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與成的精神分裂症一樣,迄今病因還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 本症患兒家族中有精神病遺傳史的發生率較高(16%~64%)。夏鎮夷等(1982)認為兒童精神分裂症的遺傳方式以多基因遺傳可能性為大,其遺傳度為70%,一級親屬中本症發病率:父母為4.0%;同胸為6.7%。有人認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險性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發生同病的危險率為7%~17%,表明遺傳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2、器質性因素 本症患兒有圍生期損害史較為常見。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延遲、神經系統檢查有軟體徵和腦電圖異常亦較多見,近年來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兒誘發電位P300潛伏期顯著縮短及波幅降低;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結果,提示額葉、基底節、顳葉損害與精神分裂症密切相關。
3、心理社會因素 兒童受到強烈精神創傷,如父母離異,親人死亡、升學未成等生活事件誘發精神分裂症者較為常見,而且心理社會因素對於病程的延續及預後也有重要影響。
4、病前性格特徵 本症患兒病前性格多為內向,在性格偏異或不健全基礎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增加發病的危險性。
5、生物化學因素這方面在兒童精神分裂症研究較少。一般認為本症與中樞多巴胺能系統活動過度去甲腎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關。有些研究發現本症患兒血漿多巴胺β-羥化酶增高,而膽鹼能系統受抑制。
流行病學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較成人為低。據報導15歲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約0.14%~0.34‰。中國文獻報導兒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於10歲以前者較少;10歲以後起病者顯著增多。起病年齡最小者為3歲,一般以12~14歲少年占多數。
症狀
兒童精神分裂症診斷的主要指征如下:1.症狀標準 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以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為主要特徵,並與相應年齡行為的活動表現有明顯異常和不協調,同時至少有下列症狀之一:
(1)思維貧乏,聯想散漫或破裂,思維內容離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2)情感淡漠,孤獨退縮,興趣減少,自發情緒波動,無故哭笑或焦慮恐懼。
(3)意識清晰情況下,出現有感知障礙、行為紊亂、精神運動興奮、作態、違拗或遲鈍少動。
2.嚴重標準 適應能力明顯受損,與大多數同齡正常兒童相比明顯異常,包括在家庭、學校各種場合下的人際關係、學習表現、勞動和自助能力的變化和缺陷。
3.時間標準 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
4.排除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和發育障礙。
兒童精神分裂症往往潛隱起病,緩慢進展,症狀不典型,診斷比較困難,尤其年小的患兒,故須細緻檢查和深入觀察。並須與兒童孤獨症、精神發育遲滯、多動障礙、品行障礙以及器質性精神障礙等相鑑別,以免誤診或漏診。
臨床表現
1.起病形式 緩慢起病為多,隨年齡增長,急性起病逐漸增多。
2.早期症狀 兒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狀主要為情緒、行為改變、睡眠障礙、注意不集中、學習困難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3.基本症狀特徵
(1)臨床症狀與年齡因素密切相關,年齡小者症狀不典型,單調貧乏;青少年患者基本症狀逐與成人相近似。(2)情感障礙:大多表現孤僻、退縮、冷淡,與親人及小夥伴疏遠或無故滋長敵對情緒。無故恐懼、焦慮緊張、自發情緒波動等症狀。
(3)言語和思維障礙:年小的病例常表現言語減少、緘默、刻板重複、言語含糊不清、思維內容貧乏。年長患兒可有病理性幻想,內容離奇故怪的妄想內容,並常有被害、罪惡、疑病和非血統妄想。
(4)感知障礙:兒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礙多較生動鮮明,恐怖性和形象性為特徵,可有幻視、幻聽(言語性或非言語性)、幻想性幻覺以及感知綜合障礙(如認為自己變形、變醜等),尤以少年患兒為常見。
(5)運動和行為異常:常表現興奮不安、行為紊亂、無目的跑動,或呈懶散、無力遲鈍、呆板少動,或出現奇特的動作或姿勢,常有模仿動作或儀式性刻板動作。少數患兒表現緊張性木僵和興奮,衝動、傷人和破壞行為。
(6)智慧型活動障礙:主要見於早年起病的患兒。大多病例一般無明顯智慧型障礙。
常見表現
1、患兒早期表現多樣,有的是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發獃發愣。
2、學習成績、學習效率明顯下降。
(1)有的表現為言語及活動減少,與同學親人關係疏遠、常閉門不出、拒絕見人或拒絕上學。
(2)有的變得精神緊張不安、膽小恐懼、敏感多疑,同學們在一起說話、逗笑以為是取笑他學習不好,腦子笨;父母在一邊說話也常懷疑是不是說他什麼而常無原因地對父母發脾氣,或認為父母對他不好進而懷疑他們不是親生父母;有的早期表現為怕髒,覺得嘴裡進了髒東西而不停地吐唾沫,怕得病,怕細菌而反覆洗手洗臉,或做完什麼事以後總覺得沒有做好而反覆檢查,這種檢查的“嗜好”無論對大小事物都如此。
(3)有的兒童感覺自己沒系好褲帶,衣服沒穿好,則反覆檢查、反覆系而不能按時上學。
(4)有的反覆檢查核對本來已寫好的作業而反覆修改塗描,為此而耗費不必要的精力、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有的則拋棄學業、終日沉緬於“研究”與其現實狀況非常不相當的“學問”而廢寢忘食,或空談政治、哲學,或妄自誇大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當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引起注意及時辨別、及早治療,以免貽誤治療時機、釀成慢性。當症狀進一步發展便可出現典型性的嚴重的精神病症狀。幻覺和妄想是在兒童少年期的精神分裂症者中比較常見的症狀,以視幻覺和聽幻覺比較多,幻視內容多為可怕、古怪。
檢查
神經系統檢查、腦電圖檢查、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檢查,主要是排除腦器質性改變引起的精神障礙。
治療
本症療法基本與成人相近似,主要採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教育訓練相結合,各種治療的選擇,除了根據臨床主要症狀之外,還要結合患獨具體情況,如年齡、軀體發育、營養狀況加以全面考慮。抗精神病藥物常用為氯丙嗪、氯哌啶醇、奮乃靜、舒必利和氯氮平等,顯效率50%~60%。一、藥物治療原則:
宜從小劑量開始,遞增至療效滿意的治療量,持續1月左右再漸減至維持劑量(相當於治療量的1/4~1/3),通常維持治療半年以上。
二、常用口服抗精神病藥治療劑量及範圍:
氯丙嗪300~400mg/d、奮乃靜30~60mg/d、舒必利300~800mg/d、氯氮平300~400mg/d、甲硫達嗪400~600mg/d、氟哌啶醇20~30mg/d、維思通4~6mg/d、三氯噻噸(復康素)10~20mg/d,哌咪清2~12mg/d。
三、長效製劑:
能有效地維持慢性期病人的療效,如每周服五氟利多30~60mg,每2~3周肌注氟奮乃靜葵酸酯或氟奮乃靜庚酸酯12.5~50mg、高抗素(氯噻噸)200mg、三氯噻噸葵酸酯20~40mg,每月肌注安度利可或哌泊噻嗪棕侶酯50~100mg。
四、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錐體外系反應是最常見的副反應,可表現為假性帕金森反應、靜坐不能、動眼危象、吞咽或言語困難等,可口服安坦4~8mg/d或肌注氫溴酸東莨菪鹼0.3~0.5mg。肝功損害、粒細胞減少、體位性低血壓、嗜睡、便秘、泌乳、色素沉著、閉經或性功能障礙等。
鑑別
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和發育障礙相鑑別。並須與兒童孤獨症、精神發育遲滯、多動障礙、品行障礙以及器質性精神障礙等相鑑別,以免誤診或漏診。
預防
隨訪觀察結果表明,起病年齡小、緩慢起病而且產現程緩慢;呈進行性發展以及智力減退者預後較差。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採取積極治療,對兒童精神分裂症的預後具有重要關係。流感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疾病,全世界約有1%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並出現神智恍惚、精神錯亂、認知能力減退等症狀。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但無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也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東西嚴重損傷了我們的大腦呢?眾多研究顯示,罪魁禍首竟然是流感。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很多人都表示疑惑。的確,流鼻涕、發燒這些事看起來怎么也不會和需要終生服用抗精神病藥扯上關係。然而,各種研究一再表明,精神分裂症與產前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感染有關。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感染,孩子就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200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稱,大約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由於母親產前感染所致。
醫生很早就發現,在感染了梅毒(syphilis)、鏈球菌(streptococcus)之類的病原體後,如果不進行治療,人就會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以前一些歸咎於神經或心理缺陷的精神疾病,其實是微生物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最為明顯,而自閉症、躁鬱症(bipolardisorder)和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也與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有關,無論感染是發生在子宮內、兒童期或成年以後。有些感染會直接影響大腦,另外一些則會觸發免疫反應,干擾大腦正常發育,甚至誤導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大腦細胞。
一旦科學家弄清了感染與精神失調症之間的關係,就有望開創精神病預防的新紀元。絕大多數急性病例中,只需要簡簡單單的疫苗或抗菌藥物就可以在大腦受損前消除感染。至於免疫系統引起的精神錯亂,我們可以開發新的藥物,抑制免疫反應對大腦的影響。即使無法做到以上的程度,我們對精神病的複雜病因了解越深入,在應對的時候就會更加從容。
併發症
可出現情感障礙、言語和思維障礙、感知障礙、運動和行為異常、能活動障礙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