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草原是指以北部呼倫貝爾為中心的大興安嶺西麓林緣草甸草場,也是目前中國最佳的天然牧場之一,更是一處旅遊勝地。西部是黃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帶,高原上的大漠駝影,與草原的翠綠草色相映成趣。內蒙古的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內蒙古從東至西可分作兩大氣候區: 草原氣候區,從東端呼倫貝爾盟至陰山河套平原一帶,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沙漠氣候區,從陰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風暴,夏日酷熱,冬日奇寒。最佳旅遊時間: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節。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 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西部是黃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帶,高原上的大漠駝影,與草原的翠綠草色相映成趣。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內蒙古大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從地理地貌上看,內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和蘇克斜魯山,西至甘肅省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海拔1000多米,地勢起伏微緩,有明顯的季相變化。適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長,從而造就了廣袤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翦伯贊曾在其名著《內蒙訪古》一文中指出,“一出居庸關,經過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以後,便在我們面前敞開了一片廣闊的原野,一片用望遠鏡都看不到邊際的原野,這就是古之所謂塞外。”可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延伸,使得中國北方許多地區都具有相類的地貌特徵,這為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延伸奠定了地質基礎。

氣候

內蒙古大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的氣溫年際變化顯著,大部地區的氣溫的極差普遍為65℃-85℃,氣溫日較差年為13℃-16℃,為中國氣溫極差與日較差全國最大的地區,這非常有利於草原植物糖分的儲存,乾物質的凝結;內蒙古大草原晝夜溫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氣候,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牲畜的傳染病流行。

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大草原主面積8666.7萬公頃,其中有效天然牧場6818萬公頃,占全國草場面積的27%,是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最著名的要數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積最大的地方,是我國最大的無污染源動物食品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東西跨度最長的省區,與黑、吉、遼、冀、晉、陝、甘、寧八省區相鄰,周邊有哈爾濱、長春、瀋陽、北京、天津、太原、銀川、蘭州等大中城市。

除了內蒙古自治區內廣闊無垠的天然優質草原外,內蒙古大草原還延伸到周邊多個省份。尤其是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近的2個蒙古族自治州、7個自治縣內的廣闊延伸。例如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則是非常著名的古老而美麗的木蘭圍場,曾是清代的皇家圍獵草原;壩上草原和康西草原距北京僅有幾十公里。而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擁有草原469萬畝,是黑龍江省最大的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區域至少占到全國草場面積的35%以上。

經濟價值

內蒙古大草原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單就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大草原來看,從北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到西南部的鄂爾多斯草原,從東部的科爾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總面積達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6818萬公頃,約占全區土地面積的60%,占全國草場總面積的1/4以上,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特6大著名草原,生長著1000多種飼用植物,其中飼用價值高的就有100多種。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無芒雀麥、披鹼草、野黑麥、黃花苜蓿、野豌豆、野車軸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優良牧草。肥美的草原,孕育出豐富的畜種資源。
內蒙古大草原所處緯度較高,主要位於北緯40—45度之間,世界畜牧專家確認,40—45度左右是最佳的奶源緯度帶。而內蒙古大草原恰恰位於北緯40—45度左右這一天然養牛帶上,與歐洲、南美、紐西蘭處於同一緯度;內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日照時數從東部的2700小時,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彥淖爾盟的3400小時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豐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鏈,尤其是獨特的飼草飼料資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民族

蒙古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遊牧、生息於南起長城、北抵大漠、東達興安嶺、西越賀蘭山的這片蒼茫大地上。

由於我國民族的千年大融合,蒙古族在我國的分布很廣。除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還廣泛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除此之外,蒙古族在青海、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也廣有分步。這些地區的蒙古族人口共多達150多萬。

蒙古族曾是我國最著名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民族最主要的生活方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雖然許多蒙古族人已不再遊牧草原。但歷史的沿革、傳統的承繼,現在各個蒙古族的聚居區仍然有著廣闊的草原。

歌曲

草原夜色美
藍色的蒙古高原
天邊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呼倫貝爾大草原
月亮之上
美麗醉人的科爾沁
草原戀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鴻雁

我的根在草原

特產

風乾牛 肉干乳酪 奶豆腐 馬奶酒 通遼地產麥飯石 蒙古刀沙果 沙果乾炒米
奶片 奶茶 奶茶粉 酥油茶 酥油茶麵奶皮 子牛角梳麥飯 石茶具羊奶酒 蒙古服
毯 畫皮 畫草編 蒙古族銀器

住宿

內蒙古大草原賓悅大酒店

內蒙古國際大酒店
內蒙古昭君大酒店
內蒙古金輝大酒店
內蒙古賓悅大酒店
內蒙古錦江大酒店
內蒙古華辰大酒店
內蒙古國航大酒店
內蒙古金仕頓大酒店
新城賓館
內蒙古飯店
內蒙古香格里拉大酒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