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位於鄂爾多斯高原的東南方。它的四周儘是光山禿嶺,草木稀疏,而阿貴廟卻是一片綠洲。它的四周為高山環抱,茂密的古樹、灌木簇擁著一棵參天的古松樹。阿貴廟正是以此樹而聞名天下的。遠遠望去,這棵古松生機勃勃,挺拔蒼翠,樹冠像一頂碩大的巨傘,足可供上百人乘涼。這棵古松植於北宋英宗治平年間,距今已有900多歲的高齡。依據現有資料,它是中國樹齡最高的油松之一,被人們稱為“油松王”。許多痴迷的人往往不惜跋山涉水,只是為了一睹它的雄姿。地理位置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位於納日松鎮境內,距沙圪堵鎮35公里,保護區內有天然次生林2000餘畝,是鄂爾多斯古陸原始植被區。
景區特色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封山面積1600百餘畝,為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達95%。林區植被以天然次生植物為主,顯示出典型的溫帶針葉闊葉混交和溫帶草原面貌。喬木是本區最基本最有代表性的植物類群,其次為灌木和小喬木,草本植物亦占相當比重,另有藤本及寄生、附生等多種類群。其生物資源豐富,種屬繁多,為全市之冠,其中有一些還是珍貴的草藥。這裡受人畜活動影響小,植被保存好,較為完整地反映了鄂爾多斯高原天然森林草原植被的本來面貌,1982年,被當時的伊克昭盟科委劃定為自然植物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內溝深林幽,怪石嶙峋,山路蜿蜒,蒼松翠柏間鳥鳴蟲吟,四季花開,景色怡人;風搖樹動,濤聲不絕,古剎廟宇隱約可見,千年石窟寺高懸於半山石崖之上,置身於此,宛入仙境。因此這裡既是天然植物園,又是旅遊勝地,現為準格爾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區組成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由一條溝兩面坡組成,溝內高低起伏,落差較大,一溝清水不時垂掛銀鏈,飛雪濺玉,蜿蜓於綠色叢林之下,猶如被綠色覆蓋的河流一般,只聞潺潺水聲,尋時,但見銀鏈掛壁而落,極為清秀。溝呈南北走向,東西兩面坡上森林茂密,植物競秀,整個地勢看上去猶如一隻綠色雄鷹菜開雙翼,翱翔於丘陵溝壑間。看慣了準格爾連綿不絕、莽莽蒼蒼的丘陵溝壑,乍一見這濃蔭覆蓋的綠色青崗,讓人不禁精神為之一爽。沿蜿蜓盤鏇于山間密林的小徑,過一橫臥於深澗之上的宋代留下的嚇朴典雅的石拱小橋,拾級而上,山上酷似各種動植物形狀的巨大山石懸於半空,仿佛隨時都會滾落下來,使人望而生畏。小徑峰迴路轉、起伏沉落於花草之中,時而被綠草遮斷,時而又被山石隔開,時而又為綠樹環抱。
拾級越過幾處巨石,便到了山頂。這裡廟宇排列,為阿貴廟最高處,也是廟群的坐落處。由東向北,依次排列著五道廟,公卜廟、羅漢廟、觀音洞等廟宇。令人稱奇的是這些廟宇非土木磚所建,而是依山勢在巨大的岩壁上鑿成,凹室陷幽,所塑神像形態各異。羅漢廟與觀音洞懸於一巨壁的半腰,只有登上陡峭的廟前台階,方才能進廟,顯示了聖靈的莊嚴與威儀。阿貴廟既因此而得名。
歷史價值
阿貴廟的廟群建築年代難以考證,考古發現,阿貴廟的建築年代已有千多年的歷史,是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地區最古老的廟宇群。集中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神靈的敬畏,對研究內蒙古地區的宗教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登上山頂,一碧連山巒,重彩舒錦鄉,人間仙境如畫中而來。置身於這片綠色的海洋,你很難相信你置身於蒼莽的鄂爾多斯高原。300餘種野生植物和茂密的原始次森林就像鑲嵌在鄂爾多斯桂冠上的珍珠一樣,閃閃發光。
旅遊提示
門票:15元
開放時間:全天
最佳旅遊時間:夏季和秋季。在神奇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漫遊,無論是穿越浩瀚的庫布其沙漠去尋找北斗七海,還是沐浴草原的清風,都應該在甜美的夏秋季節。此時的鄂爾多斯風沙較小、空氣濕潤,來到這裡既能領略鄂爾多斯大草原的美景,還能近距離欣賞沙漠奇觀,無論是旅遊觀光還是獵奇探險,都會令人心曠神怡、心情愉快。5月到10月既可以避開肆虐整個鄂爾多斯的沙塵暴,又能觀賞泊江海子遺鷗北歸的身影。鄂爾多斯四季分明、日照強烈、降雨較少,春季多發沙塵暴。
服務:
鄂爾多斯地區的主要景點內,或景點附近,都有配套服務的住宿設施,其中除了普通賓館外,還有不少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蒙古包。只是旅遊區的物價偏貴,夜宿蒙古包,條件一般的價格在160元上下,豪華蒙古包則需350元上下,一般一個蒙古包可住4-6人。蒙古包住宿大多在旅遊季節才開放,所以幾乎沒有講價餘地。
住宿:
在鄂爾多斯的市府和旗府所在地,飯店和賓館、招待所一應俱全。住宿可以儘量挑新開張的,衛生條件和硬體設施會相對好一些。鄂爾多斯市汽車南站對面有幾家比較大的賓館,價位在120元左右,乾淨整潔;汽車北站附近小旅店多,價格便宜,住宿一般20-30/人即可。鄂爾多斯地區西部星級賓館很少,有一些度假村則條件較好,比如鄂托克前旗的蘇勒德度假村、杭錦旗的神海和神光度假村等。度假村內的各種娛樂活動比較豐富,風光也不錯,所以即使價格比起鄉鎮旅館貴了不少,卻也物有所值。
美食:
鄂爾多斯地區的居民以山西、陝西的移民、蒙古族原住民為主,他們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
漢族移民的飲食習慣和其他地方的漢族區別不大,以米飯、麵食為主,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米線、米糕、砂鍋等也是他們喜愛的家常美食。
鄂爾多斯牧區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糧食。奶食,蒙語叫“查乾伊德”,直譯為“白色的食品”,含有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分食品和飲料兩種。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黃酥油、奶皮子、酪蛋子。鄂爾多斯蒙古族牧民的晚餐主要是肉食,羊肉、牛肉最為多數;牛肉一般燉著吃,而羊肉的烹製方法就較為多樣了,最有名的是“手扒肉”和“羊背子”。當然在很多旅遊度假村也都可以嘗到蒙古奶食和烤全羊、羊背子等。其實一般館子裡的清燉羊肉、手扒肉還是一定要嘗的。在東勝,花上百來塊錢就可以吃上很豐富的涮羊肉。還有不要忘記來點當地特產的“甘草酒”。
交通: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市區有到達阿貴廟景區的旅遊專線。
內蒙古的人文風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闊無垠的內蒙古除呼倫貝爾草原外,還有多少美麗的景致在訴說古今故事呢?請隨本任務一起走進內蒙古旅遊文化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