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齒花

十齒花

十齒花,屬於衛矛科,落葉小喬木,高3-13米,胸徑33厘米。生長於海拔800-2400米的熱帶、中亞熱帶山地。為偏陽性樹種,但也能耐一定的蔽蔭。熱帶通常3月、中亞熱帶通常4月展葉,4-5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葉變為紅色,10-11月落葉。分布於西藏、雲南、貴州、廣西等省的部分縣區。印度和緬甸也有分布。由於森林遭到破壞,其分布範圍縮減,亟待加強保護。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中文名:十齒花
種拉丁名:DipentodonsinicusDunn
科拉丁名:Celastraceae
屬拉丁名:Dipentodon
海拔:900-3200
中國植物志:45(3):177

形態特徵

十齒花

十齒花葉子

十齒花,落葉小喬木,高3-5(-13)米,胸徑33厘米。樹皮灰色,不裂,葉互生,

披針形至矩圓形,長4-13厘米,寬2-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下面初被短柔毛,最後近於無毛,側脈7-9對;葉柄長3-6厘米。

花兩性,排成圓球狀傘形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3-5厘米;花小,白色,花梗長3毫米;萼5裂,與花盤合生,裂片舌形,直立;花瓣5,舌形;雄蕊5,著生於花盤上,與5個瓣狀黃色腺體互生;子房上部1室,基部3室,每室有2顆胚珠。

蒴果圓錐狀卵圓形或圓錐狀橢圓形,革質,長8-10毫米,被灰褐色長柔毛,基部有10個宿存花被片,頂端有細長宿存花柱;果梗彎曲,長約1厘米。種子1粒,紡錘形,長4-5毫米,種皮肉質,黑褐色。

生長習性

分布區地跨熱帶以至中亞熱帶南緣,由於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冬無嚴寒,夏季涼爽;在受西南季風影響的地區,乾、濕季明顯;在東南季風區,雨量豐沛,濕度大。土壤為黃壤和黃棕壤,或為紅壤,Ph值5——5.5。

為小喬木層成分,也常見於疏林或灌叢中,海拔1600-1750米地帶,常生於水青岡FaguslongipetiolataSeem、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厚斗柯LithocarpuselizabethaeRehd、山桐子IdesiapolycarpaMaxim等組成的常綠、落葉闊葉林內。為偏陽性樹種,能耐一定的蔽蔭。通常3-4月展葉,4——5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葉變紅色,10——11月落葉。

分布範圍

西藏墨脫、雲南宜良、文山、金平、屏邊、維西、德欽、瀘水、碧江、貢山、騰衝、龍陵、端麗,貴州凱里、雷山、黎平、都勻、榕江、從江、安龍、織金、納雍、廣西凌雲、樂業等縣。生於海拔800-2400米的山地。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物種多樣性

十齒花十齒花葉子

貴州省玉舍國家級森林公園稀有保護植物十齒花(Dipentodonsinicus)群落的物種多樣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玉舍國家級森林公園十齒花群落以薔薇科、杜鵑花科、殼斗科、樺木科、山茶科、樟科、忍冬科、山茱萸科等為優勢科。

10個樣地中有8個樣地以十齒花種群占絕對優勢,其平均重要值高迭135.69,遠遠高於其它種群;十齒花群落喬木層物種豐富度為2.847、Simpson指數為0.601、Shannon-Wiener指數為1.523、種間相遇機率為0.601、均勻度指數為0.569,總體上均小於灌木層(分別為:5.580、0.830、2.377、0.829、0.672),表現為較明顯的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物種多樣性特徵。10個樣地中,Q1的物種多樣性程度最高,Q3次之,Q5和Q6最小,多樣性程度最低,10個樣地的物種多樣性排序為Q1>Q3>Q9>Q7>Q2>Q4>Q10>Q8>Q5>Q6。

群落學特徵

對貴州省玉舍國家級森林公園5000m2的稀有保護植物十齒花群落的特徵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十齒花群落共有木本植物114種,隸屬於47科84屬,群落中優勢科較明顯,但屬的組成較分散;十齒花群落物種豐富度為5.88,Simpson指數為0.84,Shannon-Wiener指數為2.45,種問相遇機率為84.02﹪,均勻度為67.56﹪;十齒花喬木層的平均重要值為135.69,遠高於其他種群。

群落的外貌和季相變化受十齒花的影響較大,表現出較明顯的季相變化;群落的優勢種群在不同程度上表現為集群分布;玉舍國家級森林公園十齒花群落植物區系成分表現為較明顯的熱帶、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性質。

種群種間聯結性

十齒花十齒花葉子

採用2×2列聯表,通過X2檢驗和w檢驗,分析了貴州六盤水市玉舍國家級森林公園十齒花群落20個主要喬木種群的種間聯結性。結果表明:20個喬木種群在抽樣面積分別為50、100和250m23種取樣水平上均表現為顯著的正關聯,但取樣面積為100m2,比50m2和250m2更為合適。

結合聯結係數(AC)和種間共同出現百分率(PC)等指標對其種間聯結性的程度測度顯示:各項指標對十齒花群落主要喬木種群之間聯結性關係總體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結果,但不同的測定方法可以相互彌補由於單一方法分析的不足;十齒花種群與其它喬木種群之間的聯結性較顯著,而且多數為正聯結。種間正聯結性越強,其對環境要求越接近,生態位重疊值越大。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十齒花為單種屬植物,其分類地位應屬衛矛科,還是另立一科(十齒花科Dipentodontaceae),至今尚有不同意見,對研究衛矛科系統發育有一定價值
保護措施
貴州雷公山正規劃為自然保護區,已禁止伐木砍柴,雲南屏邊大圍山已列為自然保護區,但仍在計畫階段,應從速建制,均應將十齒花等瀕危物種列為保護對象。其它產區也應採取保護措施。

栽培方法

十齒花

十齒花

用種子繁殖。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置室內陰乾,俟蒴果開裂,撿出種子儲存於乾處,至次年早春播種即可。用嫩枝扦插法亦可繁殖。

環境條件

溫度:十齒花屬於喜溫樹種,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及無霜期是:年平均溫度9度-16度,極端最低溫度負25度-負2度,極端最高溫度38度以下,有霜期150天以下。

光照:十齒花喜光。進入結果期以後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全年日照時數要在2000小時以上,才能保證十齒花的正常生長發育,如低於1000小時,核殼,核仁均發育不良。栽培中,從園地選擇,栽植密度,栽培方式及整形修剪等,均必須考慮採光問題。

土壤: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長發育的基地。十齒花龐大的根系和樹體首先要求深厚的土層(大於1米)以保證其良好的生長發育。十齒花喜疏鬆土質和排水良好,在地下水位過高和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而在含鈣的微鹼性土壤上生長最佳。對土壤PH值適應範圍為6-8,生長結實有影響,十齒花喜肥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

水分:十齒花耐乾燥的空氣,而對土壤水分狀況卻比較敏感,土壤過旱或過濕均不利於十齒花的生長與結實。所以,山地十齒花園需採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而在平地則要解決排水問題。

栽植方式

應根據立地條件、栽培品種和管理水平而異。總的來說,應以單位面積能夠獲得高產、穩產、便於管理為原則。對於早食十齒花,因其結果早,樹體較小,可採用3×3米或4×4米的計畫密植形式,當樹冠鬱閉光照不良時,可有計畫地間伐成6×6或8×8米。

栽植技術

提高栽植成活率和栽好幼樹是十齒花建園的重要一環,也是達到壯樹、早食、豐產的基礎性工作,必須保證栽植質量,才能使幼樹生長健壯,順利通過發育階段,為實現增產打好基礎

整地:提前進行土壤熟化和增加肥力的準備工作。一般整地規格為80×80×80cm,定植穴挖好以後,將表土和土糞混合填入坑底。下層土和速效肥放於坑上面中部。

苗木:只有優質苗木,才能有效地利用栽培條件,達到多結果的目的。要求苗木品種純正,主根及側根完整,無病蟲害,抗逆性強。最好為2-3年生壯苗,苗高一米以上,乾徑不小於一厘米,鬚根較多,以保證成活和健壯生長。

栽植技術:十齒花苗木定植以前,應將苗木的傷根及爛根剪除,然後放在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泥漿蘸根,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成活。然後在整好的坑中部打窩定植,窩的大小視栽植苗而定。定植時要做到苗正、舒展根系,分層填土踏實,使根系分布均勻,培土到與地面相平,全面踏實後,打出樹盤,充分灌水,待水滲後用細土封蓋,高出地平面約20cm。苗木栽植深度可略超過原苗木深度,但嫁接口必須露在外面,栽後七天再灌水一次。

撫育管理

除草:主要季節是夏季高溫乾旱時期,要將雜草鋤盡,減少雜草與樹苗競爭水肥,其它季節只除去對柑桔生長有影響的植物及可,低矮的雜草不宜除盡。近年來多採用化學除草劑除草:(1)草甘膦:每畝100克(有效成分),加水50-60公斤,用手工噴務器,均勻噴灑在雜草上。注意要儘量將龍頭放低,不能將藥液噴在苗木的枝、葉、幹上,否則會受藥害而死亡。施藥後須在8小時以上不下雨,才能不降低藥效。(2)除草劑1號0.3公斤/畝,西馬津120克/畝,或敵草隆0.2公斤/畝等加水噴灑效果都很好。

間作:十齒花結果較晚,在十齒花園中進行間作,不僅增產油糧和其他經濟作物,而且促進十齒花生長,提高產量。但不宜種高桿作物,各地實踐經驗證明:十齒花幼齡期以間作瓜、薯類為宜;中齡樹可間作穀子、中草藥和綠肥植物等較為適宜;老齡樹可間作小麥及其他喜光作物。春播作物產量較高,對樹體生長發育無大影響,但在5-6月間要加強肥水管理,以解決爭肥爭水的矛盾。樹下要留出直徑1米以上的樹盤,要注意輪作。

肥水管理:十齒花對肥水要求高,即使是土層厚的十齒花林,也要加強肥水管理。在發芽前、落花後、7月上旬果實硬核期和土地封凍前分四次施肥,對發芽、生枝、開花有利,促使果實肥大,種仁飽滿和水覆土。以廄肥、綠肥為主,配合施用複合肥,成年樹每株約需廄肥或綠肥100-200公斤,人糞尿或尿50-100公斤。也可以結合行間間種作物施肥,特別是4-5月份,正是十齒花樹和作物需肥時候。在株間將漚制的綠肥或直接將綠肥植物的鮮枝葉及雜草,鍘碎後和土翻入溝內,對於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核生長,提高產量很有效。

施肥時間:(主要是指栽植前5年)(1)萌芽肥(花前肥):一般在2-3月進行,施速效氮肥為主。(2)穩果肥:花謝後至6-7月,施多元複合肥為主。(3)壯果促梢肥:一般在秋梢萌發前追施,複合肥有機肥配合施放。

施肥的方法:最好是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施放,其方法為:(1)環狀法:以樹幹為中心,沿樹冠周圍開施肥溝,一般溝深15-20cm,寬30-35cm,肥料施放後上面覆土。(2)條狀法:在行株間開溝施肥。(3)放射狀法:以樹幹為中心向外開4-6條溝,近樹幹處開淺溝,向外逐漸加深。(4)撒施法:可將肥料均勻撒於樹冠之下,然後淺翻入土。

促進結果:深山地區雨量多,濕度大,有些十齒花樹枝葉生長旺盛,但不結果,果區民眾採用斷根、樹幹鑿洞、砍傷、去皮塊等機械創傷方法,抑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產量。機械創傷能培產的原因是,部分地破壞了韌皮部有機養分運輸的通道,較多地留在地上部分,改變了樹體醣分和含物質的比例,因而有利於花芽分化和開花結果。
(1)斷根落葉後或發芽前,刨開根部土壤,在距根頸0.6-2米處,截斷5-15厘米粗的側根1-2條,使斷口流水,斷根後覆土。
(2)砍傷每年冬季在樹幹基部用快斧砍傷樹皮,深達木質部,使其流水,增產效果顯著。
(3)去皮塊:落葉後在主根上剝去8平方厘米大的皮塊,然後覆土,掛果可以增多,品質變好。
應當注意,上述這些方法應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結合進行,如果放鬆土肥水管理,過於頻繁地使用機械損傷方法,必然發削弱樹勢,樹體早衰,大幅度減產。

十齒花十齒花形態分析圖

整形修剪

幼樹的整形修剪:(1)疏層分散形中心領導枝比較明顯,主枝5-7個,分2-3層。這種樹形枝條多,樹冠較大,產量高,適宜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枝條直立性的品種。整形要點是:定乾高度1.5-2.5米,土壤條件差,留乾要低。主枝著生位置和方向要配置得當,主枝間的距離1-1.5米,不能過近。基部三主枝的第一側枝距主幹1.5米左右,過近會形成把門側;越向樹冠外圍各側枝間的距離越應縮小。要注意保持中心領導枝的生長優勢,在一般情況下,不能輕易換頭,因為十齒花有橫向生長的特點,處理不當,會使強樹變弱,弱樹更弱。要適當控制背後枝,這是不同於其他果樹修剪的重要特點。十齒花背後枝生長旺盛,如任其自然生長,常超過原枝頭,形成“倒拉牛”。背後枝處理方法是:①背後枝與延長枝相近似時,及時處理背後枝;②原枝頭很衰弱,背後枝的方向、角度較好時,用背後枝代替原頭;③背後枝生長較好,並已形成花芽,可控制生長,讓其結果。

(2)自然開心形適用於土質薄和樹冠開張的品種。中心領導乾不明顯,2-3個主枝,為2杈或3杈結構。土質差的地方,每個主枝上留3個側枝;土質好的地方,每個側枝上再選留1-2個二級側枝。整形時要使樹勢均衡,各級側枝保留一定的生長優勢,合理利用空間。

(3)直立圓柱形:由於山高溝深,光線不足,十齒花直立性強,中心乾明顯,培養成直立圓柱形後,主、側枝較短,層狀或螺鏇狀排列在中心幹上,充分利用空間,減少農林爭地的矛盾。

結果樹的修剪:(1)結果母枝的修剪樹冠外圍1年生的健壯枝常是明年的結果母枝,一般不短剪,但結果母枝過多時會造成樹冠鬱閉,影響通風透光,須適當疏去部分細弱的結果母枝,以穩定產量,促進樹體正常發育。(2)延長枝的修剪對15-30年生的盛果期樹,樹冠外圍各級主枝枯部抽生的1年生延長枝,可在枯芽下2-3芽處進行短截。(3)徒長枝的修剪徒長枝大多由內膛骨幹枝上的隱芽萌發形成,在生長旺盛的成年樹和衰老樹上發生較多,過去多從基部剪去。(4)下垂枝的修剪在分杈處回縮,同時剪掉乾枯病蟲枝。過密的下垂枝要逐年砍除。

病蟲害預防

十齒花十齒花種子

黑斑病

症狀:由細菌引起,為害葉、新梢及果實。葉上病斑黑褐色,略呈多角形,外緣有半透明暈環,病斑多時,匯合成塊,使葉片焦枯捲曲而脫落,新梢上病斑黑色條紋狀或長圓狀,嚴重時新梢變黑枯死,果實上病斑黑色,大小形狀不等,病果早落。一般在雨季發生。
防治:幼樹發病期可噴1:0.5:200的波爾多液或50ppm的鏈黴素。

十齒花舉肢蛾

幼蟲為害果實,果實被害率高達90%以上。

形態:成蟲體黑色,有金屬光澤,複眼紅色,下唇須銀白色,前翅基部1/3處有橢圓形白斑,2/3處有月牙形或三角形白斑,其他部分均為黑色鱗片所覆蓋。休息時後足脛節、跗節向側後上方舉起。

防治方法:(1)結凍前刨樹盤,以凍死部分越冬幼蟲。(2)8月底以前摘毀被害果,以消滅當年幼蟲,減少下一年蟲口密度。(3)6月間用馬拉松1,000倍液或辛硫磷500倍液噴殺,每10天1次,連續在三次。

尺蠖

形態:成蟲翅底白色,上有灰色和橙色斑點,前、後翅外橫線上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圓斑,隱顯程度不一,前翅基部有一大圓橙斑,多變異。一年發生一代,以蛹在堰根下、梯田石縫內、雜草中、碎石堆中以及樹幹周圍土內越冬,一般入土3厘米深。次年5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中、下旬為盛期,8月底為末期。成蟲喜在夜間活動,趨光性強。卵產於寄主植物的皮縫內或石塊上。老熟幼蟲在樹下鬆軟土壤中、陰暗潮濕的石堰縫內或亂石下化蛹。

防治方法:(1)蛹密度大的地區,在結凍前和早春解凍後,可組織民眾刨蛹。(2)用燈光誘殺成蟲。(3)清晨趁成蟲不活動時可以人工捕殺之。(4)用辛硫磷500倍液或西維因250-500倍液噴殺4齡以前幼蟲。

雲斑天牛

形態:身體較大,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灰色絨毛,有時灰中部分帶青或黃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對腎形白色毛斑。小盾片被白毛。鞘翅白斑形狀不規則,一般排成2-3縱行。體腹面兩側各有白色直條紋一道,從眼後到尾部,但有間斷處;後胸外端角另有一長圓形白斑。

防治方法:(1)6-7月份傍晚持燈到樹下捕殺成蟲。(2)在成蟲產卵期,尋找產卵疤或流黑水的地方,用小刀將被害處樹皮切開,殺死卵和幼蟲。(3)用25%樂果或辛硫磷400-800倍液或敵敵畏300倍液注入蟲孔,以殺死其幼蟲。(4)用藥泥(紅粘土6-7份、6%六六六可濕性粉3-4份,加適量水調成)堵塞蟲孔。(5)保護和招引益鳥如啄木鳥等。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