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陽嚴氏宗祠

岐陽嚴氏宗祠

福州市蓋山鎮的陽岐村,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翻譯家嚴復的故鄉。陽岐村上的“岐陽嚴氏宗祠”,始建於唐末,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後屢有修葺。

基本信息

簡介

陽岐村上的“岐陽嚴氏宗祠”,始建於唐末,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後屢有修葺。祠占地1000多平米,南向,祠宇三進。嚴氏而今外遷頗多,分布於祖國大陸各地,以及台灣、美國、日本等地。現代較負聲名的有嚴叔復(嚴復子)、嚴倬雲(辜振甫妻)及作家嚴停雲等人。離開祠堂不遠處有嚴復墓,墓前立一方碑,為閩邑先達陳寶琛書《墓志銘》,情真意切,是我們瞻仰先賢的另一勝跡。有《陽岐嚴氏宗系略紀》、《嚴幾道年譜》等譜牒。

歷史

岐陽嚴氏宗祠岐陽嚴氏宗祠

福州市蓋山鎮的陽岐村,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翻譯家嚴復的故鄉。據《陽岐嚴氏宗系略記》載,嚴氏先祖嚴懷英自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就擇居於侯官縣轄之陽岐鄉,是為陽岐嚴氏開基始祖。世世相繩,歷宋、數朝迄於今,代有人才,可謂世家矣!

至二十七世嚴復。嚴復(1845-1921)字傳初,號又陵,又號幾道,入船政學堂時改名宗光,進入仕途後改名“復”,晚年號愈老人。嚴復生活在清末民國之交的時期,社會動盪,清庭腐敗至衰亡,辛亥革命風起雲湧,都給了這位敏感的學人以巨大的衝擊。他利用在國外所學到學說理論,開始從事大量的著述和翻譯工作,力主“自由”、“平等”,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和斯賓塞的社會學原理,更鮮明鹹出“天賦人權”的口號,頻繁見諸報端,1898年,他所翻譯的赫胥黎《天演論》出版,極力宣揚“與天爭勝”、“保種進化”,在當時可謂是振聾發聵之聲。嚴復的翻譯工作十分嚴謹,提出“信、達、雅”三個標準,至今譯界視為圭璧,其所譯之西方巨著,有孟德斯鳩的《法意》、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甄克思的《社會通論》、穆勒塞的《名學》、《群已權界論》,耶方斯的《名學淺說》,以及亞當斯密的《原富》,等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里,不失為喚醒同胞,挽救國家、民族的積極之舉,嚴復不愧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啟蒙思想家”。

盤點福建的那些名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