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學制三年,每年招正額公費學生70人,附額自費生52人。開設的課程有:修身、國文、洋文、歷史、地理、格致、化學、算學、博物、訓誡、操練、游泳、號音等13門。從以上課程設定看,陸軍學堂與一般中學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有史料記載,熊成基1908年策動馬炮營起義時,作戰密令的第五條是"至北門外陸軍國小堂奪取步槍,得槍後旋在該校取子彈進城"。由此判斷陸軍學堂軍事教學色彩當時相當濃厚的。
學堂先後招了四期學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程良即為陸軍國小堂的畢業生。
宣統三年十月(1911年11月)初,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安徽巡撫朱家寶害怕新軍起義,下令陸軍國小堂停辦,但為時已晚,11月6日,安慶革命黨人宣布安徽獨立。為了應付革命時的地方治安,革命黨人韓耆伯(韓衍)、管鵬等以陸軍學堂、測繪學堂的學生為主,組成青年軍。韓衍任總監。"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中,青年軍確實起了維持革命秩序,鞏固革命成果的作用"。
辛亥革命後,陸軍學堂停辦。1917年,安徽省教育廳在陸軍國小堂校址開辦了"安徽省立女子蠶桑講習所",
相關詞條
-
陸軍大學
陸軍大學創辦於1906年,是中國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級別的軍事學府;是近代中國軍事院校中存在時間較長的一所。陸軍大學的創辦使中國軍隊中高級指揮和參謀人員中...
歷史背景 大學介紹 創立過程 初創體制 制度改革 -
湖北陸軍測繪學堂
湖北陸軍測繪學堂是在湖北陸軍國小堂停辦以後,在原附設的測繪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三江師範學堂
三江師範學堂,是清末實施新教育後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一所師範學堂,也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學堂模仿當時的日本教育體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歷史沿革 典章制度 辦學規模 辦學成就 知名校友 -
紹興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城內臥龍山北,創辦於1905年,是辛亥革命時期光復會領袖陶成章、徐錫麟等人為培養訓練革命武裝起義軍事幹部而創辦的一所學校。190...
大通學堂簡介 創建 大通學堂黨案 參考 -
陸軍中學堂
陸軍中學堂為清廷於光緒年間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為國小堂、中學堂、兵官學堂(未設立)、大學堂二級四等體制的一部分。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管理陸軍部...
-
黃光華[民國陸軍中將]
黃光華(1892—1972),字函復,民國陸軍中將,安徽鳳陽人。保定軍校二期畢業,從晉軍商震部自排長積功升為師長,1935年參加長城抗戰,成為第29位青...
人物簡介 家庭出身 學習經歷 軍旅生涯 家庭成員 -
王凌雲[國民黨陸軍中將]
王凌雲(1899年9月27日~?)小名新成,字仙峰;蟒莊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著名抗日將領;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畢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五期、...
早年經歷 人物經歷 王凌云為王席珍作《平山五修族譜序》 家鄉蟒莊村 -
安徽巢湖黃山中學
安徽省巢湖黃山中學初建於1899年,前身為清末廬州府肥東梁鄉龍華國小堂,現位於巢湖市。一所公立中學設有國中部和高中部。現校園占地近80畝,其中建築面積1...
中學必修課程 趣聞 -
安徽青年軍
清宣統三年(1911),革命奇士韓衍為了積極準備北伐力量,與易月村(白沙)、管鵬等創立安徽青年軍,成員俱系富有革命性的青年學生(以安徽陸軍國小堂、安徽陸軍測繪學堂、尚志學堂學生為主),自任該軍監督,並自編講義...