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市下之戰

關市下之戰

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西漢在關市(漢、匈邊境關口所設的互市)下對匈奴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

簡介

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西漢在關市(漢、匈邊境關口所設的互市)下對匈奴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

過程

元光二年六月,西漢在馬邑(今山西朔縣)設伏擊匈奴未能成功(參見馬邑之戰),但揭開了西漢對匈奴戰略反擊的序幕。此後,漢雖然停止了對匈奴的和親,但為牽制匈奴,仍繼續保持關市貿易。匈奴則更加頻繁入塞襲掠。六年秋。匈奴騎兵襲掠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殺擄吏民,漢武帝劉徹決心再次對匈奴用兵。令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城南)。各率騎兵萬餘,擊匈奴於關市下。衛青率部追擊匈奴至龍城(又稱龍庭,在今內蒙古陰山中),殲滅匈奴軍700餘人;公孫賀部一無所得;公孫敖部為匈奴擊敗,損失7000餘騎;李广部亦為匈奴所敗,李廣被俘,途中逃歸

詳述

馬邑之謀後,漢匈關係日趨惡化,匈奴不斷地襲擾漢邊。但雙方邊境的關市卻並未中斷,匈奴欲從互通貿易中獲得他們喜愛的西漢財物,如絲綢織綿、美酒食物等。西漢王朝則想利用關市誘擊匈奴軍。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經過一番策劃,命車騎將軍衛青(?~公元前106年)、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萬騎,分道出擊上谷、雲中、代郡、雁門等關市附近的匈奴軍。

四將軍中,公孫敖、公孫賀、李廣都是與匈奴多次交戰的漢軍將領,有豐富的對匈奴作戰經驗。車騎將軍衛青則是第一次領軍出擊匈奴。

衛青原來出身卑微。其母衛媼是平陽侯曹壽家的婢女,與人私通,生下衛青。衛青幼時給人牧羊,備受苦楚。成年後,被平陽公主(漢武帝胞姐)看中,任為侍從騎奴。後由其友宮中騎郎公孫敖薦引,到建章宮供職。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武帝選入宮中,不久有孕,恩寵日增。武帝皇后無子,其母大長公主(漢武帝姑母)嫉恨衛子夫,無以泄憤,便將衛青抓起來,意欲處死。公孫敖聞訊,率數壯士將衛青奪下救走。

衛青衛青

後來武帝知道了此事,便召衛青入見,任命他為建章宮監、侍中,跟隨左右。

後衛子夫被封為夫人,衛青亦升任太中大夫。

馬邑伏擊戰失敗後,武帝認識到要最終打敗匈奴,解決邊患,必須主動出擊,尋敵決戰,而一些老將由此戰表現出戰術思想保守、缺乏必勝信心,難以適應戰爭的需要,於是他便提拔了一批青年有為,英勇敢戰的年青將領,投入到對匈奴作戰的第一線。衛青善騎射,才力絕人,又貴為外戚,深得武帝青睞。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拜衛青為車騎將軍,予以重任。

此時衛青不過二十五、六歲。

① 《史記?匈奴列傳》。

② 《史記?韓安國列傳》。

此次出擊匈奴,衛青不負武帝信任,將兵出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一路追擊匈奴軍至龍城(匈奴祭天地祖宗之處稱龍城,無定處。衛青所至龍城,在今內蒙古正鑲白旗附近),斬殺敵700餘人,得勝而還。

其餘3路,李廣領軍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恃勇急進,遇匈奴軍主力。匈奴詐敗設伏,大敗李廣軍,漢軍幾乎全軍覆沒,李廣也負傷被擒。李廣乃漢之名將,長期在邊境任職,歷任邊郡隴西、北地、雁門、雲中太守,與匈奴多次交鋒,曾以百騎嚇退匈奴數千騎,在匈奴頗有威名,匈奴兵皆畏懼李廣。李廣帶兵,與士卒同甘共苦,作戰常身先士卒。匈奴單于也知其賢,曾下令: 得李廣必生致之 ①。匈奴兵捉住李廣,將其置於兩馬間的網床之上,送往單于處,李廣假裝傷重昏迷不醒。行十餘里,李廣瞥見近旁有一匈奴兵騎著一匹良馬,便乘其不備,躍起奪其良馬及弓箭,鞭馬南馳。匈奴數百騎在後面緊緊追趕,李廣取弓箭回射,匈奴兵不敢貼近,後遇李廣殘軍,匈奴兵乃退,李廣得脫。另一路,公孫敖出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也被匈奴軍擊敗,損失7000餘人,狼狽退回。公孫賀出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未見一敵,駐紮數日,聽說李廣、公孫敖兩路已敗,失去呼應,遂引軍退回。

此戰,漢軍4路出擊,兩路慘敗,一路無功而回,僅衛青獲得小勝,顯示了將才,武帝封其為關內侯。李廣、公孫敖則因損失過重,皆被下獄問罪,按律當斬,以財物贖罪免死,被削去官職,降為庶人。

經過這次戰爭,匈奴對漢邊的襲擾更加猖狂,尤其對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的劫掠最為嚴重。為加強漁陽守備,武帝派韓安國為將軍,領兵屯駐於此。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匈奴騎兵2萬餘再度大舉南下,入侵漢東北邊境的遼西和漁陽兩郡,殺遼西太守,掠殺2千餘人,大敗漁陽太守軍1千餘人。韓安國出戰,幾乎全軍覆沒,被匈奴軍團團圍住,幸賴燕兵及時趕到,救下韓安國,匈奴退去。但匈奴軍又乘勝西攻,入雁門,殺掠千人。

西漢整個北部邊郡形勢緊張,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奏朝廷。

在這危難之際,武帝重新起用李廣,派他出任右北平(治所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太守,穩住東北邊郡的陣腳。同時命衛青將3萬騎兵出雁門,迎擊匈奴,另派李息出代郡,襲擾匈奴後路,策應衛青軍。衛青與匈奴接戰,身先士卒,躍馬衝殺,所部吏卒見主將親冒矢石,也勇氣倍增,無不人人爭先,奮勇殺敵,斬獲匈奴數千,大敗匈奴軍。

這一戰是漢武帝決定反擊匈奴以來,西漢取得的第一次較大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漢軍的士氣,增加了漢武帝繼續主動進擊匈奴的戰略決心。此戰也是衛青出擊匈奴以來的第二次勝利,漢武帝對他更加信任。從此衛青擔負起反擊匈奴主將的重任。

經過前一階段的交戰,漢武帝進一步認識到,匈奴雖強大,但不是不可以打敗,要制服匈奴,必須集中兵力,尋殲其主力。於是,根據匈奴的情況,漢武帝制定了如下的戰略計畫:第一步,收復河南地,奪回匈奴進襲漢邊的前哨陣地,同時作為反擊匈奴的基地;第二步,打敗匈奴右賢王,鞏固河南地;第三步,進擊西域匈奴各部,打通西域;第四步,集中全力,深入漠北,殲滅匈奴主力。

① 《漢書?李廣傳》。

為了迎接更大規模的戰爭,漢武帝從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起,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在政治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制,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議,施行 推恩令 ,令諸侯王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剖分各國,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經濟上,對商人徵收車船稅,開河渠、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積蓄雄厚的財力。同時整修了通往邊境的道路,輸送大量兵力。隨後開始實施戰略計畫。

點評

此戰總體戰果並不理想,西漢雖多路出擊,但由於漢軍投入作戰的兵力不多而又分散作戰,彼此難以相互支援,勝少敗多,勢在必然,而且有一定的盲目性……從作戰規模來推測,漢軍此戰似乎帶有試探的性質,目的主要是為了偵察敵情,積累作戰經驗。還應該看到,此戰是漢軍第一次把戰場擺到了匈奴的境內,而衛青率輕騎奔襲成功,則為漢軍提供了遠途奔襲作戰的最初範例。衛青此戰的勝利,不僅是他個人軍事生涯的第一個勝利,而且也是漢武帝反擊匈奴戰爭的第一個勝利。此外,但通過實戰的鍛鍊,卻湧現了一位能夠擔當大任的抗匈主將,這就是後來被拜為大將軍的衛青。同時,通過這一系力實戰的檢驗,西漢王朝開始改變對匈奴的作戰方式,將原先消極被動的“守邊”、“堵擊”改為主動出擊,深入到匈奴境內遠程奔襲。

秦漢時期的戰爭

秦朝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秦漢時期軍事鬥爭表現出與前朝判然有別的色彩。本任務通過秦漢時期的戰爭,意在使大家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秦漢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