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
羅馬村位於那樓鎮北部 ,南與該鎮中山村相連,東北與蒲廟鎮華康村、劉圩鎮那床村相接,西與蒲廟鎮聯團村交接,北臨蒲廟鎮那路村。是那樓鎮最大的村之一。轄5個自然坡,全村總人口約6750人。距鎮政府7.5千米。
簡介
羅馬村位於那樓鎮北部 ,南與該鎮中山村相連,東北與蒲廟鎮華康村、劉圩鎮那床村相接,西與蒲廟鎮聯團村交接,北臨蒲廟鎮那路村。羅馬村轄那馬、那邏、那花、楊來、潭龍5個自然坡,47個村民小組,1339戶,總人口6610人(2011年約6750人),其中水田面積4279畝,畲地面積1848畝。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淮山、桑蠶、水果、木薯、花生、玉米等。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400元,2005年人均收入已達到3800元。
村 名 |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羅馬村 | ||||
總戶數 | 1339 | 總人口 | 6610 | 黨員人數 | 86 |
各民族人口比例 | 壯族100% | ||||
自然地理特徵 | 丘陵 | ||||
主要產業及其規模、產值、純利潤 | 桑蠶3500畝,年產蠶繭1200噸,年產值240萬元;溫氏養雞220戶,年出欄達410多萬羽,年純收入600萬元。 | ||||
2005年人均純收入 | 3800元 | ||||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情況簡介 |
全村有屯支部5個,黨員86名,其中:男81名,女7名;國中及以下文化51名,高中文化21名,能掌握2門以上致富技術黨員有68名。2005年村“兩委”換屆選舉產生“兩委”班子成員12名,其中:黨支部成員7人,村民委員會成員5人,“兩委”成員平均年齡48.8歲,高中以上文化1人,國中文化11人。該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西瓜、桑蠶等,其中水稻面積3000畝,甘蔗面積300畝,西瓜面積1800畝,桑蠶面積3000畝,年產鮮繭1200噸。“溫氏”養雞217戶,年出欄300萬羽。羅馬村按照自治區黨委“1234610”工作思路,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農民增收。選準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經濟路子,大力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羅馬村加快集體經濟項目建設4項:辦公樓4間地樓出租、魚塘承包等,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年純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羅馬村各坡實現了“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電視。為民眾生產和生活辦實事具體抓了幾項工作:①加強村坡道路的建設、維修和管理。聯繫伶俐糖廠投資7萬多元新開蔗區道路3條;利用甘蔗提留修路款3萬元,對全村所有被風雨沖毀崩塌、毀壞的道路進行維修,恢復農用車輛暢通,方便民眾生產和生活,加快經濟的發展,堅決制止農戶占道路開荒種植。②充分發揮水利基礎設施對農業的效能,對作用於村的山塘水庫進行發包,落實責任制和管水制度,把承包金用到坡隊的公益事業:修路,加固堤壩工程;加強對電灌站的管理。③積極發動民眾興建衛生廁和沼氣池建設。幾年來,全村已建衛生廁350座,沼氣池500多座,使人民民眾董得建衛生廁和沼氣池的好處,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改善了生態環境。④利用科技興農的方針,積極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村黨總支委員會積極聯繫各項專家到村委會進行技術培訓:發展三元雜豬的飼養技術,快速養豬定點示範;種西瓜技術和種桑養蠶技術等都聘請技術員蹲點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養技術和生產積極性。還有農網改造和人飲工程等都為民眾解決了許多具體事情。 目前,羅馬村已把不斷擴大溫氏雞養殖面作為今後一段時期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做大做強溫氏雞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幾年來,該村在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始終圍繞“五個好”的目標狠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抓好黨員發展工作,兩年來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名,發展新黨員5名,其中35歲及以下3名,36—45歲2名,高中以上文化4名,婦女1名。
村委發展
一、 選準經濟發展路子,增加農民收入
1、繼續擴大發展溫氏雞養殖專業戶。利用廣東溫氏集團落戶我城區的發展優勢。2003年,在李正存主任成功養殖溫氏雞的基礎上,通過宣傳發動及組織民眾代表到外地參觀溫氏雞養殖場,使民眾受到直觀教育,並積極行動。2005年全村已發展溫氏雞專業戶220戶,年出欄達410多萬羽,年純收入600萬元,是全鎮乃至邕寧區溫氏養雞最多的村。
2、積極發展蠶繭生產,全村種桑養蠶面積達3500多畝,年產鮮蠶繭70萬公斤,總收入1500萬元,農戶年蠶繭單項收入達1萬元以上的有300戶,農戶人均增收3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桑蠶致富村。
3、因地制宜,發展多種農業生產。全村種植稻穀4200畝,玉米1500畝,糧食年產量達3360多噸,種甘蔗500畝,進廠原料蔗達1500噸。同時加強冬種生產,計畫發展西洋南瓜300多畝,馬鈴薯500多畝。
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投資120多萬元,並發動民眾集資13多萬元,修建那馬至那邏村級柏油路。同時,爭取上級支持投資了12萬元,修建了那邏路口至雞舍的砂石路,為養雞戶大大提供了交通方便。近幾年,發動民眾集資4.5萬元安裝閉路電視設備;集資70萬元,安裝固定電話,改變信息閉塞落後的面貌。
三、社會穩定,文化生活逐漸提高,人民安居樂業 “三大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2005年共調解“三大糾紛”案件15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加大打擊“六合彩”等賭博行為力度,大力清除社會醜惡現象,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2005年全村有493戶被評為文明戶。發動民眾集資2萬多元,修建了羅馬村燈光籃球場。發動民眾捐資3000多元,1000斤糧食到五保戶、特困戶、孤兒戶進行慰問並送慰問物資。資助特困生68名,扶助資金近6000元。逐步提高民眾精神、文化水平。以開展先進性教育、春節慶祝活動為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開展“溫氏杯”籃球賽、採茶劇團演出、開晚會等,大大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
四、村幹部和村級工作管理進一步規範化,農村民主化進程加快,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那馬自然坡
那馬坡是羅馬村村委會駐地,蒲(廟)鎮(龍)三級公路經過村旁,有兩條鄉村水泥路從三級公路經村中心至那邏、楊來、那花坡,於交通方便。那馬坡主體由青綠、那馬、三冬三個大隊(村民小組)組成,村中心為那馬坡,那馬坡總人口約2100人,是那樓鎮第三大村。
那邏自然坡
那邏坡位於那馬坡北偏東2.5千米,是那樓鎮較大的村。 那邏坡由榃(壇)體、賴羅、那旦三個大隊(村民小組)組成,總人口約1800人,有鄉村水泥路通那馬坡、楊來坡,交通較方便。是羅馬村第二大村。
潭龍自然坡
譚龍坡位於那馬坡西約2千米處,蒲鎮三級公路經過村邊,有鄉村水泥路直通村中心,交通方便。譚龍坡是那樓鎮北門戶,來往車輛很多,風景優美,全坡總人口約1600人,是羅馬村第三大村。
楊來自然坡
位於羅馬村東北5千米處,是那樓鎮最北的自然坡,全坡主要姓楊,故稱楊來坡。楊來坡有鄉村水泥路直達羅馬村委,全坡總人口約1000人。
那花自然坡
那花坡位於那馬坡南2.5千米,臨近中山村的那蕾、那棉坡,總人口約380人。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