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食俗

回族食俗

回族日食三餐,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米食為主,也吃其他雜糧。飯食品種多為麵條、饅頭、包子、烙餅、水餃、乾飯、稀飯;還有燒鍋、信鉻、鍋盛、花捲、連鍋面、揪面片、乾撈麵、臊子麵等,油香與做子是其節目名點。

基本簡介

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沒有一個民族像回族那樣廣泛地分布於中國各地。
回族日食三餐,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米食為主,也吃其他雜糧。飯食品種多為麵條、饅頭、包子、烙
回族回族
餅、水餃、乾飯、稀飯;還有燒鍋、信鉻、鍋盛、花捲、連鍋面、揪面片乾撈麵臊子麵等,油香與做子是其節目名點。
菜食上視地區而異,南方的多食鮮蔬,與漢民沒有什麼區別;北方的多吃土豆、白菜、蘿蔔、豆腐、醃酸菜和醬鹹菜,一年四季"酸漿水"不斷。肉食也視南北而定,北方多為羊牛駝免,南方多為雞鴨魚蝦。烹調方法習用炸、熘、爆、煮、燜、烤;特別是爆,還有油爆、鹽爆、蔥爆、醬爆、湯爆等之分。其口味注重鹹鮮、酥香、軟爛、醇濃,強調生熟分開、鹹甜分開和冷熱分開。
他們創造的"清真菜"、"清真小吃"、"清真糕點",是中國烹飪和中國食品中的一個重要風味流派,有很高的社會聲譽。
回族的名食甚多.如涮羊肉、醬爆羊肉、炸羊尾、燉羊羔、水爆羊肚仁、滑溜羊裡脊、手抓羊肉、偎牛蹄筋、牛乾巴、發子面腸、羊肉水餃粉湯、天水瓜瓜、羊雜碎、香酥雞、金陵桂花鴨、紅燒鯉魚、油烹大蝦,以及蜜裸子、牛奶陰米酥、羊肉臊子信鑽面、牛羊肉泡饃、炒糊餑、白運重包子、馬家燒麥伊斯蘭燒餅、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促皮、蘭州拉麵大滷麵、油炒麵、張川鍋盔等等。
回族飲食生活中,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歡吃甜食有一定的淵源關係。阿拉伯穆斯林婦女生下小孩後,用蜜汁或椰棗抹入嬰兒口中,才開始哺乳;寧夏回族嬰兒出生後,也有用紅糖開口之俗。回族著名菜餚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裡脊等。米麵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涼糕、切糕、八寶甜盤子、甜麻花、甜饊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餅、糊托等,寧夏回族還把穆斯林的傳統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調製麵團時,給裡邊加入蜂蜜、紅糖等。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賓客食俗

回民好客,特別親愛本族的鄉鄰,有"十家回民九家親,天下回民是一家"的說法。到了回民的家,不論熟識與否,只要你能按照穆斯林的傳統禮儀和宗教習俗,正確使用語言、手勢和習慣動作,均會受到友好的接待。
同時,來客必有茶、點;親密的客人,要備飯菜;貴重的客人輕則宰雞,重則宰羊,甚至會擺出幾十個盤磁的"全羊席"。他們的迎賓席,很注重口彩,如"五羅四海席"(五種炒菜加四種湯菜)、"九魁十三花"(九道大菜帶十三個碟子)、"十五月兒圓"(十五道大菜)、"十八盤"、"二十四盤"等。

婚宴食俗

回族結婚宴席一般都要有八至十二道菜,忌諱單數,象徵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節日飲食
回族非常重視伊斯蘭教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事先要沐浴淨身,精心製作油香和撤子;再挑選體態端正,無缺損的牛羊,宰殺後,肉分三份,一份施捨給窮人,一份送親友,一份自食。要歡慶一至三天,和漢民的春節一樣熱鬧。

喪事食俗

回族家中辦喪事,三無不動煙火,由近鄰親友送食,禁止請客。安葬之後方請親友吃飯,並送油香表示感謝。
眾所周知,回族不食豬肉,他們的肉食品主要是牛羊肉,另外他們的主食是麵食,回族人以這兩點為主要形式,製作出許多種類的食品
清真菜扒羊肉條清真菜扒羊肉條
。回族很講究衛生,不少人當他們在外吃飯時,一般是在標明"清真菜館"(回族菜)的飯館中就餐。家庭烹調時使用的羊肉也是從回教經營的店鋪買來的。
回族飲食,最有特色者當屬民間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舉辦婚喪禮儀活動中,多用這種宴度招待眾多的客人及親屬。
"九碗三行"是指上九碗菜,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邊三碗的正方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成三行,故稱"九碗三行"。
這種宴席不僅擺法有講究,上菜也有說法,通常是先在桌子的四個角擺上肉菜,稱之為"角肉";然後上四邊的菜,其中相對的兩碗,名稱要對應,稱為"門子","門子"菜就是菜名一樣,而茶樣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東面是"丸子",那么西邊的菜也必須是"丸子",但一邊可以用牛肉,另一邊則用羊肉,還可以放雞蛋、木耳等原料以示區別;最後上中間那碗菜,一般放冷盤,講究些的中間放火鍋。
"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油炸,而是採用蒸、煮、拌等烹調方法,原料以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條、木耳、黃花、雞蛋、蔥花、辣子和其它蔬菜。這種席的主食是花捲、饃饃、米飯等。
客人入席後,先倒茶,定乾果碟子,一般是定五六碟,多者定十幾碟,如葵花籽、花生、水果糖、紅棗、核桃、蘋果、饊子、小麻花、油果等等,稍吃些後,即上"九碗三行"的菜。由於這種宴席的菜都不過油,選料精細,所以吃起來爽口不膩,自有一番風味。
回族在飲食上有許多嚴格的宗教成條
首先,他們認為飲食是為了養身和養性,因此只能吃佳美(清潔、可口、有營養)、合法(以正當手段獲取、符合教義規定)的食品。
其次,是堅持"五禁"。
一是禁吃自死(病死、老死、摔死、淹死等)的動物;
二是禁吃動物的血液(血液是動物的生命);
三是禁吃髒物(豬、狗、驢、驟)、凶物(熊、狼、鷹、鷂)、醜物(蛇幅、烏鴉)、惡物(貝、蟹、蛇、鱷)以及無磷魚、無鰓魚,這些動物的圖像也不許出現在餐室和餐具上;
四是禁吃未奉真主之命令而屠宰的牲畜;
五是禁吃烈酒和一切麻醉品及毒品。而且對於教義允許食用的溫順反芻動物(牛、羊、駝、鹿)、食谷家禽(雞、鴨、鵝、鴿)、有鱗有鰓魚(鯉、鯽、草、囚)之類,也必須是由阿旬或教民念清真言之後方可快刀宰殺,否則也不能吃。"五禁"概括起來,便是"忌外葷,戒血生"六字。
第三,在回曆九月的"齋月"期間,除了老幼病殘和孕產婦,白天必須禁食禁水,違者受罰。目的是使教徒論貧富都體驗一下挨餓的滋味,從而更好地培養完美情操。
與此同時,在蒸饃時只能一片片撕,吃飯不得開玩笑,從別人家借來的鋼火烤之後才助用,不可說"辣椒紅得像血"、"殺"、"肥"等字;飯前用流水洗手,碗筷專用,只可用右手端飯端菜。

飲食特點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打滷面、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麵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製牛羊肉泡饃,或烙飥飥饃炒鹹菜吃,或配臘牛羊肉吃,還有的老人喜歡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饃的人也較多,還有很多家庭喜歡吃飥飥饃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較簡單的家常菜,如蓮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絲、醋溜西葫蘆、辣子炒鹹菜、炒辣子醬等。晚餐大多數都吃麵條,麵條的種類很多,有碎面、長面、撈麵、籠面等,也吃餃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餅等。

散居在各地農村、山區、牧區的回族,其飲食習俗多受居住地的影響。例如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民,以土豆、蕎麥、莜麥、糜子、豌豆為主食,新疆阿爾泰地區回民吃馬肉和奶食品,米麵食品退居次要地位,這顯然是受哈薩克飲食習俗的影響,居住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帶的回民,主食與藏民一樣,吃青稞、豌豆、三餐離不開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區農村的回族飲食,最有特色者當屬民間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舉辦婚喪禮儀活動中,多用這種宴席招待眾多的客人及親屬。
從總體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一是主食中麵食多於米食。麵食是回族人民的傳統主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無與倫比的,顯示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據統計,回族飲食中,麵食品種達60%多,而其他品種中,也或多或少地運用到麵粉。拉麵、饊子、餄餎、長面、麻食、餛飩、油茶、餛饃等等,經過回族人的製作,都會成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國人也是一吃為快,好不留戀。
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歡吃甜食有一定的淵源關係。阿拉伯穆斯林婦女生下小孩後,用蜜汁或椰棗抹入嬰兒口中,才開始哺乳;寧夏回族嬰兒出生後,也有用紅糖開口之俗。回族著名菜餚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裡脊等。米麵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涼糕、切糕、八寶甜盤子、甜麻花、甜饊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餅、糊托等,寧夏回族還把穆斯林的傳統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調製麵團時,給裡邊加入蜂蜜、紅糖等。
三是在菜餚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別喜愛吃牛羊肉,這和伊斯蘭教的飲食思想有關。伊斯蘭教倡導食用牛羊雞鴨魚等肉,禁戒豬驢騾及凶禽猛獸之肉。劉智在《天方典禮》中說“飲食,所以養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獸之食芻者,性皆良,可食”,又說“惟駝、牛、羊獨具純德,補益誠多,可以供食”。伊斯蘭教所倡導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謂“佳美的食物”,馬堅先生解釋說,就是純潔的、可口的、富於營養的食物,更具體地說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觀形象、鮮香的嗅覺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以羊為例,性情溫順,自身潔淨,其肉美味可口,同時還對身體有滋補食療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經常食用羊肉,可以開胃健力,散寒助陽,益腎補虛。

日常飲品

回民最喜愛的傳統飲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飲料,又是設席待客最珍貴的飲料。茶是回族人民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西北東北或西南,也無論是城市鄉鎮或農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熱情的主人都會首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釅茶。回族很講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備有成套的各式各樣的茶具。過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壺,一般都是銀和銅製做的,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長嘴銅茶壺、銀鴨壺、銅火壺等。現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壺、蓋碗或帶蓋瓷杯,煮茶多用錫鐵壺,夏天講究用紫砂壺。
蓋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相傳始於唐代,相傳至今,頗受回族人民喜愛。蓋碗茶由托盤、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故稱“三炮台”。每到炎熱的夏季,蓋碗茶便成為回族最佳的消渴飲料;到了嚴寒的冬天,農閒的回族人早晨起來,圍坐在火爐旁,或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饊子,總忘不了刮幾盅蓋碗茶。
回族人還把蓋碗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喜慶活動,家裡來了客人時,熱情的主人都會給您遞上一盅蓋碗茶,端上饊子、乾果等,讓您下茶。敬茶時還有許多禮節,即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打開,放入茶料,沖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做表示這盅茶是專門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裡來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給主客。
喝蓋碗茶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其作用是一則可潷去浮起的茶葉等物,二則是促使冰糖融解。刮蓋子很有些講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每刮一次後,將茶蓋呈傾斜狀,用嘴吸著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茶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飲。主人敬茶時,客人一般不要客氣,更不能對端上來的茶一口不飲,那樣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