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革命
清朝末年改行新軍制,於安慶設立安徽武備練軍學堂。余亞農長兄余申甫及次兄余丹甫均去就讀。武備學堂改陸軍國小後,在兄長的影響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余亞農考入該校。兩年後,徐錫麟任安徽陸軍國小堂會辦,暗中號召推翻清廷專制政權,余亞農受其革命思想的啟蒙。陸軍國小畢業,升入北京清河鎮陸軍第一中學。兩年後,入保定軍官學校入伍生隊學習。在此期間,經常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研究時事,抨擊時弊,經吳祿貞介紹於宣統二年(1910年)秘密參加了同盟會。武昌起義前夕,余亞農受吳祿貞之命,去漢陽聯繫湖北新軍起事。在漢陽,因起事日期尚未最後確定,乃離鄂返皖,進行聯絡。時值合肥光復,其次兄及孫品驂等人在合肥大同書院成立軍政府廬州分府,余亞農前去襄助。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柏文蔚任革命軍第1軍軍長,駐浦口、徐州一帶。余亞農被推為全椒民軍司令,復應聘為第1軍訓練處代理處長。
追隨國父
民國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凱篡國,余亞農亦隨第1軍被解除職務,調入剛成立的保定軍校學習。民國2年7月,孫中山組織武裝討袁,發動“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獨立。柏文蔚組建安徽討袁軍,自任總司令。余亞農聞訊後離校南下,投入討袁淮上軍張孟介(匯滔)部任營長。9月,“二次革命”失敗,袁軍接連發出通緝令,嚴密搜捕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人,張匯滔、鄭贊丞護送孫中山避居上海,余亞農亦追隨張匯滔逃亡去滬。當時,合肥王亞樵正因組織社會黨反對軍閥而被迫出走上海,余亞農與王亞樵在廬州軍政分府曾經相識,乃隨王亞樵參加討袁護法運動,自此成為王亞樵秘密組織的主要成員。民國3年7月8日,余亞農回響孫中山號召,赴日本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返滬後,聯絡同志,圖謀起事。王亞樵建議爆炸北京政府,迫袁退位,孫中山未予同意。王亞樵乃命余亞農在上海呂斑路文德里秘密製造炸彈,擬去爆炸上海警察廳,然後舉事。不料火藥爆炸,余亞農面、腿均受傷,因而被法租界巡捕房拘留3個月。被釋後,仍在滬、粵過流亡生活。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期間,余亞農曾投滇軍方聲濤部,任夏述唐旅參謀。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蒙難永豐艦,下令討賊,余亞農參加東路討賊軍許崇智部,任第8旅16團第3營營長,不久敗於廣州石碑,乃離職返滬。
國共兩黨合作後,余亞農返回安徽,與孫品驂等人發動“討曹(錕)驅馬(聯甲)”運動,後因奉軍進攻而失敗,孫品驂下野,余亞農隻身走保定,去天津。不久即自天津投奔國民軍第5軍方振武部,初任參議。1926年3月,國民軍第5軍參與國民軍與直、奉軍的南口之役,轉戰晉北。余亞農任第2(混成)旅第6團團長。8月,國民軍兵敗,5軍退至五原。9月,國民聯軍成立,5軍餘部被整編為國民聯軍第2軍,余亞農任第2軍第8旅旅長。
民國15年9月,馮玉祥於五原誓師,參加北伐。國民聯軍出兵援陝,解西安之圍。余亞農率全師官兵經察、綏、寧而援陝,解救了被圍困8個月的楊虎城部。民國16年春,余亞農率部經三原,出潼關,進駐襄樊。此時,馮玉祥部國民軍改隸蔣介石指揮,國民聯軍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2集團軍,宣布全軍集體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方振武所部第2軍擴編為第3方面軍,隸屬第2集團軍,余亞農升任第1軍第3師師長。不久進入豫西,以期與北伐大軍會師中原。10月,因與馮玉祥矛盾頻起,方振武率所部脫離第2集團軍建制,投入蔣介石的第1集團軍,所部改稱中央直屬第9方面軍,參與討伐唐生智。1928年3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方振武所部此時已改編為第1集團軍第4軍團,余亞農改任第34軍89師師長。
反蔣活動
民國17年5月3日,日本侵略軍在濟南製造“五三慘案”。余亞農奉命率部防守黃河大橋,與日本軍第6師團齋藤旅團發生激戰,官兵雖有重大犧牲,但終於保住了大橋。同年,奉軍被驅逐出關後,蔣介石“編遣國會”, 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各部縮編。89師被縮編為44師131旅,余亞農任旅長,調駐安慶集賢關。8月,余亞農調任45師134旅旅長。9月,方振武因反對所謂的“編遣”,被蔣介石軟禁於南京。蔣介石欲將45師師長鮑剛與第6師師長方策對調,鮑剛不服,在蕪湖起兵反蔣,余亞農聞訊後,於安慶北門外集賢關營園客廳,將奉蔣命前來“點編”的嫡系部隊第26路總指揮兼第6師師長方策扣押,率所部開進五祖山,樹旗反蔣,終因眾寡懸殊而失敗,方策收編45師殘部,接任師長。余亞農流亡上海。蔣閻馮中原大戰爆發後,余亞農乘船去天津轉鄭州,被馮玉祥委為豫皖邊區第1路軍司令,活動於中原。後因內部不團結,該部為蔣介石分化瓦解。余亞農重返上海。
“九·一八”事變後,王亞樵秘密組織鐵血鋤奸團,以鋤殺漢奸、日軍特務為己任,並發動工人、學生、市民抵制日貨,檢查奸商。余亞農在團中分工負責政治,專事抗日宣傳,並調查了解日諜、漢姦情況,以作為打擊對象。民國22年5月,余亞農參加馮玉祥領導的抗日同盟軍,任援助沽源及多倫的預備隊司令。同盟軍在蔣介石的進攻下失敗解散,馮玉祥去泰山,余亞農回到上海。同年冬,福建事變發生,余亞農星夜趕往福州,被委為29路軍總指揮。但該軍未成立,事變便告失敗,余亞農又回上海繼續從事秘密反蔣活動。民國24年11月1日,孫鳳鳴於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刺傷汪精衛,引起全國震動。戴笠親自帶人去香港要求港方引渡王亞樵等人。余亞農與鄭抱真等人伴王亞樵自水路出逃,經西江直駛廣西梧州李濟琛圩子。
1936年8月,余亞農受李濟琛領導的民族革命大同盟委託與張獻廷持密信去延安,聯繫反蔣,受到了周恩來、李克農的熱情接待,毛澤東、朱德還親自為他餞行。在他返回梧州時,王亞樵已被蔣幫特務所暗殺。
1938年春,余亞農任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第5路指揮。因余亞農與新四軍第6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合作較好,遭國民黨內反共頑固派忌恨,同年冬自衛軍為廣西軍黃瑞華、蒙若剛部包圍繳械。余亞農被逮捕後,經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及社會人士營救始獲釋,在淮北經商耕地,以資餬口。李品仙、廖磊數次說其出山,均遭拒絕。
解放之後
日軍投降後,余亞農應中共華中局鄧子恢之邀,赴蘇北與蔡蹈和、鄭抱真等共商大計。回滬,經沈鈞儒、沈志遠介紹,加入民主同盟,復以“民革”名義開展兵運工作。1949年冬,余亞農與中共地下工作者一起在寧、滬、蕪間進行策動起義活動,以協助大軍渡江。解放後,余亞農先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皖北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皖北行署監委會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副省長等職。1959年去世,享年72歲。中共安徽省委員會在余亞農病危時,根據他本人的請求,批准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