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蝦夷馬糞海膽棲息於沙礫、岩礁地帶的50m淺水域,水深5~20m處分布較多。海膽對餌料藻類選擇性不強,殼徑8mm以下稚海膽主食附著桂造及有機碎屑,後期改食大型藻類。蝦夷馬糞海膽生長快速,最大個體殼徑可達10cm以上。性成熟為2齡,雌雄一體。繁殖主要在秋季,由於其性腺發育不同步,有些地區從春季至秋季斷斷續續產卵。我國北方地區自然繁殖季節9~11月,海區水溫23~12℃;繁殖盛期10月中旬,水溫17~18℃。性腺指數10~25%,殼徑6cm左右的蝦夷馬糞海膽平均產卵量500粒左右,約5g。
分布
蝦夷馬糞海膽原產於日本北海道及以北沿海,在俄羅斯薩哈林島等地也有分布。經多年的生態調查,認為它適於我國北方沿海特別是遼東和山東半島養殖。1989年大連水產學院養殖繫於由日本引進,經7年研究,已經掌握樂室內人工育苗和海上養成商品膽技術。
經濟價值
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海膽醬等食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生殖腺含有較高的胺基酸、多糖及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人工養殖
1.採用扇貝籠、鮑魚籠和塑膠筐在大連近海水域進行筏式養殖效果良好,蝦夷馬糞海膽在該海區可正常生長、並達性成熟;
2.餌料以海帶、裙帶菜等為主,間或投餵馬尾藻、石蓴等;
3.海區水溫在-1.0~25.2℃範圍內,該海膽均可正常生活;
4.在大連海區蝦夷馬糞海膽的生長速度比原分布區快一倍左右;
5.養殖1.5~2.0年殼徑可達5.0cm以上並收穫;
6.不同養殖器材的養殖密度和效果不同 .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一個讓現代人頭疼的生態難題。這些“入侵者”在原產地只是普普通通的物種,但是到了新家之後卻如魚得水,瘋狂蔓延且非常難以遏止。它們嚴重的干擾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導致景觀被破壞、當地物種滅絕,威脅農作物和森林植被,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它們還傳播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