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淡水龍蝦,學名克氏螯蝦,又稱龍蝦、大龍蝦、大紅蝦。該蝦原產於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該蝦屬溫熱帶淡水蝦類,適應力強,繁殖率高,食性雜,生長快,抗病,耐高溫,耐低氧,離水數小時也不會死亡。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並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出口量也日漸增加,銷售和收購價格不斷上升,養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基本習性
淡水龍蝦廣泛生活於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溝及稻田等水域,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種水草均是適口餌料,在這些水域中生長良好。幼蝦生活在淺水區或池邊,喜穴居,有時躲藏在石礫水草的隱蔽處,通常蝦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較多沼澤地蘆草叢生的灘岸地帶,蝦穴一般圓形,向下傾斜,深達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龍蝦棲息地點常有季節性移動現象,春天水溫上升,蝦多在淺水處活動;盛夏不溫較高時就向深水處移動;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龍蝦蛻皮、生長和繁殖也在洞穴中進行,以防被傷害,並且該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雨水季節,淡水龍蝦也經常會爬上陸地活動。該蝦並具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一般能耐餓3~5天;秋冬季節一般20~30天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攝食的最適溫度為25~30℃;水溫低於15℃以下活動減弱;水溫低於10℃或超過35℃攝食明顯減少;水溫在8℃以下時,進入越冬期,停止攝食。淡水龍蝦雄蝦的壽命一般為20個月,雌蝦的壽命為24個月。淡水龍蝦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間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時間不一,過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過遲則卵子過熟而老化。交配的適宜水溫為22~25℃,交配季節最好不要捕撈,讓其抱卵孵化,繁衍後代。淡水龍蝦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產卵3~4次,一般體長7~10厘米、體重15~30克的親蝦,其懷卵量為220~270粒,而個體大小不同,其懷卵量差距很大。正常情況下,交配產卵後的抱卵蝦需有1~2月的孵化過程(即胚胎髮育),需消耗很大的體力,因而要加強對抱卵蝦的營養和培育。抱卵蝦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2~27℃,孵化時間6~10周。蝦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過濾進水,然後施有機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供蝦苗攝食。一般蝦苗培育時放養幼體密度為15~20萬,如用“豆漿”法培育,則放養密度可為16~18萬。
外形特徵
龍蝦的頭胸部較粗大,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體長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間,重0.5公斤上下,是蝦類中最大的一類。最重的能達到5公斤以上,人稱龍蝦虎。體呈粗圓筒狀,背腹稍平扁,頭胸甲發達,堅厚多棘,前緣中央有一對強大的眼上棘,具封閉的鰓室。腹部較短而粗,後部向腹面捲曲,尾扇寬短。龍蝦有堅硬、分節的外骨骼。胸博具五對足其中一或多對常變形為螯,一側的螯通常大於對側者。眼位於可活動的眼柄上。有兩對長觸角。腹部形長,有多對游泳足。尾呈鰭狀,用以游泳;尾部和腹部的彎曲活動可推展身體前進。龍蝦的前三對胸足具爪,第一對足上的爪極長。覆蓋頭部和胸博的背甲前方有明顯的額劍或吻。
右螯與左螯:龍蝦有兩種不同的螯,一是碎螯,一是刺螯。如果您自己觀察一隻龍蝦,您會發現其碎螯在右側而刺螯在左側。
硬殼與軟殼:大西洋龍蝦的成長需要換殼,新換的蝦殼又薄又軟。在加拿大,龍蝦捕撈季節儘量錯開換殼的夏季,而捕獲的大多數加拿大大西洋龍蝦都是硬殼龍蝦。
換殼:換殼活動伴隨著龍蝦成長的一生。在龍蝦出生的頭一年,它將經歷10次換殼。龍蝦將繼續經歷大約每年一次的換殼活動直到其成熟。成熟的龍蝦可能每三年只換殼一次。
龍蝦長到1磅重(可以上市)需要6-8年的時間。龍蝦在溫水中生長更快,並可在更短的時間內長到上市規格。
肢體再生:龍蝦可以丟下自己的肢體迷惑捕食者,可丟棄的肢體包括螯、腿、大小觸角等。有些時候龍蝦也會由於某些未知因素丟棄自己的螯。
硬殼營養:硬殼龍蝦肉被認為是最美味的,並被證明是最有營養的。軟殼龍蝦會在換殼時失掉一部分營養並吸收大量水分。是消費者最健康的選擇。
自然的顏色:龍蝦的自然的顏色從藍綠色到銹棕色有所不同,並且有藍殼或白殼的龍蝦。(除了白殼龍蝦外)各種顏色的龍蝦煮熟後,都將變成紅色,並且不同顏色蝦殼的龍蝦都同樣美味。
多顏色的內臟:龍蝦肉大體上為白色。但當食用龍蝦時會發現幾種其他的顏色。緊挨著龍蝦肉的暗紅色是雌龍蝦的龍蝦籽。帶有紋理的綠色部分是龍蝦肝,很多人非常喜歡龍蝦肝並認為這也是龍蝦獨特口味的一部分。而經常出現的白色泡沫狀物質則是龍蝦的脂肪及血液,這些也是可食用的。
同類相食:由於在龍蝦的內臟中發現過龍蝦殼,龍蝦曾經被誤認為是同類相食的生物。實際這些蝦殼是龍蝦吃下的自己換殼過程中丟棄的舊蝦殼。雖然龍蝦也屬於食腐動物,但它更喜歡新鮮食物,包括魚、螃蟹和海膽。
龍蝦的牙齒:龍蝦長有牙齒,但它的牙齒並不長在嘴裡而是長在胃裡。
讓龍蝦睡覺:簡單地把龍蝦倒過來讓其背部朝下幾分鐘。一些人很喜歡在煮龍蝦前這么乾。
足部味蕾:除了嘴部,龍蝦在腳部也有味道識別器官。
分布範圍
龍蝦分布於世界各大洲,品種繁多,一般棲息於溫暖海洋的近海海底或岸邊。中國產的龍蝦至少在8種以上。主要的有:中國龍蝦,呈橄欖色,產於廣東沿海一帶,體形較大,產量也較大;波紋龍蝦,色形均似中國龍蝦,產於南海近岸區;密毛龍蝦,色形均同上兩種,產于海南島和西沙群島;錦繡龍蝦,有美麗五彩花紋,最大可達4公斤-5公斤,產於浙江舟山群島一帶,產量不大。此外,還有日本龍蝦、雜色龍蝦、少刺龍蝦、長足龍蝦等,但產量都很少。美洲螯龍蝦(Homarusamericanus確良))和挪威龍蝦(Nephropsnorvegicus)價值最高,常常以活龍蝦的形式市售;可食部分為多肌肉的腹部和螯。真龍蝦見於除極地外的所有海洋和較深的水域。歐洲龍蝦(Homarusgammarus,即歐洲螯龍蝦)呈綠色,見於歐洲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岩石質的海底。好望角螯龍蝦(Homaruscapensis)見於南非周遭海域,體長可達10-13厘米,幾無商業價值。生活環境龍蝦見於從拉布拉多至北卡羅來納的水域,有時棲於淺水,但深至366米的水中數量更為豐富。體重約0.45公斤、體長約25米的龍蝦在淺水中捕撈。通常用龍蝦籠(一種網箱,內置死魚為餌)捕撈。在深水中龍蝦可長達約2.5米,常用拖網捕撈。特別巨大的個體可重20公斤。美洲龍蝦經常活著市售。身體背側多為淺黑綠色或棕綠色,美洲螯龍蝦(Homarusamericanus)腹側黃橙色、紅色或藍色;浸入熱水中後變成紅色。龍蝦主要生活於熱帶沿岸淺海的礁岩間,白晝潛伏於岩縫間或石下,夜間覓食活動,行動緩慢,多為雜食性。
生長繁殖
雌體成熟蛻皮後交配產卵,受精卵抱於雌體腹肢間,卵粒圓形,橙色。雌體經約5年的發育即成熟,準備產卵。夏季雄體將精子送入雌體體內,但受精要到春天方發生。每個雌體產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產出後附於雌體的游泳足上直至數月後幼體孵出。幼體身長約1厘米,自由游泳約12天,然後沉到水底,並停留於此。有些龍蝦的壽命可達50年。狗鯊、鰩魚和鱈魚最常捕食龍蝦的幼體。成年龍蝦的主要天敵是人。
食療價值
營養價值
龍蝦體大肉多,營養豐富,其肉每百克含蛋白質18.9克,尼克酸4.3毫克,維生素E3.58毫克,2.79毫克,硒39.36微克,其他成分如磺、磷、鐵等,含量也不低。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營養物質——蝦青素,主要存在於蝦黃和蝦殼中(紅色物質),含量約800PPM,蝦青素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一般的烹飪、食用方法很多都把它丟失掉了。硬殼龍蝦肉屬於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品。實際上,加拿大龍蝦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卡路里及膽固醇的含量要比許多大眾喜愛的低脂肪食品(如豬肉、高瘦牛肉或白雞肉等)更低。每份加拿大龍蝦的卡路里含量低於100(89%的卡路里來自蛋白質),加拿大龍蝦是各種美食愛好者(包括節食瘦身者)的不二選擇。
烹製方法
民間吃龍蝦,多蒸或煮熟後剝殼取肉,蘸姜醋等調味料食用。飯店、酒樓加工則複雜多了,常出肉後改刀成型入烹,菜品以廣東、福建、海南多見,如“上湯焗龍蝦”“油泡龍蝦球”“蒜茸蒸龍蝦”等等。由於龍蝦體內的分散神經系統,它浸在熱水中不會感到疼痛。龍蝦沒有聲帶,也不像傳言所說的那樣會尖叫。在蒸煮龍蝦時人們聽到的聲音是蒸汽從蝦殼排出時的聲音。
需要注意的是,在烹製前,最好能夠去除龍蝦的腸子和腮毛。
去除龍蝦腸子的方法是:龍蝦尾部有3片尾甲,稍微用力即可將中間一片的尾甲(連同蝦腸)扯出。
去除腮毛的方法是:使用剪刀,將蝦頭甲片下面的腮毛全部剪除。
這樣,您就可以吃到乾淨的龍蝦了:)
食療作用
龍蝦肉的蛋白質中,含有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因此,食用龍蝦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胃的功能,對提高運動耐力也很有價值。龍蝦甲殼比其他蝦殼更紅。這是由於龍蝦比其他蝦類含有更多的鐵、鈣和胡蘿蔔素。龍蝦殼和肉一樣對人體健康很有利,它對多種疾病有療效。將蟹、蝦殼和梔子醅成粉末,可治療神經痛、風濕、小兒麻痹、癲癇、胃病及婦科病等,美國還利用龍蝦殼製造止血藥。
據有關藥用書籍記載,龍蝦肉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腎虛陽痿、神經衰弱、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
其他用途
龍蝦體內很重要的蝦青素是科學發現的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顏色越深說明蝦青素含量越高。廣泛用在化妝品、食品添加劑、以及藥品。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洗蝦注意
註:請勿使用“洗蝦粉”對龍蝦進行清潔。上海食品藥品監管局曾經發出緊急通知,禁止使用違法食品添加劑洗蝦粉,洗蝦粉主要被一些水產市場攤主用來給龍蝦去污,主要成分是檸檬酸和亞硫酸鹽。雖然這兩種成分屬於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洗蝦粉中還有很多沒有分離出來的成分,使用此產品會給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
養殖技術
淡水小龍蝦學名克氏螯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原產北美洲,1918年從美國引進日本,1929年引進到我國。小龍蝦適應性廣,繁殖力強,自然種群發展很快,經幾十年的擴散,已形成全國性的分布。由於小龍蝦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廣受人們歡迎。受利益驅動,人們開始超強度捕撈小龍蝦,自然環境條件下的小龍蝦產量越來越低,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也不斷上揚(目前起塘價已經是8.5元/500克),人工養殖前景廣闊。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淡水小龍蝦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喜歡營穴居生活,所以對池塘埂的破壞相當嚴重,這是我們在養殖前應該充分考慮的問題。下面就淡水小龍蝦相關養殖技術進行介紹:生物學特徵
小龍蝦在分類上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軟甲亞綱十足目刺蛄科。它對水質要求不高,生命力強,在水溫為10~30℃時、pH為6.5~9.0的水域內均可正常生長發育,最適pH為7.5~8.5。它生長快,在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餌料供應情況下,經2個多月的養殖,即可達到商品蝦規格。小龍蝦的生長也伴隨著蛻殼,一般蛻殼11次即可達到性成熟,性成熟個體可以繼續蛻皮生長。其壽命不長,約為1年。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水體較淺、水草豐盛的濕地、湖泊和河溝內,繁殖季節喜掘穴。洞穴位於池塘水面以上20cm左右,深度達60cm到1.2m,內有少量積水,以保持濕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減少水分散失。小龍蝦對餌料的要求不高,屬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水底的有機碎屑、水草為食,也捕食水生動物;在養殖池塘中,喜食投餵的小雜魚和螺蚌肉,當食物供應不足時有自相殘殺的習性。
繁殖特點
小龍蝦常年均可繁殖,以5~9月為高峰期。小龍蝦的繁殖比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過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產中難以見到抱卵蝦。卵巢在交配後需2~5個月方最後成熟,並進行排卵受精。受精卵為紫醬色,粘附於腹部游泳肢的剛毛上,抱卵蝦經常將腹部貼近洞內積水,以保持卵處於濕潤狀態。小龍蝦的懷卵量較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為300粒。卵的孵化時間為14~24天。小龍蝦幼體在發育期間,不需要任何外來營養供給,剛孵出的仔蝦需在親蝦腹部停留10天左右,方脫離母體。若條件不適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數周仍能存活。當池塘灌水以後,仔蝦和親蝦陸續從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時親蝦會攜帶幼體進入水體之中,然後釋放幼體。小龍蝦雖然抱卵量較少,但幼體孵化的成活率很高。小龍蝦分散的繁殖習性限制了苗種的規模化生產,給集約化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池塘選擇在水源充足、地面開闊、地勢略帶傾斜的地方,以長方形為宜,3~5畝為好。水深0.7~1.5米,不宜過深。池底平坦,底質以壤土為好,池坡土質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調控。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水中溶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池埂應有適當坡度,坡比1:2.5,便於蝦棲息與覓食。小龍蝦逃逸能力較強,必須搞好防逃設施建設。通常用塑膠薄膜、鈣塑板或者網片,沿池埂四周用竹樁或木樁支撐圍起防逃,用網片的需在上部裝上蓋網。
2、放養前準備
(1)清池蝦种放養前20~30天,排乾池水,曝曬消毒,清除過多淤泥,整修池埂,每畝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等藥物,徹底清池消毒。
(2)施肥蝦苗下塘前10天進水50厘米,每畝施腐熟畜禽糞肥500~600千克,培育輪蟲和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為蝦苗提供適口餌料。第一次施肥後,根據水色、pH值、透明度的變化,適時追施一次肥料,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培育水色為茶褐色或淡綠色,透明度為20~30厘米。
(3)種草放養前在池塘四周坡底灘角及塘底種植一定數量的水草,最好選用苦草、伊樂藻,種草面積掌握在1/3左右。沿塘埂四周移植水葫蘆、水花生,寬度視池塘大小不定。水草既可作為小龍蝦的食物,又能為其提供棲息和蛻殼環境,減少自殘,水草用毛竹圍住,防止全池擴張。同時,可在塘中架設網片或設定竹筒、塑膠筒等,作為棲息、蛻殼、隱蔽場所。
(4)移殖螺螄每畝投放300公斤左右的螺螄,一方面可改善池塘水質,又可作為小龍蝦的天然餌料。
(5)安裝過濾網進水口須安裝過濾網,一般採用60~80目篩絹,防止敵害生物混入。
(6)安裝防鳥網沿塘埂向塘中心裝設稀網目網片,寬度約為4-5米,網片中心離水面約為2~3米,可用細鋼絲固定,防止水禽對螯蝦的侵襲。
3、蝦种放養
(1)放養數量由於目前小龍蝦的苗種生產尚未達到產業化程度,故採用春季放養未達商品規格的蝦種為主,畝放50~100公斤左右,規格約為150~200隻/公斤。如放養大規格商品蝦,則畝放50公斤。
(2)注意事項
(A)同一池塘放養的蝦種規格要一致,一次放足,捕大留小。苗種要求體質健壯,附肢齊全。
(B)冬季放養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夏季和秋季放養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陽光曝曬。
(C)蝦种放養前用3%~5%食鹽水浸洗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
(D)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較長,放養前應將蝦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覆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以提高成活率。
(E)放養鰱鱅魚種,畝放100尾左右。這樣一方面充分利用水體,增加產量,另一方面又可利用鰱、鱅魚調節水質。
4、飼料種類與投餵方法
(1)飼料的種類稚蝦、幼蝦階段,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等為食,體長1.5~3厘米的幼蝦期,投碎細餌料(如魚肉糜等動物性餌料,製成小顆粒);5~8厘米的中蝦階段要把餌料加工成一定規格大小(如野雜魚、螺螄、河蚌肉、蚯蚓及畜禽內臟等切成蠶豆粒大小)再餵;成蝦階段則兼食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投餵的餌料可稍粗些。總的原則是:幼蝦時要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中期應逐漸轉向以投餵植物性餌料為主,並搭配動物性餌料;後期多投餵動物性餌料,做到“兩頭精,中間青”。
(2)投餵方法餌料投餵量按體重來計算,乾料投餌量大體是小蝦體重7%~8%、中蝦體重5%、大蝦體重2%~3%,並根據天氣、水質狀況以及蝦活動覓食情況適當增減。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可以少投喂,天氣晴好時適當多投餵;大批蝦蛻殼時少投喂,蛻殼後多投餵;蝦發病季節少投喂,生長正常時多投餵。小龍蝦多在夜裡活動覓食,並具有爭食、貪食習性。投餵飼料要堅持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以下午一次為主,約占全天投餵量70%;採取定質、定量、定時投餵方法。投餌地點一般選在岸邊和淺水處,多點均勻投喂,上午投料應離灘遠些,傍晚投料應近些。也可在蝦池四周設餌料台,以便觀察蝦吃食情況。
5、日常管理
(1)建立巡池檢查制度定期檢查飼料消耗、螯蝦活動、防逃設施等情況。
(2)調控水質蝦池水質要求保持清新。前期以肥水為主,透明度為25厘米左右;中後期儘可能做到勤換水和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生石灰8~10公斤。但必須保持水位穩定,不能忽高忽低,以免影響親蝦產卵。
(3)加強棲息蛻殼場所管理蝦池中始終保持有較多水生植物。大批蝦蛻殼時嚴禁干擾,蛻殼後立即增餵優質適口飼料,防止相互殘殺,促進生長。
(4)防逃防病汛期加強檢查,嚴防逃蝦。做好病害防治和敵害清除工作。一般螯蝦病害較少,應以預防為主,最好不用藥或者少用藥,開展無公害養殖。
6、捕撈
捕撈主要採用地籠網捕捉,可常年捕撈,捕大留小,如果每次的捕撈量非常少時,可停止捕撈。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一個讓現代人頭疼的生態難題。這些“入侵者”在原產地只是普普通通的物種,但是到了新家之後卻如魚得水,瘋狂蔓延且非常難以遏止。它們嚴重的干擾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導致景觀被破壞、當地物種滅絕,威脅農作物和森林植被,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它們還傳播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