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體肥碩而笨拙,形似蟾蜍,個體大小因地區而有變化。頭寬略大於頭長;吻圓,不明顯地突出於下頜,自眼部起向前傾斜達頜緣;吻棱不顯,頰區斜達頜緣;松果體不顯;眼小,僅為體長的10% 左右;無鼓膜亦無耳柱骨;無顳褶;犁骨齒2短行,橫置於內鼻孔內側後方,彼此相距甚近;舌端圓盤狀,邊緣不游離。前肢粗壯,指短而平扁,端部水平橢圓;第一指最短,第三指最長,第二、四指幾等長;體背及四肢背面腺質疣粒大,其間有眾多小疣,耳後者大而縱長;通身背面著生小黑刺粒。腹麵皮膚光滑。
生活習性
大蹼鈴蟾棲息在海拔2000-3300米的山溪石下或坑塘,尤其與山溪相連的靜水坑內。喜活動于山溪相連的靜水坑內,行動緩慢,遇敵害時將手足翻向背面,靜止不動。
產卵期5-6月,此間成蟾在坑塘中常將頭部露出水面。卵產於靜水坑內,多為分散單個卵。
地理分布
大蹼鈴蟾分布在四川和雲南,主要集中於橫斷山系東側。
物種價值
大蹼鈴蟾能大量捕食危害森林、牧草及農作物的害蟲。可供飼養觀賞或作為實驗動物。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