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當大量未婚者熱烈同居的時候,一些結婚者卻悄然分居,這果真應了錢鍾書先生的婚姻“圍城”說。兩個人打著為對方犧牲一切的旗幟,相互憎恨著,最後兩敗俱傷。此刻,出現了很多“半糖夫妻”,他們五個工作日各自單過,每個周末才見到彼此的另一半,最大限度地做到相敬如賓。“半糖夫妻”就是指周末才在一起住的夫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婚內分居。受到工作壓力或者生活習慣的影響的夫妻常常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在非團聚日子裡,他們會利用這個資訊發達時代的各種通訊方式(如手機、網際網路等)聯絡,偶爾也會像戀人約會般地一起吃飯看電影,但隨後他們又像朋友般友好告別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該見面的日子裡,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處去,還必須“提前預約”。他們篤信距離產生美、小別勝新婚。
來源
“半糖主義”的流行歸功於台灣偶像組合SHE的《半糖主義》:“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若有似無的甜才不會覺得膩。”這本是一首愛情歌曲,講戀愛的道理,但其實,半糖的涵義不僅對愛情有益,對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益,它其實就是指人們對自己生活分寸的把握,說白了就是凡事要有個度。
本質
把握尺度
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國的一句老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實與半糖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一點親密,有彼此的關心,但又不會太近,不會妨礙他人的私密空間;比如對事業成功的追求,應該努力爭取,頑強拼搏,但又不急功近利,不奢求強求;比如對情感的嚮往,應該懂得珍惜,好好把握,但不束縛他人,給對方足夠的自由快樂;比如對婚姻的態度,應該常常在一起,但又懂得親密有間的道理。甚至穿衣打扮,一日三餐,都該學會半糖——不過分、不過度、剛剛好,這樣才會最好地摒棄生命里的苦,品嘗到生活中的甘。
生活態度
說到底,半糖主義代表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太苦的日子會使人沮喪失望,非人們所願;過甜的日子容易讓人不識甜為何物,不懂珍惜,也許生命的最佳狀態就是不迴避煩惱與苦難,並學會給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無間體味生命的香甜,領悟甘苦參半的人生真諦。
自由空間
“半”不是正好一半,而是不完全的意思。大把的時間,精力,情感沒必要都用到極致,太甜的日子最容易讓人忘記甜是什麼滋味,直接後果是喪失幸福感。留一點空隙,才能愜意地呼吸。相愛時,就得給對方足夠的自由空間,把這個保鮮劑用得恰到好處,才應了“半糖”的那一份新鮮、朦朧和神秘感;和朋友相處,要向刺蝟學習,在距離中取暖,惺惺相惜;面對生活,不過分,不過度,剛剛好就已足夠。
目的
婚內單身
solo族男女們已結婚登記在冊,他們的家庭比許多人要優越,但夫婦兩人執意要在一個城市裡分開相處,只在時間軸上的某一個點才相遇,共度浪漫後再各回各巢。他們與傳統的分居人士截然不同,主動演繹著婚內的Solo身份,也就是“婚內單身”。
Solo族從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到五十多歲的中年夫妻都有。這其中又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丁克家庭,家裡有兩處以上的住房,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雙方的感情也很好。但在相處10年後,彼此都覺得生活有了乏味的感覺,於是選擇Solo,在自己的小圈子開始“獨立”的生活。另外一種則是再婚家庭,而且以在機關工作的人員居多,男女雙方的條件都非常優越,但因為彼此都有孩子,擔心和對方的孩子處理不好關係而選擇“周末夫妻”。
讓愛保鮮
對於“周末夫妻”,他們信奉的愛情就像S.H.E的一首歌曲《半糖主義》———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愛得來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才能呼吸。一些年輕人選擇婚後分開居住,是因為他們擔心彼此不能白頭偕老、不能從一而終,因此以退為進,來為愛情保鮮。
觀點
保持生活新鮮
半糖主義認為,即使是相互緊緊牽手,也不代表屬於對方。都被人緊緊牽著了,還可以不屬於他。半糖主義說,要有自己的生活,愛不是每天相依為命。愛不是每天相依為命,是拍擋,是戰友,更不是兩個簽了一紙可以生兒育女的契約的生意夥伴。推開了家門,迎接自己的永遠都是冷鍋冷碗冷冰凍的臉皮。
危險後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認為,並非所有的Solo家庭都能促進夫妻感情的增長。為了“小別勝新婚”目的而分居的,有可能會為平淡的婚姻生活增加一些常新的因素,從而刺激兩人的感情保持鮮活狀態,但是,如果分開的原因是因為不想過多見面,主觀上想清靜,這就會對兩人之間的關係造成危險。時間長了還可能徹底分開。
評論
負面評論
等全世界的夫妻都玩起“半糖”了,結不結婚還有什麼區別呢?這個世界裡太流行“獨立”的辭彙,於是所有人都覺得依賴一個人是件挺可恥的事兒,即便是夫妻。“半糖”是種風潮,是風潮就有落伍的一天,唯有持久的感情,永恆而經典,那種感情就叫做依靠。
正面評論
婚內分居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相敬如賓。不用擔心極度不爽的時候還要履行義務;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女性頻道,不用擔心有人跟你搶遙控器;愛幾時關燈就幾時關燈;愛把電話粥煲多長就煲多長;愛橫著睡就橫著睡,愛豎著睡就豎著睡;愛網戀就網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