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賢真夫子祠

宋賢真夫子祠

宋賢真夫子祠,明洪武九年(1376)因舊址重建,“祀真夫子”,是為祠之始。元祐年間,其裔孫復於故居旁興建了“西山書院”。現存建築系同治年間遺構,儀門上署“宋賢真夫子祠”,今乃重加整修,面貌為之一新。

基本信息

名祠簡介

宋賢真夫子祠宋賢真夫子祠

宋賢真夫子祠,山精舍始創於宋嘉定十四年(1221)。元祐年間,其裔孫復於故居旁興建了“西山書院”。明洪武九年(1376)因舊址重建,“祀真夫子”,是為祠之始。有清一代,迭有五修,現存建築系同治年間遺構,儀門上署“宋賢真夫子祠”,今乃重加整修,面貌為之一新。

人物簡介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更字希元,號西山,浦城長樂里仙陽人。真德秀幼崇朱熹之學,宋慶元五年(1197)進士,授南劍州判官,後累仕太學正、博士、起居舍人、江東轉運副使,知泉州、隆興、潭州、福州,後遷為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戶部尚書、翰林學士、參政政事、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讀,至於相位。

人物影響

真德秀為官清廉剛正,“直聲震朝廷”,遭權臣史彌遠所排斥,故力請出朝,宦遊各地,惠政及於世民,世間多有口碑。端平元年(1234)理宗頗重其才,詔令入京,次年拜相,不久病逝,歸葬於浦城株林山真德秀不僅政治清明,同時又是一位著名學者、一代理學大家。他學識淵博,勤於著述,遺墨頗豐,著有《大學衍義》、《文章正宗》、《讀書記》、《心經》、《政經》等,以及後人纂集的《西山文集》。其中影響最大的,首推《大學衍義》,並以此見召拜相,宋理宗盛讚是書“誠君人之范,大有補治道”。該書闡述正君心,肅宮闈,抑權幸,因而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奉為圭臬。真德秀對理學的最大貢獻,就在於確立了理學正宗的地位,以致影響此後學術思想的發展達五六百年之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乃御賜“力明正學”匾。

宋賢真夫子祠宋賢真夫子祠

盤點福建的那些名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