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介紹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軍攻取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大規模作戰。
戰役經過
魏國位於今山西西南、陝西東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區,是三家分晉(參見晉陽之戰)後建立的諸侯強國,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自文侯執政以來,任用於李悝、吳起等一批賢臣、名將,致力於國家與軍隊的改革,使國家日益富強。吳起在魏國推行徵兵制,選練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其“武卒”能全副武裝,帶三天的糧食“日中而趨百里”(《荀子·議兵》)。魏國欲向西發展,奪取秦國東部河西之地。秦國是西部諸侯大國,都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因內部權力之爭,頻繁更換君王,不能形成強有力的統治,亦未完成社會變革,雖有東進之意,但軍事實力弱於魏國。魏大將軍吳起採用了先在河西站穩腳跟,再大舉進攻擴大戰果,最後鞏固占領地區的戰略。
七年,魏軍首先在河西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鞏固的前進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國即發兵進攻少梁,阻止魏軍修城。兩軍在少梁交戰,魏軍擊敗秦軍,繼續築城,進行備戰。秦軍沿黃河邊修築防禦工事,以阻止魏軍向外擴張。
十三年(前413年),魏軍準備完畢,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深入至秦縱深的鄭(今陝西華縣西南)地附近,大敗秦軍。
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驅其民而占其地。
十七年(前409年)魏軍經過三年休整,再度發起進攻以擴大戰果,一鼓作氣,連續攻克臨晉(即王城,今陝西大荔東南)、元里(今陝西澄城東南)兩城邑,並在臨晉築城。
十八年(前408年),魏軍復克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又作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邑,亦在洛陰築城屯兵駐守,至此,魏軍已盡占河西之地。秦軍則節節敗退,至洛水沿岸修築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邑(今陝西蒲城東南)以防禦魏軍,阻其繼續西進。
戰役點評
河西之戰,魏國採用先建立鞏固的前進基地,再大舉進攻,後擴大戰果的方略,有效地完成了進攻河西之地的作戰,將秦軍趕到洛水一帶,擴大了魏國勢力,給秦國以沉重打擊。
秦收復河西後,並未停止攻魏,繼而攻占焦(今河南陝縣)、曲沃(今河南靈寶東北)、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蒲陽(今山西隰縣)等據點。秦不僅獲得了黃河南段以西的所有土地,而且控制了東進中原的大門,為爾後戰勝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