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爭 宜陽之戰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軍進攻韓國宜陽(今河南宜陽西)的作戰。
秦武王欲“車通三川(三川郡),窺周室”,向中原發展,派左丞相甘茂去魏相約攻韓宜陽。魏從約,武王至息壤(秦邑)迎接甘茂。甘茂以宜陽是大縣,頗有實力,路途又艱險遙遠,難於攻取,勸武王勿攻。武王不聽,與之定下息壤之盟,約其決不中途退兵;令甘茂與庶長封率軍攻打。至八年(前307年),歷經五個月不能攻破,武王召甘茂打算退兵。甘茂提出息壤之盟,說服秦武王盡起大軍增援。甘茂指揮秦軍終於擊敗韓軍,斬首6萬,攻占宜陽。接著,秦軍渡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駐守。韓國被迫派丞相公仲侈入秦求和。
戰爭概況
中國戰國時期秦將甘茂率軍進攻韓國,在宜陽(今河南宜陽西)擊敗韓軍的戰役。丹陽、藍田戰後,楚國又親附於秦,秦武王便轉鋒東攻韓、魏,欲打通至三川(河、洛、伊三水流域在河南洛陽一帶地區)的道路,以求進軍中原。公元前308年(周赦王七年)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軍進攻韓國宜陽,甘茂恐秦王聽信讒言,乃與秦王在息壤(秦邑)約定不半途退兵。是年秋,甘茂與庶長封率師攻韓,次年,秦軍包圍宜陽,五個月不能克。秦王露退兵之意,甘茂重提前約,秦王乃派兵增援,最終擊敗韓軍,殲滅韓軍6萬餘人,取宜陽。秦軍又北渡黃河攻取武遂(今山西桓曲東南),築城防守。韓國公仲奢使秦求和。此戰使秦國勢力擴展到中原一帶
戰國策之秦攻宜陽
秦攻宜陽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秦攻宜陽 要想阻止他人的目的,不僅要要為他人澄清厲害,向對方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效果更好.澄清利弊的時候,要說明按對方那樣做,無利,甚至有害.要找到這樣的厲害,需要了解對方的一些情況.
宜陽之戰點評
此戰秦軍依靠強大實力,連續作戰,最終攻占中原重鎮宜陽,取得一個大勝利。從此,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
宜陽之戰新軍事
宜陽之戰東漢建武三年(27年)閏正月,在赤眉農民起義戰爭中,光武帝劉秀在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擊降赤眉軍10餘萬人的一次大規模作戰。 二年十二月,樊崇等率困處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的20萬赤眉大軍東歸。劉秀屯兵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宜陽,並遣軍西向迎擊,阻其東歸。次年正月,赤眉軍在湖縣(今陝西潼關東)擊敗阻擊的馮異及鄧禹軍(參見湖縣之戰)。閏正月,赤眉軍再與馮異會戰於崤底(崤山谷地)(參見崤底之戰),損兵8萬,力量銳減。是時,劉秀親率大軍與先期部署於新安、宜陽的積射將軍侯進,建威大將軍耿弇部會合,攔截兵敗崤底後折向宜陽的赤眉軍。赤眉軍幾經挫折,糧盡力竭,不敵以逸待勞的劉秀軍。樊崇被迫率10萬餘人投降。 點評:此戰,劉秀以窮寇必滅之勢,將赤眉軍全部殲滅。至此,前後延續10年之久的赤眉農民起義遂告失敗。
秦漢時期的戰爭
秦朝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秦漢時期軍事鬥爭表現出與前朝判然有別的色彩。本任務通過秦漢時期的戰爭,意在使大家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
秦漢戰爭列表
垓下之戰 | 定襄北之戰 | 杜陵之戰 | 段會宗安輯烏孫之戰 | 東漢攻公孫述之戰 | 第二次河西之戰 | 東漢與西域各國的戰爭 | 東漢平隴西之戰 | 東漢與匈奴的戰爭 | 東漢統一關東之戰 | 東漢與羌的戰爭 | 東漢統一戰爭 | 范明友擊烏桓之戰 | 浮沮井、匈河水之役 | 攻大宛之戰 | 更始軍破長安之戰 | 廣武、晉陽之戰 |廣宗之戰 | 關市下之戰 | 廣都、成都之戰 | 霍去病擊左賢王之戰 | 華陰之戰 | 黃巾農民起義 | 漢平劉興居之戰 | 漢武帝後期農民起義 |七國之亂 | 漢平陳豨之戰 | 河西之戰 | 漢平東越之戰 | 漢平南越之戰 | 漢平諸呂之亂 | 下邑之戰 | 西漢與南越、閩越的戰爭 | 戲之戰 | 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 匈奴擊烏桓之戰 | 下曲陽之戰 | 匈奴爭奪漢車師屯田之戰 | 匈奴五單于爭位戰 | 西漢與匈奴戰爭| 崤底之戰 | 西漢三路擊匈奴之戰 | 雲杜之戰 | 宜陽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