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卯鎮

勐卯鎮

勐卯鎮地處瑞麗市中部,北回歸線北側,屬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2℃,年降雨量1355.2毫米,平均海拔1386.6米,國境線長25.16公里,轄區面積為235.7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勐卯鎮勐卯鎮
勐卯鎮位於東經97°47′23″~98°02′37″,北緯23°56′28″~24°09′01″之間。東隔瑞麗江橋與畹町經濟開發區為鄰;
勐卯鎮生態林
南和緬甸木姐市隔江相望,與大掌賀亂等緬寨接壤;西與姐相鄉毗連;北與勐秀鄉隴川縣章風、潞西市遮放等鎮相依。東西最大橫距14.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8.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瑞麗通往內地和緬甸的交通要道。勐卯鎮全境地勢狹長,從東北至西南呈不規則形狀,東北部為山區,西部和中部為壩區,東南部沿瑞麗江,地勢起伏較為平緩,最高點為戶永山,海拔2019.8米,最低點為弄莫湖,海拔757米,高低相差1262.8米,平均海拔1388.4米。境內河流均屬伊落瓦底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管河、南毛河、賀南毛河、扎朵河、勐力河、團結大溝和瑞麗江。南管河、南毛河、賀南毛河發源於勐秀山麓,流經勐卯村姐崗村,匯入弄莫湖;勐力河發源於勐力山麓,流經勐力村,匯入姐勒水庫;團結大溝由東向西流經姐勒村、團結村、姐東村和姐相鄉,匯入瑞麗江。主要蓄水工程姐勒水庫勐卯水庫兩座,蓄水量共2632萬立方米,是瑞麗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全鎮依山傍水,國土總面積235.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58%,壩區占42%;有森林面積11221.1公頃,森林覆蓋率50.48%;有耕地面積42363.12畝,其中水田41493.12畝,旱地10870畝。國境線長25.16公里。

發展歷史

勐卯,系傣語譯音,譯為“霧城”之意,是瑞麗歷代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公元568年,混魯、混賴以
勐卯鎮江邊廣場
卯江(今瑞麗江)為中心,建立“勐卯國”。現勐卯城北麓的崍允建就是混魯、混賴在勐卯建的第一座王城。、明時期,這裡曾是麓川宣慰司駐地之一。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以麓川城為基礎,在南淘河(今南毛河)西岸築平麓城,即勐卯城。初,改設勐卯安撫司,後為歷代衎氏土司司署駐地。1912年民國政府在勐卯設彈壓委員。解放後,勐卯劃規姐勒區管轄。1952——1954年為縣政府駐地。1969年勐卯從姐勒劃出,建立“勐卯公社”。“文革”時,改名為紅城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後設勐卯鎮。2005年2月,瑞宏、銀河兩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勐卯鎮管轄,2005年8月姐勒鄉併入勐卯鎮。2006年10月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下轄的團結村委會和卯相社區併入勐卯鎮。

資源環境

勐卯鎮地處瑞麗市中部,北回歸線北側,東經97°47′20″~98°02′30″,北緯23°56′45″~24°09′30″之間,屬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2℃,年降雨量1355.2毫米,平均海拔1386.6米,轄區面積為235.75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65%,壩區占35%;有森林面積11221.1公頃,森林覆蓋率48.3%;有耕地面積42187畝,其中水田30330畝,旱地11857畝。
勐卯鎮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涼,盛產稻穀檸檬甘蔗蔬菜瓜果等作物。是瑞麗糧、蔗、果、菜的主產區之一。有地熱、鐵礦、硫磺、石灰岩等豐富的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勐卯鎮下轄勐卯、姐崗、姐勒、芒令、姐東、勐力、團結7個村委會,東門、南門、帕色、芒喊、新民、芒良、姐勒、允當、雙卯、芒沙、弄恩、新社、白沙地等65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轄友誼、麓川、勐龍沙、瑞豐、目瑙、新安、卯相7個社區,80個居民小組。
2006年,勐卯鎮總戶數16677戶,總人口71379人,其中常住人口51151人,流動人口20228人;城市人口44261人,占總人口的62%;農村人口27118人,占38%。主要民族以傣族漢族景頗族德昂族為主,傣族主要集中在勐卯、姐崗、姐東、姐勒、芒令、團結6個村委會,漢族分布在7個居委會和部分村民小組,景頗族以芒令和勐力兩個村委會為主,德昂族以芒良、帕色、賀德3個村民小組為主,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鎮。

旅遊景點

勐卯鎮是一座悠久的歷史古城,這裡民族節日眾多,有傣族潑水節擺嫩細、德昂族澆花節、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等獨具特色的民族節日。同時,瑞麗著名的旅遊景點莫里熱帶雨林景區芒令獨樹成林、姐東喊沙奘寺、姐東崍大佛、姐勒金塔也座落在勐卯鎮境內。
勐卯鎮莫里瀑布景觀

一、莫里熱帶雨林景區
瑞麗江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內,景區總面積7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景觀。景區木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生長著1540種植物種類,479種花卉香料,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達十幾種。佛祖釋迦牟尼曾在這裡的溫泉旁齋戒淋浴,並留下一隻碩大的腳印俗稱“佛腳印”。沿小溪徙步至觀瀑區,50米的瀑布傾斜而下,似一匹巨幅白綢,此地負氧離子達每立方厘米3萬多個,是一個天然森林大氧吧。
二、獨樹成林
被列為AA級旅遊景區。獨樹成林,位於320國道旁,這裡的榕樹可謂獨樹一幟,令人叫絕,這棵雍容如蓋的古榕樹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由三棵榕樹相互攀附共生,樹冠覆蓋面積0.8公頃。最大的一棵高達36米,胸徑576厘米。曾有《勐龍沙》《景頗姑娘》《孔雀公主》《西遊記》等十多部影片曾在此拍攝外景。
三、喊沙奘寺
建於清末,為“乾欄式”建築,1966年改建為公社管理委員會。1981年翻修擴建,因寺頂呈三疊,故又稱浩達溫寺。殿頂有本寨相亨繪的佛教故事,寺右側建有潑水亭和護經女神素臘薩蒂塑像。該奘寺被列為瑞麗市文物保護單位。
勐卯鎮姐勒金塔

四、姐勒金塔
傣語稱“廣母賀卯”,意為勐卯壩頭塔,因坐落在姐勒寨子而得名,始建於清代,1980年在該塔遺址出土銀片,上有傣文記載,於傣歷2300年(1976年)勐卯土司行約法執政時首次修塔後,因地震和戰亂塔毀,該塔經過多次重修和維修,後於1983年重建,為磚石鋼混結構,錢貼瓷磚,建築面積701.5平方米,塔直徑30米,塔群布局為里外三層,中央立主塔,主塔高36米(不包括塔帽),大小塔共十七座,耗資27萬元。該塔在國土座部佛教中最具有規模者,塔的體量、主度是中國國內上座部佛教之首,是東南亞上大佛塔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分別被瑞麗市人民政府德宏州人民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區”;2001年還被定為“國家文物保護區”。
遊客在鎮內還能領略到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民間繪畫等,感受到濃郁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品嘗到獨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經濟發展

2007年,勐卯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783萬元,比2006年增加3125萬元,增幅24.68%;人均總收入5968元,比2006年增加1227元,增幅27.22%;農民所得收入8797萬元,比2006年增加1599萬元,增幅22.2%;農民人均純收入3326元,比2006年增加658元,增幅24.66%。總收入中,種植業收入5952萬元,占37.71%;林業收入360萬元,占2.28%;畜牧業收入2548萬元,占16.14%;漁業收入659萬元,占4.18%;工業收入387萬元,占2.45%;建築業收入136萬元,占0.86%;運輸業收入958萬元,占6.07%;商飲業收入1820萬元,占11.53%;服務業收入643萬元,占4.07%;其他行業收入2320萬元,占14.69%。
2007年末,鎮轄區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餘額30957萬元,較2006年增幅21%,各項貸款餘額24658萬元,較2006年增幅30%;財政總收入527萬元,總支出537萬元;糧食總產量1278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73公斤;完成村寨路燈、道路、公房等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39.58萬元。

特色產業

勐卯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等。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2658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境外和市內。勐卯鎮大力發展的項目有:甘蔗水稻茶葉橡膠八角草果葫菽大棚蔬菜檸檬等經濟作物種植,大牲畜養殖、能繁母豬養殖、仔豬養殖、家禽養殖、交通運輸、餐飲服務、食品加工、房屋租賃、中介服務、村辦集體企業等產業。

科教文衛

2006
勐卯鎮橡膠種植現場培訓會
年全年,共舉辦甘蔗種植、檸檬中耕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橡膠栽培及割膠技術、農機管理、水稻測土配方施肥及病蟲害防治、山區水稻病蟲害防治以及無公害蔬菜栽培、冬春蔬菜科學施肥、科學養牛養豬等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各類科技培訓19期,培訓進步農民1800餘人次,印發材料1600餘份,投入經費2.68萬元;在麓川和友誼社區分別製作2個科普宣傳欄,方便居民民眾增長知識和學好科技用好科技;繼續發揮農函大作用,開辦了1個檸檬專業教學班,招收學員80人,結業率100%。2006年,在姐東村成立了勐卯鎮姐東村農民種植行銷協會;在勐力村推廣8M2水泥沼氣池21口;在姐東村進行水稻、玉米新品種同田對比實驗,其中水稻對比實驗21個品種,玉米對比實驗4個品種。組織申報《勐卯鎮500畝檸檬規範化栽培示範項目》榮獲州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勐卯鎮共有幼稚園2所,學前部1個,國小16所,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教職工780人,在校學生11138人。其中,幼稚園教職工36人,入園兒童546人;國小教職工432人,有118個教學班,在校小學生7110人,入學率99.6%;中學教職工312人,共有初高中82個教學班,在校中學生4028人,入學率98%。2007年全年鎮政府共籌措資金492萬元擴建和修整了姐勒中心國小運動場、喊沙國小籃球場,建蓋了姐東、勐力、姐勒三所國小教學樓,夯實了學校基礎設施。同時,鎮政府還充分發揮“貧困學生助學基金會”的作用,支出資金1.84萬元,資助了24名特困生
勐卯鎮農民夜校班

2007年,勐卯鎮舉辦“潑水節”、“擺冷西”、“擺少散”等節日慶典;帶領16位民間藝人參加由中央電視台中央音協中央舞協聯合舉辦的“民族民間歌舞盛典”活動;與市老年金濤藝術團在興安社區聯合舉辦慶“三·八”節文藝匯演;安排5位民間藝人參加市文化局舉辦“民間繪畫及藝人剪紙藝術”培訓班;組織芒養隊前往市文化廣場與市老年體協共慶“九九重陽節”。
2006年,勐卯鎮設定衛生醫療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室7個,村衛生室覆蓋率100%。有醫務工作人員30人,其中鄉村醫生13人。2006年,有7個村委會69個村民小組的2518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受益人數4246人,國家實施農民補償金95.5萬元,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逐步得到緩解。2006年末,全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有觀察床33張,門診人數17899人次。2006年勐卯鎮出生率13‰,死亡103人,人口自然增長數166人,自然增長率8.02‰。

基礎設施

2007年,共組織8310名民眾進行3次興修水利
勐卯鎮道路
活動,清理泥土6700方,疏通河道44條,長37.2公里;投入資金854.8萬元,完成道路修復、人畜飲水、蔬菜基地、農田改造、排灌工程等11項基礎設施建設,為農產品運輸、農業灌溉、大春生產、冬農開發以及防汛抗旱創造良好條件。2007年末,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3661.18萬瓦特,擁有各類農用機械6725輛/台,實現機耕、機灌、機收總面積76099.2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