什麼致命的缺點,但是集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遠距離殺傷和軍艦防護力的劣勢。
一)測距儀
英國方面使用的測距儀較德國海軍使用的立體感較差。而且它的光距(九英尺)較德國人的為小,這使得英國方面在測定德國艦隻的位置時遇到了困難。相反,德國艦隊使用的測距儀可以更快地測定對方的位置,並且也很容易修訂誤差。在日德蘭海戰中,由於天氣和煙塵等原因,德國方面的測距儀更好的發揮了作用。但是英國方面的測距儀一旦鎖定了目標,就能比德國測距儀更好的跟蹤目標。在海戰中,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裝備的新型測距儀(光距十五英尺)給德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們能和指揮儀結合使用。這種新型測距儀的性能大體與德制同類產品相當或略強。同樣,德國人在射擊時採用的標尺系統也優於英國方面。在日德蘭海戰後,皇家海軍也採用了與德國方面類似的系統。
二)彈藥儲藏室
這本來是英德兩國軍艦設計上都存在的失誤,但是德國人根據經驗對彈藥庫進行了改造。在多格爾沙洲一戰中,德方的塞德里茨號戰列巡洋艦炮塔被擊穿,結果大火很快就蔓延到彈藥庫,最後通過對彈藥庫進行注水才得以保全軍艦。
在大戰爆發前的時間裡,造船工程師們一般通過加強彈藥庫隔壁的強度來防止火焰蔓延到彈藥庫。但是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致彈藥庫火災。他們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結果在日德蘭海戰中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象爆竹一樣炸裂,而貝蒂的旗艦獅號僅僅是由於哈維少校的勇敢行為才得以倖免。
三)火藥
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著問題。為了防止爆炸和降低失火危險,英國方面使用凡士林作為穩定劑。但是。日德蘭海戰中卻發現凡士林反而加劇了火藥的活性,使得其更易燃易爆。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別。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同時英國火藥儲藏的時間也較長。而且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致命的失誤。
四)穿甲彈
在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穿甲彈遇到德艦裝甲即炸,無法穿透其堅固的外表。這是由於皇家海軍在測試穿甲彈的穿甲能力時通常只在距離小於一萬碼入射角為九十度時測試。這使得這種穿甲彈在入射角小於九十度時穿甲效果並不理想。這一試驗方法曾經廣受置疑,但是海軍部對這些懷疑視而不見,這也導致了日德蘭海戰中炸而不穿現象的出現。舍爾和希佩爾都承認如果英國使用更有效的穿甲彈,那么德國公海艦隊將面臨一場災難。
縱貫整個日德蘭海戰,英國人在技術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足,所以有如此多的損失當不為怪。在日德蘭海戰後海軍部終於開始致力於對這些缺點進行改進,但是直到1917年終這些隱患才得以消除,可是這已經離德國最終投降不遠了。
近代世界著名海戰
人類進入19世紀後,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各國海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蒸汽鐵甲艦隊的誕生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近代戰爭中,海戰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凸顯的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海軍的發展是突飛猛進。海戰的勝敗甚至影響到整個戰場的全局。 |
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海戰| 日德蘭海戰| 黑爾戈蘭灣海戰| 福克蘭群島海戰| 錫諾普海戰| 烏沙科夫對地中海的遠征| 維堡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 洛斯托夫特海戰| 納瓦里諾海戰| 利薩海戰| 卡利亞克里亞角海戰| 漢科角海戰| 戈格蘭海戰| 對馬海戰| 阿索斯海戰| 阿布基爾海戰| 露粱海戰| 埃克諾穆斯角海戰| 黃海海戰| 聖地亞哥海戰| 漢普頓錨地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