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創建於1996年12月,其前身是喀喇沁右旗親王府。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2001年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址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政府駐地錦山鎮西南19公里的王爺府鎮,交通便利,通訊快捷,赤承一級公路從府前通過。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 成立時間:1996年12月
- 地址:內蒙古喀喇沁旗政府駐地錦山鎮西南19公里的王爺府鎮
簡介
喀喇沁旗親王府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喀喇沁旗親王府位於錦山鎮西南王府鎮。赤茅一級公路可直達景區。西距北京地323公里,承德111公里,東距錦山20公里。距赤峰67公里。親王府是喀喇沁旗旅遊景點中著名的清朝建築規模最大的一處人文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這座王府始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25年歷史了。解放初期被做為王爺府高中而得以保存,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只存留了王府的中軸區和西跨院的大體建築。今天所見到的是喀喇沁親王府近幾年按原址進行了修復,所保留下來的1/3府邸占地130多畝,被命名為“中國清代蒙古族親王府博物館”,在2002年9月15日它以“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區面積達4000平方米,共17個展廳,分別開闢了“喀喇沁親王府歷史陳列”、“書畫陳列”、“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王府校史陳列”等。這所博物館匯聚了濃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並且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科研價值、藝術價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正式頒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構
親王府府第原占地300餘畝, 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約400多間,共分五進院落。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儀門、大廳、承慶樓等22棟。西跨院十一棟為宗廟、孔廟、關廟、議事廳、書齋、練武場等。東跨院10餘棟為生活區,有膳房、浴池、戲樓、倉庫、東門等。府第後為花園,修建11座院落,137間房舍的苑囿。在綠蔭花草從中築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另外還有引進的人工泉水河,河上建有五座涼亭和三座小橋。園西北建一座假山,山頂築一涼亭,山下建一山洞,謂神仙洞。親王府這座古老的建築集聚了蒙、滿、漢、藏四種優秀的傳統構築風格每年的金秋時節,是王爺府一年一度的“王爺府文化節”,再現300 多年前的王府風範,公主下嫁儀式、王爺雅樂、歌舞表演,場面寵大,獨具特色。 該館創建於1996年12月,其前身是喀喇沁右旗親王府。(2001年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址位於喀喇沁旗政府駐地錦山鎮西南19公里的王爺府鎮,交通便利,通訊快捷,赤承一級公路從府前通過。修復
1997年,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按照“喀喇沁親王府開發、保護、利用、發展的遠景規劃”,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共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對王府現存的33幢古建築進行了搶救保護性維修。並對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全面改善。至2002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基本建成,並對外開放。它占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4555平方米,其建築色調淡雅、古樸、莊重、氣勢宏偉,融古典風格和現代陳列藝術於一體。它既具有清代建築雄渾、質樸、軒昂、灑脫的風格,又有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次有序的結構特點。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合理,擁有一萬餘平方米的大型府前廣場一處,可供停車、演出之使用。館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綠草覆蓋面積達70%以上,是集旅遊、休閒、觀賞的好地方。燕怡堂
據內蒙古喀喇沁旗文體局介紹,燕怡堂是清朝王爺聽戲的場所,其恢復建設項目於2006年下半年開工。建成後的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燕怡堂可同時接待400多名遊客。屆時,遊客還可以在此品嘗蒙古族食品、欣賞蒙古族歌舞及王府雅樂 。現狀
王府博物館由文物陳列、文物保護、業務研究、事業管理、公共服務、輔助設施六部分組成,其功能完備、設施先進,採用多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施管理。具有嚴密的防火、防盜保全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分別開闢了“喀喇沁親王府歷史陳列”、“書畫陳列”、“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王府校史陳列”等17個展室,珍藏了喀喇沁王府傳世文物精品百餘件,全部展室面積4000餘平方米。現有職工41人,設導遊員3人,(均受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治安保衛人員7人,工勤人員5人。完全具備了日接待遊客千餘人的條件。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開館以來,以優雅的環境、精美的陳列、豐富的文化內涵、熱情的服務,吸引了中外來賓和社會各界人士,接待專家學者及遊客達數十萬餘人次。並且成功地接待了中央和自治區領導100餘人次。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現在的王府博物館正在成為喀喇沁旗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正在成為展示喀喇沁旗歷史風情的視窗,正在成為連線喀喇沁與外界文化的橋樑。它的未來必將日新月異、光輝燦爛。
內蒙古的人文風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闊無垠的內蒙古除呼倫貝爾草原外,還有多少美麗的景致在訴說古今故事呢?請隨本任務一起走進內蒙古旅遊文化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