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於血漿中,亦稱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質,血漿中含量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約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電泳上,它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電點為pH4.2。含於Cohn分帶Ⅲ/2之中。可被67%飽和的硫酸銨鹽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機體內的半減期為23—36小時。它在凝血過程中變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殘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於肝臟,生成時有維生素K參與。
作用
凝血酶原在凝血機制中起著中心的作用。在激活的因子Ⅴ和由血小板或其他細胞提供的磷脂表面存在的條件下,被激活的因子Ⅹ激活形成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對多種凝血因子具有水解作用。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另外還具有:⑴誘導血小板聚集;⑵激活ⅩⅢ因子;⑶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從而激活纖溶系統;⑷
激活由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⑸激活因子Ⅴ、Ⅷ、Ⅺ,生成更多的凝血酶;⑹激活蛋白C系統;⑺刺激傷口癒合。因而凝血酶原缺乏或結構異常使凝血酶導致凝血機制的異常。
活動度
凝血酶原活動度是什麼
?凝血酶原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凝血酶原是由肝臟合成的維生素K依賴因子之一,故在肝功能檢查中檢測凝血酶原的活動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凝血酶原活動度(簡稱PTA)是判斷肝細胞壞死的嚴重程度及預後的敏感指標。
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它的正常活動度為75%~100%。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臨床意義
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細胞內合成。在肝臟功能正常時,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在正常範圍。當肝臟實質受到損傷,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可呈不同程度的減低,常引起出血、淤血等臨床表現,如如牙齦出血、鼻出血、青紫色淤痕等。
當是急性肝炎時,凝血酶原的活動度降低幅度並不明顯。如果是重症B肝患者,或者是肝硬化、慢性B肝患者,在做凝血酶原的活動度檢測時,就會發現凝血酶原的活動度會明顯降低,則就表明病情急劇加重,肝細胞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判斷依據是:凝血酶原的活動度小於40%,為肝細胞壞死的肯定界限。
激活
凝血酶原(Ⅱ,prothrombin)是含582胺基酸殘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處切開,切除N端274個胺基酸殘基,餘下308個胺基酸殘基分成A、B兩條肽鏈,由一個二硫鍵相連,即為凝血酶(thrombin)。因子Va無酶活性,但可使Xa的活性增強350倍,加速凝血酶的生成。磷脂膠粒與酶(Xa)和底物(凝血酶原)之間借Ca++作為橋相連。因凝血酶原肽鏈的N未端含有10個γ羧基谷氨酸殘基。相鄰的羧基可與Ca++形成複合體。另一方面,Ca++又可與磷脂中磷酸基結合,這樣使Xa和Va與凝血酶原接觸在一起,於是Xa將凝血酶原水解為凝血酶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Ⅺ、Ⅹ均由肝合成,合成過程中需要維素K作為輔因子。缺乏Vitk則生成異常凝血酶原,只有正常活性的1?%。研究表明Vitk參與凝血酶原γ羧基谷氨酸的生成。Vitk參與羧基化的機理為:氫醌型Vitk在酶的催化下奪去γC上的一個質子,使γ-C呈陰離子,而和CO2結合。2,3環氧Vitk則在酶催化下被硫辛酸還原而重複利用,因而Vitk在此羧化反應中起輔酶的作用。
凝血酶原基因位於第11號染色體,基因長21kb,有14個外顯子和13個內含子,其mRNA為2kb.合成622個胺基酸的肽鏈,其中前導肽43個胺基酸,在分泌過程中裂解。雖然正常凝血酶原的核苷酸順序和胺基酸順序已經闡明,但其基因變異的研究沒有FⅧ和FⅨ深入。凝血酶原異常有鈣離子聯結部位的缺陷,FⅩa裂解的缺陷和生成凝血酶活性的缺陷。與FⅧ和FⅨ相似,發生在CpG二核苷酸序列的突變更多見,單個胺基酸的取代可以發生在影響被FⅩa裂解的部位,酶活性的部位以及鈣聯結部位。
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
,簡稱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因子(兔腦滲出液)後,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導致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的意義總的來說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儲備功能、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後。根據其正常值是偏高還是偏低可以大致的判斷出疾病種類。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的意義一:診斷肝病的嚴重程度。肝臟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場所,當肝功受損時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導致凝血酶原時間偏高延長。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的意義二:凝血酶原時間偏低見於婦女口服避孕藥、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狀態等。
兒科常用藥物
兒科用藥是指套用於兒童患病所使用的藥物,尤其指專門在醫院兒科使用的藥品。一般來說,相同的品規藥品,只要適用於兒科,即可視為兒科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