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親王府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始建於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內蒙古現存王府建築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建築群。喀喇沁親王府建築融合了蒙古族、滿族、漢族三種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宗教特色和地域特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
- 竣工時間:1997年
- 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 建造時期: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
- 占地面積:130餘畝
- 景區等級:國家AAAA級
- 氣候類型: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基本簡介
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又稱作“ 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或王府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駐地錦山鎮西南19公里的王爺府鎮,距離承德市東北150公里,赤峰西南70公里處,創建於1996年12月,其前身是喀喇沁右旗親王府。喀喇沁親王府原稱“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民間稱王爺府,始建於1679年(清代康熙十八年),先後共有十二代喀喇沁王在這裡居住,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蒙古族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貢 桑諾爾布。喀喇沁親王府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內蒙古最大的古建築博物館、內蒙古第二大博物館。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喀喇沁親王府建築融合了蒙古族、滿族、漢族三種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宗教特色和地域特王府博物館蒙漢英銘文題刻色。
基礎設施
1997年,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按照“喀喇沁親王府開發、保護、利用、發展的遠景規劃”,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共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 對王府原有的33幢古建築進行了搶救保護性維修。並對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全面改善。至2002年,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館基本建成,並對外開放。它占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4555平方米,其建築色調淡雅、古樸、莊重、氣勢宏偉,融古典風格和現代陳列藝術於一體。它既具有清代建築雄渾、質樸、軒昂、灑脫的風格,又有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次有序的結構特點。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合理,擁有一萬餘平方米的大型府前廣場一處,可供停車、演出之使用。館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綠草覆蓋面積達70%以上,是集旅遊、休閒、觀賞的好地方。
館藏規模
據史書記載,原王府占地面積130餘畝,房屋400餘間,整體建築宏偉壯觀,布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後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為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為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臥室、倉庫、膳房。王府的後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內有十一座院落,137間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五座造型各異的涼亭,三座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著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九棵古榆,廣場屹立著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內堂舍丹青鬥彩,樓閣雕樑畫棟,花苑奼紫嫣紅,樺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處處體現著主人的華貴。 喀喇沁親王府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後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築保存下來。是內蒙古自治區品級最高、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蒙古族親王府邸,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97年,由當地政府投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復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築的原有風貌,復建照壁、垂花門等。恢復後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居室等建築。該博物館內由文物陳列、文物保護、業務研究、事業管理、公共服務、輔助設施六部分組成,其功能完備、設施先進,採用多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施管理。具有嚴密的防火、防盜保全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分別開闢了“喀喇沁親王府歷史陳列”、“書畫陳列”、“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王府校史陳列”等17個展室,珍藏了喀喇沁王府傳世文物精品百餘件,全部展室面積4000餘平方米。據相關資料顯示,該館有職工41人,設導遊員3人(均受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治安保衛人員7人,工勤人員5人。完全具備了日接待遊客千餘人的條件。
相關人物
據史料載,喀喇沁蒙古部源於古老的烏梁海蒙古部。成吉思汗時代,烏梁海部名將者勒蔑因功勳卓著,其後裔被封為喀喇沁部,意為守衛者。在這個家族中, 有一位蒙古王公,對近代蒙古民族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親王貢桑諾爾布。 貢桑諾爾布生於1872年,卒於1930年,是蒙古民族近代史中重要的開拓者,也是赤峰及東蒙地區近代史中最為著名的歷史人物。這位生逢近世、深受戊戌變法影響、立志民族強盛的親王,治事開明,提倡新政,享譽遐邇。從1902年始,他相繼首創內蒙古新式學校崇正學堂、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出版《嬰報》,興辦郵電,派遣留學生,開辦實業,建樹良多。民國年間,他連續擔任蒙藏事務局和蒙藏院總裁16載,為振興近代蒙古族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