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哀牢蟾蜍](/img/2/2e5/nBnauM3X0ATMwATOxUTOxAjM3QTMwETO4gzMzQTNwAzMxAzL1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哀牢蟾蜍,於頭頭寬大長,吻端鈍圓,向上唇正中前面傾斜,前端微突出於下頜;吻棱明顯,頰、顆部和眼下均明顯向外傾斜;鼻孔高,位近吻端;頭頂平坦;眼間距大於鼻間距;無鼓膜、無耳柱骨和咽鼓管;無犁骨齒;舌窄長,後端較寬圓。四肢細弱。前臂及手長微超過體長之半;指細長。
皮膚粗糙。背面具密布而均勻的小疣粒,其間散布小瘰粒。生活時為一致的黃綠色,一號標本具淺色脊線。耳後腺側下具不太明顯的暗色斑紋2-3個或連成細線狀。頜緣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
腹面淺黃色,雌性喉部色淺,雄性多少稍帶霧狀暗斑,其餘胸腹和四肢腹面具暗色斑紋約占1/3。指趾端色均淺,掌突和蹠突亦然。液浸標本背面顏色變暗,腹面淺黃白。
生活習性
哀牢蟾蜍,穴居在泥土中,或棲於石下及草間;棲居草叢、石下或土洞中,黃昏爬出捕食。產卵季節因地而異,卵在管狀膠質的卵帶內交錯排成四行。卵帶纏繞在水草上,每隻產卵2000-8000粒。
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爛草中冬眠。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遊動。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晝潛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動。以捕獲蝸牛、蛞蝓、螞蟻、甲蟲與蛾類等動物為食。繁殖推測產卵季節為8月中、下旬。
![哀牢蟾蜍](/img/2/a29/nBnauM3X3ITM1MDOyUTN4ADO3QTMxEzNwQTMzQTNwAzMxAzL1U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種群分布
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雲南,貴州等地,常棲息於竹林及水溝。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550至26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雙柏。
保護措施
發布在《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中景東髭蟾、哀牢蟾蜍為哀牢山特有種。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