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潛伏期
概念
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至最早出現臨床症狀的這段時間。不同的傳染
病其潛伏期長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數小時,如細菌性痢疾;有的長達數年,如AIDS,但同一種傳染病有固定的潛伏期。通常所說的潛伏期是指常見(平均)潛伏期,如流行性腮腺炎的潛伏期最短為8天,最長為30天,常見潛伏期為18天。影響因素
潛伏期的變動可能與進入機體的病原體數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機體的抵抗力等因素有關。有些傳染病病人在潛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體而具有傳染性,如麻疹、水痘等。
意義
⑴根據潛伏期的長短判斷患者受感染的時間,以進一步追查傳染源,確定傳播途徑;⑵根據潛伏期長短可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或醫學觀察期。一般以平均潛伏期加1天~2天,危害嚴重的傳染病科按最長潛伏期予以留驗或檢疫;
⑶根據潛伏期長短可確定免疫接種時間;
⑷根據潛伏期可評價預防措施的效果;
⑸潛伏期的長短可影響疾病的流行特徵。一般潛伏期短的傳染病來勢兇猛,病例成簇出現,並常形成暴發;潛伏期長的傳染病流行持續時間較長。
性心理的潛伏期
潛伏期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性心理發展模型中列出的5個階段之一,該階段處於口腔期(第一階段)、肛門期(第二階段)、性器期(第三階段)之後,而處於生殖期(第五階段)之前。潛伏期(5歲至青春期前)此個階段很長,期間沒有明顯的性發展表現。這個階段的特色,是兒童失去對與性相聯繫的活動興趣,而把他們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例如學校的課業,良好的習慣,意識到男女間性別的差異,將自己局限在與自己同性的團體中,沒有表現,故稱之為潛伏期。
肝炎潛伏期
所謂“潛伏期”是指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在臨床出現症狀之前的一段時間。人體一旦感染了肝炎病毒,並不一定在臨床上出現特有的症狀,甚至少數患者絲毫不舒服的感覺也沒有。不同的臨床症狀主要取決於病原體的種類、數量、毒性以及被感染個體的免疫力。A肝的潛伏期一般在2~6周(平均1個月左右),B型肝炎的潛伏期為6周到6個月(一般在3個月左右),C型肝炎在輸血後的潛伏期為15~50日(平均約為8周)。潛伏期的長短顯然與輸血量,即輸入的病毒量有關。非輸血後散發性C肝的潛伏期尚待確定;丁型肝炎的潛伏期可能相當於B肝的潛伏期;戊型肝炎潛伏期一般為2~9周,平均為6周。可見,B型肝炎的潛伏期較長,而甲型肝炎的潛伏期較短。
另外,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後,至血清中出現病毒標誌物也需要一段時間。A肝病毒感染後,在潛伏期末,血及尿中有低濃度的病毒,臨床症狀出現後,血清中一般可檢測到其特異性抗體(抗—HAVIgM),於發病後12~24周轉為陰性。糞便中出現A肝病毒較血中早,黃疸出現前2周或3周糞便中就有病毒排出,潛伏期末糞便中病毒數量最多,傳染性最強。B肝病毒感染人體後,一般需1個月(最早1~2周,最遲11~12周)血中可出現HBsAg,2個月時達高峰,急性肝炎HBsAg約存在3個月(1~20周),如HBsAg在6個月內不能轉陰,則為慢性肝炎或B肝病毒攜帶者。故接觸肝炎患者後,如果馬上抽血檢驗,即使感染了病毒也呈陰性,需間隔一段時間才能發現病毒。4間諜潛伏期編輯指在組織團體,或國與國之間,政黨之間,為了今後能夠達到某種目的,而在對方陣營設定的人員或機構,在沒有接受任務時,稱為潛伏期。從事任務時即為活動期,增加暴露的機會!
昆蟲病理學
▪病理生理學▪病理形態學▪病理組織學▪病因學▪畸形學
▪症狀學▪病徵▪症狀▪前驅症狀▪綜合症狀
▪診斷病徵▪突發病徵▪昆蟲免疫原▪包囊作用▪黑變作用
▪吞噬作用▪體液免疫▪天蠶素▪天蠶抗菌肽▪蜜蜂抗菌肽
▪蠅抗菌肽▪現患率▪致病力▪病原體▪專性病原體
▪兼性病原體▪昆蟲病原性▪宿主特異性▪宿主域▪廣譜昆蟲病毒
▪潛勢病原體▪感染力▪發病率▪侵襲▪潛伏期
其他科技名詞
▪潛伏性感染▪誘發▪帶毒狀態▪激活因子▪感染
▪原發感染▪交叉感染▪繼發感染▪再感染▪雙重感染
▪混合感染▪感染期▪蜂蟎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
▪變形蟲病▪蜜蜂蠅蛆病▪並眼症▪彼得拉哈五月病▪藍色病
▪幼蟲白堊病▪表皮壞死症▪軟化病▪急性麻痹病▪慢性麻痹病
▪芽孢桿菌麻痹病▪囊雛病▪春季病▪縮短病▪黑化病
▪乳狀菌病▪洛氏病▪幼蟲結石病▪杉毒病▪天然宿主
▪偶見宿主▪替代宿主▪非包含體病毒▪包含體病毒▪包含體
▪病毒粒子▪核型多角體病▪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質型多角體病毒
▪多角體▪多角體膜▪多角體蛋白▪核殼體▪殼粒
▪殼體▪囊膜▪髓核▪病毒束▪單粒包埋型病毒
▪多粒包埋型病毒▪隱蔽期▪病毒發生基質▪顆粒體病▪顆粒體病毒
▪顆粒體蛋白▪顆粒體▪桿狀病毒▪膿病▪樹頂病
▪萎縮病▪馬來亞病▪重組桿狀病毒▪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桿狀病毒穿梭載體
▪無包含體突變株▪病毒增強素▪細胞釋放病毒▪多角體衍生病毒▪質型多角體病毒電泳型
▪家蠶空頭性軟化病▪家蠅病毒▪松天蛾β病毒▪蚜蟲致死麻痹病▪棉鈴蟲矮縮病
▪臍橙螟慢性矮縮病▪昆蟲痘病毒▪球狀體▪紡錘體▪球狀體蛋白
▪紡錘體蛋白▪昆蟲痘病毒病▪虹彩病毒病▪昆蟲虹彩病毒▪濃核症
▪濃核病毒▪囊泡病毒▪多分DNA病毒▪姬蜂病毒▪繭蜂病毒
▪病毒與寄生蜂共生現象▪果蠅西格馬病毒▪小RNA病毒▪潛伏型病毒▪原病毒
▪介體▪專性病原性細菌▪兼性病原性細菌▪家蠶猝倒病▪蘇雲金桿菌
▪血清型▪孢子時期▪營養體時期▪孢子囊時期▪α外毒素
▪β外毒素▪伴孢晶體▪殺蟲抗生素▪性比螺鏇體▪殺雄作用
▪僵病▪蚜蟲疫霉▪冬蟲夏草▪蟲草菌素▪蟬花
▪附著胞▪入侵絲▪入侵板▪菌絲段▪芽生孢子
▪白僵病▪白僵菌素Ⅰ▪類白僵菌素Ⅱ▪卵孢白僵菌素▪卵孢素
▪綠僵病▪黃僵病▪微循環產孢▪綠僵菌素▪殺青蟲素A
▪殺蟎素▪日光黴素▪微孢子蟲病▪微孢子蟲▪孢原質
▪營養體▪裂殖生殖▪裂殖體▪靜止子▪產孢生殖
▪產孢體▪孢子母細胞▪連核▪極絲▪極絲柄
▪極質體▪蜜蜂微粒子病▪家蠶微粒子病▪昆蟲寄生性線蟲▪侵染期幼蟲
▪弱毒感染▪減毒作用▪生物殺蟲劑▪微生物防治▪微生物殺蟲劑
▪水平傳遞▪垂直傳遞▪經卵巢傳遞▪經卵表傳遞▪經發育期傳遞
▪微量餵飼▪經口
以上科技名詞按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水產生物病害及防治▪鉤介幼蟲病▪魚類腫瘤▪海帶幼體畸形病▪海帶幼孢子體畸形分裂症▪海帶脫苗爛苗病
▪海帶白尖病▪海帶綠爛病▪海帶柄粗葉卷病▪海帶白爛病▪海帶捲曲病
▪海帶泡爛病▪紫菜絲狀體鯊皮病▪紫菜赤腐病▪紫菜壺狀菌病▪絲狀細菌附著症
▪紫菜癌腫病▪紫菜綠變病▪非寄生性水產動物病▪藻類毒害▪血細胞腸炎
▪湖靛▪機械損傷▪水產動物營養不良病▪維生素缺乏病▪對蝦白黑斑病
▪軟殼病▪泛池▪氣泡病▪跑馬病▪萎癟病
▪彎體病▪肌肉壞死病▪痙攣病▪蝦黑鰓病▪魚病學
資料說明
潛伏期(latent period,latent time,incuba-tion period )是指病毒潛伏於人體,沒有任何症狀的這段期間。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不同,數小時、數天、數月甚至數年不等。非典型肺炎的潛伏期約為三至十二天之間,通常在四至五天。噬菌體,從宿主細菌感染噬菌體開始到引起細菌溶解為止的這一期間。一個噬菌體感染細胞,在細胞內雖然有噬菌粒子的生殖,只要不引起溶菌,僅能成為一個感染中心。一旦發生溶菌,則可見感染中心的急劇增加。疾病或放射性損傷時,從病原體侵入機體,或機體開始受到放射線照射時到發病的這一期間。在這一階段中,病原體不僅在體內進行生殖,並且還能進行蔓延及發揮損傷作用。例如在病原體感染後,逐漸地形成抗體而達到足以引起免疫反應的狀態。潛伏期由於個體差異及感染的各項條件可能多少有些差別,但根據病原體的種類大致是一定的。短者如鼠疫,潛伏期約為2—7天,長者如麻瘋,潛伏期可達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