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社區[山東省膠州市阜安街道勝利社區]

勝利社區[山東省膠州市阜安街道勝利社區]

勝利社區原是勝利村,隸屬膠州市阜安街道辦事處,北接中雲街道辦事處方井居民委員會,南靠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里河村,東鄰阜安街道辦事處南坦村,西連中雲街道辦事處河頭源村。東西橫距0.8公里,南北縱距1.4公里,總面積1.22平方公里。

社區概況

總人口:4621 轄區:四個小區 面積約:1.13平方公里四畀:北鄰淮河東路線 東鄰東環路 南鄰界南河 西鄰苗集路 與薛集社區 和平社區 駱寨社區 城南社區交界轄區內主要行政事業單位有:海事局 供電局 第五國小 航運公司 搬運公司倒閉和破產企業眾多:柳編廠 鞋廠 煤建公司 木材公司 棉麻公司 針織廠 糧食局東隊住地居民多以流動人口居多 失地居民 下崗職工偏多社區幹部八人、 支部成員5人、 村委會成員3人 、經濟發展滯後 倒閉企業 失地農民 下崗職工諸多內外環境因素制約經濟發展緩慢 社區居民主要從事是:小商、小販、百貨攤點、出勤雜工和低保為主要收入來源社區特色經濟、能見效益的有:億鑫麻紡織廠、為民油脂廠、城東農副產品經營部。 勝利村的存在形式就是6個自然村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6村合而為一,始稱勝利村,相沿至今。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村莊經濟的發展,原連線各個自然村的土地,逐步被城市建設徵用和勝利村工商企業利用,使農村戶口單一的村落,湧入了大量城市居民和外鄉遷來人口。1995年,根據膠州市對城市居民實行屬地化管理的規定,組建勝利居民委員會,實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2006年現有村民508戶,1425人。村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有黨員101名。

歷史沿革

有史可考乃從明朝開始。明洪武二年(1369年),膠州城區西南部1.5公里處,有3個以燒窯業戶為主居住的鄰近村落,人們據其所處位置,分別將其以西窯頭、北窯頭、南窯頭命名。城區西南1公里處有明朝將軍連洗之所建家園1處,人們將其稱為連家園,雖該園明朝被毀,但因百姓在原址上建房居住,其名一直沿用。城區南部1.5公里有明朝曾任浙江紹興知府楊可久所建家廟1處,人們將其稱為楊家廟,廟宇雖於解放前被毀,但因該處漸成民眾居住之所,故一直沿用其名。清朝末期,膠州城內趙氏大戶在城南2公里三里河以北建宗族墓地,在墓地北側栽植17餘畝橡子樹林,樹林北側初由守墓人居住,後逐漸形成村落,遂以橡子樹林命名。日偽時期,橡子樹林雖遭日軍伐用,但村名一直未變。

經濟發展

勝利社區的經濟基本是以農業為主。70年代初,工副業始有發展。1979年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視發展工業企業,先後建起水泥預製件廠、安裝隊、礦山機械廠、電纜廠、建築公司等20餘家企業。1990年開始,村莊充分發揮地處城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到2002年先後引進青島台一制帽有限公司、青島喜結皮衣製造有限公司等3家外商獨資企業,帶動了村莊經濟的大發展,成為膠州市外向型經濟先進村。2006年,全村完成經濟總收入5.1億元,實現利稅3300萬元,其中上繳稅金1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70元,集體公共積累3.1億元,農村經濟實力名列膠州市首位。

村內過去住宅均為平房,後來村民住房逐步改善。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在楊家廟前、圍城河以北,規劃建設了二層樓小區,建設二層樓126套。90年代初期開始,對沿街村民住房,從連家園小區開始,到北窯頭、南窯頭小區等進行開發改造,先後建起高層村(居)民樓24棟,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

1983年,勝利村實施《膠縣縣城總體規劃》,對村內街巷進行徹底改造,修築水泥路面,使街巷路面平坦,雨、污水排泄流暢。至2005年,勝利村平房區域街巷均進行了水泥硬化。經市政府投資拓寬後,村內自北向南的廣州南路,成為膠州市縱貫南北的一條道路。村南部橫貫東西的揚州路成為膠州市南外環路,2001年,隨著膠州城區的南移,揚州路逐漸成為膠州市橫貫東西的一條中心道路。

根據商貿中心總體規劃,勝利社區將對原勝利農貿市場地段投資1.1億元,建設5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城;農貿市場西側的原參運鞋廠,將改造成地下一層為停車場,一二層為批發市場,上面是高層住宅的商貿居住中心。此外,勝利村還將沿廣州路有步驟地啟動商業、住宅、餐飲、娛樂產業,發展信息、會計、諮詢、法律、房產等中介服務行業。據初步估算,三年時間這一區域的商貿投資將超過10億元。整個商貿中心建成運營後,年可增加稅收300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6000多萬元。

社區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加強村民文化大院建設。1999年春,社區兩委對村民文化大院重新進行了規劃建設,建起了200平方米、可藏書10萬冊的圖書閱覽室;建起了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的健身室;購置了價值6萬多元的多功能健身器、按摩椅、桌球台等器材;建起面積1000餘平方米的村民禮堂,室內有霓虹燈和音響,既可召開村民大會,又可開展文娛活動;建起桌椅配套,能容納70人學習的科普夜校、家長學校。通過對村莊資料進行整理,製作展板7塊,各種圖片200幅,建起了“榮譽室”。同時對辦公樓大院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成為民眾晚間活動的燈光舞場。1981年5月,建起了勝利幼稚園。21年來,先後投資250多萬元,改善幼稚園的辦學條件和設施,並對全村幼兒實行免費入托。勝利幼稚園先後被評為青島市“一類幼稚園”、“示範幼稚園”。1986年對老人實行退休養老制度,凡男60歲、女55歲的老人,每年按2000元至3000元不等領取養老金。深入有效地開展了民眾性的創“三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村民眾以爭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為榮。連續10多年被評為膠州市“十強村莊”、青島市“百強村莊”。先後獲得青島市“五個好先進黨組織”、“文明村莊標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村民委員會”、“文明村鎮”、“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半仙山村
博頭村
寶石社區
博廈社區
北岸村
寶陂村
寶蓮村
沖美村
創業社區
超朗村
赤坎村
茶山鎮
村尾村
茶山村
城中社區
常平鎮
長山頭村
曹樂村
長塘社區
草墩村
昌平村
長安鎮
村頭社區
長盛社區
東正社區
鄧屋村
東平村
東江村
大洲社區
大龍村
單屋村
東坑鎮
大利村
大朗社區
大環村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大沙村
大井頭社區
大泥村
低涌村
道滘鎮
東太村
大流村
福隆村
鳧山村
富竹山村
佛子凹村
鳳崗鎮
浮竹山村
福祿沙村
鳳沖村
佛新社區
浮崗村
福安村
隔坑村
谷嚇村
高英村
高埗鎮
莞城街道
光明社區
崗頭村
高埗村
橫坑社區
黃江鎮
護安圍村
虎門寨社區
橫滘頭村
禾坑村
黃洞村
厚街鎮
華陽村
環岡村
橫瀝鎮
宏遠社區
恆泉社區
橫瀝村
黃屋村
合路村
虎門鎮
河田村
洪梅鎮
黃家壆村
橫江村
黃泗圍村
黃泥塘村
黃草朗社區
厚德村
潢涌村
厚街村
湖美村
黃麻嶺村
橫流社區
和安村
舊圍村
井美村
桔洲村
九鄉村
聚龍江村
金洲社區
江邊村
舊村
井巷村
逕聯社區
錦廈社區
京山村
角社村
金桔村
坑口社區
坑美村
嶺頭社
盧邊村
六甲村
林屋村
蓮城社區
劉屋村
梁家村
羅沙社區
李屋村
盧屋村
良平社區
朗廈村
嶺廈社區
寮邊頭村
寮步鎮
良邊村
荔橫村
連平村
林村社區
朱磡村
羅馬村
盧溪村
寮廈村
龍眼社區
蘆村
廟邊王村
莫屋村
繆邊社區
民田村
梅林村
民泰社區
麻一村
麻涌鎮
麻三齊村
南城街道
南社村
牛楊社區
南洲村
南城村
南五村
泥洲村
歐鄧村
埔心村
屏山社區
泉塘社區
清湖村
橋頭社區
求富路社區
企石鎮
企石村
清溪社區
齊沙村
清溪鎮
稔洲村
稔子園村
勝利社區
市橋社區
水邊村
邵崗頭村
桑園社區
山廈村
上截村
石排村
山和村
沙角村
孫屋村
石碣鎮
石水口村
水貝村
上元村
司馬村
松木山村
三中村
石龍坑村
聖堂社區
沙步村
松崗村
沙田鎮
三屯村
上角社區
三涌村
沙頭社區
雙崗村
穗豐年村
田新社區
塘尾村
田寮村
塘角村
太和社區
鐵崗村
鐵爐坑村
塔崗村
塘廈鎮
塘廈村
萬江社區
屋廈村
望牛墩鎮
五涌村
烏沙社區
謝崗鎮
霞朗村
下沙村
細村社區
新村社區
下朗村
興塘社區
西南村
下截村
向西村
新民社區
下嶺貝村
霞邊村
小坑村
巷頭社區
新馬蓮村
廈邊社區
小河村
新圍村
西太隆村
冼沙村
鹹西社區
廈崗社區
興隆社區
西大坦村
下蘆村
月塘村
涌口村
窯山村
楊屋村
燕窩村
洋坑塘村
楊涌村
洋烏村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