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和樹皮。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驅風除濕,止咳,強筋骨。
主治
風濕關節痛,肌肉痿軟,風寒咳嗽。
相關配伍
1、治痿症(肌肉萎縮):鵝掌楸根、大血藤各50g,茜草根、一口血各15g,豇豆、木通各25g,紅花1.5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風濕關節痛:鵝掌楸根、刺桐各50g。煨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15-3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樹皮切絲,秋采根,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葯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現代套用
治療風濕病,肌肉萎縮和感冒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止咳。主治風濕關節痛,風寒咳嗽。”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
世界上奇特的植物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其他 | 蟲草、鬆口蘑、髮菜 |
蕨類植物 | 鹿角蕨、桫欏科、亨利原始觀音座蓮 |
被子植物 | 鵝掌楸、香木蓮、降香黃檀、閩楠、長柄雙花木、長喙厚朴、野大豆、連香樹、西康玉蘭、藥用野生稻、舟山新木姜子、胡豆蓮、翅果油樹、羊角槭、絨毛皂莢、鹽樺、瓣鱗花、版納黑檀、浙江楠、油丹、永瓣藤、格木、普陀樟、普通野生稻、無翼坡壘、山銅材、寶華玉蘭、大果木蓮、大葉木蓮、大葉木蘭、地楓皮、圓葉玉蘭、四數木、台灣水青岡、厚朴、華南錐、半楓荷、十齒花、凹葉厚朴、任木、東京桐、三棱櫟、七子花 |
裸子植物 | 黃杉屬、金錢松、翠柏、紅檜、篦子三尖杉、秦嶺冷杉、福建柏、海南油杉、毛枝五針松、朝鮮崖柏、岷江柏木、太白紅杉、大果青扦、大別山五針松、四川紅杉、華南五針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