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體:雄蛙平均體長36mm,雌蛙體長64mm左右。頭頂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略尖斜成盾狀,突出於下唇;吻長於眼徑;吻棱較明顯,以眼至鼻孔處明顯;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頰面凹入頗深;鼻孔略近吻端;鼓膜大而明顯,雄蛙的約為眼徑的3/5,雌蛙的略小於1/2;眼間距等於或略大於眼徑;雄蛙的犁骨齒弱,二者在內鼻孔之間略斜向中線,雌蛙的強而成斜行;舌長梨形,後端缺刻深。
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前臂較粗而指細長;指末端膨大成扁平吸盤,縱徑大於橫徑,除部分標本第一指末端腹側溝不顯外,其他各指末端均有腹側溝;各指吸盤背面有半月形或橫置的凹痕;指長順序為3、4、1、2,第一、第四指幾乎等長;第三指吸盤最大,為鼓膜的1/3—1/2;關節下瘤明顯;雌蛙指基下瘤較顯,雄蛙略顯或不顯;掌突2個,內者長橢圓形,位於第一指基部內側,外者圓,有的不甚清晰。後肢較長,約為體長的1.8倍;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前達鼻孔,左、右跟部重疊頗多;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足長略短於脛長。趾端與指端同,但吸盤略小,末端較尖斜;第三、第五趾等長;趾間蹼不如花臭蛙的發達,第一、第二、第三趾外側及第五趾內側蹼達趾端,第四趾的蹼不達或僅達遠端第二關節下瘤,其蹼不達趾端;外側踱間之蹼達踱基部;關節下瘤明顯;內踱突長橢圓形,無外踱突第三指吸盤最大,為鼓膜的1/3—1/2;多無跗褶,個別的微顯。
生態學資料
該蛙生活於貴州安龍縣龍頭山頂部海拔1480~1550 m的流溪內,溪兩旁植物繁茂,石頭及岩壁上著生有苔蘚植物,溪水寬度2~3 m,水清澈見底。該蛙白天常蹲於長有苔蘚的岩石上,體色與苔蘚很相近,不易被人發現。
該蛙稍受驚擾,即跳入水凼內,並潛入深水石下或匍於水底不動。解剖8月初的雌蛙,腹內有未成熟卵361粒。
生長環境
安龍臭蛙(學名:Rana anlungensis)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常見於植物茂密水清見底以及岩石上苔蘚多的山溪內。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480至15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貴州安龍。
發育
水中受精,或者體外受精, 水中發育。
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差別, 是變態發育.。
發育過程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分布信息
主要分布省份:貴州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